改造命运的方法(二)
袁了凡先生简传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表,字坤仪,明朝进士,1534年生于浙江嘉善县.
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根据父亲遗愿,母亲叫他放弃了学业,改学医术.17岁时,在慈云寺遇方外高人孔先生,听其指点,又继续读书,18岁考中秀才,33岁补为贡生.
1569年,35岁的了凡先生在南京栖霞山天开岩拜见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讲授了命运之理与改命之法,使他明白了”命由心造”的人生真相,从此摆脱了命运的束缚与控制,踏上了一条修身改命,自求多福的人生之路.这次拜访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于是他便将自号”学海”改为”了凡”,表示对命运问题他已”了却凡见”,不再认命由天了.
1570年,了凡乡试中举.1577年会试被公推为第一,但因答卷中有触犯主考之嫌,竟被刷落,于是,便改名袁黄以自嘲.1586年(即明万历十四年),52岁的了凡先生以袁黄之名考中进士.随即被派往河北宝坻任知县.
到任后,了凡先生深入了解民情,得知该县百姓由于赋税沉重,生活十分贫困,于是恳切上奏,请求酌情减免赋税以充养民力.上面同意了他的请求,将田税银子由每亩二分三厘七减为一分四厘六,并取缔了种种名目繁多的额外收费和摊派,使老百姓负担减轻,生产力得以复苏.为了发展农业,了凡率百姓在全县大搞水利建设:疏浚三汊河,筑堤防洪;沿海岸植柳,固岸防潮.又令百姓整治田土,开垦荒地,多植林木,其爱民富民的做法深受百姓称赞.
1592年,了凡被提升为兵部主事.当时日本正侵占朝鲜,朝鲜请求明朝出兵支援,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举荐了凡为军中参赞,协同提督李如松领兵东征.李如松对日军谎称自己出使朝鲜是来封贡的(大国对附属小国赐封爵号,疆土),日军信以为真,李如松乘其不备,不宣而战,于平壤大败日军.了凡认为李如松的做法有损大国体面和国家信誉,当面予以指责.李大怒,独自领兵东去.日军乘机来偷袭了凡,被了凡击败.后来李如松在汉城吃了败仗,为了推卸责任,便拟了十条罪状反告了凡.朝廷认为了凡的参赞职位本属临时设立的,但以其军务在身,决定暂留其职.了凡先生在朝鲜期间,朝鲜王曾慕名请他讲学,并亲率文武百官恭听受教,了凡为其开讲了<大学>,被尊称为”老师”.
朝鲜战事平息后,了凡先生便罢职归家.专心著书,尽心行善.1607年逝世,享年73岁.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年后),朝廷根据了凡生前的战功,追授他为”尚宝司少卿”.
了凡先生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异常,好学博览,多艺多才,对文学,易学,史学,农政,兵法,历法,水利,数学,音律中医以及养生学,命相学,风水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作极丰,主要有<周易补传>,<河图洛书解>,<皇极考>,<春秋义例>,<论语疏>,<石经大学补>,<中庸疏意>,<群书备考>,<评注八代文宗>,<史汉定本>,<虞书大旨>,<两行斋集>,<皇都水利>,<历法新书>,<静坐要诀>,<了凡四训>等.其父袁仁亦是饱学之士,著有<大易心法>,<春秋胡传考误>,<尚书砭蔡编>,<毛诗或问>,<三命要诀>,<历代纪事>等书.其子袁天启(后改名袁俨),1625年也考中进士,官任广东高要知县,著作有<抱滕斋集>,<尚书百家汇解>等.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表,字坤仪,明朝进士,1534年生于浙江嘉善县.
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根据父亲遗愿,母亲叫他放弃了学业,改学医术.17岁时,在慈云寺遇方外高人孔先生,听其指点,又继续读书,18岁考中秀才,33岁补为贡生.
1569年,35岁的了凡先生在南京栖霞山天开岩拜见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讲授了命运之理与改命之法,使他明白了”命由心造”的人生真相,从此摆脱了命运的束缚与控制,踏上了一条修身改命,自求多福的人生之路.这次拜访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于是他便将自号”学海”改为”了凡”,表示对命运问题他已”了却凡见”,不再认命由天了.
1570年,了凡乡试中举.1577年会试被公推为第一,但因答卷中有触犯主考之嫌,竟被刷落,于是,便改名袁黄以自嘲.1586年(即明万历十四年),52岁的了凡先生以袁黄之名考中进士.随即被派往河北宝坻任知县.
到任后,了凡先生深入了解民情,得知该县百姓由于赋税沉重,生活十分贫困,于是恳切上奏,请求酌情减免赋税以充养民力.上面同意了他的请求,将田税银子由每亩二分三厘七减为一分四厘六,并取缔了种种名目繁多的额外收费和摊派,使老百姓负担减轻,生产力得以复苏.为了发展农业,了凡率百姓在全县大搞水利建设:疏浚三汊河,筑堤防洪;沿海岸植柳,固岸防潮.又令百姓整治田土,开垦荒地,多植林木,其爱民富民的做法深受百姓称赞.
1592年,了凡被提升为兵部主事.当时日本正侵占朝鲜,朝鲜请求明朝出兵支援,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举荐了凡为军中参赞,协同提督李如松领兵东征.李如松对日军谎称自己出使朝鲜是来封贡的(大国对附属小国赐封爵号,疆土),日军信以为真,李如松乘其不备,不宣而战,于平壤大败日军.了凡认为李如松的做法有损大国体面和国家信誉,当面予以指责.李大怒,独自领兵东去.日军乘机来偷袭了凡,被了凡击败.后来李如松在汉城吃了败仗,为了推卸责任,便拟了十条罪状反告了凡.朝廷认为了凡的参赞职位本属临时设立的,但以其军务在身,决定暂留其职.了凡先生在朝鲜期间,朝鲜王曾慕名请他讲学,并亲率文武百官恭听受教,了凡为其开讲了<大学>,被尊称为”老师”.
朝鲜战事平息后,了凡先生便罢职归家.专心著书,尽心行善.1607年逝世,享年73岁.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年后),朝廷根据了凡生前的战功,追授他为”尚宝司少卿”.
了凡先生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异常,好学博览,多艺多才,对文学,易学,史学,农政,兵法,历法,水利,数学,音律中医以及养生学,命相学,风水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作极丰,主要有<周易补传>,<河图洛书解>,<皇极考>,<春秋义例>,<论语疏>,<石经大学补>,<中庸疏意>,<群书备考>,<评注八代文宗>,<史汉定本>,<虞书大旨>,<两行斋集>,<皇都水利>,<历法新书>,<静坐要诀>,<了凡四训>等.其父袁仁亦是饱学之士,著有<大易心法>,<春秋胡传考误>,<尚书砭蔡编>,<毛诗或问>,<三命要诀>,<历代纪事>等书.其子袁天启(后改名袁俨),1625年也考中进士,官任广东高要知县,著作有<抱滕斋集>,<尚书百家汇解>等.
-
语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10 1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