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人
扁鵲者[1],勃海郡鄭人也[2],姓秦氏[3],名越人。少時爲人舍長[4]。舍客長桑君過[5],扁鵲
獨奇之[6],常謹遇之[7]。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8],閒與語曰
[9]:“我有禁方[10],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11]。”扁鵲曰:“敬諾[12]。”乃出其懷中藥予
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13],當知物矣[14]。”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
人也[15]。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16]。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17],特以診脈爲
名耳[18]。爲醫或在齊[19],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
[1] 扁鵲:戰國時期的名醫秦越人。
[2] “勃海”句:據下文乃齊勃海人而曾家于鄭。郡,衍文。關于此句歷來有分歧。晉代徐廣曰:“‘鄭’當爲‘鄚’。鄚,縣名,今屬河間。”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亦曰:“勃海無鄭縣,當作鄚縣,音莫,今屬河間。”按《說文》:“鄚,涿郡縣。”亦不屬勃海郡。清代張文虎《史記劄記》駁之曰:“扁鵲時未置勃海郡。據下文,乃齊人而家于鄭。‘鄭’字非誤。”西漢揚雄《法言》:“扁鵲,盧人也,而醫多盧。”盧,齊地,在今山東長清境。
[3] 姓秦氏:姓秦。上古“姓”、“氏”有別。姓爲族號,氏是姓的支系。秦漢以後,姓、氏不分,
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所以有“姓秦氏”之稱。
[4] 舍長:客館的主管人。舍,客館,接待賓客之處。
[5] 長桑君:長桑,複姓。君,尊稱之詞。 過:至,到達。此指到客館住宿。
[6] 奇之:認爲他奇特。
[7] 謹:恭敬。 遇:接待。
[8] 私坐:避開衆人而坐。謂私下見面。
[9] 閒:私下,悄悄地。一說:閑暇。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閒,音閑。”
[10] 禁方:秘方。指不公開的方術。
[11] 毋:不要。禁止之詞。
[12] 敬諾:猶言“遵命”。諾,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
[13] 是:此。指藥。 上池之水:未曾沾及地面的露水。《史記正義佚文輯校》:“謂以器物高承天露之水飲藥也。”《本草綱目·半天河》:“上池水,陶弘景曰:此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也。”
[14] 當知物:當見怪異。指視力異常。《索隱》曰:“當見鬼物也。”
[15] 殆:大概。
[16] 垣(yuán 原):牆。 方:邊,面。
[17] 癥結:腹中結塊。此泛指疾病所在。
[18] 特:只是。
[19] 爲醫:行醫。 或在齊:有時在齊國。
當晉昭公時[1],諸大夫彊而公族弱[2],趙簡子爲大夫[3],專國事[4]。簡子疾,五日不知人,
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5],扁鵲曰:“血脈治也[6],而何怪
[7]!昔秦穆公嘗如此[8],七日而寤[9]。今主君之病與之同[10],不出三日必閒[11]。”居二日半
[12],簡子寤。
--------------------------------------------------------------------------------
[1] 當:值,在。 晉昭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姓姬,名夷(公元前531年-前526年在位)。《史記·趙世家》載趙簡子疾在晉定公十一年(公元前501年)。
[2] 大夫:官階名。春秋時,諸侯國國君以下分三等,卽卿、大夫、士。 彊:同“強”。 公族:又稱公姓。諸侯國國君的家族。
[3] 趙簡子:卽趙鞅,又名孟。本姓嬴,與秦國國君同祖,因先人封於趙,故以趙爲姓,數世爲晉國正卿。簡子是諡號。按趙簡子專國事,在晉頃公和定公年間,而非昭公之時。
[4] 專:專擅,獨攬。
[5] 董安于:趙簡子的家臣。亦作“董安閼”。
[6] 治:正常,與“亂”相對。
[7] 而:通“爾”,你。 何怪:驚怪什麽。
[8] 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姓嬴,名任好(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
[9] 寤(wù悟):醒。
[10] 主君:對大夫之稱。
[11] 閒:病癒。
[12] 居:過。
其後扁鵲過虢[1]。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國中治穰
過於衆事[3]?”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4],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5],則爲中害[6]。
精神不能止邪氣[7],邪氣畜積而不得泄[8],是以陽緩而陰急[9],故暴蹷而死[10]。” 扁鵲曰:
“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11]。”曰:“收乎[12]?”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
[1] 虢(guó國):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姬姓。
[2] “中庶子”句:愛好方術的中庶子。中庶子,古代官名,負責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漢以後爲太子的屬官。
[3] 國:指國都,都城。 治:舉行。 穰:通“禳”,祛邪求福的祭祀。
[4] 不時:失常,不按時運行。
[5] 暴發:突然發作。
[6] 中害:內臟受害。中,中臟,古人謂內臟爲中臟。
[7] 精神:此指正氣。
[8] 畜積:積聚。
[9] “陽緩”句:陽蹻脈緩和,陰蹻脈拘急。《難經·二十九難》:“陰蹻爲病,陽緩而陰急;陽蹻爲病,陰緩而陽急。”呂廣注:“陰蹻在內踝上,病則其脈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陽蹻在外踝上,病則其脈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也。”丁德用注:“其陰陽緩急者,卽是虛實之義。陰蹻爲病,則陽緩而陰急,卽病陰厥,足勁直而五絡不通。”一說:精氣衰微,陰邪亢盛。
[10] 暴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證。蹷,通“厥”,厥逆之證。
[11] 雞鳴:古代時段名,卽丑時(相當於凌晨1-3時)。
[12] 收:收殮。
“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1],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2]。”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3]?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4],治病
不以湯液醴灑[5]、鑱石撟引[6]、案扤毒熨[7],一撥見病之應[8],因五藏之輸[9],乃割皮解肌,
訣脈結筋[10],搦髓腦[11],揲荒爪幕[12],湔浣腸胃[13],漱滌五藏,練精易形[14]。先生之方
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15]!”
--------------------------------------------------------------------------------
[1] 得:能。 精光:指面部神采。猶“尊顔”、“尊容”。
[2] 生之:使他回生。
[3] 得無:莫非是,該不是。表示推測語氣。 誕:欺騙。《史記正義佚文輯校》:“誕,欺也。”
[4] 俞跗:相傳爲黃帝時名醫。又作踰跗、俞附、榆柎、臾附等。
[5] 湯液:湯劑。 醴灑(sh‰ 師):酒劑。醴,甜酒。灑,通“釃”,濾過的酒。按:宋張杲《醫說》引作“醪醴”。《素問》有“湯夜醪醴論”。
[6] 鑱(chán纏)石:石針。鑱,古代有鑱針,爲九針之一。 撟(jiǎo矯)引:導引。類似氣功、體育療法。撟,舉起。指舉手腳。引,引伸,指引伸肢體。
[7] 案扤:指推拿、按摩療法。案,通“按”。 扤,當作 “抏”。《史記索隱》:“扤,音玩,亦謂按摩而玩弄身體使調也。”宋代婁機《斑馬字類》、清代《康熙字典》、民國年間《中華大字典》所引幷同,均作“抏”。音義同“玩”。 毒熨(wèi畏):用藥物加熱熨貼。毒,指藥物。熨,一種熱敷療法。
[8] 撥:診察。 應:反應。此指證侯。
[9] 因:依循。 輸:通“腧”,腧穴。
[10] 訣脈:疏通脈絡。訣,通“決”,疏導。《華佗別傳》:“令弟子數人以鈹刀決脈。” 結筋:連結筋脈。
[11] 搦(nuò諾):按治,按摩。
[12] 揲(shé舌)荒:按治膏肓。揲,持,引申爲按治。荒,通“肓”,指膏肓。 爪幕:疏理膈膜。爪,通“抓”,謂以指抓掐。幕,通“膜”,指橫膈膜。
[13] 湔(jiān煎)浣:洗滌。下句“漱滌”義同此。
[14] 練精易形:修練精氣,矯易形體。古代修道之術。《漢武內傳》:“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爲血,血化爲精,精化爲液,液化爲骨。行之不倦,一年易氣,二年盈血,三年盈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髪,九年易形。形變化則道成,道成則位爲仙人。”
[15] 曾(zēng增):竟,簡直。 咳(hái 孩)嬰:剛會笑的嬰兒。咳,古又作“孩”,嬰兒笑。
終日[1],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爲方也,若以管窺天[2],以郄視文[3]。越人之爲方也,不待
切脈、望色、聽聲、寫形[4],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5];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
見於大表[6],不出千里,決者至衆[7],不可曲止也[8]。子以吾言爲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
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9],以至於陰[10],當尚温也。”中庶子聞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11],
舌撟然而不下[12],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
[1] 終日:許久,好久。
[2] 以管窺天:比喻見識狹窄。語出《莊子·秋水》。
[3] 郄(xì隙):同“郤”,通“隙”,縫隙。 文:同“紋”,線條交錯的圖紋。
[4] 寫形:審察病人的體態。寫,描摹,此指審察。
[5] “聞病”二句:瞭解疾病的陽分,就能論斷其陰分。陽,陽分,指外表症狀;陰,陰分,指內在病機。
[6] 病應:疾病的反應。指證侯。 見:同“現”。呈現。 大表:體表。
[7] 決者:謂決斷疾病的方法。
[8] 不可曲止:意爲不能一一盡述。曲,委曲,詳盡。止,已。《索隱》:“止,語助也。不可委曲具言。”《正義》:“言皆有應見,不可曲言病之止住所在也。”
[9] 循:捫循,撫摸。
[10] 陰:指陰部。
[11] 眩(xuàn渲)然:眼睛昏花貌。 瞚:同“瞬”,眨眼。
[12] 撟然:翹起貌。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1],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2],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
過小國,幸而舉之[3],偏國寡臣幸甚[4],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5],長終而不得反
[6]。”言未卒,因嘘唏服臆[7],魂精泄横[8],流涕長潸[9],忽忽承目夾[10],悲不能自止,容貌
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尸蹷者也[11]。太子未死也。”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12],
以取外三陽五會[13]。有閒[14],太子蘇。乃使子豹爲五分之熨[15],以八減之齊和煮之[16],以更
熨兩脅下[17]。太子起坐。更適陰陽[18],但服湯二旬而復故[19]。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20]。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21]。”
--------------------------------------------------------------------------------
[1] 中闕(què 確):宮廷的中門。闕,宮廷前兩側對稱的門樓,又爲宮門的代稱。
[2] 竊:猶言“私下”。 高義:崇高的義行。
[3] 舉:救助。
[4] 寡臣:指虢太子。馬叙倫《讀書續記》卷一:“偏國寡臣幸甚,此虢君對扁鵲稱太子也。”
[5] “棄捐”句:“死”的婉辭。《釋名·釋喪制》:“不得埋曰棄,謂棄之於野也。不得其屍曰捐,捐於他境也。”壑(hè 賀),山溝。
[6] 長終:永遠死去。終,死。 反:同“返”。此指回生。
[7] 噓唏:悲咽抽泣聲。亦作“歔欷”。 服臆:亦作“愊臆”、“腷臆”、“愊抑”。因哀憤憂傷而氣滿鬱結。
[8] 魂精:精神。 泄:散失。 橫:錯亂。
[9] 涕:淚。 潸(shān 山):淚流貌。
[10] 忽忽:淚珠滾動貌。 承目夾(jié劫):謂淚珠挂在睫毛上。承,承接。目夾,同“睫”。
[11] 尸蹷:古病名,一種假死的病證。突然昏仆,其狀如尸。《傷寒論·平脈法》:“尸厥者,爲其從厥而生,形無所知,其狀如尸,故名尸厥。”
[12] 厲鍼砥(dǐ底)石:磨礪針石。厲,同“礪”。砥,磨刀石。用作動詞,磨。
[13] 外:指外表。 三陽五合:卽百會穴。在頭頂中央凹陷處。
[14] 有閒:有頃之間,不久。閒,一會兒。
[15] 五分之熨:用藥物熨病,使溫暖之氣深入體內五分的熨法。
[16] 八減之齊:古方劑名,今不傳。齊,同“劑”。
[17] 更(gèng 耕):交替,輪流。
[18] 更適陰陽:謂再調整體內的陰陽,使其恢復平衡。更,再。適,調適。
[19] 但:只是,僅僅。 復故:猶“復原”。
[20] 生死人:使死人復生。
[21] 起:病愈,康復。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1]。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2],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
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爲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
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
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3]。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
走[4]。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
腸胃,酒醪之所及也[5];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6]!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7]。”後五
日,桓侯體病[8],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
[1] 齊桓侯:春秋戰國時先後有兩個齊桓公。一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一是戰國時齊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前357年在位)。另《韓非子·喻老》作“蔡桓侯”。 客之:把他當作客人。
[2] 腠理:指人體肌膚的紋理,是氣血流通灌注之處。
[3] 應:應答。
[4] 走:跑。
[5] 酒醪(láo勞):酒劑。
[6] 司命:古代傳說中掌管人的生命之神。 無奈之何:不能對它怎麽樣。
[7] 無請:不再請求給齊桓侯治病。請,請求。
[8] 體病:身體病重。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1],則疾可已[2],身可活也。人之所病[3],病疾多;而醫
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4],一不治也;輕身重財[5],二不治也;衣食不能
適,三不治也;陰陽并[6],藏氣不定[7],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8],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
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9]。
--------------------------------------------------------------------------------
[1] 蚤:通“早”。
[2] 已:痊愈。
[3] 病:擔憂,憂慮。下文三個“病”義同此。
[4] 驕恣(zŒ 自):驕橫放縱。
[5] 輕身重財:把身體看得輕,把錢財看得重。輕、重,皆意動用法。
[6] 陰陽并:指陰陽偏勝,血氣錯亂。《素問·調經論》:“血氣未并,五藏安定……陰與陽并,血氣以并,病形以成。”張介賓注:“并,偏聚也。”
[7] 藏氣不定:謂臟腑精氣不安和,失去正常功能。
[8] 形羸(léi雷):形體瘦弱。羸,瘦弱。
[9] 重(zhòng衆):甚,非常。
扁鵲名闻天下。過邯鄲[1],聞貴婦人[2],卽爲带下醫[3];過雒陽[4],聞周人愛老人[5],卽
爲耳目痹醫[6];来入咸陽[7],聞秦人爱小兒,卽爲小兒醫:隨俗爲變[8]。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
如扁鵲也[9],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10]。
--------------------------------------------------------------------------------
[1] 邯(hán寒)鄲:趙國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2] 貴:尊重。
[3] 帶下醫:婦科醫生的古稱。帶下,帶脈以下,婦女所患多爲經血帶産諸病,故名。
[4] 雒(luò洛)陽:卽洛陽,東周王都所在地。在今河南洛陽市。雒,同“洛”。
[5] 周人:指當時洛陽一帶的人。
[6] 耳目痹醫:老年病以耳目之疾及痹證居多,故稱。
[7] 咸陽:秦國國都,在今陝西咸陽市一帶。
[8] 隨俗爲變:謂扁鵲的醫道能隨習俗不同而變通,以適應社會需要。
[9] 太醫令:秦制,主管醫藥的官員叫太醫令、丞。 李醯(xī西):人名。 伎:通“技”。
[10] 由:從,遵循。
獨奇之[6],常謹遇之[7]。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8],閒與語曰
[9]:“我有禁方[10],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11]。”扁鵲曰:“敬諾[12]。”乃出其懷中藥予
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13],當知物矣[14]。”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
人也[15]。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16]。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17],特以診脈爲
名耳[18]。爲醫或在齊[19],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
[1] 扁鵲:戰國時期的名醫秦越人。
[2] “勃海”句:據下文乃齊勃海人而曾家于鄭。郡,衍文。關于此句歷來有分歧。晉代徐廣曰:“‘鄭’當爲‘鄚’。鄚,縣名,今屬河間。”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亦曰:“勃海無鄭縣,當作鄚縣,音莫,今屬河間。”按《說文》:“鄚,涿郡縣。”亦不屬勃海郡。清代張文虎《史記劄記》駁之曰:“扁鵲時未置勃海郡。據下文,乃齊人而家于鄭。‘鄭’字非誤。”西漢揚雄《法言》:“扁鵲,盧人也,而醫多盧。”盧,齊地,在今山東長清境。
[3] 姓秦氏:姓秦。上古“姓”、“氏”有別。姓爲族號,氏是姓的支系。秦漢以後,姓、氏不分,
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所以有“姓秦氏”之稱。
[4] 舍長:客館的主管人。舍,客館,接待賓客之處。
[5] 長桑君:長桑,複姓。君,尊稱之詞。 過:至,到達。此指到客館住宿。
[6] 奇之:認爲他奇特。
[7] 謹:恭敬。 遇:接待。
[8] 私坐:避開衆人而坐。謂私下見面。
[9] 閒:私下,悄悄地。一說:閑暇。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閒,音閑。”
[10] 禁方:秘方。指不公開的方術。
[11] 毋:不要。禁止之詞。
[12] 敬諾:猶言“遵命”。諾,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
[13] 是:此。指藥。 上池之水:未曾沾及地面的露水。《史記正義佚文輯校》:“謂以器物高承天露之水飲藥也。”《本草綱目·半天河》:“上池水,陶弘景曰:此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也。”
[14] 當知物:當見怪異。指視力異常。《索隱》曰:“當見鬼物也。”
[15] 殆:大概。
[16] 垣(yuán 原):牆。 方:邊,面。
[17] 癥結:腹中結塊。此泛指疾病所在。
[18] 特:只是。
[19] 爲醫:行醫。 或在齊:有時在齊國。
當晉昭公時[1],諸大夫彊而公族弱[2],趙簡子爲大夫[3],專國事[4]。簡子疾,五日不知人,
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5],扁鵲曰:“血脈治也[6],而何怪
[7]!昔秦穆公嘗如此[8],七日而寤[9]。今主君之病與之同[10],不出三日必閒[11]。”居二日半
[12],簡子寤。
--------------------------------------------------------------------------------
[1] 當:值,在。 晉昭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姓姬,名夷(公元前531年-前526年在位)。《史記·趙世家》載趙簡子疾在晉定公十一年(公元前501年)。
[2] 大夫:官階名。春秋時,諸侯國國君以下分三等,卽卿、大夫、士。 彊:同“強”。 公族:又稱公姓。諸侯國國君的家族。
[3] 趙簡子:卽趙鞅,又名孟。本姓嬴,與秦國國君同祖,因先人封於趙,故以趙爲姓,數世爲晉國正卿。簡子是諡號。按趙簡子專國事,在晉頃公和定公年間,而非昭公之時。
[4] 專:專擅,獨攬。
[5] 董安于:趙簡子的家臣。亦作“董安閼”。
[6] 治:正常,與“亂”相對。
[7] 而:通“爾”,你。 何怪:驚怪什麽。
[8] 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姓嬴,名任好(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
[9] 寤(wù悟):醒。
[10] 主君:對大夫之稱。
[11] 閒:病癒。
[12] 居:過。
其後扁鵲過虢[1]。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國中治穰
過於衆事[3]?”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4],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5],則爲中害[6]。
精神不能止邪氣[7],邪氣畜積而不得泄[8],是以陽緩而陰急[9],故暴蹷而死[10]。” 扁鵲曰:
“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11]。”曰:“收乎[12]?”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
[1] 虢(guó國):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姬姓。
[2] “中庶子”句:愛好方術的中庶子。中庶子,古代官名,負責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漢以後爲太子的屬官。
[3] 國:指國都,都城。 治:舉行。 穰:通“禳”,祛邪求福的祭祀。
[4] 不時:失常,不按時運行。
[5] 暴發:突然發作。
[6] 中害:內臟受害。中,中臟,古人謂內臟爲中臟。
[7] 精神:此指正氣。
[8] 畜積:積聚。
[9] “陽緩”句:陽蹻脈緩和,陰蹻脈拘急。《難經·二十九難》:“陰蹻爲病,陽緩而陰急;陽蹻爲病,陰緩而陽急。”呂廣注:“陰蹻在內踝上,病則其脈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陽蹻在外踝上,病則其脈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也。”丁德用注:“其陰陽緩急者,卽是虛實之義。陰蹻爲病,則陽緩而陰急,卽病陰厥,足勁直而五絡不通。”一說:精氣衰微,陰邪亢盛。
[10] 暴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證。蹷,通“厥”,厥逆之證。
[11] 雞鳴:古代時段名,卽丑時(相當於凌晨1-3時)。
[12] 收:收殮。
“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1],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2]。”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3]?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4],治病
不以湯液醴灑[5]、鑱石撟引[6]、案扤毒熨[7],一撥見病之應[8],因五藏之輸[9],乃割皮解肌,
訣脈結筋[10],搦髓腦[11],揲荒爪幕[12],湔浣腸胃[13],漱滌五藏,練精易形[14]。先生之方
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15]!”
--------------------------------------------------------------------------------
[1] 得:能。 精光:指面部神采。猶“尊顔”、“尊容”。
[2] 生之:使他回生。
[3] 得無:莫非是,該不是。表示推測語氣。 誕:欺騙。《史記正義佚文輯校》:“誕,欺也。”
[4] 俞跗:相傳爲黃帝時名醫。又作踰跗、俞附、榆柎、臾附等。
[5] 湯液:湯劑。 醴灑(sh‰ 師):酒劑。醴,甜酒。灑,通“釃”,濾過的酒。按:宋張杲《醫說》引作“醪醴”。《素問》有“湯夜醪醴論”。
[6] 鑱(chán纏)石:石針。鑱,古代有鑱針,爲九針之一。 撟(jiǎo矯)引:導引。類似氣功、體育療法。撟,舉起。指舉手腳。引,引伸,指引伸肢體。
[7] 案扤:指推拿、按摩療法。案,通“按”。 扤,當作 “抏”。《史記索隱》:“扤,音玩,亦謂按摩而玩弄身體使調也。”宋代婁機《斑馬字類》、清代《康熙字典》、民國年間《中華大字典》所引幷同,均作“抏”。音義同“玩”。 毒熨(wèi畏):用藥物加熱熨貼。毒,指藥物。熨,一種熱敷療法。
[8] 撥:診察。 應:反應。此指證侯。
[9] 因:依循。 輸:通“腧”,腧穴。
[10] 訣脈:疏通脈絡。訣,通“決”,疏導。《華佗別傳》:“令弟子數人以鈹刀決脈。” 結筋:連結筋脈。
[11] 搦(nuò諾):按治,按摩。
[12] 揲(shé舌)荒:按治膏肓。揲,持,引申爲按治。荒,通“肓”,指膏肓。 爪幕:疏理膈膜。爪,通“抓”,謂以指抓掐。幕,通“膜”,指橫膈膜。
[13] 湔(jiān煎)浣:洗滌。下句“漱滌”義同此。
[14] 練精易形:修練精氣,矯易形體。古代修道之術。《漢武內傳》:“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爲血,血化爲精,精化爲液,液化爲骨。行之不倦,一年易氣,二年盈血,三年盈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髪,九年易形。形變化則道成,道成則位爲仙人。”
[15] 曾(zēng增):竟,簡直。 咳(hái 孩)嬰:剛會笑的嬰兒。咳,古又作“孩”,嬰兒笑。
終日[1],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爲方也,若以管窺天[2],以郄視文[3]。越人之爲方也,不待
切脈、望色、聽聲、寫形[4],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5];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
見於大表[6],不出千里,決者至衆[7],不可曲止也[8]。子以吾言爲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
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9],以至於陰[10],當尚温也。”中庶子聞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11],
舌撟然而不下[12],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
[1] 終日:許久,好久。
[2] 以管窺天:比喻見識狹窄。語出《莊子·秋水》。
[3] 郄(xì隙):同“郤”,通“隙”,縫隙。 文:同“紋”,線條交錯的圖紋。
[4] 寫形:審察病人的體態。寫,描摹,此指審察。
[5] “聞病”二句:瞭解疾病的陽分,就能論斷其陰分。陽,陽分,指外表症狀;陰,陰分,指內在病機。
[6] 病應:疾病的反應。指證侯。 見:同“現”。呈現。 大表:體表。
[7] 決者:謂決斷疾病的方法。
[8] 不可曲止:意爲不能一一盡述。曲,委曲,詳盡。止,已。《索隱》:“止,語助也。不可委曲具言。”《正義》:“言皆有應見,不可曲言病之止住所在也。”
[9] 循:捫循,撫摸。
[10] 陰:指陰部。
[11] 眩(xuàn渲)然:眼睛昏花貌。 瞚:同“瞬”,眨眼。
[12] 撟然:翹起貌。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1],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2],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
過小國,幸而舉之[3],偏國寡臣幸甚[4],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5],長終而不得反
[6]。”言未卒,因嘘唏服臆[7],魂精泄横[8],流涕長潸[9],忽忽承目夾[10],悲不能自止,容貌
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尸蹷者也[11]。太子未死也。”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12],
以取外三陽五會[13]。有閒[14],太子蘇。乃使子豹爲五分之熨[15],以八減之齊和煮之[16],以更
熨兩脅下[17]。太子起坐。更適陰陽[18],但服湯二旬而復故[19]。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20]。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21]。”
--------------------------------------------------------------------------------
[1] 中闕(què 確):宮廷的中門。闕,宮廷前兩側對稱的門樓,又爲宮門的代稱。
[2] 竊:猶言“私下”。 高義:崇高的義行。
[3] 舉:救助。
[4] 寡臣:指虢太子。馬叙倫《讀書續記》卷一:“偏國寡臣幸甚,此虢君對扁鵲稱太子也。”
[5] “棄捐”句:“死”的婉辭。《釋名·釋喪制》:“不得埋曰棄,謂棄之於野也。不得其屍曰捐,捐於他境也。”壑(hè 賀),山溝。
[6] 長終:永遠死去。終,死。 反:同“返”。此指回生。
[7] 噓唏:悲咽抽泣聲。亦作“歔欷”。 服臆:亦作“愊臆”、“腷臆”、“愊抑”。因哀憤憂傷而氣滿鬱結。
[8] 魂精:精神。 泄:散失。 橫:錯亂。
[9] 涕:淚。 潸(shān 山):淚流貌。
[10] 忽忽:淚珠滾動貌。 承目夾(jié劫):謂淚珠挂在睫毛上。承,承接。目夾,同“睫”。
[11] 尸蹷:古病名,一種假死的病證。突然昏仆,其狀如尸。《傷寒論·平脈法》:“尸厥者,爲其從厥而生,形無所知,其狀如尸,故名尸厥。”
[12] 厲鍼砥(dǐ底)石:磨礪針石。厲,同“礪”。砥,磨刀石。用作動詞,磨。
[13] 外:指外表。 三陽五合:卽百會穴。在頭頂中央凹陷處。
[14] 有閒:有頃之間,不久。閒,一會兒。
[15] 五分之熨:用藥物熨病,使溫暖之氣深入體內五分的熨法。
[16] 八減之齊:古方劑名,今不傳。齊,同“劑”。
[17] 更(gèng 耕):交替,輪流。
[18] 更適陰陽:謂再調整體內的陰陽,使其恢復平衡。更,再。適,調適。
[19] 但:只是,僅僅。 復故:猶“復原”。
[20] 生死人:使死人復生。
[21] 起:病愈,康復。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1]。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2],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
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爲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
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
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3]。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
走[4]。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
腸胃,酒醪之所及也[5];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6]!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7]。”後五
日,桓侯體病[8],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
[1] 齊桓侯:春秋戰國時先後有兩個齊桓公。一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一是戰國時齊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前357年在位)。另《韓非子·喻老》作“蔡桓侯”。 客之:把他當作客人。
[2] 腠理:指人體肌膚的紋理,是氣血流通灌注之處。
[3] 應:應答。
[4] 走:跑。
[5] 酒醪(láo勞):酒劑。
[6] 司命:古代傳說中掌管人的生命之神。 無奈之何:不能對它怎麽樣。
[7] 無請:不再請求給齊桓侯治病。請,請求。
[8] 體病:身體病重。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1],則疾可已[2],身可活也。人之所病[3],病疾多;而醫
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4],一不治也;輕身重財[5],二不治也;衣食不能
適,三不治也;陰陽并[6],藏氣不定[7],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8],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
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9]。
--------------------------------------------------------------------------------
[1] 蚤:通“早”。
[2] 已:痊愈。
[3] 病:擔憂,憂慮。下文三個“病”義同此。
[4] 驕恣(zŒ 自):驕橫放縱。
[5] 輕身重財:把身體看得輕,把錢財看得重。輕、重,皆意動用法。
[6] 陰陽并:指陰陽偏勝,血氣錯亂。《素問·調經論》:“血氣未并,五藏安定……陰與陽并,血氣以并,病形以成。”張介賓注:“并,偏聚也。”
[7] 藏氣不定:謂臟腑精氣不安和,失去正常功能。
[8] 形羸(léi雷):形體瘦弱。羸,瘦弱。
[9] 重(zhòng衆):甚,非常。
扁鵲名闻天下。過邯鄲[1],聞貴婦人[2],卽爲带下醫[3];過雒陽[4],聞周人愛老人[5],卽
爲耳目痹醫[6];来入咸陽[7],聞秦人爱小兒,卽爲小兒醫:隨俗爲變[8]。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
如扁鵲也[9],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10]。
--------------------------------------------------------------------------------
[1] 邯(hán寒)鄲:趙國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2] 貴:尊重。
[3] 帶下醫:婦科醫生的古稱。帶下,帶脈以下,婦女所患多爲經血帶産諸病,故名。
[4] 雒(luò洛)陽:卽洛陽,東周王都所在地。在今河南洛陽市。雒,同“洛”。
[5] 周人:指當時洛陽一帶的人。
[6] 耳目痹醫:老年病以耳目之疾及痹證居多,故稱。
[7] 咸陽:秦國國都,在今陝西咸陽市一帶。
[8] 隨俗爲變:謂扁鵲的醫道能隨習俗不同而變通,以適應社會需要。
[9] 太醫令:秦制,主管醫藥的官員叫太醫令、丞。 李醯(xī西):人名。 伎:通“技”。
[10] 由:從,遵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