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
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
作为冷血动物(怕冷),一进春天,就觉得复苏,一到夏天,就觉得精神百倍,所以生产力各方面,都有快速提升,身体锻炼等全面恢复。
【著书写作】
5月,《微信控》进入印刷流程,虽然因为微信功能的升级而需要做些细部修改,不过整体上来说,已经不需要太大的改动量。预计6月上旬就可以上市了。其实这个事情我需要反思,如果我的进程能够快一些,就可以早些出版,我不应该用季节来做为理由,比如怕冷,完全可以到海南去写作。人生不需要借口,只需要反思和改进,不犯同样的错误。
5月份的博文写作共20篇,不算勤勉,游记到现在还在拖欠,书评和影评也基本是进入6月后补上的。微信图文倒是坚持住了,仍以原创为主,可能这也是影响博文写作的原因之一。
【读书观影】
5月份共读书15部,坚持一书一评,当时来不及记下的,回头也要补上。
5月份看电影多些,共13部电影,不乏佳作,在电影院看了6部,其中在绍兴就看了3部,有些片子是在看过一部电影后,找到有关联的电影来看,这类似于主题阅读,有益于对同一主题的理解。影评的写作认真度较之前提升,不过有些影评也是后补的,就不如当时看过后立刻写出来的更好一些。
综合书评和影评的教训,都还是较快写出来为好。
除了电影外,也看了一些视频,共7部,以罗振宇的视频为主。
【月度好书】
《思考,快与慢》
书评:《要反复读,多思考多练习》
相见恨晚的好书。
读得较慢,两天读完首遍,因为要大量思考,但是,思考仍然不够,如@秋叶语录 所说,应该边做练习边读,还要再读、练习,并且要复习很多书,比如《Blink》、《混序》、《第五项修炼》等。先读一遍,有概括性认识,再精读。
这本书是集大成者,颠覆了很多以前的认识。
当我赞扬或者贬低一本书,那纯粹只是我个人的角度。比如我说这本书颠覆我以前的认识,那是因为,我过往很多认识浅薄、错误,所以才会颠覆。对于伟大、光荣、正确的人,这都不会成立。我特别说明这个局限性避免形成误导。
联动复习是我的习惯。比如刚才复习了《此时此地》,第一次阅读是在2012年6月,虽然是艺术类的书,看上去与这本书风马牛不相及,但我看完这本书立刻想到的书中就有《此时此地》,当然还是我自己的角度。感性与理性,专业与艺术,在读《神思陌路》时已经打通,现在更确信。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
书评:《非常好书》
这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是@秋叶语录 推荐给我的,他擅长发现冷门好书,而我坐享其成。这书我读了两遍,做了很多标记,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用于今天的课程,而有些学员是我的粉丝,所以之前没推荐,避免剧透,影响课程效果。书简洁、实用、富有启迪,不仅是我的菜,更是佳肴。
昨晚在从深圳到上海的飞机上,读第二遍,而且不是结束,还会再反复读,直至更好地吸收。
这本书重在解决问题,好在实用,好在简单,简单不等于不好,简单其实相比复杂更有力量,因为门槛低,易理解。我之所以用里面的一些内容做课程素材,也是因为这个,现场效果表明,这些素材都不错。当然,下次会换,所以不会一直藏着掖着这本书——我不喜欢重复,我愿意探索更多。
《贫穷的本质》
书评:《这本书教会我了解贫穷》
《死生:日本的迷惘与绝望》
书评:《谁死?谁生?谁的迷惘与绝望?》
《快食慢爱》
书评:《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
所有读过的书:http://book.douban.com/people/qsxiao/collect
书评豆瓣地址:http://book.douban.com/people/qsxiao/reviews
在深圳读书,在机场读书,在地铁读书,在绍兴读书,在绍兴买书……随身携带书,与我一起,不怕沉,只怕我对书的理解不够,只怕我的悟性差辜负了好书。读书,行路,相辅相成。
【饮食和锻炼】
5月份由于到绍兴旅行,当然在大啖绍兴美食,不过吃到后来,胃口还真是差了。凡事皆不可过度。
在绍兴以走路为主,虽然也尝试了除人力车以外的各种交通工具,但仍然喜欢走路,大太阳下,汗流浃背,不以为苦。有些天里,基本上每天走至少五公里路吧,这种锻炼方式我比较喜欢。有时候感觉,是把逛街、走路等全都放在深圳以外了。
【活动】
5月份进行了两场培训。公开活动都没有。现在迫切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所以全面向内,专注于读书和行走,感觉这对目前的自己来说,是更好的方式。
在绍兴期间,兄弟朱翊正好在南京,于是经乌镇到达绍兴,约了吃晚饭。和他通过网络认识,但一直不曾谋面,见面,不在他常驻的北京,也不在我常驻的深圳,是在第三个城市,感觉很好玩。
【游历】
5月份在绍兴呆了10天。是从上海做完培训以后,就直接去了绍兴。在读小山龙介《整理的艺术2》里看到一个名词“滞留”,感觉正是目前自己喜欢的旅行状态,在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不是做为一个游客,而是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做大量的功课,包括现场,这样,收获会更大。感觉去绍兴前和后,完全不同的状态。这种游历,以后也会多做,每个地方的停留,都至少在10天左右。
【互联网和学习成长】
招行的培训相当成功,对我来说,也是促进成长的方式。不断地接触新事物,用培训的方式,快速地带动一批人去了解,这其实也是以前在部门推行的学习方式,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去研究,当然较慢而且成本较大。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和以往一样,总能够发掘出热爱学习的人,他们就是未来时代的希望。
作为冷血动物(怕冷),一进春天,就觉得复苏,一到夏天,就觉得精神百倍,所以生产力各方面,都有快速提升,身体锻炼等全面恢复。
【著书写作】
5月,《微信控》进入印刷流程,虽然因为微信功能的升级而需要做些细部修改,不过整体上来说,已经不需要太大的改动量。预计6月上旬就可以上市了。其实这个事情我需要反思,如果我的进程能够快一些,就可以早些出版,我不应该用季节来做为理由,比如怕冷,完全可以到海南去写作。人生不需要借口,只需要反思和改进,不犯同样的错误。
5月份的博文写作共20篇,不算勤勉,游记到现在还在拖欠,书评和影评也基本是进入6月后补上的。微信图文倒是坚持住了,仍以原创为主,可能这也是影响博文写作的原因之一。
【读书观影】
5月份共读书15部,坚持一书一评,当时来不及记下的,回头也要补上。
5月份看电影多些,共13部电影,不乏佳作,在电影院看了6部,其中在绍兴就看了3部,有些片子是在看过一部电影后,找到有关联的电影来看,这类似于主题阅读,有益于对同一主题的理解。影评的写作认真度较之前提升,不过有些影评也是后补的,就不如当时看过后立刻写出来的更好一些。
综合书评和影评的教训,都还是较快写出来为好。
除了电影外,也看了一些视频,共7部,以罗振宇的视频为主。
【月度好书】
《思考,快与慢》
书评:《要反复读,多思考多练习》
相见恨晚的好书。
读得较慢,两天读完首遍,因为要大量思考,但是,思考仍然不够,如@秋叶语录 所说,应该边做练习边读,还要再读、练习,并且要复习很多书,比如《Blink》、《混序》、《第五项修炼》等。先读一遍,有概括性认识,再精读。
这本书是集大成者,颠覆了很多以前的认识。
当我赞扬或者贬低一本书,那纯粹只是我个人的角度。比如我说这本书颠覆我以前的认识,那是因为,我过往很多认识浅薄、错误,所以才会颠覆。对于伟大、光荣、正确的人,这都不会成立。我特别说明这个局限性避免形成误导。
联动复习是我的习惯。比如刚才复习了《此时此地》,第一次阅读是在2012年6月,虽然是艺术类的书,看上去与这本书风马牛不相及,但我看完这本书立刻想到的书中就有《此时此地》,当然还是我自己的角度。感性与理性,专业与艺术,在读《神思陌路》时已经打通,现在更确信。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
书评:《非常好书》
这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是@秋叶语录 推荐给我的,他擅长发现冷门好书,而我坐享其成。这书我读了两遍,做了很多标记,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用于今天的课程,而有些学员是我的粉丝,所以之前没推荐,避免剧透,影响课程效果。书简洁、实用、富有启迪,不仅是我的菜,更是佳肴。
昨晚在从深圳到上海的飞机上,读第二遍,而且不是结束,还会再反复读,直至更好地吸收。
这本书重在解决问题,好在实用,好在简单,简单不等于不好,简单其实相比复杂更有力量,因为门槛低,易理解。我之所以用里面的一些内容做课程素材,也是因为这个,现场效果表明,这些素材都不错。当然,下次会换,所以不会一直藏着掖着这本书——我不喜欢重复,我愿意探索更多。
《贫穷的本质》
书评:《这本书教会我了解贫穷》
《死生:日本的迷惘与绝望》
书评:《谁死?谁生?谁的迷惘与绝望?》
《快食慢爱》
书评:《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
所有读过的书:http://book.douban.com/people/qsxiao/collect
书评豆瓣地址:http://book.douban.com/people/qsxiao/reviews
在深圳读书,在机场读书,在地铁读书,在绍兴读书,在绍兴买书……随身携带书,与我一起,不怕沉,只怕我对书的理解不够,只怕我的悟性差辜负了好书。读书,行路,相辅相成。
【饮食和锻炼】
5月份由于到绍兴旅行,当然在大啖绍兴美食,不过吃到后来,胃口还真是差了。凡事皆不可过度。
在绍兴以走路为主,虽然也尝试了除人力车以外的各种交通工具,但仍然喜欢走路,大太阳下,汗流浃背,不以为苦。有些天里,基本上每天走至少五公里路吧,这种锻炼方式我比较喜欢。有时候感觉,是把逛街、走路等全都放在深圳以外了。
【活动】
5月份进行了两场培训。公开活动都没有。现在迫切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所以全面向内,专注于读书和行走,感觉这对目前的自己来说,是更好的方式。
在绍兴期间,兄弟朱翊正好在南京,于是经乌镇到达绍兴,约了吃晚饭。和他通过网络认识,但一直不曾谋面,见面,不在他常驻的北京,也不在我常驻的深圳,是在第三个城市,感觉很好玩。
【游历】
5月份在绍兴呆了10天。是从上海做完培训以后,就直接去了绍兴。在读小山龙介《整理的艺术2》里看到一个名词“滞留”,感觉正是目前自己喜欢的旅行状态,在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不是做为一个游客,而是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做大量的功课,包括现场,这样,收获会更大。感觉去绍兴前和后,完全不同的状态。这种游历,以后也会多做,每个地方的停留,都至少在10天左右。
【互联网和学习成长】
招行的培训相当成功,对我来说,也是促进成长的方式。不断地接触新事物,用培训的方式,快速地带动一批人去了解,这其实也是以前在部门推行的学习方式,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去研究,当然较慢而且成本较大。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和以往一样,总能够发掘出热爱学习的人,他们就是未来时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