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蓝颜叫狗屎交—在版纳拾起的意外友情
有人说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路上的我们,自由、感悟、勇敢、豁达,会好奇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也许是一个颇有文艺情调靠江的露天咖啡吧,你会偶遇这样一个人,不存在几百公里的距离,面对面的缘分,缓慢而随意的交谈,从开始的浅交慢慢发酵成后来的倾诉。
一个城市的回忆源于你对这儿人的感情。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商业化的产物,大部分是为了刺激当地的经济而衍生的一种表演,它们分散于各大景点。
你没有去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开始一样你不属于这里,你飞来了接着又飞走了,你真的只是一个游客,游玩而已。
那时候觉得版纳很美,无处不见的热带风情,一排一排的油棕榈,美丽的傣族姑娘。丁大说,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那里有着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上蜗居了很多美丽的小鸟,百鸟争鸣。想想都让人心神荡漾,心驰神往。
然而,计划永远都容易脱线。
第一站在昆明暂歇几个小时后,和丁大坐上夜班大巴驶往普洱市澜沧县,捏着两张540元价格不菲的车票,她们说睡一觉第二天就到了,8个小时的车程。第一次在这么远的地方做这种卧铺的夜班车,心里忐忑不安但想到第二天到目的地又很兴奋激动。
赤着脚拎着板鞋,走进了一节臭烘烘、闷热、拥挤的车厢。
第一晚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后面人的脚在前面人的头顶上,三排上下卧铺,狭小的过道上放着一个差不多宽的垃圾桶。我和丁大玩了一会儿找你妹后,夜色渐渐低垂,大巴在山路上无所顾忌的驰骋着,整节车厢越来越安静,丁大也慢慢地疲倦闭眼休息了。
只剩下我一个,闷热、难闻、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隔着车窗一个人慢慢描绘外面大堆大堆的云朵,像墨汁慢慢铺开的夜空,小星星散落其中,云朵也变得生动起来,俏皮的像一个个动物,百兽率舞。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近处零星的湖泊、模糊的草房子。
早上两点多钟,大巴在一棵小树旁停下了,空气越来越闷热、烦躁。我迷迷糊糊瞪着小树盆友痛苦的数着滴滴答答一秒一秒的时间,两个多小时后,大巴又开始上路了。
就这样,一路折腾到早上9、10点,我们终于来到了澜沧县。
天大亮的时候,我们看清了近处的小屋,它们的屋檐都比较奇特,最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喜欢在檐面画上类似“梨子”的东西。
第二天到澜沧县客运站,我们找到了接我们的拉祜大哥。
大哥是丁大姐姐的朋友,一个个很高、有点胖、看上去很和蔼的中年大叔,斜挎着一个很时尚的小包。
大哥说那是“葫芦”,因为拉祜族是从葫芦里面走出来的,所以葫芦是他们拉祜族的吉祥物。然后开车拉着我们去葫芦广场逛了一圈,大概的说了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就把我们送到宾馆让我们休息一下。
中午11点,我们来到了佤族的寨子,寨子门口有一个巨大的木鼓,走进去立马注意到一个类似屏风一样的东西,上方挂着一个牛头,下面是一把椅子,左右两旁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椅子斜对面有一张长长的木桌。
绕过“屏风”,我们走上石阶左转来到了一个“茅草屋”,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张图片,从木鼓节到佤族姑娘的甩发舞、手抓饭再到人头桩和牛头桩,大概的介绍了佤族的风俗习惯。
屋里面有两张藤条编制的圆桌,我们随着大哥坐在靠左边的圆桌旁,几张小圆凳,几碟不经过加工的葵花籽。
抬头又浏览了一遍图片,注意到正对面的墙角边上倚靠了几根长长粗粗圆柱一样的东西,大哥告诉我们,那叫“水烟筒”,可以增强吸烟者的肺活量。
说完还挑了一根最粗的现场示范了一遍。
“咕噜噜”的水声沉醉在烟雾缭绕下,一种原始、自然的吸烟艺术,我们呆呆的瞅着大哥那样不慌不忙”咕噜”声,然后很随意的吐出一团一团的烟雾,很奇妙很新鲜的一种吸烟方式,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不同。
旁边的佤族小伙拿出新鲜的芭蕉叶,撒上干净的水铺满了右边的圆桌上。
我和丁大在水声辘辘下听着大哥和他的学生不停的交谈,陌生的语言,陌生的风俗,处处飘散出迷人的风情。
茶话会后,“伙计”已经将手抓饭准备好了。
满满的一桌,只有我们五个人享有,相当的丰富。三角形的苦荞饼,一团糯米饭,绑成一团团的水香菜,乱糟糟的刺五加,右手旁小山丘的干巴和香肠肉。圆桌中间还有“佤族”的“稀饭”,“佤族”的“小豆”,“佤族”的“汤”。
我们目瞪口呆的吐吐舌头,五个人随意落座。
我和丁大在大哥热情的招呼下,毫无形象地吃的是热火朝天,左手抓肉,右手野菜,嘴巴里嚼着,眼睛不住瞟着,大哥他们简单解决后我和丁大正吃到高潮,故意忽略那三个“大男人”,继续我们的美食马拉松。
下午我们来到了一个佤族的小县城—西盟县。
民族风情很是浓郁的小县城,处处散发出翻新过后的不同气象。入眼之处全是佤族风味的小屋,牛头的装饰,茅草做成的房檐形状迥异,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排排“大屁股树”,湿润很明亮的蓝天,环境有点儿空荡荡。
之后在龙潭简单的转了一下。碧水蓝天,远处的绿山连绵不绝,一呼一吸间尽是香甜,清凉的风扑面而来,消散了余留的暑意。
自然、大气、浑然天成,这是上天恩赐的一种美。
匆匆坐上“四条腿”,我们离开了西盟县,驶向了下山的公路。
澜沧县位于普洱市,多山,多民族,据说云南有26个民族,这里就占了21个。
在澜沧不管去哪里,都得先上山然后下山。所以这里的大师傅开车技术都很棒,驰骋在盘山公路上,面对接二连三的“肘子弯”无所畏惧,那种自信、大气在路上被挥洒的淋漓尽致。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拉祜哦扎阁”。茅草搭建的原始小屋,院落里有一颗芭蕉树,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牡列004,。一个拉祜的小老头在墙角旁烤茶,屋檐边又挂着一条条的干玉米,一条条的长扁豆。
大哥他们又继续吸他们烟雾缭绕的水烟,我和丁大喝着普洱,看着老拉祜专心的烤着茶,突然他拿来一小碟长辣椒,一个一个倒在木灰里面。
原来这是拉祜族招待客人的一道菜—烤辣椒。
沾点盐巴然后慢慢品尝掏出来黑乎乎的辣椒,据说这种木灰还是当地治病的一种偏方。看着虽然不干不净,不过吃起来还可以,软软烂乎乎的,有点咸咸的合着辣椒的清香(木灰貌似没什么味道)。
还有一碗芭蕉叶和红豆煮的汤,浓郁的肉香,越吃越上瘾。一碟清炒的南瓜花,淡淡的放入口腔浓浓的菜花香让人欲罢不能。这里的蔬菜和肉类都是纯天然的,味道特别纯正。一碟洗干净的牛百叶,蘸上喃咪酱就可以吃了。最特别推荐的是龙潭的小红鱼,基本是一口一条,肉嫩鲜美。
结束之前拉祜朋友唱了几首民歌那是大哥特别安排的小礼物,身处异地听着听不懂的民歌,嘹亮的歌声,丁丁当当的吉他伴奏,突然感觉你似乎慢慢的正走进他们的生活。
大快朵颐心满意足后,我们去了一趟县城里的蛋糕店。这是大哥给我们的意外惊喜,今天是丁大的生日,大哥说晚上会在澜沧给丁大办一个难忘的生日派。
之后大哥又带我们去风情园简单的逛了一下,穿过河面上的回廊,入眼处是一排排挂着菠萝蜜的大树,小径右拐处有一座座石雕,大概是葫芦从山上滚下来,先后经过了鱼、老龟、鹰的帮助,最后葫芦里面走出来两个小娃娃,那就是拉祜族的祖先。
风情园里面记载着拉祜族、傣族、布朗族、回族、哈尼族、佤族等几个民族的民俗特点,几个民族掩映在热带植物的风情里,水乳交融。
第二天,天黑。我坐在呼哧哧在山上驰骋的车上,一行人,昨夜这个时候我们还挤在臭哄哄的车厢里,彻夜未眠。时间真是这个世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今夜,丁大的生日派,大哥的惊喜,在山上一户人家回族的朋友。
车子冲出山路,往下停在一小段斜斜的泥坡上。夜色微凉,我们正在一座海拔1500的山上,不知名。
收紧没有袖子的上衣,“呼呼”晚上的山风真凉。穿过一处狗栅栏,微弱的灯光下山崖前面有一户人家,空荡的院子被裹在一堆野草里面,一张编制的木圆桌,几张小圆椅。堂屋旁边是露天的厨房,奇特的灶台,正上方一挂一挂的干巴,明亮亮的火光看上去多了一点温度。
男主人出来陪客,女主人仍在厨房里面热火朝天的忙乎着。
大哥他们玩牌、喝酒,丁大和我在旁一边喝茶,一边啃竹筒糯米饭,女主人还不停的上菜,牛干巴,烤鸡,我们手上拿着,碟里面还剩着,新菜又上桌了。大哥热情的给我们布菜,这些你们回去就吃不到了,多吃点。哈哈,我们笑笑泪光闪闪,继续奋斗。夜凉如水,一桌好男儿看着我们如此大快朵颐。
天上的星星眨巴眨巴,我们看着它们心里笑哈笑哈。夜深沉的是那样醉人,空旷的视野极目远眺是一幅黑色的山水画,虽然没有颜色,模糊却让人那样沉静。
很久没有这种安静,很久没有这样的夜晚。
然后,唱生日歌,切蛋糕。最后在夜市里的烧烤铺小呆片刻,大哥就把我们送回宾馆。
第三天,清早,大哥带我们去县城里面吃早餐。
过桥米线+海磨汤。
回宾馆收拾行囊后,我们今天在澜沧的最后一游开始了—景芒山古茶道。一路上我们认识了两个布朗帅小伙矮公和倪海,去了佤族长寿村——诺刚。在大哥的傣族朋友家里喝了普洱茶,才知道茶分生茶和熟茶两种。中午去了大众鱼馆,原来茶叶蛋是鸡蛋和普洱茶煎的饼。
我们在山上转了好长好长时间,一直盘桓着转圈圈,七晕八素翻江倒海后终于到了布朗小d家,漂亮干净的茶楼,美丽的姐姐而容。
小海很热情的给我们煮了一壶普洱茶,很娴熟的两手一抬,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特别舒适。
喝完茶,下山,我们在澜沧县的安排基本结束了。
恋恋不舍的离开大哥后,我们坐上了勐满去景洪的大巴,一路哐当哐当的吹着两边的风,看着窗户外大片大片的芭蕉,路旁一排一排的棕榈树。终于要去西双版纳了,这次来云南的原定计划就是那里,只是没想到还没去那儿都已经玩了两天半了。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就像认识大哥一样,脱离故事情节突然挤进剧本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这次的云南之行就失了真。
第三天下午,我们到了翻胎厂汽车站。景洪很美,真的很美,来到这儿我才终于意识到我们在热带。澜沧的美比较辽阔、原始,景洪的美比较精致,被修饰过后这里的热带风情无处不在,大巴经过嘎洒机场开始进入景洪市区的时候,有了进入仙境的感觉。
马路不是很宽,街道两旁茂盛浓密的棕榈树,树上挂着一个个胖胖的菠萝蜜,整个城市好像是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城市。我们在西双版纳,在傣族自治州。天哪。好神奇哦。
第四天,大p在休息的酒店门口等我们。正式的开始了我们在景洪的一日游。大p是大哥朋友的学生,几经辗转,我们很幸运认识了这个朋友。帅帅的锅,颜色有点黑,开始不太爱甩我们,普通话不是很好,但在我们锲而不舍的厚脸皮下达成一致互相学习语言。接我们那天,大p带我们围着景洪市转了一圈,在大曼么吃了菠萝饭,朵生,糯米鸡。
上午去植物园,出来后先去傣族园看一下泼水节,晚上再去篝火晚会。结果,我和丁大在植物园里面流连忘返,出来的时候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后面的泼水节和篝火晚会跟着泡汤了。
三个人湿漉漉的准备回去冲个凉,结果半道上修路又给堵了一个小时。
一个城市的回忆源于你对这儿人的感情。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商业化的产物,大部分是为了刺激当地的经济而衍生的一种表演,它们分散于各大景点。
你没有去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开始一样你不属于这里,你飞来了接着又飞走了,你真的只是一个游客,游玩而已。
![]() |
那时候觉得版纳很美,无处不见的热带风情,一排一排的油棕榈,美丽的傣族姑娘。丁大说,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那里有着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上蜗居了很多美丽的小鸟,百鸟争鸣。想想都让人心神荡漾,心驰神往。
![]() |
然而,计划永远都容易脱线。
第一站在昆明暂歇几个小时后,和丁大坐上夜班大巴驶往普洱市澜沧县,捏着两张540元价格不菲的车票,她们说睡一觉第二天就到了,8个小时的车程。第一次在这么远的地方做这种卧铺的夜班车,心里忐忑不安但想到第二天到目的地又很兴奋激动。
赤着脚拎着板鞋,走进了一节臭烘烘、闷热、拥挤的车厢。
第一晚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后面人的脚在前面人的头顶上,三排上下卧铺,狭小的过道上放着一个差不多宽的垃圾桶。我和丁大玩了一会儿找你妹后,夜色渐渐低垂,大巴在山路上无所顾忌的驰骋着,整节车厢越来越安静,丁大也慢慢地疲倦闭眼休息了。
只剩下我一个,闷热、难闻、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隔着车窗一个人慢慢描绘外面大堆大堆的云朵,像墨汁慢慢铺开的夜空,小星星散落其中,云朵也变得生动起来,俏皮的像一个个动物,百兽率舞。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近处零星的湖泊、模糊的草房子。
早上两点多钟,大巴在一棵小树旁停下了,空气越来越闷热、烦躁。我迷迷糊糊瞪着小树盆友痛苦的数着滴滴答答一秒一秒的时间,两个多小时后,大巴又开始上路了。
就这样,一路折腾到早上9、10点,我们终于来到了澜沧县。
天大亮的时候,我们看清了近处的小屋,它们的屋檐都比较奇特,最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喜欢在檐面画上类似“梨子”的东西。
第二天到澜沧县客运站,我们找到了接我们的拉祜大哥。
大哥是丁大姐姐的朋友,一个个很高、有点胖、看上去很和蔼的中年大叔,斜挎着一个很时尚的小包。
大哥说那是“葫芦”,因为拉祜族是从葫芦里面走出来的,所以葫芦是他们拉祜族的吉祥物。然后开车拉着我们去葫芦广场逛了一圈,大概的说了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就把我们送到宾馆让我们休息一下。
中午11点,我们来到了佤族的寨子,寨子门口有一个巨大的木鼓,走进去立马注意到一个类似屏风一样的东西,上方挂着一个牛头,下面是一把椅子,左右两旁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椅子斜对面有一张长长的木桌。
绕过“屏风”,我们走上石阶左转来到了一个“茅草屋”,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张图片,从木鼓节到佤族姑娘的甩发舞、手抓饭再到人头桩和牛头桩,大概的介绍了佤族的风俗习惯。
屋里面有两张藤条编制的圆桌,我们随着大哥坐在靠左边的圆桌旁,几张小圆凳,几碟不经过加工的葵花籽。
抬头又浏览了一遍图片,注意到正对面的墙角边上倚靠了几根长长粗粗圆柱一样的东西,大哥告诉我们,那叫“水烟筒”,可以增强吸烟者的肺活量。
说完还挑了一根最粗的现场示范了一遍。
“咕噜噜”的水声沉醉在烟雾缭绕下,一种原始、自然的吸烟艺术,我们呆呆的瞅着大哥那样不慌不忙”咕噜”声,然后很随意的吐出一团一团的烟雾,很奇妙很新鲜的一种吸烟方式,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不同。
旁边的佤族小伙拿出新鲜的芭蕉叶,撒上干净的水铺满了右边的圆桌上。
我和丁大在水声辘辘下听着大哥和他的学生不停的交谈,陌生的语言,陌生的风俗,处处飘散出迷人的风情。
茶话会后,“伙计”已经将手抓饭准备好了。
满满的一桌,只有我们五个人享有,相当的丰富。三角形的苦荞饼,一团糯米饭,绑成一团团的水香菜,乱糟糟的刺五加,右手旁小山丘的干巴和香肠肉。圆桌中间还有“佤族”的“稀饭”,“佤族”的“小豆”,“佤族”的“汤”。
我们目瞪口呆的吐吐舌头,五个人随意落座。
我和丁大在大哥热情的招呼下,毫无形象地吃的是热火朝天,左手抓肉,右手野菜,嘴巴里嚼着,眼睛不住瞟着,大哥他们简单解决后我和丁大正吃到高潮,故意忽略那三个“大男人”,继续我们的美食马拉松。
下午我们来到了一个佤族的小县城—西盟县。
民族风情很是浓郁的小县城,处处散发出翻新过后的不同气象。入眼之处全是佤族风味的小屋,牛头的装饰,茅草做成的房檐形状迥异,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排排“大屁股树”,湿润很明亮的蓝天,环境有点儿空荡荡。
之后在龙潭简单的转了一下。碧水蓝天,远处的绿山连绵不绝,一呼一吸间尽是香甜,清凉的风扑面而来,消散了余留的暑意。
自然、大气、浑然天成,这是上天恩赐的一种美。
匆匆坐上“四条腿”,我们离开了西盟县,驶向了下山的公路。
澜沧县位于普洱市,多山,多民族,据说云南有26个民族,这里就占了21个。
在澜沧不管去哪里,都得先上山然后下山。所以这里的大师傅开车技术都很棒,驰骋在盘山公路上,面对接二连三的“肘子弯”无所畏惧,那种自信、大气在路上被挥洒的淋漓尽致。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拉祜哦扎阁”。茅草搭建的原始小屋,院落里有一颗芭蕉树,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牡列004,。一个拉祜的小老头在墙角旁烤茶,屋檐边又挂着一条条的干玉米,一条条的长扁豆。
大哥他们又继续吸他们烟雾缭绕的水烟,我和丁大喝着普洱,看着老拉祜专心的烤着茶,突然他拿来一小碟长辣椒,一个一个倒在木灰里面。
原来这是拉祜族招待客人的一道菜—烤辣椒。
沾点盐巴然后慢慢品尝掏出来黑乎乎的辣椒,据说这种木灰还是当地治病的一种偏方。看着虽然不干不净,不过吃起来还可以,软软烂乎乎的,有点咸咸的合着辣椒的清香(木灰貌似没什么味道)。
还有一碗芭蕉叶和红豆煮的汤,浓郁的肉香,越吃越上瘾。一碟清炒的南瓜花,淡淡的放入口腔浓浓的菜花香让人欲罢不能。这里的蔬菜和肉类都是纯天然的,味道特别纯正。一碟洗干净的牛百叶,蘸上喃咪酱就可以吃了。最特别推荐的是龙潭的小红鱼,基本是一口一条,肉嫩鲜美。
结束之前拉祜朋友唱了几首民歌那是大哥特别安排的小礼物,身处异地听着听不懂的民歌,嘹亮的歌声,丁丁当当的吉他伴奏,突然感觉你似乎慢慢的正走进他们的生活。
大快朵颐心满意足后,我们去了一趟县城里的蛋糕店。这是大哥给我们的意外惊喜,今天是丁大的生日,大哥说晚上会在澜沧给丁大办一个难忘的生日派。
之后大哥又带我们去风情园简单的逛了一下,穿过河面上的回廊,入眼处是一排排挂着菠萝蜜的大树,小径右拐处有一座座石雕,大概是葫芦从山上滚下来,先后经过了鱼、老龟、鹰的帮助,最后葫芦里面走出来两个小娃娃,那就是拉祜族的祖先。
风情园里面记载着拉祜族、傣族、布朗族、回族、哈尼族、佤族等几个民族的民俗特点,几个民族掩映在热带植物的风情里,水乳交融。
第二天,天黑。我坐在呼哧哧在山上驰骋的车上,一行人,昨夜这个时候我们还挤在臭哄哄的车厢里,彻夜未眠。时间真是这个世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今夜,丁大的生日派,大哥的惊喜,在山上一户人家回族的朋友。
车子冲出山路,往下停在一小段斜斜的泥坡上。夜色微凉,我们正在一座海拔1500的山上,不知名。
收紧没有袖子的上衣,“呼呼”晚上的山风真凉。穿过一处狗栅栏,微弱的灯光下山崖前面有一户人家,空荡的院子被裹在一堆野草里面,一张编制的木圆桌,几张小圆椅。堂屋旁边是露天的厨房,奇特的灶台,正上方一挂一挂的干巴,明亮亮的火光看上去多了一点温度。
男主人出来陪客,女主人仍在厨房里面热火朝天的忙乎着。
大哥他们玩牌、喝酒,丁大和我在旁一边喝茶,一边啃竹筒糯米饭,女主人还不停的上菜,牛干巴,烤鸡,我们手上拿着,碟里面还剩着,新菜又上桌了。大哥热情的给我们布菜,这些你们回去就吃不到了,多吃点。哈哈,我们笑笑泪光闪闪,继续奋斗。夜凉如水,一桌好男儿看着我们如此大快朵颐。
天上的星星眨巴眨巴,我们看着它们心里笑哈笑哈。夜深沉的是那样醉人,空旷的视野极目远眺是一幅黑色的山水画,虽然没有颜色,模糊却让人那样沉静。
很久没有这种安静,很久没有这样的夜晚。
然后,唱生日歌,切蛋糕。最后在夜市里的烧烤铺小呆片刻,大哥就把我们送回宾馆。
第三天,清早,大哥带我们去县城里面吃早餐。
过桥米线+海磨汤。
回宾馆收拾行囊后,我们今天在澜沧的最后一游开始了—景芒山古茶道。一路上我们认识了两个布朗帅小伙矮公和倪海,去了佤族长寿村——诺刚。在大哥的傣族朋友家里喝了普洱茶,才知道茶分生茶和熟茶两种。中午去了大众鱼馆,原来茶叶蛋是鸡蛋和普洱茶煎的饼。
我们在山上转了好长好长时间,一直盘桓着转圈圈,七晕八素翻江倒海后终于到了布朗小d家,漂亮干净的茶楼,美丽的姐姐而容。
小海很热情的给我们煮了一壶普洱茶,很娴熟的两手一抬,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特别舒适。
喝完茶,下山,我们在澜沧县的安排基本结束了。
恋恋不舍的离开大哥后,我们坐上了勐满去景洪的大巴,一路哐当哐当的吹着两边的风,看着窗户外大片大片的芭蕉,路旁一排一排的棕榈树。终于要去西双版纳了,这次来云南的原定计划就是那里,只是没想到还没去那儿都已经玩了两天半了。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就像认识大哥一样,脱离故事情节突然挤进剧本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这次的云南之行就失了真。
第三天下午,我们到了翻胎厂汽车站。景洪很美,真的很美,来到这儿我才终于意识到我们在热带。澜沧的美比较辽阔、原始,景洪的美比较精致,被修饰过后这里的热带风情无处不在,大巴经过嘎洒机场开始进入景洪市区的时候,有了进入仙境的感觉。
马路不是很宽,街道两旁茂盛浓密的棕榈树,树上挂着一个个胖胖的菠萝蜜,整个城市好像是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城市。我们在西双版纳,在傣族自治州。天哪。好神奇哦。
第四天,大p在休息的酒店门口等我们。正式的开始了我们在景洪的一日游。大p是大哥朋友的学生,几经辗转,我们很幸运认识了这个朋友。帅帅的锅,颜色有点黑,开始不太爱甩我们,普通话不是很好,但在我们锲而不舍的厚脸皮下达成一致互相学习语言。接我们那天,大p带我们围着景洪市转了一圈,在大曼么吃了菠萝饭,朵生,糯米鸡。
上午去植物园,出来后先去傣族园看一下泼水节,晚上再去篝火晚会。结果,我和丁大在植物园里面流连忘返,出来的时候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后面的泼水节和篝火晚会跟着泡汤了。
三个人湿漉漉的准备回去冲个凉,结果半道上修路又给堵了一个小时。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