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波西米亚
什么是波西米亚?历来就是众说纷纭,我比较认同台湾作家南方朔先生的一段话:“失根、落拓,对布尔乔亚不满,又无文化特权的文艺知识分子,当他们大量进入都市,并以特定地区或特定聚众场所为集散地,一个波希米亚社区即告形成。”由此观,南京可以称为波西米亚社区的,自然非青果和先锋书店莫属。
青果的诞生不过只是一年多的事情,但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南京最著名的波西米亚社区之一。走进青果,处处可见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布置:木制旧家具、黑白电视机、旧式窗框和青砖,再加上青果收藏了《收获》《钟山》《天涯》等华人世界里各种著名的文学类杂志,整体营造出了兼具怀旧和文艺气息的社区环境。自其诞生以来,独立电影展映、文学读书会、音乐分享沙龙、民谣演出和戏剧沙龙等活动层出不穷。在当年南京最著名的香艳旧址,青果用它清晰的文艺化定位续写着这座城市的传奇。
跟青果相比,先锋书店的资格要老得多,然而这家经营已近二十年的书店真正成为波西米亚社区,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先锋书店地处南京高校最为集中的广州路,南师大、河海大学和南大与它都只是一街之隔,这为它成为波西米亚社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纸质书的销量逐年下滑,促使先锋开始大力销售创意产品,同时举办各种讲座、沙龙和文化类主题活动。这本来是它应对书业形势变化的被迫之举,却意外地让自己朝着波西米亚社区的方向转型。现在,南京的文艺青年谈起先锋,已经不只把它当成一家纯粹的书店,而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它“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
有了诸如此类的波西米亚社区,自然而然就会有相应的波西米亚组织,其实这两者是相互滋养和培育的。豆瓣、微博和QQ群在年轻知识群体中的普遍应用,使得一个又一个青年亚文化组织的诞生成为可能。经过几年的发展,南京已经出现了一批活动规律、成员稳定、运作相对成熟的波西米亚组织。南京暴走团、太傅书盟和金陵读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南京暴走团创立于2010年4月,创建的初衷只是为了朋友们在旅行之余能够锻炼身体,第一次活动“暴走江心洲”参与者只有9个人。经过三年的发展,他们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向大家提供的暴走和旅行信息的平台。三年间,人数最多的活动“城市定向越野”参与者达到1500多人,志愿者也有数百人之多。
金陵读书成立于2008年,虽然创办者出身工科,但这家读书会的定位却是讨论人文社科经典作品,几位骨干多来自南京的高校、研究所和机关单位。经过他们近五年的努力,金陵读书已经成为南京读书人最重要的深度交流家园之一。
虽然同为读书会,太傅书盟的定位则与金陵读书截然不同。创办者章哲瑜是一位85后,他更多是以书为媒介,通过读书沙龙的交流,为南京年轻知识群体打造一个休闲和交友的平台。由于定位各有特色,金陵读书和太傅书盟在豆瓣小站的成员数均已超过一千。
除此之外,音乐领域的“南京摇滚”,电影领域的“文艺复兴”,都已经是南京颇受欢迎的波西米亚组织。应该看到,这些组织大多诞生于2008到2010年间,而这几年里,恰逢豆瓣推出同城活动和豆瓣小站的功能应用,新浪微博也应时而生。这些新兴的网络应用,为南京年轻的文艺知识群体创建自己的波西米亚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波西米亚社区也因为青果、先锋书店等实体的存在有了载体,活动空间日益巨大,活动内容越发多元深刻。
随着各种网络应用技术的更加成熟,以及城市文化的更加开放,类似的波西米亚组织和社区在南京一定会越来越多。与布尔乔亚的组织多为连锁、多与商业主义相联系不同,波西米亚组织和社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草根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著称。它们的发展丰富南京年轻人的文化休闲生活,为南京增添了有质量的文化活体,也是培育健康、开放的公民社会的应有之义。有了这些波西米亚社区的存在,社会自身的发育变得更加健康和丰富。
(本文将发表于今年7月刊的《风流一代》杂志)
青果的诞生不过只是一年多的事情,但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南京最著名的波西米亚社区之一。走进青果,处处可见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布置:木制旧家具、黑白电视机、旧式窗框和青砖,再加上青果收藏了《收获》《钟山》《天涯》等华人世界里各种著名的文学类杂志,整体营造出了兼具怀旧和文艺气息的社区环境。自其诞生以来,独立电影展映、文学读书会、音乐分享沙龙、民谣演出和戏剧沙龙等活动层出不穷。在当年南京最著名的香艳旧址,青果用它清晰的文艺化定位续写着这座城市的传奇。
跟青果相比,先锋书店的资格要老得多,然而这家经营已近二十年的书店真正成为波西米亚社区,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先锋书店地处南京高校最为集中的广州路,南师大、河海大学和南大与它都只是一街之隔,这为它成为波西米亚社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纸质书的销量逐年下滑,促使先锋开始大力销售创意产品,同时举办各种讲座、沙龙和文化类主题活动。这本来是它应对书业形势变化的被迫之举,却意外地让自己朝着波西米亚社区的方向转型。现在,南京的文艺青年谈起先锋,已经不只把它当成一家纯粹的书店,而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它“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
有了诸如此类的波西米亚社区,自然而然就会有相应的波西米亚组织,其实这两者是相互滋养和培育的。豆瓣、微博和QQ群在年轻知识群体中的普遍应用,使得一个又一个青年亚文化组织的诞生成为可能。经过几年的发展,南京已经出现了一批活动规律、成员稳定、运作相对成熟的波西米亚组织。南京暴走团、太傅书盟和金陵读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南京暴走团创立于2010年4月,创建的初衷只是为了朋友们在旅行之余能够锻炼身体,第一次活动“暴走江心洲”参与者只有9个人。经过三年的发展,他们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向大家提供的暴走和旅行信息的平台。三年间,人数最多的活动“城市定向越野”参与者达到1500多人,志愿者也有数百人之多。
金陵读书成立于2008年,虽然创办者出身工科,但这家读书会的定位却是讨论人文社科经典作品,几位骨干多来自南京的高校、研究所和机关单位。经过他们近五年的努力,金陵读书已经成为南京读书人最重要的深度交流家园之一。
虽然同为读书会,太傅书盟的定位则与金陵读书截然不同。创办者章哲瑜是一位85后,他更多是以书为媒介,通过读书沙龙的交流,为南京年轻知识群体打造一个休闲和交友的平台。由于定位各有特色,金陵读书和太傅书盟在豆瓣小站的成员数均已超过一千。
除此之外,音乐领域的“南京摇滚”,电影领域的“文艺复兴”,都已经是南京颇受欢迎的波西米亚组织。应该看到,这些组织大多诞生于2008到2010年间,而这几年里,恰逢豆瓣推出同城活动和豆瓣小站的功能应用,新浪微博也应时而生。这些新兴的网络应用,为南京年轻的文艺知识群体创建自己的波西米亚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波西米亚社区也因为青果、先锋书店等实体的存在有了载体,活动空间日益巨大,活动内容越发多元深刻。
随着各种网络应用技术的更加成熟,以及城市文化的更加开放,类似的波西米亚组织和社区在南京一定会越来越多。与布尔乔亚的组织多为连锁、多与商业主义相联系不同,波西米亚组织和社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草根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著称。它们的发展丰富南京年轻人的文化休闲生活,为南京增添了有质量的文化活体,也是培育健康、开放的公民社会的应有之义。有了这些波西米亚社区的存在,社会自身的发育变得更加健康和丰富。
(本文将发表于今年7月刊的《风流一代》杂志)
-
绿色曼陀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9 12:52:37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推荐非新书书单 (1人喜欢)
- 2025年4月音乐分享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 2025年4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