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漫长的实习期(四):神奇的队友
准备久了的东西就不会陌生,一直想去的城市便不是异乡。北京虽然很大,可我并不觉得飘零。这座巨大的城市没令我感到恐惧,相反,我觉得她像个巨大别墅,有很多舒适或者美丽的房间等着我去参观。可谁知这个城市没有吓倒我,我租住的房间倒让我吓了一跳。原来我租的公寓有三间屋子,我铺位所在屋有6个床铺,共5个女孩子住。其中有两个女孩子白天都会呆在这个房间里休息,而夜里不睡觉,又是唱,又是抽烟,又是把空调开得很大,有时又会跳舞,跳完舞又突然跑出去,好像其她的人都不存在一样。有她们在,我睡不好觉。而这个房间其他女孩儿,一个好像很忌惮她们,总是主动和她们聊天,任她们取笑自己。她大概一直觉得孤单吧,我不只一次这样想。另外一个女孩儿听说是学舞蹈出身,不知做什么工作,总是很晚才进这个房间,否则坚决不踏进来一步,我猜想她是一直知道。
终于我在“百灵网”上班了!那天的天很蓝,是个周四,可我还是战战兢兢的,拿出了面对陌生感的弱小本色。
公司对于新同事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先去公司总部(我们这个网分三个窝办公)签合同,虽然我是个实习生也还是要签的;基本上下午的时候回到办公地点——虎园(这不是动物园)开始真正的第一天办公。上午就是走下流程,下午到了办公地点,会过几次面的小豆哥哥很快给我和另一位一起来的同事——大柳子安排了座位。我这才有空闲好好看看这个办公室——显然它又长有高,像以前的工厂车间,后来听说整个虎园都是旧工厂改造的。这间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办公室依照它长长的形状摆着一排一排的办公桌,桌上满是绿萝。我们这个小团队所在的区域刚好是办公室的后面,有个后门通向电梯,进出很方便。
大柳子和我同岁。我们在同一天同一间大房间签合同,她也是我在这个公司,除了小豆哥哥认识的第一个人。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工作中的“狠角色”,可能因为那天她打扮的清淡干练——短发、深蓝色格子衬衫、牛仔裤,看到她我吓坏了:心想自己是多么弱小啊,真是只菜鸟对上了行家里手。后来同大柳子接触,我慢慢发现她是个很有趣的女孩儿,当然这是后话。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奇怪,它往往有悖于深入了解后的印象,可是它却却传达着一些真实存在的信息。后来我反复想这个问题,也许人的内心深处确实藏着很多东西,最终出卖内心的也许不是语言,而是第一眼的印象,第一眼散发出来的气质,是所有气质中最无法隐藏遮盖的东西,且只能被陌生人读到。
对于我来说,由学习环境转换为工作环境意味着三个变化:第一,我开始开会了;第二,身边出现了“等级”——同事、boss、大boss......;第三,有了神奇的RTX群!这个群是我从没有接触过的,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软件,把公司的人集结在一个网络上,通过类似于QQ的弹窗,可以看到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个职位上的人的名字,有了这个神奇“内网”,可以自己组建群,和想聊天的一群人群聊。
刚坐下不久后,开会了!小豆哥哥带着我们这个小团队到办公室间隔出的一个会议室开会。我们是一个运营组,大家都是运营编辑,专门运营百灵网新推出的一个互动产品,有点类似于微博,又能发的东西比微博长,界面更漂亮,这是一个在国外比较流行的称为“轻博客”的东西。这个运营团队是小豆哥哥带的。
待大家坐定后,我终于一览这个团队的每个人,小豆哥哥重点介绍了下我和大柳子。然后转向了坐在我们对面的又黑又瘦的男孩子,他穿着粉色有公司LOGO T恤衫,在听说我是哈尔滨人后,马上瞪着闪亮的眼睛当着众人用排比句问我:“你住哪个区,具体住哪里,我也是哈尔滨人。”如此阵势真把我给吓倒了,也因为知道有个“同胞”而开心,于是快速的报出了自己的家庭住址,但是晓东皱着眉头也没把我说的地方在他的头脑地图中拼出来。
我还看到了头发长长的,几乎遮住整个脸的朵朵,她是个高高瘦瘦的北京姑娘,在会上很沉默,有点挑战权威的意思。
朵朵身旁坐着一个胖胖的男孩子,叫小猪,看态度很亲和,当时他好像穿的比较“正式”,后来过了很久才听说小猪在这份工作前做过一段时间汽车销售,怪不得有些很商业的衣服。
我们的小团队还有两个女孩子,一个是畅,一个是航,畅和我一样都是实习生,她穿着打扮很非主流——暗色带小花的布面大长裙子,橙色T恤衫,黑色的头发服帖的贴着自己的脸颊,当时我还刚刚接触日本森系装扮,后来才知道畅的装扮是十足的“森味”。
航是当天开会唯一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儿。觉得她一切都很普通,带着眼镜也显得她比较“板”,可是日后的接触却发现她自有一身“优雅气”与“执着气”。而且这个叫“航”的女孩儿和我长得有点像,不认识我们两个的人总是分不清楚我们是谁。
最后说说大柳子,大柳子有点小胖的,眼儿很大,个子和我差不多,都是小身材的姑娘。
刚开始和这些人接触时我有点忐忑,几年前在韩资企业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老员工喜欢“压制”新员工,公司自上而下自有一套人员体系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尊重。可是帮我最先打破这种固有意识的还是“一次会议”和前面我介绍过的RTX群。
第一天上班晚些时候,我们的整个大团队在会议室开了个产品交流会,通过这个会,我才深入的了解到我做的是什么东西,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无知”——来这里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原来我们做的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居然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万分淫荡的名字。此产品有个类似于微博的界面,但是容量比微博大的多,可以建立个人的“博客”,更方便被多用户浏览到,说白了就是个人电子杂志。
在这个“产品讨论会”会场内,做了几十号人,以技术男、产品男为主。大家“轻装简从”——一T恤衫+大裤衩。在前面讲话的是个产品经理,他装作很正经的样子像大家介绍整个产品,下面坐着听的人针对他的介绍对这个产品提出各种改进方法与质疑,想说就说,根本不需要举手,还在表达意见中夹杂了很多时髦潮语以及各位同事的昵称:比如瘦头陀你怎样怎样。大家真正做到了真诚交流无界限。坐在后排的我被这种开放的氛围深深打动,这时,我旁边一个皮肤较黑,年轻、很瘦、气场强大的女子突然问我:“你叫小荷吧?”我战战兢兢的答是,她接着说:“我看过你写的东西。”(来这里之前,我给小豆哥哥写了一个关于轻博客的小论文,也算是面试考试的一个附加部分)说完这句后,这个女人又投入了产品会的讨论与争吵中。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大boss,如此年轻活跃让人惊叹。
而这次“颠覆性”的会议过后,再次颠覆我三观的就是RTX群了。这个群的整体架构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RTX上呈现的内容。我们在RTX开了一个和QQ群差不多的群,上面是我们运营组的这几个人。从大家上班后到下班,这个RTX群总是吸引我的目光,虽然刚开始觉得十分浪费时间,现在回过头来真心是一个打开的大门,让我学到东西,通向了不同的美好世界。上班了,车很堵,地铁人多很难上,RTX上大家会介绍上地铁的经验,小猪的说法最绝妙,他家在通州住,每天要做巨堵的八通线倒一号线到虎园上班,小猪在RTX上说:“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我能迅速脑补出小猪说话惯用的长音),坐地铁只要脚上去,人就能上去!”我们几个在RTX看到此时都笑喷了,以至于以后再挤的地铁我也不怕了,想到“脚上去人就能上去”,只会奋力一冲!
还有各种网络词汇在RTX上的应用:比如“介个…..偶要吃饭…..擦…..尼玛….”,这些词汇以前我不怎么熟,可是却被大家在RTX群里给用翻了!大柳子经常在群中推荐日系歌曲,小猪早上来也总是第一个在群中说话:“早上好,米娜桑!”这是他的惯用语。慢慢的,随着我“浸淫”网络的时间越长,我越知道这些日系、萌系语言正是网上新新人类所用的语言,看似不上进、浪费时间和扯淡,但是凝结着最鲜活的生命力。我和很多人都被“教育”蒙了,只知道那些励志、又红又专的剧集,可是这些RTX群中凝练的语言,说明了那么多反叛、自由、忠于自己内心的年轻人渴望一种属于自己、温婉无害的表达方式,他们不接受教导,喜欢日剧、韩剧、英剧,因为这些剧集中凝结着人类美好的情愫,他们喜欢“森系”——棉麻系的服装,这样运转舒适,又永远紧跟潮流;他们喜欢装作贱贱的样子,比如公开说:“关注我吧,求你了,求你。”这些恰好代表了当今很多青年那柔柔的内心和开放的态度。
终于我在“百灵网”上班了!那天的天很蓝,是个周四,可我还是战战兢兢的,拿出了面对陌生感的弱小本色。
公司对于新同事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先去公司总部(我们这个网分三个窝办公)签合同,虽然我是个实习生也还是要签的;基本上下午的时候回到办公地点——虎园(这不是动物园)开始真正的第一天办公。上午就是走下流程,下午到了办公地点,会过几次面的小豆哥哥很快给我和另一位一起来的同事——大柳子安排了座位。我这才有空闲好好看看这个办公室——显然它又长有高,像以前的工厂车间,后来听说整个虎园都是旧工厂改造的。这间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办公室依照它长长的形状摆着一排一排的办公桌,桌上满是绿萝。我们这个小团队所在的区域刚好是办公室的后面,有个后门通向电梯,进出很方便。
大柳子和我同岁。我们在同一天同一间大房间签合同,她也是我在这个公司,除了小豆哥哥认识的第一个人。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工作中的“狠角色”,可能因为那天她打扮的清淡干练——短发、深蓝色格子衬衫、牛仔裤,看到她我吓坏了:心想自己是多么弱小啊,真是只菜鸟对上了行家里手。后来同大柳子接触,我慢慢发现她是个很有趣的女孩儿,当然这是后话。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奇怪,它往往有悖于深入了解后的印象,可是它却却传达着一些真实存在的信息。后来我反复想这个问题,也许人的内心深处确实藏着很多东西,最终出卖内心的也许不是语言,而是第一眼的印象,第一眼散发出来的气质,是所有气质中最无法隐藏遮盖的东西,且只能被陌生人读到。
对于我来说,由学习环境转换为工作环境意味着三个变化:第一,我开始开会了;第二,身边出现了“等级”——同事、boss、大boss......;第三,有了神奇的RTX群!这个群是我从没有接触过的,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软件,把公司的人集结在一个网络上,通过类似于QQ的弹窗,可以看到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个职位上的人的名字,有了这个神奇“内网”,可以自己组建群,和想聊天的一群人群聊。
刚坐下不久后,开会了!小豆哥哥带着我们这个小团队到办公室间隔出的一个会议室开会。我们是一个运营组,大家都是运营编辑,专门运营百灵网新推出的一个互动产品,有点类似于微博,又能发的东西比微博长,界面更漂亮,这是一个在国外比较流行的称为“轻博客”的东西。这个运营团队是小豆哥哥带的。
待大家坐定后,我终于一览这个团队的每个人,小豆哥哥重点介绍了下我和大柳子。然后转向了坐在我们对面的又黑又瘦的男孩子,他穿着粉色有公司LOGO T恤衫,在听说我是哈尔滨人后,马上瞪着闪亮的眼睛当着众人用排比句问我:“你住哪个区,具体住哪里,我也是哈尔滨人。”如此阵势真把我给吓倒了,也因为知道有个“同胞”而开心,于是快速的报出了自己的家庭住址,但是晓东皱着眉头也没把我说的地方在他的头脑地图中拼出来。
我还看到了头发长长的,几乎遮住整个脸的朵朵,她是个高高瘦瘦的北京姑娘,在会上很沉默,有点挑战权威的意思。
朵朵身旁坐着一个胖胖的男孩子,叫小猪,看态度很亲和,当时他好像穿的比较“正式”,后来过了很久才听说小猪在这份工作前做过一段时间汽车销售,怪不得有些很商业的衣服。
我们的小团队还有两个女孩子,一个是畅,一个是航,畅和我一样都是实习生,她穿着打扮很非主流——暗色带小花的布面大长裙子,橙色T恤衫,黑色的头发服帖的贴着自己的脸颊,当时我还刚刚接触日本森系装扮,后来才知道畅的装扮是十足的“森味”。
航是当天开会唯一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儿。觉得她一切都很普通,带着眼镜也显得她比较“板”,可是日后的接触却发现她自有一身“优雅气”与“执着气”。而且这个叫“航”的女孩儿和我长得有点像,不认识我们两个的人总是分不清楚我们是谁。
最后说说大柳子,大柳子有点小胖的,眼儿很大,个子和我差不多,都是小身材的姑娘。
刚开始和这些人接触时我有点忐忑,几年前在韩资企业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老员工喜欢“压制”新员工,公司自上而下自有一套人员体系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尊重。可是帮我最先打破这种固有意识的还是“一次会议”和前面我介绍过的RTX群。
第一天上班晚些时候,我们的整个大团队在会议室开了个产品交流会,通过这个会,我才深入的了解到我做的是什么东西,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无知”——来这里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原来我们做的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居然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万分淫荡的名字。此产品有个类似于微博的界面,但是容量比微博大的多,可以建立个人的“博客”,更方便被多用户浏览到,说白了就是个人电子杂志。
在这个“产品讨论会”会场内,做了几十号人,以技术男、产品男为主。大家“轻装简从”——一T恤衫+大裤衩。在前面讲话的是个产品经理,他装作很正经的样子像大家介绍整个产品,下面坐着听的人针对他的介绍对这个产品提出各种改进方法与质疑,想说就说,根本不需要举手,还在表达意见中夹杂了很多时髦潮语以及各位同事的昵称:比如瘦头陀你怎样怎样。大家真正做到了真诚交流无界限。坐在后排的我被这种开放的氛围深深打动,这时,我旁边一个皮肤较黑,年轻、很瘦、气场强大的女子突然问我:“你叫小荷吧?”我战战兢兢的答是,她接着说:“我看过你写的东西。”(来这里之前,我给小豆哥哥写了一个关于轻博客的小论文,也算是面试考试的一个附加部分)说完这句后,这个女人又投入了产品会的讨论与争吵中。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大boss,如此年轻活跃让人惊叹。
而这次“颠覆性”的会议过后,再次颠覆我三观的就是RTX群了。这个群的整体架构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RTX上呈现的内容。我们在RTX开了一个和QQ群差不多的群,上面是我们运营组的这几个人。从大家上班后到下班,这个RTX群总是吸引我的目光,虽然刚开始觉得十分浪费时间,现在回过头来真心是一个打开的大门,让我学到东西,通向了不同的美好世界。上班了,车很堵,地铁人多很难上,RTX上大家会介绍上地铁的经验,小猪的说法最绝妙,他家在通州住,每天要做巨堵的八通线倒一号线到虎园上班,小猪在RTX上说:“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我能迅速脑补出小猪说话惯用的长音),坐地铁只要脚上去,人就能上去!”我们几个在RTX看到此时都笑喷了,以至于以后再挤的地铁我也不怕了,想到“脚上去人就能上去”,只会奋力一冲!
还有各种网络词汇在RTX上的应用:比如“介个…..偶要吃饭…..擦…..尼玛….”,这些词汇以前我不怎么熟,可是却被大家在RTX群里给用翻了!大柳子经常在群中推荐日系歌曲,小猪早上来也总是第一个在群中说话:“早上好,米娜桑!”这是他的惯用语。慢慢的,随着我“浸淫”网络的时间越长,我越知道这些日系、萌系语言正是网上新新人类所用的语言,看似不上进、浪费时间和扯淡,但是凝结着最鲜活的生命力。我和很多人都被“教育”蒙了,只知道那些励志、又红又专的剧集,可是这些RTX群中凝练的语言,说明了那么多反叛、自由、忠于自己内心的年轻人渴望一种属于自己、温婉无害的表达方式,他们不接受教导,喜欢日剧、韩剧、英剧,因为这些剧集中凝结着人类美好的情愫,他们喜欢“森系”——棉麻系的服装,这样运转舒适,又永远紧跟潮流;他们喜欢装作贱贱的样子,比如公开说:“关注我吧,求你了,求你。”这些恰好代表了当今很多青年那柔柔的内心和开放的态度。
-
文艺小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28 2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