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旺角旺角 - 陳慶椿
![]() |
這幾年家住港島南區,有線171號巴士,前往荔枝角,車頭還寫着「經旺角」。啊,旺角旺角,我成長的地方。我在旺角完成小學。念初中高中的時候還住在旺角。
一九五○年代,在旺角,一切都還安靜。彌敦道上汽車零落,淺黃加紅色的雙層巴士,在馬路旁邊,1號,2號,6號,9號,12號,往尖沙嘴,佐敦道,荔枝角,九龍城,牛池灣,一輛接一輛,慢慢的走,發出咯咯的馬達聲,響徹附近的街道。早上有人叫賣缽仔糕,熟番薯和光酥餅。午間聽到樓下修車店的打鐵聲。晚上有人叫賣白糖糕,芝麻糊,糯米麥粥。賣鮮蝦大肉雲吞麵的,還打着梆子。
那時候旺角車輛和行人不太多,可是銀行百貨商店戲院茶樓已經不少。戲院都很大,新的西片在首輪戲院上演,然後到二輪,三輪。
大的茶樓都有三層:龍鳳,瓊華。雲來,三樓的茶價較低,但點心價錢一樣。山東街蓮香樓,飲早茶多的是穿唐裝,手上托一籠鳥的茶客。
皮鞋店,五金店;賣手錶的,賣布的,都在上海街。銀行,大百貨商店在彌敦道。有人人百貨,大大百貨。大人百貨公司還自稱為「旺角之旺角」。那兒還有香港名牌襯衫葉牌,槍牌和鱷魚牌。那兒有好幾家書店,集成圖書,學生書店,開明書店,我往往站在那兒把書看完,就不用買。𣾀豐九龍總行,後來恒生,渣打,再後來廖創興的九龍總行,都在旺角。
我們的課外活動可精彩了。新建的麥花臣球場在洗衣街和染布坊街之間。洗衣街有兩個單車出租檔,四毛錢一小時,我們租一輛,繞着球場外,四五個人一起玩。一輛車載上幾個人。球場門外總有一兩輛賣雪糕的自行車,車頭有個小冰箱。冰棍一毛,蓮花杯雪糕三毛,五毛。
街頭常有賣藝的,賣藥,賣燒餅歌,耍猴戲,人們圍攏着看。電影院有五點半公餘場,四毛錢。星期天上午十點有卡通片,也是四毛。
九廣鐵路經過染布坊街,我們幾個調皮的,一天無聊起來去爬鐵路的欄柵。進去了,看守的人拿着棍子追來,我們嚇得半死,趕快倒爬,險象環生。追來的人就丟掉棍子,讓我們慢慢的爬走。
那時候念書,課業沒現在的繁重。有中英數。英語教得很慢,從五年級開始,到六年級,學的是馬來亞牛津英語,從a pan and a man教到Ah Liang and Ah So。還有尺牘課,教我們應用文:祖父母大人膝下,偉倫吾兄如面。家課嗎,往往是習字兩篇,抄書一篇,算術四題。
我的活動範圍包括大角嘴。姓周的同學家裏開棺材店,在大角嘴一塊大地上豎立着很多還沒有製成棺材的木料,我有時候到他家跟他一起做功課。有一次在兩大塊木頭的中間,我看到在隔壁一幕驚人的景象。那邊有幾個人卧在床上,每人在一眼燈上用錫紙吸食一些東西。有人也要一小碟水果。需要加添點什麼,就說一聲,有人送到。周同學說:「那是個煙格。那些人在吸毒。我爸嚴厲叫我別管人家閒事。」我嚇得要死。以後就沒有再去了。
那是上個世紀五○年代的事了。時與潮,不等你和我。
-
Sunda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28 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