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上海甜
不停切换频道的手指被电视机里的浓油赤酱给停住了,原来是纪实频道的在介绍之前《舌尖上的中国》里放过的上海饭店“汪姐私房菜”。
看到这一幕,我立刻拿起手机试图在大众点评网上找到这家饭店,可是很奇怪,我并没有找到这家饭店哪怕是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后来百度了才知道,原来饭店地址从未对外公开,因为汪姐一直是小本经营,从来都只做熟人生意,店面也不大。本以为本帮菜还是家常菜能贵到哪儿去,后来才知道原来在那里十几个人开一桌,吃一顿20道菜开价要6000。看到这里我就兴致缺缺了,但拨弄摇控器的手指却迟迟不愿意按下那个切换频道的按钮,我还是忍不住被那闪着油光的红褐色美食所吸引。
看到后来才知道,汪姐是正宗上海阿姨,因为热爱做上海屋里厢的家常菜,朋友也经常称赞她的手艺,之后就自己开了家私房菜。汪姐对待每一桌客人都会特别用心,餐厅里所有的菜从事先电话联系客人的口味年纪,挑选食材到最后的烹饪,汪姐都是一个人一手操办,别人帮不了她,她也不想让别人帮忙,她说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因为她不放心用别人做的菜去招待她的客人,所以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忙得自己都只能天天吃外卖,所以她不想接待外宾,是因为每天接待熟人和熟人介绍的朋友们的订单都来不及操办,更不用提接待陌生人了。电视跟拍她买菜的时候因为找不到新鲜的好的河虾,她便让老公代劳,她和电视台的人说要不是他们跟拍,她不好意思让他们跟着她赶来赶去,她肯定不让她老公买,她说她老公代买她心里有点“搭得动”,上海话里就是有点不放心的意思。
汪姐如今年纪也不轻了,烧菜的时候经常会扭到腰,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情况越来越频繁。电视拍摄她烧八宝饭的时候,她又扭到了,老公和家人都劝她去休息休息,但是她还是嘴硬说缓一缓很快就好了,最后还是没撑住,服软地去客厅沙发上休息了会儿,她说她每天时间都很紧张,她的八宝饭很出名,每桌每天都要吃,所以她每天都要做,如果哪天客人来了她告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今天她没有做,他们今天吃不到了,客人会很失望的,她不想让他们觉得扫兴也不想自己让客人们留下遗憾,所以她必须天天做。我看着电视机里这个坐在沙发上眉头紧蹙的上海阿姨,虽然画着让人看起来神采奕奕的眼线却依旧满脸倦容,我突然好心疼这个女人,她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挣钱和兴趣而活了,她更多的是为了顾客的尽兴而活,为了“汪姐私房菜”这个招牌而活。汪姐从来没有公开过自己做八宝饭的过程,因为这是她自己做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但这次意外公开了,因为她想让更多的上海家庭会做八宝饭,而且要做得好吃地道。她还说父母一定要在小孩子小时候多烧点好吃的给他们吃,这样等他们长大了就能很自豪地和朋友们如数家珍般地炫耀他们小时候吃过爸妈烧的什么什么家常菜,所以小孩子一定要多吃父母炒的菜,那是妈妈的味道,爸爸的味道,甚至是外婆的味道,阿娘的味道。看到这里,我就想到爸爸做的酸辣汤和糖醋小排,尤其是糖醋小排。
记得最初喜欢吃糖醋小排是阿娘在我小时候每年暑假寄托在她家里给我做的,奶奶买的小排都是肉,几乎没有骨头,在汪姐看来就是不合格的小排,我却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味道,酸酸甜甜,肉吃完了之后,棕褐色的酱汁捣饭是最好不过的,那是属于阿娘的味道,我知道那肯定不是做得最好吃的糖醋小排,可能肉烧得还有点柴,但是我就是很喜欢很喜欢吃,还有阿娘做的狮子头,她喜欢在狮子头里放些地梨,吃起来特别特别香脆,后来这门手艺被孃孃继承了,所以现在还有得吃,但孃孃做出来的味道怎么也及不上阿娘做的来得好吃。
后来阿娘年纪大了,不怎么烧菜了,我就嚷着要爸爸烧糖醋小排,渐渐的,阿娘的味道变成了爸爸的味道。我曾经说过,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吃爸爸做的糖醋小排了,现在还要加一句,还有吃阿娘做的红烧狮子头。
上海人对吃就是这么讲究,几个美食家说现在很多上海菜都做得有点“娘娘腔”,就是因为怕糖多油多吃得不健康就尽量能少放就少放,结果烧出来的菜就是四不像,失去了上海菜原有的那种浓油赤酱的独特味道。健康饮食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上海本帮菜做得少油少糖,那就不是本帮菜了,如果真的怕胖怕三高,那么就做得精致些,不要用大盘,用小碟装,那样就能双赢啦。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当我看到汪姐烧八宝饭的时候,在豆沙里放了两斤糖,我再爱吃甜的,也实在有些不敢恭维,眼睛里看到的全是满满的卡路里啊……吃上海正宗本帮菜是需要勇气的啊。
看完了节目,我突然觉得,汪姐一道菜卖300,其实也不算很贵了,毕竟她为了一个菜一顿饭的背后所付出的辛劳,我们好像只能用金钱来弥补了。
也巧了,昨天恰好和两个同事吃了浦东96广场的“上海会馆”,那家店面装潢很精致、很小资还很海派,光棕褐色的菜我就点了红烧肉、红烧划水、响油鳝丝还有熏鱼,同行的人直喊受不了,说感觉厨师烧完这些菜连锅里的油都不用换,都是一个味道。我却笑笑不以为然,反正我爱的上海菜就是浓油赤酱,就算甜到腻死我也万死不辞。我就是个正宗的上海小姑娘,就是正宗上海甜的脑残粉,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希望汪姐能一直烧下去,也希望以后的我也能让我的小孩如数家珍般地炫耀他所吃到的妈妈的味道。
看到这一幕,我立刻拿起手机试图在大众点评网上找到这家饭店,可是很奇怪,我并没有找到这家饭店哪怕是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后来百度了才知道,原来饭店地址从未对外公开,因为汪姐一直是小本经营,从来都只做熟人生意,店面也不大。本以为本帮菜还是家常菜能贵到哪儿去,后来才知道原来在那里十几个人开一桌,吃一顿20道菜开价要6000。看到这里我就兴致缺缺了,但拨弄摇控器的手指却迟迟不愿意按下那个切换频道的按钮,我还是忍不住被那闪着油光的红褐色美食所吸引。
看到后来才知道,汪姐是正宗上海阿姨,因为热爱做上海屋里厢的家常菜,朋友也经常称赞她的手艺,之后就自己开了家私房菜。汪姐对待每一桌客人都会特别用心,餐厅里所有的菜从事先电话联系客人的口味年纪,挑选食材到最后的烹饪,汪姐都是一个人一手操办,别人帮不了她,她也不想让别人帮忙,她说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因为她不放心用别人做的菜去招待她的客人,所以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忙得自己都只能天天吃外卖,所以她不想接待外宾,是因为每天接待熟人和熟人介绍的朋友们的订单都来不及操办,更不用提接待陌生人了。电视跟拍她买菜的时候因为找不到新鲜的好的河虾,她便让老公代劳,她和电视台的人说要不是他们跟拍,她不好意思让他们跟着她赶来赶去,她肯定不让她老公买,她说她老公代买她心里有点“搭得动”,上海话里就是有点不放心的意思。
![]() |
汪姐如今年纪也不轻了,烧菜的时候经常会扭到腰,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情况越来越频繁。电视拍摄她烧八宝饭的时候,她又扭到了,老公和家人都劝她去休息休息,但是她还是嘴硬说缓一缓很快就好了,最后还是没撑住,服软地去客厅沙发上休息了会儿,她说她每天时间都很紧张,她的八宝饭很出名,每桌每天都要吃,所以她每天都要做,如果哪天客人来了她告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今天她没有做,他们今天吃不到了,客人会很失望的,她不想让他们觉得扫兴也不想自己让客人们留下遗憾,所以她必须天天做。我看着电视机里这个坐在沙发上眉头紧蹙的上海阿姨,虽然画着让人看起来神采奕奕的眼线却依旧满脸倦容,我突然好心疼这个女人,她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挣钱和兴趣而活了,她更多的是为了顾客的尽兴而活,为了“汪姐私房菜”这个招牌而活。汪姐从来没有公开过自己做八宝饭的过程,因为这是她自己做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但这次意外公开了,因为她想让更多的上海家庭会做八宝饭,而且要做得好吃地道。她还说父母一定要在小孩子小时候多烧点好吃的给他们吃,这样等他们长大了就能很自豪地和朋友们如数家珍般地炫耀他们小时候吃过爸妈烧的什么什么家常菜,所以小孩子一定要多吃父母炒的菜,那是妈妈的味道,爸爸的味道,甚至是外婆的味道,阿娘的味道。看到这里,我就想到爸爸做的酸辣汤和糖醋小排,尤其是糖醋小排。
![]() |
记得最初喜欢吃糖醋小排是阿娘在我小时候每年暑假寄托在她家里给我做的,奶奶买的小排都是肉,几乎没有骨头,在汪姐看来就是不合格的小排,我却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味道,酸酸甜甜,肉吃完了之后,棕褐色的酱汁捣饭是最好不过的,那是属于阿娘的味道,我知道那肯定不是做得最好吃的糖醋小排,可能肉烧得还有点柴,但是我就是很喜欢很喜欢吃,还有阿娘做的狮子头,她喜欢在狮子头里放些地梨,吃起来特别特别香脆,后来这门手艺被孃孃继承了,所以现在还有得吃,但孃孃做出来的味道怎么也及不上阿娘做的来得好吃。
![]() |
后来阿娘年纪大了,不怎么烧菜了,我就嚷着要爸爸烧糖醋小排,渐渐的,阿娘的味道变成了爸爸的味道。我曾经说过,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吃爸爸做的糖醋小排了,现在还要加一句,还有吃阿娘做的红烧狮子头。
上海人对吃就是这么讲究,几个美食家说现在很多上海菜都做得有点“娘娘腔”,就是因为怕糖多油多吃得不健康就尽量能少放就少放,结果烧出来的菜就是四不像,失去了上海菜原有的那种浓油赤酱的独特味道。健康饮食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上海本帮菜做得少油少糖,那就不是本帮菜了,如果真的怕胖怕三高,那么就做得精致些,不要用大盘,用小碟装,那样就能双赢啦。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当我看到汪姐烧八宝饭的时候,在豆沙里放了两斤糖,我再爱吃甜的,也实在有些不敢恭维,眼睛里看到的全是满满的卡路里啊……吃上海正宗本帮菜是需要勇气的啊。
看完了节目,我突然觉得,汪姐一道菜卖300,其实也不算很贵了,毕竟她为了一个菜一顿饭的背后所付出的辛劳,我们好像只能用金钱来弥补了。
也巧了,昨天恰好和两个同事吃了浦东96广场的“上海会馆”,那家店面装潢很精致、很小资还很海派,光棕褐色的菜我就点了红烧肉、红烧划水、响油鳝丝还有熏鱼,同行的人直喊受不了,说感觉厨师烧完这些菜连锅里的油都不用换,都是一个味道。我却笑笑不以为然,反正我爱的上海菜就是浓油赤酱,就算甜到腻死我也万死不辞。我就是个正宗的上海小姑娘,就是正宗上海甜的脑残粉,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 |
希望汪姐能一直烧下去,也希望以后的我也能让我的小孩如数家珍般地炫耀他所吃到的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