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开篇
英国到摩洛哥,这是一发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的旅程。英国和摩洛哥给我的感觉有点类似羽绒被和骆驼毛毯。本来好好的窝在羽绒被中的我突然兴起想尝试毛毯的触感,于是出走,飞渡大西洋,降落在骆驼毛毯的故乡。即今为止的五天半,好好感受了一把这块毛毯的粗犷与炙热,也不止一次怀念起羽绒的柔软和温暖。
飞机降落在马拉喀什的瞬间,心情大好,摆脱了那个阴冷的大不列颠,近一个月寒风刺骨的日子,终于被我恶狠狠的丢远了。脸皮很厚的提一句,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一直以为马拉喀什就是摩洛哥的首都,其实它只是摩洛哥王国四大皇城之一,意为"上帝的故乡",真正的首都是拉巴特,当然了,自认为我的孤陋寡闻比起某些混淆摩洛哥和摩纳哥的人来讲还是相当有档次的。
过了海关,去上洗手间,门口有两个制服青年亲切的告诉你女洗手间在左边,等我解决了问题出来的时候,一只大手伸在面前,顿时无措,早就知道这是个随时会被要小费的国度,但是亲我刚下飞机啊,脑子还没转成当地状态,再说我口袋里就只有几百大钞,在纠结他是不是会找钱给我的空档,一个侧身,说了句sorry,扬长而去,后面一制服说了叽里呱啦的一串阿拉伯语,我擅自给翻译了就是sorry是个什么玩意儿,能当小费给么?。呼,我深吸一口气,摩洛哥,这就是摩洛哥。后面几日就要在领略美景的同时和某些刁民周旋了,你又怎么说这不是另一种风景呢,这些可爱的刁民们,谁是谁的盘中餐还不一定呢。
拒绝了前来搭讪送去市中心的出租车司机,我们坐上了公交19,类似于机场专线,单人来回50Dh,约合40RMB,还是很合理的。公交司机操着很标准的美式英语,笑容谦和有礼,回答问题训练有素,之前脑海中的刁民形象被一扫而空,初来乍到的五好青年们,殊不知这样的健忘会给日后带来多少麻烦。
驶向繁华地带的一路上没什么特别的风景,不象法国和西班牙一路艺术涂鸦,这里有的是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椰子树,偶尔经过几个小喷泉不温不火的工作着。你要是这样就猜测马拉喀什是个中规中矩的文明地带,那便是最大的误会了。随着道路变窄,沿街的店铺变多,我们深入了马拉喀什的腹地,有点类似中国十几年前的夜市,商家把货物从店里铺到马路上,当地人三三两两的并行着。行人,马车,摩托,汽车都在同一条路上穿梭,充满了市井的气息。公交停在一个繁华的闹市,我们下了车,渐渐融入了人群。然而这所谓的融入只是我们美好的臆想,黄皮肤黑眼睛,穿着,对话,尤其是那个行李箱都昭示着我们是迷茫的背包客。找旅馆的一路上,有人和你说日语,有人冲你japan,korea的喊,有人拉着你进他的旅馆。我们只是想赶快找到预定的那家名宿,根本无心应付当地人这样"热情"的招呼,只能闷着头找路,只可惜,马拉喀什可没有纽约那样横是横竖是竖的道路,这里小巷连着小巷,小巷里还有小巷,google map完全成了摆设,终于在一个当地人驾轻就熟地套辞下,我们放下了心理防线,请他带路,他的英语大概仅限于指路,除此之外就是在我们快不相信他的时候,来一句,Oh,my friend,trust me。这人把我们带过一个当地人称为arch的拱门,嘈杂的人声顿时消失了,增强了内心的不真实感,巷子里没有人,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几乎看不清道路,不知何方又窜出来了那人的同伙。我感觉到海涛攥着我的手紧了一紧,脑子里开始各种胡思乱想,电影里杀人越货的场景不知道上演了几百遍,步子也放慢了,这俩人把我们带到一个死胡同,看了一眼门牌号,又折返回去,进了另一个巷子,这个巷子连路灯都没有了,我们站在巷口,问,are you sure?一人说yes yes,我们怀疑的一直问,他就一直yes,这样的对话上演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了,我心一横,走过去,当时真的已经抱着看不见明天的太阳的决心了。那人指了指一扇门,说,就这个,你们的名宿,然后手一摊,give me some tips,海涛愣了一下说,ok,等民的宿老板把门打开,我借着灯光好拿钱给你。那俩人面露难色,双方就这样怪异的对峙着。老板姗姗来迟的开了门,我们象见到保护神一般逃窜进到民宿,海涛还是个正人君子,说话算话,拿了20dh给他们,那二人不干,双方又对峙着,我们又给了20,他们还嫌不够,你奶奶的,打量了一眼他们的身型,我脏话在嘴边溜了一圈又咽回去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老板看不下去我们被宰,和他们阿拉伯语,法语唇枪舌战,终于把两人说走了。之后我们了解了一下行情,老板说我找个人把床从一楼搬到三楼也才40,40对打发这些人来说足够了,我们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小心肝,入住了这家温馨的民宿。老板很nice的给我们的房间升了级,king size的床,摩洛哥风格的装饰,我和海涛都乐得开了花,刚才被宰的惨痛经历又被喜悦之情覆盖,也许在旅途中,正是应该这样,赶快为过去的不愉快翻开新的一页,美好的事物总是在前方等你追寻。
放下行李,我们不得不再次踏入这有点危险的夜色,不过这次有老板给我们做保镖,妥妥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都有底气了。买了点干粮,老板帮我们带回民宿,我们得去把英镑换成迪拉姆。我们急急穿过夜市,如果你的脚步在某处稍作停留,那就准备着被鱼贯而出的人搭讪,如果你的眼神在某处稍作停留,就准备着被店员推销购物了。所以眼神坚定,脚步坚实就成了我们在路上行走的常态。终于凭自己的实力找到了换钱点,成就感啊,在这个太容易迷路的地方,自己去到了你要去的地方那就是英雄。之后就是结局肚子问题,来到灯火通明的Jemaa-el-Fna square,这是马拉喀什最著名的风景线,几百多个摊位簇拥在一起卖各种夜宵,和这一比,英国圣诞集市的规模简直弱爆了。我从来就是个人来疯,尤其热爱有食文化的夜生活,一个猛子扎进小吃摊位,接着就被各种推销,我权当听不见,海涛还友好的和人家摆摆手。那些小摊小贩契而不舍的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日语推销,不是我不发善心,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听不懂说的啥。看到有些摊位摆着一车橙子,贩卖鲜榨橙汁,不参水不加糖,百分百果肉,才4Dh,值,一杯瞬间报销,开心的去找下一家了。看到烤鸡类型的食物眼睛一亮,多年游历经验告诉我,在国外点菜,以鱼和鸡为原料的菜是不会难吃的,于是,要了烤鸡配薯条。吃完这家,肚子里还有点空余,又去吃了一堆肉串,不过这次的店员特刁,坐下的时候说一盘菜30,走的时候就要50了,说什么你又吃了面包又吃了酱,又说明天再来吃给你打折,我翻翻白眼,这都是中国几百年前的扯淡招数啊,好意思在你祖师爷面前班门弄斧,可是在人家地盘上不好太放肆,一番口舌以后40结帐。摸摸圆鼓鼓的肚子,走回名宿,定好了第二天开始为期三天的沙漠之旅,早点休息。
端详了一下我们住的民宿,三层楼高,土质结构,正方形,中空有天井,抬头可仰望星空,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小资人士所追求的异域风情,当地统称这样的建筑为riad。
晚上和海涛说,你知道吗?我们在非洲啊,两人都不可置信的笑了。又说,明天就要去撒哈拉了啊,他已沉沉睡去。
飞机降落在马拉喀什的瞬间,心情大好,摆脱了那个阴冷的大不列颠,近一个月寒风刺骨的日子,终于被我恶狠狠的丢远了。脸皮很厚的提一句,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一直以为马拉喀什就是摩洛哥的首都,其实它只是摩洛哥王国四大皇城之一,意为"上帝的故乡",真正的首都是拉巴特,当然了,自认为我的孤陋寡闻比起某些混淆摩洛哥和摩纳哥的人来讲还是相当有档次的。
过了海关,去上洗手间,门口有两个制服青年亲切的告诉你女洗手间在左边,等我解决了问题出来的时候,一只大手伸在面前,顿时无措,早就知道这是个随时会被要小费的国度,但是亲我刚下飞机啊,脑子还没转成当地状态,再说我口袋里就只有几百大钞,在纠结他是不是会找钱给我的空档,一个侧身,说了句sorry,扬长而去,后面一制服说了叽里呱啦的一串阿拉伯语,我擅自给翻译了就是sorry是个什么玩意儿,能当小费给么?。呼,我深吸一口气,摩洛哥,这就是摩洛哥。后面几日就要在领略美景的同时和某些刁民周旋了,你又怎么说这不是另一种风景呢,这些可爱的刁民们,谁是谁的盘中餐还不一定呢。
拒绝了前来搭讪送去市中心的出租车司机,我们坐上了公交19,类似于机场专线,单人来回50Dh,约合40RMB,还是很合理的。公交司机操着很标准的美式英语,笑容谦和有礼,回答问题训练有素,之前脑海中的刁民形象被一扫而空,初来乍到的五好青年们,殊不知这样的健忘会给日后带来多少麻烦。
驶向繁华地带的一路上没什么特别的风景,不象法国和西班牙一路艺术涂鸦,这里有的是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椰子树,偶尔经过几个小喷泉不温不火的工作着。你要是这样就猜测马拉喀什是个中规中矩的文明地带,那便是最大的误会了。随着道路变窄,沿街的店铺变多,我们深入了马拉喀什的腹地,有点类似中国十几年前的夜市,商家把货物从店里铺到马路上,当地人三三两两的并行着。行人,马车,摩托,汽车都在同一条路上穿梭,充满了市井的气息。公交停在一个繁华的闹市,我们下了车,渐渐融入了人群。然而这所谓的融入只是我们美好的臆想,黄皮肤黑眼睛,穿着,对话,尤其是那个行李箱都昭示着我们是迷茫的背包客。找旅馆的一路上,有人和你说日语,有人冲你japan,korea的喊,有人拉着你进他的旅馆。我们只是想赶快找到预定的那家名宿,根本无心应付当地人这样"热情"的招呼,只能闷着头找路,只可惜,马拉喀什可没有纽约那样横是横竖是竖的道路,这里小巷连着小巷,小巷里还有小巷,google map完全成了摆设,终于在一个当地人驾轻就熟地套辞下,我们放下了心理防线,请他带路,他的英语大概仅限于指路,除此之外就是在我们快不相信他的时候,来一句,Oh,my friend,trust me。这人把我们带过一个当地人称为arch的拱门,嘈杂的人声顿时消失了,增强了内心的不真实感,巷子里没有人,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几乎看不清道路,不知何方又窜出来了那人的同伙。我感觉到海涛攥着我的手紧了一紧,脑子里开始各种胡思乱想,电影里杀人越货的场景不知道上演了几百遍,步子也放慢了,这俩人把我们带到一个死胡同,看了一眼门牌号,又折返回去,进了另一个巷子,这个巷子连路灯都没有了,我们站在巷口,问,are you sure?一人说yes yes,我们怀疑的一直问,他就一直yes,这样的对话上演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了,我心一横,走过去,当时真的已经抱着看不见明天的太阳的决心了。那人指了指一扇门,说,就这个,你们的名宿,然后手一摊,give me some tips,海涛愣了一下说,ok,等民的宿老板把门打开,我借着灯光好拿钱给你。那俩人面露难色,双方就这样怪异的对峙着。老板姗姗来迟的开了门,我们象见到保护神一般逃窜进到民宿,海涛还是个正人君子,说话算话,拿了20dh给他们,那二人不干,双方又对峙着,我们又给了20,他们还嫌不够,你奶奶的,打量了一眼他们的身型,我脏话在嘴边溜了一圈又咽回去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老板看不下去我们被宰,和他们阿拉伯语,法语唇枪舌战,终于把两人说走了。之后我们了解了一下行情,老板说我找个人把床从一楼搬到三楼也才40,40对打发这些人来说足够了,我们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小心肝,入住了这家温馨的民宿。老板很nice的给我们的房间升了级,king size的床,摩洛哥风格的装饰,我和海涛都乐得开了花,刚才被宰的惨痛经历又被喜悦之情覆盖,也许在旅途中,正是应该这样,赶快为过去的不愉快翻开新的一页,美好的事物总是在前方等你追寻。
放下行李,我们不得不再次踏入这有点危险的夜色,不过这次有老板给我们做保镖,妥妥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都有底气了。买了点干粮,老板帮我们带回民宿,我们得去把英镑换成迪拉姆。我们急急穿过夜市,如果你的脚步在某处稍作停留,那就准备着被鱼贯而出的人搭讪,如果你的眼神在某处稍作停留,就准备着被店员推销购物了。所以眼神坚定,脚步坚实就成了我们在路上行走的常态。终于凭自己的实力找到了换钱点,成就感啊,在这个太容易迷路的地方,自己去到了你要去的地方那就是英雄。之后就是结局肚子问题,来到灯火通明的Jemaa-el-Fna square,这是马拉喀什最著名的风景线,几百多个摊位簇拥在一起卖各种夜宵,和这一比,英国圣诞集市的规模简直弱爆了。我从来就是个人来疯,尤其热爱有食文化的夜生活,一个猛子扎进小吃摊位,接着就被各种推销,我权当听不见,海涛还友好的和人家摆摆手。那些小摊小贩契而不舍的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日语推销,不是我不发善心,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听不懂说的啥。看到有些摊位摆着一车橙子,贩卖鲜榨橙汁,不参水不加糖,百分百果肉,才4Dh,值,一杯瞬间报销,开心的去找下一家了。看到烤鸡类型的食物眼睛一亮,多年游历经验告诉我,在国外点菜,以鱼和鸡为原料的菜是不会难吃的,于是,要了烤鸡配薯条。吃完这家,肚子里还有点空余,又去吃了一堆肉串,不过这次的店员特刁,坐下的时候说一盘菜30,走的时候就要50了,说什么你又吃了面包又吃了酱,又说明天再来吃给你打折,我翻翻白眼,这都是中国几百年前的扯淡招数啊,好意思在你祖师爷面前班门弄斧,可是在人家地盘上不好太放肆,一番口舌以后40结帐。摸摸圆鼓鼓的肚子,走回名宿,定好了第二天开始为期三天的沙漠之旅,早点休息。
端详了一下我们住的民宿,三层楼高,土质结构,正方形,中空有天井,抬头可仰望星空,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小资人士所追求的异域风情,当地统称这样的建筑为riad。
晚上和海涛说,你知道吗?我们在非洲啊,两人都不可置信的笑了。又说,明天就要去撒哈拉了啊,他已沉沉睡去。
-
周大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27 2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