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又再度想念大枣庄
提起家乡味,即使是同一片水土养育的人,每个人想起的第一个味道也会有所不同。近来不知是暑热还是经痛的原因,总也不想吃东西。人欲无穷,食髓知味;连做梦都梦到晚自习放课后,溜到文化路街口的那家老摊馄饨解嘴馋。卖馄饨的老爷爷姓陈,以前稀松聊过几句,他的营业时间总在晚上十点钟到凌晨两三点钟。 馄饨这物虽在南方变化万千,有红油抄手沙县小馄饨三鲜大馄饨等各种,但是我以为只有我大枣庄街头那碗冒着腾腾热气的老摊馄饨才算是最好吃。配馄饨的鸡汤熬得浓香且鲜,虾皮儿紫菜香菜一样都不少,馄饨小个皮薄精肉的馅儿又很有弹性,吃起来都香香滑滑的,曾慰藉了我许多个在三中读书时饥肠辘辘的夜晚。用曾这个字,是因为我大概有三四年没去吃过了。 清早五六点钟,印象里偶尔还有环卫局的洒水车缓慢开过,走一段距离去医院南门吃李家辣豆腐,再加一碗糁汤。说到糁汤,还曾和同学争议过到底糁汤源自何方产自何处。后百度之,才知鲁苏皖豫等许多地方都将糁汤作为早餐。在到处都是浓汤宝加鸡精熬制出来的汤面前,看到大锅冒着热气在煤炉上慢煮的样子,舀出鸡汤打上蛋花淋上醋飘几叶香菜,是何等的熨帖啊。 当然个人情怀并不等于大众思潮,辣子鸡、羊肉汤、菜煎饼这三枝独秀,才是我大枣庄屹立在吃省地图上的旗帜。辣子鸡普及程度之高之前看过一个比喻,说这道菜就像春晚上的《难忘今宵》,上了辣子鸡,这桌菜才算是齐了。对于我来说回家的感觉就是吃上了正宗的辣子鸡,那种辣得流汗嘴角发麻的感觉。 鸡是本地产的黑腿公鸡,辣椒要用红绿的尖辣椒,跟川菜中的辣子鸡不一样,鸡块略小不用油炸,入锅时油适量就好,多了会腻少了不香。去年我老爹教我做辣子鸡时,一直说:“小鸡儿要炒得啪啪响才行”。 后来在上海试着做过,也许是超市买不到家里的那种尖辣椒,始终没有家里的那种香味,顿时一往深情碎成玻璃。 如今夏天,家里也该到了光着膀子喝大腕羊肉汤的时候了吧。整块羊肉,加山泉水大锅煮上熟小时,羊膻味全祛除,骨味入汤, 大块的羊肉捞出切薄片,加白汤、盐、辣椒油、芫荽,滋补的羊汤一口下去流着汗,跟夏天蒸了桑拿似的,爽极。 那里的晚上的还有大排档,沿着路边就扯电灯泡,白色塑料椅和小马扎都是标配。各种快炒,从小龙虾到炒田螺荤素搭配、青岛啤酒等等;物价朴实得让人感激。四年前有次凌晨一两点钟,在振兴路电影公司门口,吃过蒜苗猪头肉炒螺蛳再加一个蔬菜两瓶啤酒,38块。夏天清凉的风吹拂着头发,那时候吃着聊着笑着,总有着吐不完的槽,好像时间永远都不会走远,期望未来无非就是少点考试多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后来啊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这个无聊的没人聊天懒得出门懒得学习的晚上,絮絮叨叨了那么多,还是想说鲁南人民多奇志,霖姐我啊,生是大枣庄人,死是大枣庄魂。
-
Button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5 21: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