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正青春
(写于3月31日)
纪念张国荣去世十周年,也是纪念自己最青春的十年。
我不算张国荣的忠实粉丝,甚至他的歌也没有完整听过几首。但是那部《霸王别姬》对我而言却是永远的经典,第一次看时不懂,却冥冥之中预示着我与这部电影的缘分。2003年左右大概我真正开始看懂而且爱上这部电影,以至于成为日后观看次数最多的片子,也成为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代表作。说得不过分一点,价值观逐渐塑成,相信生活之中自有深意,痛苦快乐皆为体验,愿意了解并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但段小楼那句:“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儿里,咱们可怎么活呦!”其中道出的人生如戏之艰难好像直到今时今日才慢慢领悟。
“不疯魔不成活”
“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师哥,枕席底下那仨大子儿,你别忘了。”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从一而终。”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这些经典台词曾经就像顺口溜,张口就来,时过境迁,距上次重看这部戏大概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居然要靠google才能回忆起准确的原文。
2003年对我自己而言有太多的第一次,有一些不过是大时代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留下的微不足道印记,比如第一次买属于自己的手机、第一次在全城戒备时因重感冒被人骑车载着去医院。有一些是属于自己青春的记忆,集中地发生在那个刚刚有资格却没准备好应对的年纪,大概只有两鬓苍白口齿不清时才能肆无忌惮地回忆和纪念。
这十年是折腾中成长的十年,从什么都不懂的十九岁到太懂得以至于开始痛苦的二十九岁,那张没有表情的脸除了消失的稚嫩像是从没变过,仍然拒绝表现和表达什么未成形的感受,内心却已死去又重生好几回,看清了自己也看懂了世界。绝望、兴奋、消沉、怦然心动、失望、难过、感动、麻木、遗憾……能想到的状态差不多都深刻地体验过了,这大概也是种幸运。
纪念张国荣去世十周年,也是纪念自己最青春的十年。
我不算张国荣的忠实粉丝,甚至他的歌也没有完整听过几首。但是那部《霸王别姬》对我而言却是永远的经典,第一次看时不懂,却冥冥之中预示着我与这部电影的缘分。2003年左右大概我真正开始看懂而且爱上这部电影,以至于成为日后观看次数最多的片子,也成为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代表作。说得不过分一点,价值观逐渐塑成,相信生活之中自有深意,痛苦快乐皆为体验,愿意了解并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但段小楼那句:“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儿里,咱们可怎么活呦!”其中道出的人生如戏之艰难好像直到今时今日才慢慢领悟。
“不疯魔不成活”
“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师哥,枕席底下那仨大子儿,你别忘了。”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从一而终。”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这些经典台词曾经就像顺口溜,张口就来,时过境迁,距上次重看这部戏大概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居然要靠google才能回忆起准确的原文。
2003年对我自己而言有太多的第一次,有一些不过是大时代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留下的微不足道印记,比如第一次买属于自己的手机、第一次在全城戒备时因重感冒被人骑车载着去医院。有一些是属于自己青春的记忆,集中地发生在那个刚刚有资格却没准备好应对的年纪,大概只有两鬓苍白口齿不清时才能肆无忌惮地回忆和纪念。
这十年是折腾中成长的十年,从什么都不懂的十九岁到太懂得以至于开始痛苦的二十九岁,那张没有表情的脸除了消失的稚嫩像是从没变过,仍然拒绝表现和表达什么未成形的感受,内心却已死去又重生好几回,看清了自己也看懂了世界。绝望、兴奋、消沉、怦然心动、失望、难过、感动、麻木、遗憾……能想到的状态差不多都深刻地体验过了,这大概也是种幸运。
-
自由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21 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