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
20世纪初,章太炎批评康、梁等人“学以干禄”,认为“学以求是,不以致用”,“学者将以实事求是,有用与否,固不暇计。......学者在辨名实,知情伪,虽致用不足尚,虽无用不足卑。”
王国维亦称:“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学术之发达,存于其独立而已。”“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于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梁启超后来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承认了章太炎的批评,他反省道:“有为、启超皆抱启蒙期‘致用’的观念,借经术为文饰其政论,颇失‘为经学而治经学’之本意,故其业不昌。”“而一切所谓‘新学家’者,其所以失败,更有一种根原,曰不以学问为目的而以为手段。殊不知凡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生存,真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求是”与“致用”一定是相矛盾的吗?这也是一道极其纠结的GRE高频ISSUE考题。。。。
王国维亦称:“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学术之发达,存于其独立而已。”“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于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梁启超后来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承认了章太炎的批评,他反省道:“有为、启超皆抱启蒙期‘致用’的观念,借经术为文饰其政论,颇失‘为经学而治经学’之本意,故其业不昌。”“而一切所谓‘新学家’者,其所以失败,更有一种根原,曰不以学问为目的而以为手段。殊不知凡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生存,真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求是”与“致用”一定是相矛盾的吗?这也是一道极其纠结的GRE高频ISSUE考题。。。。
-
Summer Roma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21 10: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