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寻桃源
时值立夏,阳光姣好,驱车直入鲁中山村,一下车,看到“桃花村”的名字,不由得令人想起唐伯虎的名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山中乡村自是清静,连热闹的集市也透着悠闲。偶遇一位90多岁的老汉,正在集上闲逛,恍惚间又让人想起“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此正是“野老浑然忘甲子,艳阳高照闲散步”,时间仿佛在高寿者面前也赧然停滞。
丘陵地带山势苦不甚高,沿着沙路漫步而上,不经意间看到一小片白菜花,嫩绿的叶子,细小的黄花,远远望去连成一片青黄,在黯淡的沙地上甚为显眼,颇有浪漫意境,忍不住“暂把白菜当熏衣,且留身影在镜头”,咔嚓拍了几张照片。再沿山路而上,山顶矗立着几株数百年的松柏,其余山地都被挖成梯田,别无树木。童童之山,仅有这坚持数百年的一点绿色,傲视暗褐色的连绵丘陵。暑气方盛,沙地蒸腾,放眼远眺其他的山丘上,也有不少成片的白菜花地,仿佛一款土布被染上了一片片整齐的青黄色,更远处的山上,几架风力发电机正在安闲转动。微风过处,还听得见山谷间丛林密处山雉的嘎嘎叫声。
两山夹谷之处,是一个小水库,刚有一个新的土坝拦住积水。我们顺着山谷走下去,满谷皆是耸立的杨树,遮住了暑热,一股溪水从土坝根部渗出来,沿着谷底流出。水菠菜也随着溪流盛开着白色的小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花带,溪水就在这条花带下静静流淌。追随着花带在谷底漫步,颇有闲雅之趣,孰料这山中竟有这幽静的桃源去处。
我们由一条小路上山,印象里一直是在这条小路的右侧欣赏风光,沿山谷走回来后,发现已经到了这条小路的左侧。山势回旋之妙,殆非身处其间者能知也。东坡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确是不易之至理!而游山赏水之趣,亦在此中也。
丘陵地带山势苦不甚高,沿着沙路漫步而上,不经意间看到一小片白菜花,嫩绿的叶子,细小的黄花,远远望去连成一片青黄,在黯淡的沙地上甚为显眼,颇有浪漫意境,忍不住“暂把白菜当熏衣,且留身影在镜头”,咔嚓拍了几张照片。再沿山路而上,山顶矗立着几株数百年的松柏,其余山地都被挖成梯田,别无树木。童童之山,仅有这坚持数百年的一点绿色,傲视暗褐色的连绵丘陵。暑气方盛,沙地蒸腾,放眼远眺其他的山丘上,也有不少成片的白菜花地,仿佛一款土布被染上了一片片整齐的青黄色,更远处的山上,几架风力发电机正在安闲转动。微风过处,还听得见山谷间丛林密处山雉的嘎嘎叫声。
两山夹谷之处,是一个小水库,刚有一个新的土坝拦住积水。我们顺着山谷走下去,满谷皆是耸立的杨树,遮住了暑热,一股溪水从土坝根部渗出来,沿着谷底流出。水菠菜也随着溪流盛开着白色的小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花带,溪水就在这条花带下静静流淌。追随着花带在谷底漫步,颇有闲雅之趣,孰料这山中竟有这幽静的桃源去处。
我们由一条小路上山,印象里一直是在这条小路的右侧欣赏风光,沿山谷走回来后,发现已经到了这条小路的左侧。山势回旋之妙,殆非身处其间者能知也。东坡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确是不易之至理!而游山赏水之趣,亦在此中也。
-
齐都客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17 09: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