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7 Liebestraum
我应该并不能算一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一直以来对于音乐的选择是宽泛的,什么都听,所以不能说爱哪一种多一点(但总体是喜欢抒情的吧)。上上周去了MIDI,其实嘶吼型的摇滚我并不喜欢,但那天整个迷笛充斥的几乎都是重金属;晚上回来之后霜哥给我推荐了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迷笛的压轴,我们因为出来的比较早没有听到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单曲循环了一个星期,实在是因为歌词的触动点太多吧,真的是不知道该为没在现场听到而遗憾还是为没发生在现场的飙泪而庆幸。
然后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了,决定换一种差别大的音乐,于是碰到了Liszt。之前就对那曲他改编自paganini的《钟》比较熟,听过各个钢琴的演奏版本,《爱之梦》听过却没太深印象,或许在曾经某个年纪听到它会觉得是lullaby。人大概不同时期对不同的事物感触真的会有差别。就在前几天晚上走过家旁边的一条树茂密的安静的路时,真的可以用“暗香浮动”这个词吧,幽幽的某种花的香味,耳朵里正在听着这首Liebestraum,我的心也浮动起来了。那一瞬间,就想静止在那里,我不知道这首曲子应当作何理解,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李斯特在写它的时候,一定也闻到了花香,不然……
然后就又单曲循环了。
然后是昨天晚上,打算是去游泳,干了件挫事,健身房的吧台贴了泳池当日保养,我却没注意到,换了泳衣低着头直往泳池冲,漆黑一片。结果洗了个澡就出来了。满心郁闷的时候,耳朵里也是这首曲子,昨晚的天气是零零星星的小雨,空气微凉,突然所有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心又浮动起来,当时就犹豫着要不要回家,想着在外面游荡一会,可包里都是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回来了。这首曲子就一直没听过,回来洗了衣服上了会网,11点多,窗户开的一小条缝漏了点风进来,就不知道哪来的冲动,拿了伞塞上耳机就出门了。在小区里晃了好几圈,滴滴答答的雨,青草的气息,花的幽香,很久都没有过的感觉……沉醉。
这曲子据说是李斯特根据自己的歌改的,原来的歌词是诗,没有了解过到歌词表达了什么,也听到过有版本配了鸟叫的声音。但是我始终脑海里会有这样一个画面,他坐在钢琴前面,开着窗,外面也是零星的雨点,微凉的空气,青草的气息,花的幽香,琴键上的音乐就自然地如流水般淌出来……也许他心里还在想着某一个人,所以才称为爱之梦吧。
然后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了,决定换一种差别大的音乐,于是碰到了Liszt。之前就对那曲他改编自paganini的《钟》比较熟,听过各个钢琴的演奏版本,《爱之梦》听过却没太深印象,或许在曾经某个年纪听到它会觉得是lullaby。人大概不同时期对不同的事物感触真的会有差别。就在前几天晚上走过家旁边的一条树茂密的安静的路时,真的可以用“暗香浮动”这个词吧,幽幽的某种花的香味,耳朵里正在听着这首Liebestraum,我的心也浮动起来了。那一瞬间,就想静止在那里,我不知道这首曲子应当作何理解,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李斯特在写它的时候,一定也闻到了花香,不然……
然后就又单曲循环了。
然后是昨天晚上,打算是去游泳,干了件挫事,健身房的吧台贴了泳池当日保养,我却没注意到,换了泳衣低着头直往泳池冲,漆黑一片。结果洗了个澡就出来了。满心郁闷的时候,耳朵里也是这首曲子,昨晚的天气是零零星星的小雨,空气微凉,突然所有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心又浮动起来,当时就犹豫着要不要回家,想着在外面游荡一会,可包里都是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回来了。这首曲子就一直没听过,回来洗了衣服上了会网,11点多,窗户开的一小条缝漏了点风进来,就不知道哪来的冲动,拿了伞塞上耳机就出门了。在小区里晃了好几圈,滴滴答答的雨,青草的气息,花的幽香,很久都没有过的感觉……沉醉。
这曲子据说是李斯特根据自己的歌改的,原来的歌词是诗,没有了解过到歌词表达了什么,也听到过有版本配了鸟叫的声音。但是我始终脑海里会有这样一个画面,他坐在钢琴前面,开着窗,外面也是零星的雨点,微凉的空气,青草的气息,花的幽香,琴键上的音乐就自然地如流水般淌出来……也许他心里还在想着某一个人,所以才称为爱之梦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