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思维修炼》总结
书摘:
1.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既要受到数字计算机系统的严格约束,又要展开丰富而灵活的人类思考。
2.从新手到专家要经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只是“知道更多”或者获得了技术,而且还在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形成使用的思维模型等方面体验到根本性的区别。
3.当你在某领域不是很擅长时,你更可能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一旦你真的成为了一名专家,你会痛苦的意识到你知道的是多么少。
4.前2%的优胜者并不被认为是世界级的,位居前0.2%才是。
5.不要屈服于工具或者模型的虚假权威。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思考。
6.“非理性”没有什么不对,思维过程是非理性或者不可重复的并不意味着它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不合适的。
7.神经可塑性意味着你能够学习的最大容量或者你可以获得的技能数量不是固定的,没有上限,只要你相信这一点。
8.人应该努力学习洞察和培养自己内心深处的灵光一现,这远远胜于外面流光溢彩的整个世界。然而,人总会下意识的抛弃自己特有的想法,仅仅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
9.很多时候你难以看清摆在面前的事情,因为你已经习惯于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看待模式。我们往往会遵循老套子,即陷入特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努力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获取洞察力的诀窍。
10.大脑的一个特点是适应能力强,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需要它适应,形象的讲,它就会松弛下来。
11.我们是基于不完善的记忆和当时的情感状态来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忽视了关键的事实,却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是否醒目而关注不相干的细节。特别是当这些细节非常引人注意时。
12.人们知道自己正被审视时,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13.每一代人都会捍卫自己的固有做法。
14.深深的呼气,摆脱变味的空气。深深的吸气。数到十。记住你是高级动物。让蜥蜴式的响应过去,请新大脑皮层来处理问题。
15.大脑构建的模型、为构建模型所提出的问题和你的日常经验和实践对你的业绩更加重要,它们才能提高你的竞争力和专长。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
16.你大脑的思考是非常需要的。
17.像管理你的金融投资一样小心管理你的知识投资。
18.时间和价值是不等同的。只是因为你在某事上花了大量时间并不意味着就能给你的知识投资增添价值。
19.让。皮亚杰认为:真正的学习——对你有用的学习——来自实践和认知,而不是外部的教学活动或者死记硬背。他们的方法称为构造主义:我们通过构造来学习,而不是学习来构造。
20.真正的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效果是很好的。
21.仅仅依靠反复的输入,你不会有什么效果。重复阅读同样的材料或者重复学习相同的笔记,不会有助于你记住材料。
22.通过说教很难传授技能,我们通过探索可以学得更好,而不是指令。
23.改变是困难的,但它是可能的,它会屈服于持久的坚持。
24.专家可能会有的一个缺点就是抵制所属领域的改变,害怕自己在花费了很多时间才得以精通的主题上失去权威。这个时候专家会被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囚禁。
这本书的很过内容和观点其实之前也在其他的书里也读到过,因此我去年走马观花的读这本书时并没有感觉有多大的收获。这次重读却发现本书的很多亮点,也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正是书中所说的。比如“仅仅依靠反复的输入,你不会有什么效果。重复阅读同样的材料或者重复学习相同的笔记,不会有助于你记住材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也试验了半个多月的晨写,感觉自己思维活跃点了。总之,还有很多要实践的地方。
1.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既要受到数字计算机系统的严格约束,又要展开丰富而灵活的人类思考。
2.从新手到专家要经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只是“知道更多”或者获得了技术,而且还在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形成使用的思维模型等方面体验到根本性的区别。
3.当你在某领域不是很擅长时,你更可能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一旦你真的成为了一名专家,你会痛苦的意识到你知道的是多么少。
4.前2%的优胜者并不被认为是世界级的,位居前0.2%才是。
5.不要屈服于工具或者模型的虚假权威。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思考。
6.“非理性”没有什么不对,思维过程是非理性或者不可重复的并不意味着它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不合适的。
7.神经可塑性意味着你能够学习的最大容量或者你可以获得的技能数量不是固定的,没有上限,只要你相信这一点。
8.人应该努力学习洞察和培养自己内心深处的灵光一现,这远远胜于外面流光溢彩的整个世界。然而,人总会下意识的抛弃自己特有的想法,仅仅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
9.很多时候你难以看清摆在面前的事情,因为你已经习惯于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看待模式。我们往往会遵循老套子,即陷入特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努力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获取洞察力的诀窍。
10.大脑的一个特点是适应能力强,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需要它适应,形象的讲,它就会松弛下来。
11.我们是基于不完善的记忆和当时的情感状态来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忽视了关键的事实,却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是否醒目而关注不相干的细节。特别是当这些细节非常引人注意时。
12.人们知道自己正被审视时,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13.每一代人都会捍卫自己的固有做法。
14.深深的呼气,摆脱变味的空气。深深的吸气。数到十。记住你是高级动物。让蜥蜴式的响应过去,请新大脑皮层来处理问题。
15.大脑构建的模型、为构建模型所提出的问题和你的日常经验和实践对你的业绩更加重要,它们才能提高你的竞争力和专长。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
16.你大脑的思考是非常需要的。
17.像管理你的金融投资一样小心管理你的知识投资。
18.时间和价值是不等同的。只是因为你在某事上花了大量时间并不意味着就能给你的知识投资增添价值。
19.让。皮亚杰认为:真正的学习——对你有用的学习——来自实践和认知,而不是外部的教学活动或者死记硬背。他们的方法称为构造主义:我们通过构造来学习,而不是学习来构造。
20.真正的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效果是很好的。
21.仅仅依靠反复的输入,你不会有什么效果。重复阅读同样的材料或者重复学习相同的笔记,不会有助于你记住材料。
22.通过说教很难传授技能,我们通过探索可以学得更好,而不是指令。
23.改变是困难的,但它是可能的,它会屈服于持久的坚持。
24.专家可能会有的一个缺点就是抵制所属领域的改变,害怕自己在花费了很多时间才得以精通的主题上失去权威。这个时候专家会被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囚禁。
这本书的很过内容和观点其实之前也在其他的书里也读到过,因此我去年走马观花的读这本书时并没有感觉有多大的收获。这次重读却发现本书的很多亮点,也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正是书中所说的。比如“仅仅依靠反复的输入,你不会有什么效果。重复阅读同样的材料或者重复学习相同的笔记,不会有助于你记住材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也试验了半个多月的晨写,感觉自己思维活跃点了。总之,还有很多要实践的地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