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尹雪艳】上海梦,不落
![]() |
上海滩上演沪语话剧,这倒是头一遭。上海人顶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听闻尹雪艳请了沪剧演员要用上海话演,先是好奇想要哒哒味道,其次才想:沪语话剧?这会是怎么一副光景?
当舞台以百乐门舞厅拉开大幕,又以百乐门舞厅作为收尾后,我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一出话剧尹雪艳算不上是优秀至极的,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地域局限性,与其说是大张旗鼓的新潮改编,不如说是专门烹调端到上海人面前的精致小菜,勾起了自家人泛黄的闲情旧梦;就像小说中60年代台北尹公馆里上海名厨的金银腿、贵妃鸡,醉蟹,仅供那些几十年前就作废了头衔但自我意识不退散的上海老贵族缅怀曾经优越感。从一篇只有五个段落的短篇小说扩充成时长两个小时的话剧,它的剧本着实还欠打磨,段落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熨帖,可以说风情有余,高潮不足。 尹雪艳与徐壮图的情感纠葛在话剧中做了放大处理,可惜与大上海的命运起伏没有形成交相辉映的效果,以女神为向阳点的文化乡愁里提拔了一个不愿成为过客的年轻男子做男主角,总叫人觉得重心失衡。
纵使如此,原汁原味的上海话还是让我们倾倒了。相比起胡歌的徐壮图,坚守百乐门三十年的老克勒乐经理才是我心里真正的男主角,从1949年元旦夜的一声good evening开始,这出戏的味道就出来了。女主角的登场更是不用说, 尹雪艳的身段、甜嗓、气质都是头挑。身着蝉翼纱银白旗袍,眉眼紧致的尹雪艳是叫人不得不爱的,但我更爱的还是百乐门,是国际饭店,是老上海。尹雪艳勾起的是一种对家乡的自豪与疼惜。
在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如果采用另一个名字可以叫《上海人在台北》。小说尹雪艳与话剧尹雪艳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小说中的尹雪艳更虚化,她是名利场上压倒群芳的玉梨花;风月场上妩媚周到的舞国皇后;在麻将桌前是银装素裹的女祭司;更是一只总也不老的万年青,把上海的华丽遗风统统都带到了台北。小说中的尹雪艳完全是女神范儿,她代表的是旧时纸醉金迷的上海的分身,在上海时,达官贵人和小姐太太们围着她,拿她当踏着金砖也要摘到的梦想,也拿她当茶余饭后的谈资造她的谣;到了台湾,没落贵族们便更离不开她,尹公馆是最好的建立社交的地方,只要尹雪艳亲切地招呼他们,他们的身份与抬头便还是有的,与在上海并无二异;可以说,尹雪艳就是他们的“上海”。小说里的女神走到舞台上必定要沾染一些凡人的苦恼了,小说里七情六欲滴水不漏的尹雪艳也有了孤单无助的舞台背影与属于一个人狭长无边的漫漫长路,面对棉纱大王王贵生和洪处长时游刃有余,在面对徐壮图时竟乱了情丝,女神被赋予了人性。可惜在短短2小时的话剧中,这段若有似无的感情并没有激起剧情的高潮,很快就流水般地戛然而止,让位于百乐门复兴,上海梦不落的主题。编剧对徐壮图这个角色的塑造完成度还是不够高,在个性鲜明的王贵生与洪处长的夹击中,他的存在感十分薄弱。
个人颇为喜欢的原创段落是蔡金萍、沈敏、粟奕等饰演的“麻将四姐妹”,她们的作用就相当于日剧《大奥》中世世代代在炊事班里负责说天道地的喜感女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作中的宋太太具象成了四位太太,人后嚼舌根、人前自嘲、自娱自乐的风情算是把正宗的上海女人给演到煞根。原作里没有出现过的人物还有百乐门的乐经理,这个上海旧社会八面玲珑的生意人在红色时代残破不堪的百乐门,衣着褴褛地忘我起舞时,我对这出戏的燃点才释放出。
话剧版的尹雪艳并不仅仅是“上海人在台北”的故事,上海也并不仅仅属于流落台湾的思乡客们的海上旧梦,乐经理代表了追思旧上海的另一条线——上海人自己,上海也属于我们,依然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也有着时间上的思乡情结。太太们口中“当年在上海看绍兴戏时,筱丹桂的口水就吐在我的脸上,我照样忘情地往台上扔金戒指。”是一种通过思念上海对往昔身份的骄傲;乐经理看着记忆中尹雪艳专属的宝座,扔掉扫帚一个人旋转在百乐门更是对那个灯火辉煌的时代的致敬。
与小说中一开头便娓娓道来的追忆口吻相比,话剧版在一头一尾增加了百乐门元旦舞会的戏码,首尾呼应,百乐门不老,甲乙丙丁先生也一位都不缺,伙计小姐统统归位。而我最感动的是乐经理两鬓斑白历经沧桑终于守得云开,在30年后的元旦夜又一次迎出最嗲的尹雪艳。她一直就是“上海”,上海从来就没有老。
===============================================
观剧吐槽:
1.这次观剧没有想到能有那么多老年人观众,在最后谢幕的时候,1楼甚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地站起来鼓掌。我想,一定是当年在百乐门跳过舞的追梦人吧。
2.剧里上海话讲得最好的莫过于尹雪艳,乐经理和扮演王贵生的主持人黄浩。胡歌的上海话的确是相形见拙了,舞台站姿和气场也有待加强。
3.第一场和第二场出现的老歌相当动听,配乐也十分完美。
4.这是一出会让你更爱上海的戏。
5.太太小姐在台北的台词中出现了老半斋,王宝和等上海老字号的名菜,并抱怨道台北是真真一点也比不上上海的,从上海鸿翔带来的旗袍,十几年也不会过时。身边阿姐吐槽道:这些老字号在也还是在的,只是味道是已经不对了= =
6.今天的台北继承了更多海上遗风,传统文化。真真想不到那一代移民心里最美的还是上海。
-
Thousand²快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2 10:32:33
-
花间一壶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09 0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