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印迹】我们的乐与路(MR.Graceless 陈陈陈 旅行团)
我们的乐与路
-------------那些和青春、梦想有关的故事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虽然不知从何时开始,音乐变得廉价和世俗,声音的好坏成了判断音乐的唯一标准,全民皆为乐而狂,而狂欢过后的落寞无人关心。但独立音乐就是这样一只蝴蝶,他们不会轻易顺从这个社会,也正是因为态度上的独立,他们不是“小清新”,不是所谓的各种标签,他们做出来的音乐融合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这是一次义无反顾没有后路也没有妥协的旅程,独立音乐人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看见这些人的时候,你好似回到了黄金时代。有些音乐,应该被我们听到。
梭罗说:“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看上去倒是最贫穷的。”每个人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会有类似的感慨,我们第一次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在梦想的道路上热血前行,丝毫不会顾及其他;这也是我们一生中最纯粹的时期,结交友谊、遇见爱情,追逐梦想。在那一段最单纯的时光里,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他人的不解,牺牲了游戏的时间,不抱怨不诉苦,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是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如果一个音乐人成不了艺人、上不了电视,在大众的眼光看来其实地位十分尴尬,尤其做独立音乐,做摇滚。当面临困难的时候,他们必须费很大力气让自己尽量从社会的固有眼光中摆脱出来。他们有才能,已经走了这么远,现在他们唯有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咬着牙坚持下去。
音乐是我们唯一坚定的事
不优雅先生(Mr. Graceless)2008年成立于北京,早期主要活动于著名的音乐俱乐部D-22。对优美旋律惊人的感悟力与独立的态度使他们很快吸引了音乐活动家Michael Pattis的注意,从周围的学生乐队中脱颖而出,被兵马司唱片纳入旗下。2012年,Mr. Graceless通过兵马司唱片与星外星唱片发行公司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正式专辑《the tree ever green》,标志着乐队从此开启了崭新的旅程。
成员: 九龙、秋爽、元帅
音乐风格:indie rock
他们的音乐有着对独立摇滚的坚持和对优美旋律的偏爱,他们的音乐温暖悦耳,有着极强的可听性。在观看他们演出现场的时候,整个场子弥漫的都是青春的义无反顾与执着的美好,双主唱的配置和奇妙的三人和声是他们的特点之一。
很多时候一群年轻时候没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的人,在多年后后悔,痛哭流涕,元帅和秋爽可不会这样,上大学的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弹琴于是很巧合地组了乐队,后来通过朋友认识九龙,因此有了现在的三人阵容,那时对秋爽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应付考试复习和乐队之间的平衡。
D22的门口永远都会有一群爱音乐的孩子,和很多北京的学生乐队一样,不优雅的第一次登台也在那儿,那时九龙还没有加入乐队,他们一共演了三首不插电的歌曲《singing Sunday》,《温暖地平线》和《maye’s comb》,2008年8月末的那个晚上,秋爽发烧了,元帅喝醉了。
早期的学生乐队永远有讲不尽的囧事儿,秋爽说到最早他们演了几十次的演出其实都没有固定的歌词,一直在“糊弄观众”。说起家人对待他们做乐队,元帅和九龙家里最早都是中立态度,到后期才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于是渐渐比较支持,秋爽的父母在这方面则开明得多,还资助他买琴和设备,也乐于欣赏儿子的演出视频和照片,甚至还无不得意地和他们的朋友讲儿子演出时一些有意思的经历。
在这个所有人都想超速前进的世界,做乐队,如同独自漫步在看不到太多光亮的隧道中,压抑的空间,稀薄的空气,甚至连周遭潮湿的墙壁也挤压过来,外面的嘈杂听不见,心跳声被无限放大,几乎破喉而出。前方的黑暗只是暂时,出口只能由自己找到。虽然在聊到乐队遇到的困难时元帅说“那些都想不起来了,可能因为已经过去了所以觉得没有什么了。”09年的时候为了能够继续留在北京,秋爽决定考研,那个时候为了专心复习,乐队停滞了半年多,但这是解决学生乐队面临最大难题:“毕业就解散”的最可行也最有效的办法。毕业是所有学生乐队都无法逃避的现实,却仿佛没有对他们造成丝毫影响,他们决定先找工作,用工作养乐队,他们也从未对毕业以后要去哪儿产生过分歧,他们唯一确定且从不怀疑的就是——继续乐队,他们就想写出彩的歌,发成功的专辑,直截了当的愿望让人觉得青涩的可爱。有一刻,它会在某个没有人的夜晚突然来袭,让你突如其来的感觉到满足与幸福,你会觉得自己的所做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追逐梦想的过程。当毕业来临的时候随即面对的就是进入社会,他们也产生过短暂的困惑,但这些困惑都在对音乐的坚持下迎刃而解,现在的秋爽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分析师,九龙在专职教鼓,元帅则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今年乐队会跟美国的Lilys乐队合作一张黑胶,平时元帅也会尝试一些新的乐器,在创作上更灵活多变、思路开阔,他们还想在夏天进行一个小巡演,争取年底之前进棚录音,他们始终坚持着对精细编曲的执着,对青春与生活的探索,以及对真实与美的忠实记录,并且,在这样的坚持中日趋丰满完整。
那个时候(指毕业)谁对你们帮助最大,或是说了什么对你们有重大影响的话?
秋爽:私人朋友圈里的Frodo,饶等吧;乐队朋友方面就是嘎调和郑长宇、Michael以及兵马司吧。
元帅: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还是读书,读书能让我更清晰的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比较容易跳出来传统的圈子和价值观去看待问题。比如最近看了毛姆的《刀锋》,很喜欢。
做音乐这么多年你觉得最黑暗,最难撑的时光是哪个阶段?
秋爽:最黑暗的时候目前还没遇到,最难撑的应该是2010年6月那会,排不出新东西,后来暑假去大连转了一圈,完全放松就没问题了。
九龙:一直挺阳光的。
元帅:第一张专辑录完之后一段时间我挺低沉的,因为这些歌已经写出来两年多了,我一直想迈过去这张唱片开始新的东西,但是由于新唱片的宣传和演出,一直没办法躲开。
在做音乐的过程中最快乐的事儿是什么?
秋爽:感觉到特别放松,感觉到我们就是整个世界。
九龙:对视一笑,达成共识,得到知己。
元帅:能感觉到自己和队友一天天的进步,自己作品对自己的激励还有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要让别人的故事来填补我们自己不敢尝试的梦
陈陈陈目前是美院研究生,日后想换专业继续深造,最终做自由职业者,“生非剧场”是他有关戏剧创作挂靠的一个所谓的品牌,“迷路手册”是他和一些音乐爱好者成立的音乐厂牌,“香料”是他自己音乐人的代号。其实他主要的创作内容是一个个平行世界的模型,那将会是像科幻小说一样的一个故事背景,根据这个模型具体内容,会落实到绘画、装置、视频、音乐、小说甚至桌面游戏等等不固定的方面去创作,最终都能结合成一部戏剧,如果有能力,他甚至想做体验馆,主题公园。
他是一个(体系建构/系谱学/阴谋论/偏见/规则设置)爱好者;
他是一个(重复劳动/煽情/励志/相对主义/田园诗)不适应者。
音乐风格:实验
杭州是一个有点阴郁又充满温情的城市,这点在陈陈陈身上是最好的证明,舞台上的他喜欢把贝斯背得很高,吐词永远神经质,做的音乐也偏先锋、实验,比一般的摇滚乐还要小众,而生活中的他,谦逊、有礼貌、超级阳光。他笑说因为每一个人上学的时候身边都有一个叫陈晨的同学,于是他选择改名,一个超酷的名字诞生了——“陈立方”。
陈陈陈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学生、音乐人、戏剧导演、绘画、装置等,他认为做事千万别被事的类别束缚,有机会就尽量做不同的事,往后看似乎做了很多不同的事,对于他来说就是做眼前的事。 高智商的人特别不喜欢浪费时间,所以要干如此多事儿的他会从项目设计上去盘活整件事,“首先我自己平时会做很多音乐的小段子,我的话剧里的配乐一般都会运用这些,当某个旋律如果反响特别好的时候乐队又会改编成曲,一来一去十分高效合理,同样的路数可以应用到绘画,装置,写作等等。”
大家初识他的时候是因为他在念大学时期的乐队——巫毒,组于06年中国杭州美院南山校区,10年的乐队伴随着毕业的动荡宣布解散,11年巫毒重组。回忆起老巫毒的告别专场,他们收到一个歌迷自制的乐队cd,手绘封面,一时无以言表。主持人用台湾腔非要乐队结束表演的时候,他们毅然自行安可了一首和美院有关的歌,最后集体毕业了。新巫毒后来在同一个地方登场的时候,老巫毒结束了,但是新巫毒还在。时间不会背叛梦想,梦想也不会背叛时间,所有的坚持都会有它应得的回应。
陈陈陈一直强调音乐只是他主线的一个分支,而且并不靠音乐赚钱,但是音乐带给他的幸福就像黑洞一样,那是永远也逃不掉的吸引。仅仅抱着‘爱’和‘自赏’的态度做出来的音乐一定是最接近自我的表达,或许这就是很多音乐人都羡慕的状态,这些音乐人不要沉默,也不要高调,他们只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倘若你是一名音乐人,你拥有了听众,你就拥有了一切,听众不在多,懂为佳。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像对待一日三餐一样看待音乐,这一天还有多远?
【迷路手册】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创立的?为什么会想做厂牌?
厂牌并不是我个人的产物,因为当时身边有很多不错的音乐朋友,但是大家都好低调,东西也比较小众,于是大家自然想要集结一下,“迷路”就诞生了。因为觉得大家的东西怎么推广都不会火的,所以(做起来)非常的轻松。
遇到最大的一次挫折是什么?
2011年,自己研究成功学并走火入魔,抛开一切排了一出话剧,老爸重病住院开刀都不知道,一切用成功学换来的虚幻的成功瞬间变成刺,我的戏是对我自己最大的讽刺,我自己的故事才是最后一幕,极度的反讽,三观崩塌。
对未来乐队的发展有什么期许吗?
具体期许不敢想太多,继续认真对待,要玩就好好玩,想体验那种公路巡演的感觉,但是我们的设备似乎太多了。
最近在音乐上有什么新的计划?
“香料”现在在自己制作转型成乐队后的第一张ep,十分激动人心呀!(在陈陈陈完成这次采访后不久香料就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乐队入选由视袭音乐举办的第二届影响城市之声,该活动云集了国内外音乐节主办方和演出商,同台的还有其他国内外优秀的乐队,这对于一个新乐队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展现机会。)
一起跟着音乐旅行
旅行团(The LifeJourney)乐队于1999年成立于广西柳州市,那时候他们的名字叫“shadows”,2005年签约摩登天空后改名旅行团乐队(The LifeJourney)。
成员:孔阳、黄子君、韦伟、徐彪
音乐风格:Indie Rock、Indie Pop、Britpop,Pop-Rock
他们的音乐,常常用最清澈的旋律讲着最简单的故事。我们总是能在这旋律中找到一些当时的回忆。也许这也是音乐的磁场,用音符的流淌构制出一个封闭的维度。而与青春有关的故事总是夹杂着独立的态度,旅行团的每一首歌、每一张专辑都有种起承转合的完整感。
最早旅行团受到的音乐启蒙来自欧美音乐,所以很多经典乐队都是他们的爱,那个时候他们都猫在家里反复的研究那些乐队使用的音色、声场营造的画面、器乐间的配合,那些年学习到的东西很受用。回忆起他们的第一次演出,孔阳说,那是99年在学校的礼堂,当时的音响和他们的乐器都很烂,但当幕布拉开的一瞬间,那是他们一辈子也难忘的欢呼声,当时台上的他们疯了,相信每一个在学生时期组过乐队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后来他们觉得自己不太适合上学,毕业后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决定去北京试试。在这期间最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是2004年他们用学业间隙的半年时间录制了乐队的第一批小样。来到北京,跑了很多唱片公司亲递demo,他们很幸运,一个现在的同事向老板推荐了他们的音乐,而签约摩登天空也变得顺理成章了。
因为年轻,所以困难都是用来战胜的,虽然他们刚来北京时,乐队的风格并不吃香,2006年一整年写不出歌,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来适应和学习。孔阳说:“我们来北京看的第一场演出就是便利商店,那是2005年3月,而我们在北京的头两场演出没有鼓手,尴尬的情况下是德恒(便利商店、新裤子、彭坦乐队鼓手)救了急。在陌生的城市我们没有朋友也无依无靠,德恒会和我们聊很多,他希望帮助我们适应环境。能够相识,是种恩惠!”2007年开始他们陆续有了演出,虽然有时现场只有三个观众,而孔阳也坦言自己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因为热爱,他们始终怀着一颗热爱、执着的心对待自己的音乐。不管怎样演出对于新乐队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演出过程对他们来说能获得快速的进步。正是有了这些对现场的把控以及乐队间的协作,还有观众回馈给他们的信息让他们有信心出版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从无到有,他们很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在的旅行团不仅是各大音乐节的常客,在学生中也十分受欢迎,孔阳坦言:“能做着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已经很幸运了,心情很完满,感谢生活。”这时他的表情让你不得不重新认识独立音乐人,那些印象中摇滚乐手的愤怒、不满足、不靠谱似乎跟他完全没有关系。在聊到现在的生活压力时,孔阳觉得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他们都多一些互相支持,理解还有关心才比较好。2011年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排练室,他们在排练室里种了花花草草,还买了一台咖啡机,俨然打破了摇滚乐手邋遢不懂生活的惯例印象。年前旅行团为在去年的镇江草莓音乐节上认识的何韵诗的新专辑录制了一首歌,叫《bye bye》,苏打绿的吴青峰也加入了这首词的创作,能够和两位优秀的音乐人合作他们非常开心,也希望今年还能在音乐节上一起演绎这首歌。现在他们正在编排新歌,录制第三张专辑,希望把过去两年里积攒的作品与故事跟大家分享。
刊于《动感地带》13年三月刊
感谢杂志编辑愿意做这么小众的选题
感谢兵马司唱片樊晏、摩登天空牧师、不优雅先生、陈陈陈、孔阳
这条路,我与你们同在
-------------那些和青春、梦想有关的故事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虽然不知从何时开始,音乐变得廉价和世俗,声音的好坏成了判断音乐的唯一标准,全民皆为乐而狂,而狂欢过后的落寞无人关心。但独立音乐就是这样一只蝴蝶,他们不会轻易顺从这个社会,也正是因为态度上的独立,他们不是“小清新”,不是所谓的各种标签,他们做出来的音乐融合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这是一次义无反顾没有后路也没有妥协的旅程,独立音乐人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看见这些人的时候,你好似回到了黄金时代。有些音乐,应该被我们听到。
梭罗说:“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看上去倒是最贫穷的。”每个人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会有类似的感慨,我们第一次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在梦想的道路上热血前行,丝毫不会顾及其他;这也是我们一生中最纯粹的时期,结交友谊、遇见爱情,追逐梦想。在那一段最单纯的时光里,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他人的不解,牺牲了游戏的时间,不抱怨不诉苦,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是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如果一个音乐人成不了艺人、上不了电视,在大众的眼光看来其实地位十分尴尬,尤其做独立音乐,做摇滚。当面临困难的时候,他们必须费很大力气让自己尽量从社会的固有眼光中摆脱出来。他们有才能,已经走了这么远,现在他们唯有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咬着牙坚持下去。
音乐是我们唯一坚定的事
不优雅先生(Mr. Graceless)2008年成立于北京,早期主要活动于著名的音乐俱乐部D-22。对优美旋律惊人的感悟力与独立的态度使他们很快吸引了音乐活动家Michael Pattis的注意,从周围的学生乐队中脱颖而出,被兵马司唱片纳入旗下。2012年,Mr. Graceless通过兵马司唱片与星外星唱片发行公司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正式专辑《the tree ever green》,标志着乐队从此开启了崭新的旅程。
成员: 九龙、秋爽、元帅
音乐风格:indie rock
他们的音乐有着对独立摇滚的坚持和对优美旋律的偏爱,他们的音乐温暖悦耳,有着极强的可听性。在观看他们演出现场的时候,整个场子弥漫的都是青春的义无反顾与执着的美好,双主唱的配置和奇妙的三人和声是他们的特点之一。
很多时候一群年轻时候没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的人,在多年后后悔,痛哭流涕,元帅和秋爽可不会这样,上大学的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弹琴于是很巧合地组了乐队,后来通过朋友认识九龙,因此有了现在的三人阵容,那时对秋爽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应付考试复习和乐队之间的平衡。
D22的门口永远都会有一群爱音乐的孩子,和很多北京的学生乐队一样,不优雅的第一次登台也在那儿,那时九龙还没有加入乐队,他们一共演了三首不插电的歌曲《singing Sunday》,《温暖地平线》和《maye’s comb》,2008年8月末的那个晚上,秋爽发烧了,元帅喝醉了。
早期的学生乐队永远有讲不尽的囧事儿,秋爽说到最早他们演了几十次的演出其实都没有固定的歌词,一直在“糊弄观众”。说起家人对待他们做乐队,元帅和九龙家里最早都是中立态度,到后期才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于是渐渐比较支持,秋爽的父母在这方面则开明得多,还资助他买琴和设备,也乐于欣赏儿子的演出视频和照片,甚至还无不得意地和他们的朋友讲儿子演出时一些有意思的经历。
在这个所有人都想超速前进的世界,做乐队,如同独自漫步在看不到太多光亮的隧道中,压抑的空间,稀薄的空气,甚至连周遭潮湿的墙壁也挤压过来,外面的嘈杂听不见,心跳声被无限放大,几乎破喉而出。前方的黑暗只是暂时,出口只能由自己找到。虽然在聊到乐队遇到的困难时元帅说“那些都想不起来了,可能因为已经过去了所以觉得没有什么了。”09年的时候为了能够继续留在北京,秋爽决定考研,那个时候为了专心复习,乐队停滞了半年多,但这是解决学生乐队面临最大难题:“毕业就解散”的最可行也最有效的办法。毕业是所有学生乐队都无法逃避的现实,却仿佛没有对他们造成丝毫影响,他们决定先找工作,用工作养乐队,他们也从未对毕业以后要去哪儿产生过分歧,他们唯一确定且从不怀疑的就是——继续乐队,他们就想写出彩的歌,发成功的专辑,直截了当的愿望让人觉得青涩的可爱。有一刻,它会在某个没有人的夜晚突然来袭,让你突如其来的感觉到满足与幸福,你会觉得自己的所做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追逐梦想的过程。当毕业来临的时候随即面对的就是进入社会,他们也产生过短暂的困惑,但这些困惑都在对音乐的坚持下迎刃而解,现在的秋爽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分析师,九龙在专职教鼓,元帅则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今年乐队会跟美国的Lilys乐队合作一张黑胶,平时元帅也会尝试一些新的乐器,在创作上更灵活多变、思路开阔,他们还想在夏天进行一个小巡演,争取年底之前进棚录音,他们始终坚持着对精细编曲的执着,对青春与生活的探索,以及对真实与美的忠实记录,并且,在这样的坚持中日趋丰满完整。
那个时候(指毕业)谁对你们帮助最大,或是说了什么对你们有重大影响的话?
秋爽:私人朋友圈里的Frodo,饶等吧;乐队朋友方面就是嘎调和郑长宇、Michael以及兵马司吧。
元帅: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还是读书,读书能让我更清晰的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比较容易跳出来传统的圈子和价值观去看待问题。比如最近看了毛姆的《刀锋》,很喜欢。
做音乐这么多年你觉得最黑暗,最难撑的时光是哪个阶段?
秋爽:最黑暗的时候目前还没遇到,最难撑的应该是2010年6月那会,排不出新东西,后来暑假去大连转了一圈,完全放松就没问题了。
九龙:一直挺阳光的。
元帅:第一张专辑录完之后一段时间我挺低沉的,因为这些歌已经写出来两年多了,我一直想迈过去这张唱片开始新的东西,但是由于新唱片的宣传和演出,一直没办法躲开。
在做音乐的过程中最快乐的事儿是什么?
秋爽:感觉到特别放松,感觉到我们就是整个世界。
九龙:对视一笑,达成共识,得到知己。
元帅:能感觉到自己和队友一天天的进步,自己作品对自己的激励还有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要让别人的故事来填补我们自己不敢尝试的梦
陈陈陈目前是美院研究生,日后想换专业继续深造,最终做自由职业者,“生非剧场”是他有关戏剧创作挂靠的一个所谓的品牌,“迷路手册”是他和一些音乐爱好者成立的音乐厂牌,“香料”是他自己音乐人的代号。其实他主要的创作内容是一个个平行世界的模型,那将会是像科幻小说一样的一个故事背景,根据这个模型具体内容,会落实到绘画、装置、视频、音乐、小说甚至桌面游戏等等不固定的方面去创作,最终都能结合成一部戏剧,如果有能力,他甚至想做体验馆,主题公园。
他是一个(体系建构/系谱学/阴谋论/偏见/规则设置)爱好者;
他是一个(重复劳动/煽情/励志/相对主义/田园诗)不适应者。
音乐风格:实验
杭州是一个有点阴郁又充满温情的城市,这点在陈陈陈身上是最好的证明,舞台上的他喜欢把贝斯背得很高,吐词永远神经质,做的音乐也偏先锋、实验,比一般的摇滚乐还要小众,而生活中的他,谦逊、有礼貌、超级阳光。他笑说因为每一个人上学的时候身边都有一个叫陈晨的同学,于是他选择改名,一个超酷的名字诞生了——“陈立方”。
陈陈陈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学生、音乐人、戏剧导演、绘画、装置等,他认为做事千万别被事的类别束缚,有机会就尽量做不同的事,往后看似乎做了很多不同的事,对于他来说就是做眼前的事。 高智商的人特别不喜欢浪费时间,所以要干如此多事儿的他会从项目设计上去盘活整件事,“首先我自己平时会做很多音乐的小段子,我的话剧里的配乐一般都会运用这些,当某个旋律如果反响特别好的时候乐队又会改编成曲,一来一去十分高效合理,同样的路数可以应用到绘画,装置,写作等等。”
大家初识他的时候是因为他在念大学时期的乐队——巫毒,组于06年中国杭州美院南山校区,10年的乐队伴随着毕业的动荡宣布解散,11年巫毒重组。回忆起老巫毒的告别专场,他们收到一个歌迷自制的乐队cd,手绘封面,一时无以言表。主持人用台湾腔非要乐队结束表演的时候,他们毅然自行安可了一首和美院有关的歌,最后集体毕业了。新巫毒后来在同一个地方登场的时候,老巫毒结束了,但是新巫毒还在。时间不会背叛梦想,梦想也不会背叛时间,所有的坚持都会有它应得的回应。
陈陈陈一直强调音乐只是他主线的一个分支,而且并不靠音乐赚钱,但是音乐带给他的幸福就像黑洞一样,那是永远也逃不掉的吸引。仅仅抱着‘爱’和‘自赏’的态度做出来的音乐一定是最接近自我的表达,或许这就是很多音乐人都羡慕的状态,这些音乐人不要沉默,也不要高调,他们只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倘若你是一名音乐人,你拥有了听众,你就拥有了一切,听众不在多,懂为佳。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像对待一日三餐一样看待音乐,这一天还有多远?
【迷路手册】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创立的?为什么会想做厂牌?
厂牌并不是我个人的产物,因为当时身边有很多不错的音乐朋友,但是大家都好低调,东西也比较小众,于是大家自然想要集结一下,“迷路”就诞生了。因为觉得大家的东西怎么推广都不会火的,所以(做起来)非常的轻松。
遇到最大的一次挫折是什么?
2011年,自己研究成功学并走火入魔,抛开一切排了一出话剧,老爸重病住院开刀都不知道,一切用成功学换来的虚幻的成功瞬间变成刺,我的戏是对我自己最大的讽刺,我自己的故事才是最后一幕,极度的反讽,三观崩塌。
对未来乐队的发展有什么期许吗?
具体期许不敢想太多,继续认真对待,要玩就好好玩,想体验那种公路巡演的感觉,但是我们的设备似乎太多了。
最近在音乐上有什么新的计划?
“香料”现在在自己制作转型成乐队后的第一张ep,十分激动人心呀!(在陈陈陈完成这次采访后不久香料就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乐队入选由视袭音乐举办的第二届影响城市之声,该活动云集了国内外音乐节主办方和演出商,同台的还有其他国内外优秀的乐队,这对于一个新乐队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展现机会。)
一起跟着音乐旅行
旅行团(The LifeJourney)乐队于1999年成立于广西柳州市,那时候他们的名字叫“shadows”,2005年签约摩登天空后改名旅行团乐队(The LifeJourney)。
成员:孔阳、黄子君、韦伟、徐彪
音乐风格:Indie Rock、Indie Pop、Britpop,Pop-Rock
他们的音乐,常常用最清澈的旋律讲着最简单的故事。我们总是能在这旋律中找到一些当时的回忆。也许这也是音乐的磁场,用音符的流淌构制出一个封闭的维度。而与青春有关的故事总是夹杂着独立的态度,旅行团的每一首歌、每一张专辑都有种起承转合的完整感。
最早旅行团受到的音乐启蒙来自欧美音乐,所以很多经典乐队都是他们的爱,那个时候他们都猫在家里反复的研究那些乐队使用的音色、声场营造的画面、器乐间的配合,那些年学习到的东西很受用。回忆起他们的第一次演出,孔阳说,那是99年在学校的礼堂,当时的音响和他们的乐器都很烂,但当幕布拉开的一瞬间,那是他们一辈子也难忘的欢呼声,当时台上的他们疯了,相信每一个在学生时期组过乐队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后来他们觉得自己不太适合上学,毕业后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决定去北京试试。在这期间最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是2004年他们用学业间隙的半年时间录制了乐队的第一批小样。来到北京,跑了很多唱片公司亲递demo,他们很幸运,一个现在的同事向老板推荐了他们的音乐,而签约摩登天空也变得顺理成章了。
因为年轻,所以困难都是用来战胜的,虽然他们刚来北京时,乐队的风格并不吃香,2006年一整年写不出歌,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来适应和学习。孔阳说:“我们来北京看的第一场演出就是便利商店,那是2005年3月,而我们在北京的头两场演出没有鼓手,尴尬的情况下是德恒(便利商店、新裤子、彭坦乐队鼓手)救了急。在陌生的城市我们没有朋友也无依无靠,德恒会和我们聊很多,他希望帮助我们适应环境。能够相识,是种恩惠!”2007年开始他们陆续有了演出,虽然有时现场只有三个观众,而孔阳也坦言自己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因为热爱,他们始终怀着一颗热爱、执着的心对待自己的音乐。不管怎样演出对于新乐队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演出过程对他们来说能获得快速的进步。正是有了这些对现场的把控以及乐队间的协作,还有观众回馈给他们的信息让他们有信心出版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从无到有,他们很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在的旅行团不仅是各大音乐节的常客,在学生中也十分受欢迎,孔阳坦言:“能做着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已经很幸运了,心情很完满,感谢生活。”这时他的表情让你不得不重新认识独立音乐人,那些印象中摇滚乐手的愤怒、不满足、不靠谱似乎跟他完全没有关系。在聊到现在的生活压力时,孔阳觉得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他们都多一些互相支持,理解还有关心才比较好。2011年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排练室,他们在排练室里种了花花草草,还买了一台咖啡机,俨然打破了摇滚乐手邋遢不懂生活的惯例印象。年前旅行团为在去年的镇江草莓音乐节上认识的何韵诗的新专辑录制了一首歌,叫《bye bye》,苏打绿的吴青峰也加入了这首词的创作,能够和两位优秀的音乐人合作他们非常开心,也希望今年还能在音乐节上一起演绎这首歌。现在他们正在编排新歌,录制第三张专辑,希望把过去两年里积攒的作品与故事跟大家分享。
刊于《动感地带》13年三月刊
感谢杂志编辑愿意做这么小众的选题
感谢兵马司唱片樊晏、摩登天空牧师、不优雅先生、陈陈陈、孔阳
这条路,我与你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