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我主持了4月21日开幕式并致辞。全文如下:
在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沈凡秀
2013年4月21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各界朋友们:
继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之后,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二届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下简称音乐节)今天开幕了。经过紧锣密鼓般地密集筹划,音乐节中六场丰富多彩的音乐会和四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即将登台,为热爱巴洛克音乐的朋友们展示中央音乐学院巴洛克音乐教学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来自六个国家七位音乐家也为我们诠释各自心目中的巴洛克精神。
创立这个音乐节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巴洛克音乐演奏的国际交流,促进国内巴洛克音乐教学,同时面向社会普及巴洛克音乐演奏。作为致力于巴洛克音乐演奏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不懈努力,使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了解了巴洛克音乐的演奏方法,在经常性地演出实践活动中,我们找到了知音。
近年来,在中国原汁原味地演绎巴洛克音乐的风气日渐浓厚,北京、上海、武汉以及深圳等地的音乐厅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欧洲纯正巴洛克古乐团演出的海报。他们的演出特点归结到一点,就是使用按照巴洛克时期制造工艺制造的乐器演奏同一时代的作品。
我们知道,巴洛克终结的时期,正是人类文明跨入工业革命的时代,随着制造技术,工艺水平的迅猛发展,提琴的羊肠弦被钢丝弦所取代,固定在羽管键琴木质音板的琴弦,演化到现代钢琴固定在铸铁钢架的钢弦,这一切为艺术的表现力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空间,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艺术风格。
渐渐地,人们陶醉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节奏加快了,频率升高了,我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艺术的传承,清晰的脉络,历史的丰碑仍不时地提醒我们,巴洛克音乐是一个不应忘却的阶段。为此,许多朋友热心致力于本真地诠释。
回顾两年前举办的首届音乐节,法国古小提琴家Patrick Bismuth,德国古大提琴家Michael Brüssing,瑞士横笛演奏家Maria Goldschmidt,日本管风琴家椎名雄一郎和羽管键琴家椎名智子,以及由陈岚谷教授率领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巴洛克古乐团前来参加演出,进行学术交流,音乐节共举办八场音乐会,五场讲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此,在总结举办首届音乐节成功经验基础上,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音乐节注重内容创新,特别邀请了法国假声男高音Sebastien Fournier带来巴洛克时期盛行的阉声唱法,再现巴洛克时期阉伶的风采。奥地利古乐器演奏家Lorenz Duftschmid将携带制造于1699年的Viola da gamba参加演出,让人们亲耳聆听三百年前古乐演奏,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巴洛克乐器宣传。此外德国诠释巴赫作品的权威Kay Johannsen在中山音乐堂指挥由中央音乐学院老师为主的巴洛克乐团演奏巴赫全套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全部由国人一气呵成完整演奏这部巴洛克时期经典作品国内极为少见。其中爱乐首席陈允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柴亮教授,国交长笛首席韩国良教授,国交圆号首席朱昆强和周宏,爱乐中提琴首席张安祥等一批国内顶尖演奏家加盟演出,可以说是本届音乐节串串亮点中耀眼一星。
此外,本届音乐节还举办四场讲座,将由Lorenz Duftschmid介绍他携带来的制造于1699年的Viola da gamba,中央音乐学院余志刚教授介绍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宫廷音乐,为纪念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逝世三百周年,Peter Allsop将以《科雷利—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进行讲座,Sebastien Fournier将就奠定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古老阉声唱举行专题讲座。
在国内,巴洛克音乐还属于阳春白雪,需要不断地演出和讲解,创造机会让人们逐渐熟悉并从而喜欢,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工作。本着“音乐无国界,艺术无止境”的精神,落实“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展现世界音乐风采”的要求,面向普通观众,循序渐进地安排演出节目,目的就是让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起来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水准,但又不能让人产生厌烦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给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奉献上巴洛克饕餮大餐。
下面请:
1、 法国顶级巴洛克音乐节——“萨布雷音乐节”艺术总监让-贝尔纳•莫尼耶致辞;
2、 德国管风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Kay Johannsen致辞;
3、 俄罗斯管风琴家Vladimir Shlyapnikov致辞;
4、 法国假声男高音Sebastien Fournier致辞。
下面请欣赏以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为主,并特邀部分老师参加组成的巴洛克乐团演奏的巴洛克作品。
谢谢大家。
在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沈凡秀
2013年4月21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各界朋友们:
继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之后,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二届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下简称音乐节)今天开幕了。经过紧锣密鼓般地密集筹划,音乐节中六场丰富多彩的音乐会和四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即将登台,为热爱巴洛克音乐的朋友们展示中央音乐学院巴洛克音乐教学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来自六个国家七位音乐家也为我们诠释各自心目中的巴洛克精神。
创立这个音乐节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巴洛克音乐演奏的国际交流,促进国内巴洛克音乐教学,同时面向社会普及巴洛克音乐演奏。作为致力于巴洛克音乐演奏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不懈努力,使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了解了巴洛克音乐的演奏方法,在经常性地演出实践活动中,我们找到了知音。
近年来,在中国原汁原味地演绎巴洛克音乐的风气日渐浓厚,北京、上海、武汉以及深圳等地的音乐厅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欧洲纯正巴洛克古乐团演出的海报。他们的演出特点归结到一点,就是使用按照巴洛克时期制造工艺制造的乐器演奏同一时代的作品。
我们知道,巴洛克终结的时期,正是人类文明跨入工业革命的时代,随着制造技术,工艺水平的迅猛发展,提琴的羊肠弦被钢丝弦所取代,固定在羽管键琴木质音板的琴弦,演化到现代钢琴固定在铸铁钢架的钢弦,这一切为艺术的表现力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空间,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艺术风格。
渐渐地,人们陶醉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节奏加快了,频率升高了,我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艺术的传承,清晰的脉络,历史的丰碑仍不时地提醒我们,巴洛克音乐是一个不应忘却的阶段。为此,许多朋友热心致力于本真地诠释。
回顾两年前举办的首届音乐节,法国古小提琴家Patrick Bismuth,德国古大提琴家Michael Brüssing,瑞士横笛演奏家Maria Goldschmidt,日本管风琴家椎名雄一郎和羽管键琴家椎名智子,以及由陈岚谷教授率领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巴洛克古乐团前来参加演出,进行学术交流,音乐节共举办八场音乐会,五场讲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此,在总结举办首届音乐节成功经验基础上,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音乐节注重内容创新,特别邀请了法国假声男高音Sebastien Fournier带来巴洛克时期盛行的阉声唱法,再现巴洛克时期阉伶的风采。奥地利古乐器演奏家Lorenz Duftschmid将携带制造于1699年的Viola da gamba参加演出,让人们亲耳聆听三百年前古乐演奏,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巴洛克乐器宣传。此外德国诠释巴赫作品的权威Kay Johannsen在中山音乐堂指挥由中央音乐学院老师为主的巴洛克乐团演奏巴赫全套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全部由国人一气呵成完整演奏这部巴洛克时期经典作品国内极为少见。其中爱乐首席陈允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柴亮教授,国交长笛首席韩国良教授,国交圆号首席朱昆强和周宏,爱乐中提琴首席张安祥等一批国内顶尖演奏家加盟演出,可以说是本届音乐节串串亮点中耀眼一星。
此外,本届音乐节还举办四场讲座,将由Lorenz Duftschmid介绍他携带来的制造于1699年的Viola da gamba,中央音乐学院余志刚教授介绍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宫廷音乐,为纪念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逝世三百周年,Peter Allsop将以《科雷利—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进行讲座,Sebastien Fournier将就奠定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古老阉声唱举行专题讲座。
在国内,巴洛克音乐还属于阳春白雪,需要不断地演出和讲解,创造机会让人们逐渐熟悉并从而喜欢,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工作。本着“音乐无国界,艺术无止境”的精神,落实“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展现世界音乐风采”的要求,面向普通观众,循序渐进地安排演出节目,目的就是让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起来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水准,但又不能让人产生厌烦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给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奉献上巴洛克饕餮大餐。
下面请:
1、 法国顶级巴洛克音乐节——“萨布雷音乐节”艺术总监让-贝尔纳•莫尼耶致辞;
2、 德国管风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Kay Johannsen致辞;
3、 俄罗斯管风琴家Vladimir Shlyapnikov致辞;
4、 法国假声男高音Sebastien Fournier致辞。
下面请欣赏以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为主,并特邀部分老师参加组成的巴洛克乐团演奏的巴洛克作品。
谢谢大家。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