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欲和活着的意义
“所谓艺术家,都是一些敏感脆弱的人,对吧?为了保持正直之心,获得自信,也就是说,为了获得一种平衡才创造作品的。”这是南•戈尔丁说的。
其实这种平衡就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无可避免的,你受到外界大大小小的刺激——这就是输入;你对外界刺激给出反应——这就是输出。就像吃饭和拉屎——不输入会饿死,不输出会死得很难看。
表达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
楼下的大妈,如果不忙着带孙子辈(向孙子辈表达爱意),就必定会找出来个别的渠道表达(比如跟邻居唠嗑)。至于表达的内容有没有意思、成不成体系,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带来的快感。就像拉屎的时候时常是伴随着愉悦的。但也会遇到“话不投机”,这时候的不舒服就像是便秘。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表达,都是将外界的一些刺激吸入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再“折射”出来。
所以表达的内容跟表达者太有关了。作品就是镜子,镜子里是作者。当观者参与了,经过另一番“折射”,又出现另一面镜子。
这个输入跟需求有关,又像对食物的需求一样,有贵贱有偏好;少有永恒,多是“此时此地”的。输出呢,跟信息的宿主(或者叫载体,或者叫表达者有关),就像观察一坨屎(或一泡屎)是否健康就多少能得知它的“主人”本人的健康状态以及吃了些什么(真的能看出来,比如从形状判断纤维的摄入量、有没有吃让屎变得缤纷的紫红大樱桃、甚至偶尔还有原封不动的金针菇。)
有个内向的人,他过去太内向了,终于和忽然,有个人可以和他一起相互表达,相互输入输出,“一来一去,骚情的花儿开”。
因为是终于和忽然,他觉得这是知遇之恩,这个家伙甚至准备好倾注一生来报答。人的善恶都是为了自己,除了运气,剩下的都是自我救赎。
弗洛伊德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用席勒的话来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并将无条件地为之服务。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
这帮家伙都在强调精神的力量。那种被称为信念的东西。
如果你的“暴君”挑对了,你又足够坚信,你就有足够的生命力。至于这个生命力的美感,是另一个话题。
如果你的“暴君”是爱情,只能祝你好运了。
如果你的“暴君”是艺术或科学,但因为是“暴”君所以你还得当心走火入魔。
终极问题是为什么而活?我以前的答案是为相信的而活。但现在觉得这个还不够在点子上。
不再那么把“意义”神圣化,“意义”都是人给的,全是人想出来的搞出来的。我没那么相信活着的意义,但我确实见过一些东西让我愿意活下去。
(说到弗洛伊德的“可以解释一切的性的动力”,那克里希那穆提先生谈的“恐惧的由来”照样可以“解释一切”。一个是求生求延续,一个是怕死怕完结。)
2013/05/05
其实这种平衡就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无可避免的,你受到外界大大小小的刺激——这就是输入;你对外界刺激给出反应——这就是输出。就像吃饭和拉屎——不输入会饿死,不输出会死得很难看。
表达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
楼下的大妈,如果不忙着带孙子辈(向孙子辈表达爱意),就必定会找出来个别的渠道表达(比如跟邻居唠嗑)。至于表达的内容有没有意思、成不成体系,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带来的快感。就像拉屎的时候时常是伴随着愉悦的。但也会遇到“话不投机”,这时候的不舒服就像是便秘。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表达,都是将外界的一些刺激吸入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再“折射”出来。
所以表达的内容跟表达者太有关了。作品就是镜子,镜子里是作者。当观者参与了,经过另一番“折射”,又出现另一面镜子。
这个输入跟需求有关,又像对食物的需求一样,有贵贱有偏好;少有永恒,多是“此时此地”的。输出呢,跟信息的宿主(或者叫载体,或者叫表达者有关),就像观察一坨屎(或一泡屎)是否健康就多少能得知它的“主人”本人的健康状态以及吃了些什么(真的能看出来,比如从形状判断纤维的摄入量、有没有吃让屎变得缤纷的紫红大樱桃、甚至偶尔还有原封不动的金针菇。)
有个内向的人,他过去太内向了,终于和忽然,有个人可以和他一起相互表达,相互输入输出,“一来一去,骚情的花儿开”。
因为是终于和忽然,他觉得这是知遇之恩,这个家伙甚至准备好倾注一生来报答。人的善恶都是为了自己,除了运气,剩下的都是自我救赎。
弗洛伊德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用席勒的话来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并将无条件地为之服务。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
这帮家伙都在强调精神的力量。那种被称为信念的东西。
如果你的“暴君”挑对了,你又足够坚信,你就有足够的生命力。至于这个生命力的美感,是另一个话题。
如果你的“暴君”是爱情,只能祝你好运了。
如果你的“暴君”是艺术或科学,但因为是“暴”君所以你还得当心走火入魔。
终极问题是为什么而活?我以前的答案是为相信的而活。但现在觉得这个还不够在点子上。
不再那么把“意义”神圣化,“意义”都是人给的,全是人想出来的搞出来的。我没那么相信活着的意义,但我确实见过一些东西让我愿意活下去。
(说到弗洛伊德的“可以解释一切的性的动力”,那克里希那穆提先生谈的“恐惧的由来”照样可以“解释一切”。一个是求生求延续,一个是怕死怕完结。)
2013/05/05
-
已注释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9 12: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