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之约——致云迪
白发之约
——致云迪
大多数有点名气开始为大众所熟知的人,越接触越展示其浅薄和低俗,尤以在社交网络时代,微博作为“照妖镜”,将越来越多的“名人”斩落下马。
但有一个人,在接触的过程中,起先觉得他是百宝箱,因其热衷低调的“性格缺陷”,无数的荣誉、“第一”和善行像不断翻捡出的宝藏,你永远不知道藏在下一个转角的是何种更大的惊喜。随着泥足深陷,你觉得百宝箱也不足以形容。而今我更愿意使用大海这个字眼,且是德彪西的《大海》,随着时间推移光线变幻而展示丰富色调和情绪的大海,有红日初升里的宁静祥和,亦有夜色浮动下的波澜壮阔。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Chapter 1 十八岁的肖邦——惊艳
永远无法忘怀那个十八岁的少年,闭着眼睛,一抬头,轻狂到顶!
所以人生总该有那么一个时刻,可以站在船头高喊“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前几天去看了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极有感触。所以说,什么是青春?!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不同的定义,青春不仅是爱情,不是有了爱情的才叫青春,没有爱情的只配叫大学!在我看来,「青春」就是郑薇跳上舞台抢过话筒飙的那曲《红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算来这十三年一路走来伴随无数腥风血雨,盖因那场举世瞩目的登顶而经历过最壮美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遭遇过最恶毒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每读此,都不免掩卷太息,仿佛至此方真正理解他现如今淡淡一句“I appreciate I’m still alive”背后所有的惊心动魄;然而,凡此种种又都在看到18岁少年那一刻的笑靥如花时,焕然冰释!
哪怕前路风雨再多,这一刻方称作——青春,无悔!
Chapter 2 廿一岁的李斯特——凌厉
今天让好友去她家旁边的艺龙音像帮忙预定《红色钢琴》特本版,店员说这张碟要下周到,不过别的碟尚存不少,我说《肖一李一钢协》有嘛,因为要帮另一位亲友带;答曰并没有,肖邦夜曲有,还有李斯特,就是那个封面最丑的。
任何一个路人看到一整排的封面,绝对会给《李斯特》打最低分。但奇怪的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就被吸引了。
少年侧身而立,唇角紧抿,凌厉一如出鞘长剑,满身锋芒。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这是他最夺目的时代,肖赛的桂冠没有使之迷茫,相反,手执这块最棒的敲门砖他推开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殿堂,如入桃源,悠然忘返。21岁的他,磨剑三年,带给世界的是最完美的李斯特!
在任何场合百战百胜的神曲《钟》便源于此碟,一直以来,听过也比较过各版本的《钟》(包括小提琴版),即便广为称颂的基辛版也依然无法令我动容,对于他这版,尤为偏爱结尾,那种优美的歌唱性伴随一个戏剧化的结尾,将整支乐曲彻底推向高潮。
也是看了自传才得知,却原来加速并非李斯特原谱注明,而是源于他的原创,突然加速并增加音量激动地结束这曲子,始信,基辛与他在这支曲子上尚不能平分秋色,而是后者真的略胜一筹。“谁说只有老一辈的钢琴家才会随意改变李斯特作品的弹法?如今有知识、负责任的现代钢琴家也会。”
初露头角的钢琴家,并不靠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搏出位,是靠鲜活生动对原作的解读挥出光彩夺目的一剑,凌厉、霸道。
「唱片公司也逐渐了解我对音乐的严谨,专辑录制之前唱片公司做了充分准备,包括挑选制作人、录音室,总之凡是参与录音过程的工作人员名单以及他们的背景、专业和擅长的音效等都提前罗列给我,我也逐一和他们每个人作当面的交流和沟通,最后选定制作班底。」
「通常艺术家都能接受唱片公司配备的制作人,可是我的挑剔也是有理由的。现在的唱片市场普遍不景气,我录制的唱片不仅给现在的人听,我希望几十年后还能为人津津乐道,那么‘罐装食品’这种字眼就应该和我没有干系。」
21岁的少年,“键盘上的独裁者”已初露端倪。
Chapter 3 廿五岁的普罗科菲耶夫——统治
「普罗科夫耶夫是个Monster。」
这首难度极高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简直是为年轻钢琴家满足炫技热望而量身打造,以至于一直以来诟病他炫技过多的欧洲乐迷,在听完普二后也喟然长叹,炫技真是自带属性。这首作曲家在20岁出头写给自杀好友的钢协,旁人听得直呼致郁,我听完后简直High翻与嗑药无异,然则同时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华尔兹反而会难过。奇哉怪哉!
同样,普二也是首很怪的曲子,千人千面,极具Modernity。与古典浪漫时期的曲子不同,对普二的解读显示出极大的可能性。如此,更显示出他在键盘上的独裁,换句话说,洗脑般的统治力。
25岁的年纪,已然拥有一部纪录片,片名「年轻的浪漫主义」,直随「霍洛维茨——最后的浪漫主义」,传承的寄望足见一斑。
镜头忠诚地记录下他与小泽征尔、柏林爱乐共同排演普二的过程,年轻的钢琴家并没有臣服在指挥大师和超一流乐团的威压下,相反,在相当的段落中,是钢琴领导着乐团排众而来。顺便说一句,这是柏林爱乐四十年来首次和钢琴家合作演奏该曲,而《乐动柏林》也成为DG公司百余年历史上首部收录普罗科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录音的专辑。
《乐动柏林》的普二我真心不知道滚放过多少遍,举世滔滔之赞美中不乏中肯批评,直指年轻演奏家并没有太多表现出对逝去亲友的悲痛。即便如此,25岁的现场版CD也因而变得尤为珍惜,那时的演奏状态、水平、情感和体验,一丝一毫皆收录在册,作不得半分假,如此更显弥足珍贵。艺术,谁要听完美?!
「钢琴家令巨大的、有冲击力的音乐机器运转,令惊讶的柏林爱乐和柏林的爱乐大众体验到了审视钢铁般的雷暴,以及从斯坦威钢琴深处如何能发出的如竖琴般温柔的天籁。」
Chapter 4 三十岁的贝多芬——责任
「他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主题为“中国钢琴梦”的国内巡回演出,希望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走到偏远的地方,走到远离古典音乐的人群身边,把古典音乐传播给他们。」
4月13日、周六,在家中看今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固然榜单一年比一年乏善可陈,但年年看也就成了习惯。今年的终身成就奖是吴思远,上台后他有段话说得极好,大意是曾有人同我讲,你赚大钱是你自己事,拍多少部好电影是你自己事,成为大导演也是你自己事;但你若能帮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才是真正超越了。
其实他的手对于弹钢琴来说根本是致命弱点,如今他4、5指极强,也是后天不断修炼弥补先天力量不足的缺陷。如此算来,他倒并不是天赐硬件,而是天赐软件——对于音乐超一流的领悟力。若说天赋还是上天的馈赠,那上升到眼界跟心胸这种层面就真心没法再比了,这已是超越自身硬件和软件的东西了。似这般天才,他完全可以躲在高处独善其身,变成风清扬亦或是独孤求败,江湖上没有我的身影但始终流传我的传说;但他没有,所以对于推广古典音乐,他用了「牺牲」。
这是什么样的时代啊!每天都在叫嚷着快、快、快,恨不得再快一点,连婚姻大事都可以通过相亲来速食解决。这个时代,现代主义都100多年了,New Age都不新了,人人想着的都是怎么解构、怎么跨界、怎么创新,他却坚持着弹古典。这根本是在逆势而动!所以我后来才明白为什么看到他的《贝多芬》,欧洲人民热泪盈眶地认为DG在回归纯古典。
贝多芬是乐圣,绝不是苦逼到死(那是马勒),而是苦难中有大爱,有希望。是蝴蝶兰般的阳光和美丽,即便命运的悲剧如影随形。
他的CD《月光》我一直听着无感,及至有一天,电台放了他的最新现场版,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最新的《月光一》里,我听出了一种寂静下暗藏的危险,对于未知的不确定,带着一点点恐惧,但又有点向往。
毕竟月光是有毒的。
「BMW certainly but not yet Rolls-Royce. 」最新的碟评如是说,豪车中的宝马,但距离劳斯莱斯的经典,还有距离。
保持不断精进的节奏,一直有上升的空间,永远值得下一次的期待。
「He is someone you could follow for a whole lifetime. 」(他值得一生相随。)
Chapter 5 十七岁的水妖——永远的少年
17岁的水妖,不能更美。
4分左右一连串后的重音,层层叠叠不断推至高潮,有种水妖终于曳人入水的感觉。他的水妖不是纳西索斯,不会顾影自怜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爱惨了便跳下去,而是纯洁的新鲜肉体有着致命的诱惑,光倚在林中水边,便是行人甘愿入水的全部理由。
其实他好适合印象派,倒是肖赛之后,一股脑全贴上“浪漫派”的标签,当然神碟《李斯特》功不可没。自传里倒提到过,他肖赛前参加某比赛,有人就评价说他特别适合弹现代派和印象派,结果肖赛后,全倒戈浪漫了。
经典需要时间,经典藐视时间
「广告极具创意,画面中年轻与年老的钢琴家正在弹钢琴,象征着艺术的不休与经典」
于是这一次,该是白发之约了!
END
——致云迪
大多数有点名气开始为大众所熟知的人,越接触越展示其浅薄和低俗,尤以在社交网络时代,微博作为“照妖镜”,将越来越多的“名人”斩落下马。
但有一个人,在接触的过程中,起先觉得他是百宝箱,因其热衷低调的“性格缺陷”,无数的荣誉、“第一”和善行像不断翻捡出的宝藏,你永远不知道藏在下一个转角的是何种更大的惊喜。随着泥足深陷,你觉得百宝箱也不足以形容。而今我更愿意使用大海这个字眼,且是德彪西的《大海》,随着时间推移光线变幻而展示丰富色调和情绪的大海,有红日初升里的宁静祥和,亦有夜色浮动下的波澜壮阔。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Chapter 1 十八岁的肖邦——惊艳
永远无法忘怀那个十八岁的少年,闭着眼睛,一抬头,轻狂到顶!
所以人生总该有那么一个时刻,可以站在船头高喊“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前几天去看了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极有感触。所以说,什么是青春?!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不同的定义,青春不仅是爱情,不是有了爱情的才叫青春,没有爱情的只配叫大学!在我看来,「青春」就是郑薇跳上舞台抢过话筒飙的那曲《红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算来这十三年一路走来伴随无数腥风血雨,盖因那场举世瞩目的登顶而经历过最壮美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遭遇过最恶毒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每读此,都不免掩卷太息,仿佛至此方真正理解他现如今淡淡一句“I appreciate I’m still alive”背后所有的惊心动魄;然而,凡此种种又都在看到18岁少年那一刻的笑靥如花时,焕然冰释!
哪怕前路风雨再多,这一刻方称作——青春,无悔!
![]() |
Chapter 2 廿一岁的李斯特——凌厉
今天让好友去她家旁边的艺龙音像帮忙预定《红色钢琴》特本版,店员说这张碟要下周到,不过别的碟尚存不少,我说《肖一李一钢协》有嘛,因为要帮另一位亲友带;答曰并没有,肖邦夜曲有,还有李斯特,就是那个封面最丑的。
任何一个路人看到一整排的封面,绝对会给《李斯特》打最低分。但奇怪的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就被吸引了。
少年侧身而立,唇角紧抿,凌厉一如出鞘长剑,满身锋芒。
![]() |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这是他最夺目的时代,肖赛的桂冠没有使之迷茫,相反,手执这块最棒的敲门砖他推开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殿堂,如入桃源,悠然忘返。21岁的他,磨剑三年,带给世界的是最完美的李斯特!
在任何场合百战百胜的神曲《钟》便源于此碟,一直以来,听过也比较过各版本的《钟》(包括小提琴版),即便广为称颂的基辛版也依然无法令我动容,对于他这版,尤为偏爱结尾,那种优美的歌唱性伴随一个戏剧化的结尾,将整支乐曲彻底推向高潮。
也是看了自传才得知,却原来加速并非李斯特原谱注明,而是源于他的原创,突然加速并增加音量激动地结束这曲子,始信,基辛与他在这支曲子上尚不能平分秋色,而是后者真的略胜一筹。“谁说只有老一辈的钢琴家才会随意改变李斯特作品的弹法?如今有知识、负责任的现代钢琴家也会。”
初露头角的钢琴家,并不靠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搏出位,是靠鲜活生动对原作的解读挥出光彩夺目的一剑,凌厉、霸道。
「唱片公司也逐渐了解我对音乐的严谨,专辑录制之前唱片公司做了充分准备,包括挑选制作人、录音室,总之凡是参与录音过程的工作人员名单以及他们的背景、专业和擅长的音效等都提前罗列给我,我也逐一和他们每个人作当面的交流和沟通,最后选定制作班底。」
「通常艺术家都能接受唱片公司配备的制作人,可是我的挑剔也是有理由的。现在的唱片市场普遍不景气,我录制的唱片不仅给现在的人听,我希望几十年后还能为人津津乐道,那么‘罐装食品’这种字眼就应该和我没有干系。」
21岁的少年,“键盘上的独裁者”已初露端倪。
Chapter 3 廿五岁的普罗科菲耶夫——统治
「普罗科夫耶夫是个Monster。」
这首难度极高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简直是为年轻钢琴家满足炫技热望而量身打造,以至于一直以来诟病他炫技过多的欧洲乐迷,在听完普二后也喟然长叹,炫技真是自带属性。这首作曲家在20岁出头写给自杀好友的钢协,旁人听得直呼致郁,我听完后简直High翻与嗑药无异,然则同时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华尔兹反而会难过。奇哉怪哉!
同样,普二也是首很怪的曲子,千人千面,极具Modernity。与古典浪漫时期的曲子不同,对普二的解读显示出极大的可能性。如此,更显示出他在键盘上的独裁,换句话说,洗脑般的统治力。
25岁的年纪,已然拥有一部纪录片,片名「年轻的浪漫主义」,直随「霍洛维茨——最后的浪漫主义」,传承的寄望足见一斑。
镜头忠诚地记录下他与小泽征尔、柏林爱乐共同排演普二的过程,年轻的钢琴家并没有臣服在指挥大师和超一流乐团的威压下,相反,在相当的段落中,是钢琴领导着乐团排众而来。顺便说一句,这是柏林爱乐四十年来首次和钢琴家合作演奏该曲,而《乐动柏林》也成为DG公司百余年历史上首部收录普罗科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录音的专辑。
《乐动柏林》的普二我真心不知道滚放过多少遍,举世滔滔之赞美中不乏中肯批评,直指年轻演奏家并没有太多表现出对逝去亲友的悲痛。即便如此,25岁的现场版CD也因而变得尤为珍惜,那时的演奏状态、水平、情感和体验,一丝一毫皆收录在册,作不得半分假,如此更显弥足珍贵。艺术,谁要听完美?!
「钢琴家令巨大的、有冲击力的音乐机器运转,令惊讶的柏林爱乐和柏林的爱乐大众体验到了审视钢铁般的雷暴,以及从斯坦威钢琴深处如何能发出的如竖琴般温柔的天籁。」
![]() |
Chapter 4 三十岁的贝多芬——责任
「他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主题为“中国钢琴梦”的国内巡回演出,希望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走到偏远的地方,走到远离古典音乐的人群身边,把古典音乐传播给他们。」
![]() |
4月13日、周六,在家中看今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固然榜单一年比一年乏善可陈,但年年看也就成了习惯。今年的终身成就奖是吴思远,上台后他有段话说得极好,大意是曾有人同我讲,你赚大钱是你自己事,拍多少部好电影是你自己事,成为大导演也是你自己事;但你若能帮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才是真正超越了。
其实他的手对于弹钢琴来说根本是致命弱点,如今他4、5指极强,也是后天不断修炼弥补先天力量不足的缺陷。如此算来,他倒并不是天赐硬件,而是天赐软件——对于音乐超一流的领悟力。若说天赋还是上天的馈赠,那上升到眼界跟心胸这种层面就真心没法再比了,这已是超越自身硬件和软件的东西了。似这般天才,他完全可以躲在高处独善其身,变成风清扬亦或是独孤求败,江湖上没有我的身影但始终流传我的传说;但他没有,所以对于推广古典音乐,他用了「牺牲」。
这是什么样的时代啊!每天都在叫嚷着快、快、快,恨不得再快一点,连婚姻大事都可以通过相亲来速食解决。这个时代,现代主义都100多年了,New Age都不新了,人人想着的都是怎么解构、怎么跨界、怎么创新,他却坚持着弹古典。这根本是在逆势而动!所以我后来才明白为什么看到他的《贝多芬》,欧洲人民热泪盈眶地认为DG在回归纯古典。
贝多芬是乐圣,绝不是苦逼到死(那是马勒),而是苦难中有大爱,有希望。是蝴蝶兰般的阳光和美丽,即便命运的悲剧如影随形。
他的CD《月光》我一直听着无感,及至有一天,电台放了他的最新现场版,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最新的《月光一》里,我听出了一种寂静下暗藏的危险,对于未知的不确定,带着一点点恐惧,但又有点向往。
毕竟月光是有毒的。
「BMW certainly but not yet Rolls-Royce. 」最新的碟评如是说,豪车中的宝马,但距离劳斯莱斯的经典,还有距离。
保持不断精进的节奏,一直有上升的空间,永远值得下一次的期待。
「He is someone you could follow for a whole lifetime. 」(他值得一生相随。)
Chapter 5 十七岁的水妖——永远的少年
17岁的水妖,不能更美。
4分左右一连串后的重音,层层叠叠不断推至高潮,有种水妖终于曳人入水的感觉。他的水妖不是纳西索斯,不会顾影自怜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爱惨了便跳下去,而是纯洁的新鲜肉体有着致命的诱惑,光倚在林中水边,便是行人甘愿入水的全部理由。
![]() |
其实他好适合印象派,倒是肖赛之后,一股脑全贴上“浪漫派”的标签,当然神碟《李斯特》功不可没。自传里倒提到过,他肖赛前参加某比赛,有人就评价说他特别适合弹现代派和印象派,结果肖赛后,全倒戈浪漫了。
经典需要时间,经典藐视时间
「广告极具创意,画面中年轻与年老的钢琴家正在弹钢琴,象征着艺术的不休与经典」
![]() |
于是这一次,该是白发之约了!
END
-
脱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5 08:33:43
-
akshqlgklgvo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8 15: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