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恋人
每个人在遇到对的人之前,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原型。
原型的概念是由荣格提出的,阿尼玛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原型,阿尼姆斯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原型。
当你遇到一个颇有好感的人,就会把这个人像CT一样贴到你的原型上去,对照他与你的原型有否不同之处。一开始他总是光芒万丈的,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咦,这里有病变,咦,那里的形状我不喜欢。
总有爱慕对象在不同人之间游移却不稳定的,甚至希望这些优点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情况。也许你以为自己一点一点爱上他,其实你只是爱上那些自己喜欢的品质。借用一下弗祖的概念,个体的里比多无所依托,力量又巨大,只好在认识的人当中寄放,使个体误以为爱上了寄托对象,类似于“移情作用”。其实他只不过是当前在众人中更接近你的理想原型,如果你发现了越来越多与原型不同的特点,就会失去兴趣转而留意更贴近的类型。
那么个体爱的究竟是谁呢?可以假设:如果个体很爱惜自己,十分在意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形象,总是希望对方关注自己的实况,担心暴露缺点,或者其它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倾向,一般都是“水仙情结”即自恋。也就是说个体爱的其实是自己。
而当真爱出现,里比多会稳定在真正的对象上,也回到个体身上去。其实在谁身上都一样,因为此时你们已经是一体了,I'm you,you're me,we are one.这是个体和另一半之间存在一种信赖,个体不会过于关心自己,而是充分信任两人之间的关系。移情作用停止,自恋情结自愈。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你原来的理想原型,已经不重要了。
p.s. 以上只是一个神棍的假想。
原型的概念是由荣格提出的,阿尼玛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原型,阿尼姆斯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原型。
当你遇到一个颇有好感的人,就会把这个人像CT一样贴到你的原型上去,对照他与你的原型有否不同之处。一开始他总是光芒万丈的,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咦,这里有病变,咦,那里的形状我不喜欢。
总有爱慕对象在不同人之间游移却不稳定的,甚至希望这些优点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情况。也许你以为自己一点一点爱上他,其实你只是爱上那些自己喜欢的品质。借用一下弗祖的概念,个体的里比多无所依托,力量又巨大,只好在认识的人当中寄放,使个体误以为爱上了寄托对象,类似于“移情作用”。其实他只不过是当前在众人中更接近你的理想原型,如果你发现了越来越多与原型不同的特点,就会失去兴趣转而留意更贴近的类型。
那么个体爱的究竟是谁呢?可以假设:如果个体很爱惜自己,十分在意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形象,总是希望对方关注自己的实况,担心暴露缺点,或者其它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倾向,一般都是“水仙情结”即自恋。也就是说个体爱的其实是自己。
而当真爱出现,里比多会稳定在真正的对象上,也回到个体身上去。其实在谁身上都一样,因为此时你们已经是一体了,I'm you,you're me,we are one.这是个体和另一半之间存在一种信赖,个体不会过于关心自己,而是充分信任两人之间的关系。移情作用停止,自恋情结自愈。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你原来的理想原型,已经不重要了。
p.s. 以上只是一个神棍的假想。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