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江畔独步寻花
平时读英文诗歌甚少,不及唐诗宋词,即使不是专门研读,从小学到高中为应付语文考试,名篇佳作也背了不少,对古诗词中的意境美即便不是尽得其妙,耳濡目染也沾染了几分。
说起英诗,且不提古英语的诘屈聱牙,就是一些翻来覆去的倒装前置把一溜原本认得的单词凑一块儿就摸不清到底在说些什么,至于认都认不得的词就莫须提什么格律美音韵美了,因为压根不会读啊。总之就导致了大多数人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著名到妇孺皆知的名句的翻译,如雪莱的“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十四行诗大家都知道有这个东西,大约就是一首诗有十四行的意思吧。平时上英语课不会有老师来教,文学课上老师也不会把英文原诗拿出来细细剖析,英文专业的情况如何不大清楚,不敢妄加置喙。但单就齐邦媛先生在《巨流河》里对自己跟着朱光潜先生学英诗经历的描述讲,还是颇令人向往的。
齐邦媛跟着朱先生读雪莱、读济慈,那些诗句老师教导都要一字一句背下原文,早上捧着手抄英诗课本边走边背,那些背过的诗句“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宁谧”, 朱先生有次教华氏《玛格丽特的苦悲》,念到最后两行,“若有人为我叹息,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 “老师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不过武大英文系的这般场景无论如何不大可能出现在今天的英文系了。《红楼梦》里贾政跟宝玉的先生说“别的不打紧,先把四书一气背熟了”,虽然不过为鼓捣八股混取功名,那种死记硬背还是有些道理的,自己把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给背了下来,再回味时体验到底是不同的,在脑子里过一遍也像是去湖边水仙丛中游了一番,简直和之前不是一首诗。
香菱学诗讲“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好诗用字捡词的练达,当真是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斤须”,而且对情,对意的把握也是通达古今中外的,“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好的诗人就是把普通人想表达的东西以一种美的便于回想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共鸣。
我想到把中外诗句放在一起作对比,也是基于诗理相通,“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而选用已有的千古名句,不是直接拿前人旧诗来,主要觉得一来为了翻译作的诗未免过于牵强,所受限制多了,二来水平也有限。流传至今的名句佳作其过人之处自不许多言,当然中英是不可能在意义和手法上完全一致,但重在意趣相似。通过熟悉的唐诗更能清楚地感受到英诗的妙处。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闲余何处觉身轻,暂晚朝衣依水行。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题目用的是杜甫的,恰好也是诗名,一个是湖,一个是江,可是用来这个题目却是十分自然,iwandered lonely和独步二字相得益彰。
唐代诗人裴度的《傍水闲行》诗曰:“闲余何处觉身轻,暂晚朝衣依水行。”漫步在河边水旁,享受田野清新的空气的那份轻松快乐,溢于诗外。而华兹华斯在格拉斯米尔每天的必修课除了写诗就是散步,如流云般的自在游荡何尝不是身心轻空才能感觉到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争议较大,在意义上似乎不搭嘎,华兹华斯可没遇上穷途末路,我想如果把后三个字去掉,可能更能表达我的意思,“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诗人在经常拜访的vales and hills之间即使不会“疑无路”但至少不是有太大惊喜的,可是“When all at once”突然之间眼前出现明艳的一大片水仙花,和陆游爬山涉水发现山明水秀的山西村时的心情是多少有些相似的吧。湖旁树下,轻舞飞扬,华诗没写树影花香,梅诗没写梅树风动,可是微风带来的阵阵幽香读者已然感觉到了,岂非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都是运用浪漫的想象把要描写的东西比作星星,黄色的水仙花如同天上的银河,渔火映在水中在风浪相簇下也散做一池星光,贴切又有美感,同时还有twinkle和“散”的动态。“接天”和“无穷”的壮阔连绵正是never-ending line要表达的,但凡把苏诗的红换做水仙的黄,变不难想象这番动人花海。Tossing和“闹”字的妙处相近,都有拟人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欣。
这两句的手法更是如出一辙,先是风动,再是花带来的巨大震撼,读到“一院香”时,蔷薇舞动的身姿几乎近在眼前。有此美景相伴,当能暂且忘掉忧思,得一时之宁静,哪管它身后洪水滔天。诗人在凝望中忘乎所以,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什么却无法诉诸言语,因为这种直观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得各种滋味,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整体性与微妙之处。
人的愁绪是无法理解的,只要愁上心来,就无法控制。即使与心情、感情无关的事也会莫名其妙地让人伤心。郁郁独卧百无聊奈亦是人之常情。此时关于美景的记忆就是孤独的最大慰籍,愈是美景愈是值得珍重。最后全诗的高潮,和刘诗激昂的情绪不无相似,一个与花共舞,一个乘鹤破空。
说起英诗,且不提古英语的诘屈聱牙,就是一些翻来覆去的倒装前置把一溜原本认得的单词凑一块儿就摸不清到底在说些什么,至于认都认不得的词就莫须提什么格律美音韵美了,因为压根不会读啊。总之就导致了大多数人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著名到妇孺皆知的名句的翻译,如雪莱的“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十四行诗大家都知道有这个东西,大约就是一首诗有十四行的意思吧。平时上英语课不会有老师来教,文学课上老师也不会把英文原诗拿出来细细剖析,英文专业的情况如何不大清楚,不敢妄加置喙。但单就齐邦媛先生在《巨流河》里对自己跟着朱光潜先生学英诗经历的描述讲,还是颇令人向往的。
齐邦媛跟着朱先生读雪莱、读济慈,那些诗句老师教导都要一字一句背下原文,早上捧着手抄英诗课本边走边背,那些背过的诗句“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宁谧”, 朱先生有次教华氏《玛格丽特的苦悲》,念到最后两行,“若有人为我叹息,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 “老师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不过武大英文系的这般场景无论如何不大可能出现在今天的英文系了。《红楼梦》里贾政跟宝玉的先生说“别的不打紧,先把四书一气背熟了”,虽然不过为鼓捣八股混取功名,那种死记硬背还是有些道理的,自己把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给背了下来,再回味时体验到底是不同的,在脑子里过一遍也像是去湖边水仙丛中游了一番,简直和之前不是一首诗。
香菱学诗讲“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好诗用字捡词的练达,当真是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斤须”,而且对情,对意的把握也是通达古今中外的,“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好的诗人就是把普通人想表达的东西以一种美的便于回想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共鸣。
我想到把中外诗句放在一起作对比,也是基于诗理相通,“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而选用已有的千古名句,不是直接拿前人旧诗来,主要觉得一来为了翻译作的诗未免过于牵强,所受限制多了,二来水平也有限。流传至今的名句佳作其过人之处自不许多言,当然中英是不可能在意义和手法上完全一致,但重在意趣相似。通过熟悉的唐诗更能清楚地感受到英诗的妙处。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闲余何处觉身轻,暂晚朝衣依水行。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题目用的是杜甫的,恰好也是诗名,一个是湖,一个是江,可是用来这个题目却是十分自然,iwandered lonely和独步二字相得益彰。
唐代诗人裴度的《傍水闲行》诗曰:“闲余何处觉身轻,暂晚朝衣依水行。”漫步在河边水旁,享受田野清新的空气的那份轻松快乐,溢于诗外。而华兹华斯在格拉斯米尔每天的必修课除了写诗就是散步,如流云般的自在游荡何尝不是身心轻空才能感觉到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争议较大,在意义上似乎不搭嘎,华兹华斯可没遇上穷途末路,我想如果把后三个字去掉,可能更能表达我的意思,“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诗人在经常拜访的vales and hills之间即使不会“疑无路”但至少不是有太大惊喜的,可是“When all at once”突然之间眼前出现明艳的一大片水仙花,和陆游爬山涉水发现山明水秀的山西村时的心情是多少有些相似的吧。湖旁树下,轻舞飞扬,华诗没写树影花香,梅诗没写梅树风动,可是微风带来的阵阵幽香读者已然感觉到了,岂非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都是运用浪漫的想象把要描写的东西比作星星,黄色的水仙花如同天上的银河,渔火映在水中在风浪相簇下也散做一池星光,贴切又有美感,同时还有twinkle和“散”的动态。“接天”和“无穷”的壮阔连绵正是never-ending line要表达的,但凡把苏诗的红换做水仙的黄,变不难想象这番动人花海。Tossing和“闹”字的妙处相近,都有拟人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欣。
这两句的手法更是如出一辙,先是风动,再是花带来的巨大震撼,读到“一院香”时,蔷薇舞动的身姿几乎近在眼前。有此美景相伴,当能暂且忘掉忧思,得一时之宁静,哪管它身后洪水滔天。诗人在凝望中忘乎所以,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什么却无法诉诸言语,因为这种直观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得各种滋味,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整体性与微妙之处。
人的愁绪是无法理解的,只要愁上心来,就无法控制。即使与心情、感情无关的事也会莫名其妙地让人伤心。郁郁独卧百无聊奈亦是人之常情。此时关于美景的记忆就是孤独的最大慰籍,愈是美景愈是值得珍重。最后全诗的高潮,和刘诗激昂的情绪不无相似,一个与花共舞,一个乘鹤破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