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九:瀑布上的房子
《瀑布上的房子》
和成寒有同好,那就是在旅途中喜欢看房舍,而且只要有可能,电影电视书籍中只要不是死硬的纯技术篇,凡是介绍建筑的内容都不愿意错过。但是看了这本《瀑布上的房子》后我很惭愧,和她相比,我那种观看简直连浮光掠影都谈不上,只是没心没肺的目光掠过而已。
成寒是不折不扣的莱特迷,追随莱特作品的足迹,她看了60几所莱特设计的房屋,尽管和莱特所设计的2万余套图纸和实际建造落成的700余房舍相比,60这个数字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难得的是她以一个非建筑专业人士的眼光,用内行认可外行感兴趣的叙述方式,图文并茂地为我们充分阐释了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人生轨迹极其不同阶段的设计思路和作品的魅力,过去我们也许大概都知道宾西法尼亚的落水山庄,知道东京帝国饭店,知道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但是我们不知道落水山庄的建筑成本超过业主预算一倍,而且莱特的悬臂式设计至始至终困扰着业主,还有2002年对落水山庄的维修费用竟高达1200万美元;我们也不知道东京帝国饭店在关东大地震中屹立不倒是因为莱特使用了悬浮式地基设计,另外拆除后的帝国饭店部分建筑今天仍在日本建筑博物馆展出;我们也不知道古根海姆美术馆从设计方案获批到建成耗时17年之久而且最后竣工是在莱特去世半年之后。
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他有常人达不到的高度。莱特一生活了90多岁,设计生涯长达70年,而且最后一次辉煌的复出是在大师60岁时,年届花甲的大师焕发了设计的青春,达到了他设计生涯中作品多产和风格变换上新的高峰。和其他著名建筑大师不同,在莱特的设计中,私人住宅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公共建筑的数量,尽管有古根海姆,有贝斯梭隆犹太教堂,也有写字楼大学礼拜堂音乐厅等等,但是,最能体现莱特设计作品雅俗共赏特点的,依然是那些风格接近但又特点鲜明的私人house,从建筑外立面的砖墙到极具设计感的装饰玻璃和家具甚至餐具再至丝巾,莱特的设计囊括了生活的所有,把私人生活场景的设计质感和艺术质感发挥到了极致。
和成寒有同好,那就是在旅途中喜欢看房舍,而且只要有可能,电影电视书籍中只要不是死硬的纯技术篇,凡是介绍建筑的内容都不愿意错过。但是看了这本《瀑布上的房子》后我很惭愧,和她相比,我那种观看简直连浮光掠影都谈不上,只是没心没肺的目光掠过而已。
成寒是不折不扣的莱特迷,追随莱特作品的足迹,她看了60几所莱特设计的房屋,尽管和莱特所设计的2万余套图纸和实际建造落成的700余房舍相比,60这个数字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难得的是她以一个非建筑专业人士的眼光,用内行认可外行感兴趣的叙述方式,图文并茂地为我们充分阐释了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人生轨迹极其不同阶段的设计思路和作品的魅力,过去我们也许大概都知道宾西法尼亚的落水山庄,知道东京帝国饭店,知道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但是我们不知道落水山庄的建筑成本超过业主预算一倍,而且莱特的悬臂式设计至始至终困扰着业主,还有2002年对落水山庄的维修费用竟高达1200万美元;我们也不知道东京帝国饭店在关东大地震中屹立不倒是因为莱特使用了悬浮式地基设计,另外拆除后的帝国饭店部分建筑今天仍在日本建筑博物馆展出;我们也不知道古根海姆美术馆从设计方案获批到建成耗时17年之久而且最后竣工是在莱特去世半年之后。
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是因为他有常人达不到的高度。莱特一生活了90多岁,设计生涯长达70年,而且最后一次辉煌的复出是在大师60岁时,年届花甲的大师焕发了设计的青春,达到了他设计生涯中作品多产和风格变换上新的高峰。和其他著名建筑大师不同,在莱特的设计中,私人住宅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公共建筑的数量,尽管有古根海姆,有贝斯梭隆犹太教堂,也有写字楼大学礼拜堂音乐厅等等,但是,最能体现莱特设计作品雅俗共赏特点的,依然是那些风格接近但又特点鲜明的私人house,从建筑外立面的砖墙到极具设计感的装饰玻璃和家具甚至餐具再至丝巾,莱特的设计囊括了生活的所有,把私人生活场景的设计质感和艺术质感发挥到了极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