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合水---简桢
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水问》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个句读......我是再也写不出的。哪怕仅仅是花的朵影、叶的碉图、情的沧浪、人的聚散......这些都远远逝于不回头的光阴洪水里,我变成崖岸送行的女子,千难万难。
然而,认真想起来,写《水问》时期的我,不正是每个生命中唯一被允许的一段风华岁月吗?那样好问,要问清楚生命的缘由、存有的理则、宇宙的奥论;又倔强,在心里傲骨嶙峋以掩饰内在的贫乏与弱小,在举止起落之间拗格以隐藏言语的笨拙,却又狂热,为着知识的进行曲那么嘹亮雄壮,便希望成为坎坎击鼓的人;为着笔墨的田是那样深厚柔美,便痴迷着要荷锄。而更多的时候忧伤,演讲着季节无止的嬗变,大自然不息的荣枯,而忧之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鸟之未喑音、恋之未折先残。
是了,那段岁月里最大的主题是爱。渴求美善的爱,却不懂得去彼此守护;总在拥抱同时互使出个性的剑芒、在赞美时责备、倾诉时要求、携手时任性分道,分道之后又企盼回盟,却苦苦忍住不回眸,忍着,二年,三年,忍到傅钟敲响骊音,浪淘尽路断梦断,各自成为对方生命史册里的风流人物,便罢。
那样的悬崖年少,毕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这些都是生命的恩泽。许多个将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着,升起了淡淡的、蓦然回首的暖意,心里是感恩的,不只是对人、对知识、对季节,更多的时候,是对那些磅礴丰沛的生命之泉。
因此,整理《水问》也是一种纪念。
......
而最终,断代史也仅是生命史册里的一章而已,因此我要庆幸我仍拥有内生生命运作的能力,我仍有未干的泪、未谢的微笑......在少年之水远逝的崖岸,感触到自己的水温,听闻到自己的跫音,一切都是活的!啊!一切都还是活的!我得继续走啊!路不尽,人未老。
路不尽,人未老。让《水问》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请她随着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与地泯、悲与喜无的地方,大海自会为她解答。
1985年1月11于台北
拿到《水问》,仔细看过去,深得我心的反而是序。作者用回顾之姿缅怀逝去的青春,以无比乐观的心态去期待未来。这种态度像极了高中的自己。
那时候的自己整天有些莫名的想法,也可以写几篇矫情的文。心心念念着要去什么样的地方看什么样的风景,而又对过去充斥着复杂难当的眷念。以致于忘记如何去走当下的路,以为禁锢只是相对于自己而存在。如今想来,也不禁为当时的单纯或者蠢笨而暗自发笑。随着年岁的叠加,日复一日寂静的生活,窗前花木渐深,而帘内人丧失了或许不仅仅是一种心绪。
我们采取一种姿态去祭奠,因为知道它的逝去是永恒的,心里忧伤,举目四望,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言说。所有的诗歌都在说成长只是孤单的载体,因为我们终将重新回到丛林。
过去不够美丽的话,也被我们的记忆人为地篡改。内心知道,如果有条路通向从前,我们做出的选择或许并不会有任何不同。街角驶过的汽车,掩住手遮挡尾气。本能一般的抉择。
像蝴蝶,裹在厚茧里,默默梦想外面的世界。却不曾想过无法振翅的可能。
这就是我们孤勇的青春
《水问》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个句读......我是再也写不出的。哪怕仅仅是花的朵影、叶的碉图、情的沧浪、人的聚散......这些都远远逝于不回头的光阴洪水里,我变成崖岸送行的女子,千难万难。
然而,认真想起来,写《水问》时期的我,不正是每个生命中唯一被允许的一段风华岁月吗?那样好问,要问清楚生命的缘由、存有的理则、宇宙的奥论;又倔强,在心里傲骨嶙峋以掩饰内在的贫乏与弱小,在举止起落之间拗格以隐藏言语的笨拙,却又狂热,为着知识的进行曲那么嘹亮雄壮,便希望成为坎坎击鼓的人;为着笔墨的田是那样深厚柔美,便痴迷着要荷锄。而更多的时候忧伤,演讲着季节无止的嬗变,大自然不息的荣枯,而忧之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鸟之未喑音、恋之未折先残。
是了,那段岁月里最大的主题是爱。渴求美善的爱,却不懂得去彼此守护;总在拥抱同时互使出个性的剑芒、在赞美时责备、倾诉时要求、携手时任性分道,分道之后又企盼回盟,却苦苦忍住不回眸,忍着,二年,三年,忍到傅钟敲响骊音,浪淘尽路断梦断,各自成为对方生命史册里的风流人物,便罢。
那样的悬崖年少,毕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这些都是生命的恩泽。许多个将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着,升起了淡淡的、蓦然回首的暖意,心里是感恩的,不只是对人、对知识、对季节,更多的时候,是对那些磅礴丰沛的生命之泉。
因此,整理《水问》也是一种纪念。
......
而最终,断代史也仅是生命史册里的一章而已,因此我要庆幸我仍拥有内生生命运作的能力,我仍有未干的泪、未谢的微笑......在少年之水远逝的崖岸,感触到自己的水温,听闻到自己的跫音,一切都是活的!啊!一切都还是活的!我得继续走啊!路不尽,人未老。
路不尽,人未老。让《水问》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请她随着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与地泯、悲与喜无的地方,大海自会为她解答。
1985年1月11于台北
拿到《水问》,仔细看过去,深得我心的反而是序。作者用回顾之姿缅怀逝去的青春,以无比乐观的心态去期待未来。这种态度像极了高中的自己。
那时候的自己整天有些莫名的想法,也可以写几篇矫情的文。心心念念着要去什么样的地方看什么样的风景,而又对过去充斥着复杂难当的眷念。以致于忘记如何去走当下的路,以为禁锢只是相对于自己而存在。如今想来,也不禁为当时的单纯或者蠢笨而暗自发笑。随着年岁的叠加,日复一日寂静的生活,窗前花木渐深,而帘内人丧失了或许不仅仅是一种心绪。
我们采取一种姿态去祭奠,因为知道它的逝去是永恒的,心里忧伤,举目四望,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言说。所有的诗歌都在说成长只是孤单的载体,因为我们终将重新回到丛林。
过去不够美丽的话,也被我们的记忆人为地篡改。内心知道,如果有条路通向从前,我们做出的选择或许并不会有任何不同。街角驶过的汽车,掩住手遮挡尾气。本能一般的抉择。
像蝴蝶,裹在厚茧里,默默梦想外面的世界。却不曾想过无法振翅的可能。
这就是我们孤勇的青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