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傅味琴讲解
佛法(法供养)第一,贤者说法,才
有功德,
贤者,能真正在断烦恼了生死路上修
行的人,
说法,要鼓励他人从善,赞叹出世的
功德,
长寿没有坏处,多活一天,多一天福
,多一天修行,
修行,修心,修改自己的行为,心端
正了,事事顺了,身口意要庄严,
让别人欢喜是很重要的,
NB,受了戒,不持戒,不听法,明知
不对偏要做,
在法上修行,得智慧相,
隐藏自己的功德,赞叹他人的功德,
生活,听法,讲法,是修行,皈依=
叫你学习,学法,
善=没说错,说得善巧,
把鱼引入清净大海,而非引入世俗路
上,
名利空不下,讲空被人笑话,
把心修成如虚空那样广大,想虚空那
样寂静,
外无少,杂念少,容易修空,
说法归于寂静无为,才有福德,
欺负人的人,必有人去惩罚他,
众生畏果,逃走也过不了好日子,苦
来就害怕,时过了又造业,
菩萨畏因,所以他无恶报,菩萨有所
动作时,就会想到,这样做要背因果
的,
消除心中烦恼毒,
劝人不偷窃,得财富果报,
在受苦时,应知道这是报应,
把受到的福报用来供养三宝,用在自
身享受上,是消福,用在菩萨事业上
,等于供养三宝、众生,
笑,本来是美的,但笑中有贪嗔痴,
就是讥笑、冷笑、皮笑肉不笑,全变
掉了,笑就不美了,
平等心→安,才能和气,
讨佛欢心,佛就加持你,讨众生欢心
,就能度众生,
没恭敬心,有恩也被否定,
强调因果,重视今世,
闻是疏通,思是消化,修是起作用,
多修空观光明观,
打妄想时,行动起来,
凡夫的知见是很难引导人的,∴用佛
法去帮助人、引导人,
“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文殊法)
:哪怕很细的小恶,也要断掉,
修行慢,要有惭愧心,不能因为药苦
而不吃,
用智慧去观察一切,保护自己,智慧
从断烦恼中出生,
悲心+智慧,好比有日有月,就能“
明”,
缺乏对环境适应能力=缺乏自我转变
能力
有功德,
贤者,能真正在断烦恼了生死路上修
行的人,
说法,要鼓励他人从善,赞叹出世的
功德,
长寿没有坏处,多活一天,多一天福
,多一天修行,
修行,修心,修改自己的行为,心端
正了,事事顺了,身口意要庄严,
让别人欢喜是很重要的,
NB,受了戒,不持戒,不听法,明知
不对偏要做,
在法上修行,得智慧相,
隐藏自己的功德,赞叹他人的功德,
生活,听法,讲法,是修行,皈依=
叫你学习,学法,
善=没说错,说得善巧,
把鱼引入清净大海,而非引入世俗路
上,
名利空不下,讲空被人笑话,
把心修成如虚空那样广大,想虚空那
样寂静,
外无少,杂念少,容易修空,
说法归于寂静无为,才有福德,
欺负人的人,必有人去惩罚他,
众生畏果,逃走也过不了好日子,苦
来就害怕,时过了又造业,
菩萨畏因,所以他无恶报,菩萨有所
动作时,就会想到,这样做要背因果
的,
消除心中烦恼毒,
劝人不偷窃,得财富果报,
在受苦时,应知道这是报应,
把受到的福报用来供养三宝,用在自
身享受上,是消福,用在菩萨事业上
,等于供养三宝、众生,
笑,本来是美的,但笑中有贪嗔痴,
就是讥笑、冷笑、皮笑肉不笑,全变
掉了,笑就不美了,
平等心→安,才能和气,
讨佛欢心,佛就加持你,讨众生欢心
,就能度众生,
没恭敬心,有恩也被否定,
强调因果,重视今世,
闻是疏通,思是消化,修是起作用,
多修空观光明观,
打妄想时,行动起来,
凡夫的知见是很难引导人的,∴用佛
法去帮助人、引导人,
“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文殊法)
:哪怕很细的小恶,也要断掉,
修行慢,要有惭愧心,不能因为药苦
而不吃,
用智慧去观察一切,保护自己,智慧
从断烦恼中出生,
悲心+智慧,好比有日有月,就能“
明”,
缺乏对环境适应能力=缺乏自我转变
能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