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里,都是情怀
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用话题性和专业性及其彻底不要脸的气质,几乎就要撼动芒果台。芒果台虽然一向矫情如快乐家族之流,但在05年推出了一项当初万人空巷的节目叫做超女。我现在讲起来,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超女二字实在太土,显得我很没格调。但是那一年我刚刚初中毕业,十五岁。我从海选一直跟到总决赛。一次都没落下,每个星期的那一天都守到十二点,那会儿我爸妈都认识前五强,并且我爸爸还很认真地问过我李宇春是男还是女,最后我说是女的,爸爸说,哎,都没胸,怎么都不好看。但我那时候真的喜欢看,她们在里面所唱到的所有流行歌曲几乎润泽了我贫瘠的音乐洪荒时代,我喜欢那种感觉,尽管我分不清音质与音色。
《好声音》里的梁博据说是因为唱摇滚声音都不会破而坐上冠军之位,业余如我之流当然无法到达这种专业欣赏水平,我就听了听,没有发现什么让我有共鸣的地方,倒是张玉霞的那首《你是我的眼》开头那几句让我有点感动,破帽说这唱得去卖艺别人都不会给钱,但我想想,我可能会给,毕竟我需要的不是唱得有多专业,而是唱得能不能让我感动。音乐如果变成了一种技术而不是艺术,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灵魂都进入了工业时代?
前几年,我喜欢唱歌,恨不得每一首歌都唱到能够赢得一屋子人的掌声,并且天天学新歌,希望聚会的时候一展歌喉。最近却总想躲在角落里静静听别人唱歌,看着屏幕上的MV上不同年代的影像这样轮回地放着,字幕一行行地滚动,那种感觉说不出的美好。我还喜欢看着别人唱歌的神情和手脚动的样子,这和他唱出来声音是否好听几乎成正比。年轻人唱歌,特别是男生,大多在于发泄,唱得爽,唱得调子高,唱出了高难度的歌,就总能赢得掌声。这很好理解,年轻人心情老澎湃了,总是希望唱出一种沧桑,颓靡,振奋的感觉。我现在都想不清我大一的嗓门怎么那么大,动不动就飙《大海》,《死了都要爱》,亢奋的时候还喜欢唱凤凰传奇的歌,我现在一唱这样的歌就像要了我半条老命,换一种低点的吧,不死不活地很冷气氛,干脆就躲在角落里听别人唱,过把听歌的瘾。
最近去唱歌的时候,老有老男人在场。好像一个个身份都不错,长得都一个样:平头,肥肚,脸上因皮肤松弛导致整张脸都瘫了下来,笑得很客气,去敬酒的时候他们会很商业地说声谢谢。老男人喜欢情歌对唱,唱的时候双眼紧闭,动情处会把手张开,表达自己满腹的情怀。年轻人喜欢老男人的歌,老男人喜欢老老男人的歌,只要有老男人在场,你会有在KTV里面穿越了的感觉。老男人们声音经多年的烟酒熏陶,不仅浑浊,而且浑厚,底气足,底盘稳,鲜少掉链子。我总是记得在我美好记忆里的残酷一幕,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校园歌唱比赛,我们的校领导都要在最后唱上一首底盘很稳的《小白杨》以表示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教育我们这群贫瘠的学生就是捍卫祖国未来的坚定决心。看到他们唱到高潮处总是会手扬开来,三七分的刘海被音量震动开来,一上一下的,我都心潮澎湃的,恨不得马上回去写一篇作文。多少年过去了,我也在无聊的时候试着在KTV里唱过《小白杨》,我才突然发现其实当年我们的校领导唱得很好,很有感觉。就像现在这帮在KTV里唱歌的老男人一样,虽然操着蹩脚的普通话,但可以把一首老情歌唱得动情动色的。
我老是心里在幻想,老男人在这首歌的时候又想起了某年某月在某个地方碰到的哪个妹子。这个妹子绝对不是家里的黄脸婆,好不容易出来唱个歌还想着家里的糟婆子,不是浪费生命么,我要是男人,我也不会这么干呀。我总是觉得老男人在生活里麻木了情调,你不知道的是,老男人的情怀都在歌声里。不信你去听听20多岁的男生和40多岁的老男人唱《知心爱人》的感觉,小男生在念歌词,老男人在说故事,二者是有本质不同的。因为有经历,所以有情怀。
我们总是抱怨,老歌好听,现在的歌难以打动人。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现在的歌手都还没长大,从来就没有歌能唱出的故事,只有故事唱出来的歌,在我看来,一首歌的灵魂就在这个故事里,而要讲出这个故事,需要的是阅历。所以,年轻小伙子总爱听香港金曲,因为唱那些歌的,都是老男人。
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母亲和儿子三十年未见,有一天儿子回到家,母亲告诉他说,你应该找一个爱你的女人,三十年过去了,接电话的女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她们的声音里都没有爱。我想这真是一个用心的母亲。 我喜欢一个人,往往也是因为声音。声音能告诉人的信息量很大,比如他说话的表情,他的性格,他的喜好。歌唱得好不好听,在我看来,就是对这首歌的理解,理解深了自然就不会光念歌词。我喜欢慢歌,因为快歌是唱心情,慢歌才能表达情怀。
刘青云说,香港影坛,除谢霆锋外再无新人。一语道破香港影坛青黄不接的窘状。 如今依然活跃在荧屏上的老男人们当年几乎是一起登台的,成就了香港影坛80,90年代的辉煌。当年的青涩小子现在一个个满面沧桑满腹故事,演出来的电影自然多有情怀。不是如今的小生们不接地气,而是小生们都还没长大。想想小谢当年还不是偶像派,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三十岁的人蓄起胡子,俨然一副老男人派头,这样做戏就有了看头。
我说我看不懂《大话西游》, 那个片尾曲《一生所爱》听得我拔凉拔凉的,过来人告诉我,应该再过十年去看,你会泪流满面。想想《大话西游》上映的时候我四岁,那会儿我正和一个和我一样邋遢的小女孩玩过家家,十八年过去了,我当然看不懂,我看得懂的是情节,看不懂的是情结,因为那不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我七岁,小学三年级,我那时还在玩过家家,(话说我的过家家时代真漫长,我十几岁了还和小侄子玩过家家),我只听说有一个电影成了中国最好的电影(其实是票房最高的),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电影好看,再长大一点我就听说了这个电影的情节,十五年过去了,我第一次去看它,我要是还哭得死去活来,那我就是神经病,因为那不是在我成长的年纪需要吸取情感养分的时候及时出现的东西,所以,我对它才完全没有感情。是的,我也从不看成龙的电影。有一次我问一个过来人,成龙这厮哪点好,酒糟鼻,花拳绣腿,居然就混到好莱坞去了,过来人说,你应该去看看《A计划》,《B计划》和《尖峰时刻》,这厮杂耍的功夫还是很不错的。这几年,出于某种程度的虚荣和一点点的对电影的热爱,我看了不少老电影,虽然收获不少,但很多都看得没有感觉,因为那毕竟不是属于我的时代。
我总以为自己喜欢老的东西,但我现在总问自己,你真的喜欢老歌么?你真的听得懂老歌么? 你真的看得懂老电影么?你真的爱看老电影么?你为什么要去看老电影?其实我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所以我总是不容易被感动。
总是希望在年轻的时候看惯世事,以为自己可以既有年轻的面容又有丰富的内心,其实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三三说的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应该感谢我没心没肺不易感的年华,这意味着我年轻得肆无忌惮。总有一天,皱纹会爬上我的脸, 我的声音会沉静得浑浊,我站在KTV的屏幕前,拿起话筒,唱着一首歌,泪流满面,然后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一脸无辜地望着我,然后她回家也写了一篇日志叫做:为什么你会泪流满面?
《好声音》里的梁博据说是因为唱摇滚声音都不会破而坐上冠军之位,业余如我之流当然无法到达这种专业欣赏水平,我就听了听,没有发现什么让我有共鸣的地方,倒是张玉霞的那首《你是我的眼》开头那几句让我有点感动,破帽说这唱得去卖艺别人都不会给钱,但我想想,我可能会给,毕竟我需要的不是唱得有多专业,而是唱得能不能让我感动。音乐如果变成了一种技术而不是艺术,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灵魂都进入了工业时代?
前几年,我喜欢唱歌,恨不得每一首歌都唱到能够赢得一屋子人的掌声,并且天天学新歌,希望聚会的时候一展歌喉。最近却总想躲在角落里静静听别人唱歌,看着屏幕上的MV上不同年代的影像这样轮回地放着,字幕一行行地滚动,那种感觉说不出的美好。我还喜欢看着别人唱歌的神情和手脚动的样子,这和他唱出来声音是否好听几乎成正比。年轻人唱歌,特别是男生,大多在于发泄,唱得爽,唱得调子高,唱出了高难度的歌,就总能赢得掌声。这很好理解,年轻人心情老澎湃了,总是希望唱出一种沧桑,颓靡,振奋的感觉。我现在都想不清我大一的嗓门怎么那么大,动不动就飙《大海》,《死了都要爱》,亢奋的时候还喜欢唱凤凰传奇的歌,我现在一唱这样的歌就像要了我半条老命,换一种低点的吧,不死不活地很冷气氛,干脆就躲在角落里听别人唱,过把听歌的瘾。
最近去唱歌的时候,老有老男人在场。好像一个个身份都不错,长得都一个样:平头,肥肚,脸上因皮肤松弛导致整张脸都瘫了下来,笑得很客气,去敬酒的时候他们会很商业地说声谢谢。老男人喜欢情歌对唱,唱的时候双眼紧闭,动情处会把手张开,表达自己满腹的情怀。年轻人喜欢老男人的歌,老男人喜欢老老男人的歌,只要有老男人在场,你会有在KTV里面穿越了的感觉。老男人们声音经多年的烟酒熏陶,不仅浑浊,而且浑厚,底气足,底盘稳,鲜少掉链子。我总是记得在我美好记忆里的残酷一幕,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校园歌唱比赛,我们的校领导都要在最后唱上一首底盘很稳的《小白杨》以表示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教育我们这群贫瘠的学生就是捍卫祖国未来的坚定决心。看到他们唱到高潮处总是会手扬开来,三七分的刘海被音量震动开来,一上一下的,我都心潮澎湃的,恨不得马上回去写一篇作文。多少年过去了,我也在无聊的时候试着在KTV里唱过《小白杨》,我才突然发现其实当年我们的校领导唱得很好,很有感觉。就像现在这帮在KTV里唱歌的老男人一样,虽然操着蹩脚的普通话,但可以把一首老情歌唱得动情动色的。
我老是心里在幻想,老男人在这首歌的时候又想起了某年某月在某个地方碰到的哪个妹子。这个妹子绝对不是家里的黄脸婆,好不容易出来唱个歌还想着家里的糟婆子,不是浪费生命么,我要是男人,我也不会这么干呀。我总是觉得老男人在生活里麻木了情调,你不知道的是,老男人的情怀都在歌声里。不信你去听听20多岁的男生和40多岁的老男人唱《知心爱人》的感觉,小男生在念歌词,老男人在说故事,二者是有本质不同的。因为有经历,所以有情怀。
我们总是抱怨,老歌好听,现在的歌难以打动人。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现在的歌手都还没长大,从来就没有歌能唱出的故事,只有故事唱出来的歌,在我看来,一首歌的灵魂就在这个故事里,而要讲出这个故事,需要的是阅历。所以,年轻小伙子总爱听香港金曲,因为唱那些歌的,都是老男人。
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母亲和儿子三十年未见,有一天儿子回到家,母亲告诉他说,你应该找一个爱你的女人,三十年过去了,接电话的女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她们的声音里都没有爱。我想这真是一个用心的母亲。 我喜欢一个人,往往也是因为声音。声音能告诉人的信息量很大,比如他说话的表情,他的性格,他的喜好。歌唱得好不好听,在我看来,就是对这首歌的理解,理解深了自然就不会光念歌词。我喜欢慢歌,因为快歌是唱心情,慢歌才能表达情怀。
刘青云说,香港影坛,除谢霆锋外再无新人。一语道破香港影坛青黄不接的窘状。 如今依然活跃在荧屏上的老男人们当年几乎是一起登台的,成就了香港影坛80,90年代的辉煌。当年的青涩小子现在一个个满面沧桑满腹故事,演出来的电影自然多有情怀。不是如今的小生们不接地气,而是小生们都还没长大。想想小谢当年还不是偶像派,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三十岁的人蓄起胡子,俨然一副老男人派头,这样做戏就有了看头。
我说我看不懂《大话西游》, 那个片尾曲《一生所爱》听得我拔凉拔凉的,过来人告诉我,应该再过十年去看,你会泪流满面。想想《大话西游》上映的时候我四岁,那会儿我正和一个和我一样邋遢的小女孩玩过家家,十八年过去了,我当然看不懂,我看得懂的是情节,看不懂的是情结,因为那不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我七岁,小学三年级,我那时还在玩过家家,(话说我的过家家时代真漫长,我十几岁了还和小侄子玩过家家),我只听说有一个电影成了中国最好的电影(其实是票房最高的),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电影好看,再长大一点我就听说了这个电影的情节,十五年过去了,我第一次去看它,我要是还哭得死去活来,那我就是神经病,因为那不是在我成长的年纪需要吸取情感养分的时候及时出现的东西,所以,我对它才完全没有感情。是的,我也从不看成龙的电影。有一次我问一个过来人,成龙这厮哪点好,酒糟鼻,花拳绣腿,居然就混到好莱坞去了,过来人说,你应该去看看《A计划》,《B计划》和《尖峰时刻》,这厮杂耍的功夫还是很不错的。这几年,出于某种程度的虚荣和一点点的对电影的热爱,我看了不少老电影,虽然收获不少,但很多都看得没有感觉,因为那毕竟不是属于我的时代。
我总以为自己喜欢老的东西,但我现在总问自己,你真的喜欢老歌么?你真的听得懂老歌么? 你真的看得懂老电影么?你真的爱看老电影么?你为什么要去看老电影?其实我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所以我总是不容易被感动。
总是希望在年轻的时候看惯世事,以为自己可以既有年轻的面容又有丰富的内心,其实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三三说的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应该感谢我没心没肺不易感的年华,这意味着我年轻得肆无忌惮。总有一天,皱纹会爬上我的脸, 我的声音会沉静得浑浊,我站在KTV的屏幕前,拿起话筒,唱着一首歌,泪流满面,然后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一脸无辜地望着我,然后她回家也写了一篇日志叫做:为什么你会泪流满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