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致力于培养寄生虫和乞丐吗?
今天参加完读书会后,朋友们一起在餐厅中吃饭,席间,不知怎么的,我们谈论起来佛教。于是,有朋友对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诘问。当然这篇文章不提供完整和严密的论证,我只是想说说我对佛教的感受,不妥之处请见谅。
他问:你们佛教是致力于培养寄生虫和乞丐吗?他们不参与经济生产,对人类有什么益处?
我问道:“是的,当代许多职业不直接生产什么东西,例如歌手,他们只是唱了些歌,他们没有直接制作了任何的物质产品。那么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答案是,他们满足了人类的某些需求,例如听觉的享受。我沿用你的资本主义的逻辑体系,佛教这样参与了人类的分工,它在两种层面上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其一,僧人其自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他们致力于修习到人类最高的人格状态来提供一种榜样;其二,佛教提供和保存了一种古老但是确实有效的修心手段,帮助人类获得内在的平静,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寺院去获得免费的学习。因此,对于这些,普通人可以自愿选择供养来回报僧人们的贡献。海明威这样说过:’我始终相信,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证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的。’对此,佛教徒同样赞同,所以僧人们过着异常简单的生活,三件僧衣和一双僧鞋,每日两顿粗茶淡饭,就这样度过一生。所以他们需要的供养并不多,请你不用担心。”
他问:“佛教是教导人类自我毁灭吗?”
我回答:“当然不是。佛教最高的标准是涅槃,这里的涅槃不是死亡的意思,它的其中一个表达是彻底去除人类自身的贪嗔痴之人格,而成为一个绝对纯粹的圣者。还有一种较为世间的表达是:佛陀的教导会增加这个世间的慈悲,告诉众生任何的行为都是有某种后果的,你必须清楚的理解这些,并且作出自己的选择。”
他问:“佛教是不是一天到晚教人出家?”
我回答:“不是的。从早期佛教来看,佛教一直存在着两种教法,其一是'人天乘',这种教法类似于大部分教人向善的道德训诫,比如要好好努力工作,要爱护家庭等等,佛陀在面对大部分普通人的时候会这么样教导。其二是'解脱道',这种教法是面向僧人和部分有志于解脱的在家人的,其目的就是成为一个绝对纯粹的圣者。”
他问:“那么早期,很多佛教徒自杀,我觉得佛教有点反人类。”
我回答:“佛教没有教导过人去自杀,比如最基本的戒律都是这样要求的。但是如果这些自杀是真实的,那么我只能说他们是愚蠢的,因为自杀在佛教的体系中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所有的问题依然存在:有情们依然在轮回中。当然,有成就的佛教徒'坐脱立亡'不在此列。至于佛教中很多舍身命求法、弘道、护教的例子,则是值得赞叹的。”
他问:“轮回是不是只是一种自我欺骗?一个类似魔术的把戏?”
我回答:“的确,这个问题难以简单回答。因为轮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认知理论,而是需要复杂的步骤才能确知。举个例子,对于量子力学,你怎么样跟幼儿园小朋友解释,他们都不可能确切的理解。因为他们要经过十多年的各种知识的积累才可以明白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同样,轮回也是如此,它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禅修,才能被修习者亲证。亲证这个词很关键,因为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它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知识,我们都是这么样学会的,例如游泳的技能。除非你亲证游泳,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从客观的角度明白游泳是什么。”
他问:“你可以接受你的母亲曾经在轮回中是你的妻子吗?”
我回答:“我可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乱伦。我们先来看看乱伦的概念是什么,即一种近亲发生的性行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概念是隐含着条件的,即,对时空和人格同一性的要求,而在你举出的这个例子中,都很难被满足。”
他问:“什么是佛教的修行?它有什么意义?”
我回答:“我想,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这一生中理解生死的假象,从而不再被经典欺骗,不再被圣贤欺骗,不再被传统和权威欺骗。而修行的意义就在于把每一个个体的迷迷糊糊沉沦生死而不知不觉的人,变成一个亲证这个身和心的终极实相的觉悟者。是的,禅修异常的难,不过,报酬是巨大的。因为它们会导致生命的彻底转化,你存在的每一秒钟都将因此而改变。致力于此道的禅修者,将达到至善的心态,那是一种对一切众生纯净的爱,以及苦的完全止息。另外,我说的这一切你可以全部不赞同,但是佛教是致力于和平与慈悲的宗教,从历史的角度,相比其他宗教,佛教没有通过暴力伤害过人类。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相比与主流的生活方式,佛教保留了人类生活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它挑战着我们日常对于'什么是好生活'流行的预设,它强烈的暗示着,我们的生命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形态或者有一种更好的值得追求的目标?无论如何,佛教没有强迫任何人去成为宗教徒,它把选择权交给你,寺院只是在那里敞开着。”
他问:你们佛教是致力于培养寄生虫和乞丐吗?他们不参与经济生产,对人类有什么益处?
我问道:“是的,当代许多职业不直接生产什么东西,例如歌手,他们只是唱了些歌,他们没有直接制作了任何的物质产品。那么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答案是,他们满足了人类的某些需求,例如听觉的享受。我沿用你的资本主义的逻辑体系,佛教这样参与了人类的分工,它在两种层面上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其一,僧人其自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他们致力于修习到人类最高的人格状态来提供一种榜样;其二,佛教提供和保存了一种古老但是确实有效的修心手段,帮助人类获得内在的平静,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寺院去获得免费的学习。因此,对于这些,普通人可以自愿选择供养来回报僧人们的贡献。海明威这样说过:’我始终相信,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证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的。’对此,佛教徒同样赞同,所以僧人们过着异常简单的生活,三件僧衣和一双僧鞋,每日两顿粗茶淡饭,就这样度过一生。所以他们需要的供养并不多,请你不用担心。”
他问:“佛教是教导人类自我毁灭吗?”
我回答:“当然不是。佛教最高的标准是涅槃,这里的涅槃不是死亡的意思,它的其中一个表达是彻底去除人类自身的贪嗔痴之人格,而成为一个绝对纯粹的圣者。还有一种较为世间的表达是:佛陀的教导会增加这个世间的慈悲,告诉众生任何的行为都是有某种后果的,你必须清楚的理解这些,并且作出自己的选择。”
他问:“佛教是不是一天到晚教人出家?”
我回答:“不是的。从早期佛教来看,佛教一直存在着两种教法,其一是'人天乘',这种教法类似于大部分教人向善的道德训诫,比如要好好努力工作,要爱护家庭等等,佛陀在面对大部分普通人的时候会这么样教导。其二是'解脱道',这种教法是面向僧人和部分有志于解脱的在家人的,其目的就是成为一个绝对纯粹的圣者。”
他问:“那么早期,很多佛教徒自杀,我觉得佛教有点反人类。”
我回答:“佛教没有教导过人去自杀,比如最基本的戒律都是这样要求的。但是如果这些自杀是真实的,那么我只能说他们是愚蠢的,因为自杀在佛教的体系中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所有的问题依然存在:有情们依然在轮回中。当然,有成就的佛教徒'坐脱立亡'不在此列。至于佛教中很多舍身命求法、弘道、护教的例子,则是值得赞叹的。”
他问:“轮回是不是只是一种自我欺骗?一个类似魔术的把戏?”
我回答:“的确,这个问题难以简单回答。因为轮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认知理论,而是需要复杂的步骤才能确知。举个例子,对于量子力学,你怎么样跟幼儿园小朋友解释,他们都不可能确切的理解。因为他们要经过十多年的各种知识的积累才可以明白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同样,轮回也是如此,它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禅修,才能被修习者亲证。亲证这个词很关键,因为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它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知识,我们都是这么样学会的,例如游泳的技能。除非你亲证游泳,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从客观的角度明白游泳是什么。”
他问:“你可以接受你的母亲曾经在轮回中是你的妻子吗?”
我回答:“我可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乱伦。我们先来看看乱伦的概念是什么,即一种近亲发生的性行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概念是隐含着条件的,即,对时空和人格同一性的要求,而在你举出的这个例子中,都很难被满足。”
他问:“什么是佛教的修行?它有什么意义?”
我回答:“我想,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这一生中理解生死的假象,从而不再被经典欺骗,不再被圣贤欺骗,不再被传统和权威欺骗。而修行的意义就在于把每一个个体的迷迷糊糊沉沦生死而不知不觉的人,变成一个亲证这个身和心的终极实相的觉悟者。是的,禅修异常的难,不过,报酬是巨大的。因为它们会导致生命的彻底转化,你存在的每一秒钟都将因此而改变。致力于此道的禅修者,将达到至善的心态,那是一种对一切众生纯净的爱,以及苦的完全止息。另外,我说的这一切你可以全部不赞同,但是佛教是致力于和平与慈悲的宗教,从历史的角度,相比其他宗教,佛教没有通过暴力伤害过人类。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相比与主流的生活方式,佛教保留了人类生活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它挑战着我们日常对于'什么是好生活'流行的预设,它强烈的暗示着,我们的生命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形态或者有一种更好的值得追求的目标?无论如何,佛教没有强迫任何人去成为宗教徒,它把选择权交给你,寺院只是在那里敞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