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托马的心脏》 】萩尾望都访谈2005年7月,The Comics Journal
妈的终于翻译到想看的部分了!
回到目录
Q:我能问一些关于《托马的心脏》细节的问题吗?
A:当然。
Q:我之前告诉过你,我之所以今天能站在这个漫画的世界里,全都是因为我读了《托马的心脏》
A:嗯,你说过(笑)
Q:你说这个故事起初是托生于电影《特殊的友情》,但在我看来,二者的主题截然不同,所以我想问问《托马的心脏》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A:对,《托》的主题是……嗯……“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着去爱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爱的意识?”大概就是这样吧(笑)但那时候我还太年轻,能想得出来的也就只是这样一个疯狂的开头——一个将死的少年留下了一封信。
Q:然后这个名字出现在书名里的角色在第二页就死了(大笑)
A:对。如果我是在三十岁之后画这个故事,那我多半会给他的死安排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但那时候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他的死不需要理由。”(笑)我本可以安排他的死是因为大病不起,或者诸如此类的。但那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究竟如何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我现在也觉得,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同样也可能很重要。总之,托马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谜团从未被解决,但我觉得就是这个未解决的谜团撑起了整个故事。
Q:每年我都在我的漫画史课上让一年级生读《托马的心脏》,但对很多人来说,阅读它很困难。(大笑)
A:真的?
Q:有些学生说他们必须读两遍才能理解它到底在说什么。这部作品是登在《少女漫画别册》上的吗?
A:不,在周刊上。
Q:所以它的读者应该是从小学到高中年龄段的少女们。
A:事实上应该是这样,但杂志本身设置的读者群是小学女生,所以编辑一直让我把故事画得更简单易懂。它开始连载之后,似乎不太受读者欢迎,所以编辑让我把它缩短一点(大笑)
Q:所以你一开始的计划是个更长篇的漫画?
A:对,一开始我是计划要连载至少一年的。三十三话。
Q:我懂了。
A:但在连载中途,《波之一族》的单行本上市了,卖得还不错,编辑就打算冒一冒险,让我至少把《托马的心脏》画完,最终没有被腰斩。
Q:所以你从一开始就安排好了整个故事的大纲吗?
A:对,整个故事的情节线是早就安排好的,但我只设计了前半个故事每一话的细节部分。一开始他们让我上周刊的连载时,他们说要一个长篇故事,我则回复说我手里能做长篇的只有科幻(笑)和《托马》,然后他们最终定了《托马》。我就从我以前自己画着玩的草稿里寻找需要的部分。
Q:草稿是上过线的吗?
A:一部分。大部分是铅笔草稿。还有一部分铅笔稿我后来完全没用上(大笑)真的,我以前画的漫画在比例上有点问题,所以我只会选一部分用于连载。
Q:我第一次读到《托马》的时候是在……让我想想……22岁。当我读到Juli说他是如何失去了自己的“双翅”那一幕时,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其实是在暗示他遭到了性侵。
A:对。
Q:我记得我曾经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说起过这一点,事后还就此写了一篇评论放在我的网站上。有一位日本女性,(你的/托马的)小读者,读到了它,还向我表示了愤怒:“你怎么能这样说?!” (大笑)
那么你觉得我的这番诠释如何呢?
A:我认为你是对的。
Q:大概八年前吧,我还住在曼哈顿,我把《托马》借给了一位女性日本友人。她和我同年,在此之前,从未读过任何少女漫画。把书还给我的时候,她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读这个故事让她获得了宣泄。她自己在孩提时曾被父亲性侵犯过,阅读《托马》让她找到了有相同经历的归属,也让她看清了这段童年经历是如何一直影响着她的生活,即使如今她已经是成年人了。她说感谢我推荐这部漫画给她。
A:真的?
Q:所以当我在阅读《残酷之神支配下》的时候,我想的是:“哦,这是《托马的心脏》的成人版。”
A:对。
Q:对?
A:你说的没错。当我一开始在思考《残酷之神》这个漫画的概念时,里面的角色就一直与《托马》的角色重叠着,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不得不经常有意识地寻求另一种与《托马》不同的画面。在一开始,我没办法写活Julian(《残酷》里被性侵的主角的继兄【不要问我为什么是Julian而不是Ian,我不知道,原文如此】)这个角色,在这个问题上我花了很大的力气。
Q:很有趣,你看他们的名字也很相似:Juli(德语发音为尤里)和Julian
A:我想是的
Q:词根是一样的。
A:哦!你说的对!(大笑)
Q:“七月” (July)——其实我是这样念这个名字的。
A:对
Q:我要回到之前的话题上了,我想我可以总结出你作品中的一些重复主题。其一是某个有过被性侵经历的角色找到了归属感,并战胜了这段经历。
而另一个重复的主题则是双胞胎,它也经常出现在你的作品里。你能谈谈关于双胞胎的话题吗?是因为你的姐姐生了一对双胞胎吗?(大笑)
【托马的心脏部分结束】
回到目录
Q:我能问一些关于《托马的心脏》细节的问题吗?
A:当然。
Q:我之前告诉过你,我之所以今天能站在这个漫画的世界里,全都是因为我读了《托马的心脏》
A:嗯,你说过(笑)
Q:你说这个故事起初是托生于电影《特殊的友情》,但在我看来,二者的主题截然不同,所以我想问问《托马的心脏》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A:对,《托》的主题是……嗯……“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着去爱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爱的意识?”大概就是这样吧(笑)但那时候我还太年轻,能想得出来的也就只是这样一个疯狂的开头——一个将死的少年留下了一封信。
Q:然后这个名字出现在书名里的角色在第二页就死了(大笑)
A:对。如果我是在三十岁之后画这个故事,那我多半会给他的死安排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但那时候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他的死不需要理由。”(笑)我本可以安排他的死是因为大病不起,或者诸如此类的。但那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究竟如何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我现在也觉得,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同样也可能很重要。总之,托马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谜团从未被解决,但我觉得就是这个未解决的谜团撑起了整个故事。
Q:每年我都在我的漫画史课上让一年级生读《托马的心脏》,但对很多人来说,阅读它很困难。(大笑)
A:真的?
Q:有些学生说他们必须读两遍才能理解它到底在说什么。这部作品是登在《少女漫画别册》上的吗?
A:不,在周刊上。
Q:所以它的读者应该是从小学到高中年龄段的少女们。
A:事实上应该是这样,但杂志本身设置的读者群是小学女生,所以编辑一直让我把故事画得更简单易懂。它开始连载之后,似乎不太受读者欢迎,所以编辑让我把它缩短一点(大笑)
Q:所以你一开始的计划是个更长篇的漫画?
A:对,一开始我是计划要连载至少一年的。三十三话。
Q:我懂了。
A:但在连载中途,《波之一族》的单行本上市了,卖得还不错,编辑就打算冒一冒险,让我至少把《托马的心脏》画完,最终没有被腰斩。
Q:所以你从一开始就安排好了整个故事的大纲吗?
A:对,整个故事的情节线是早就安排好的,但我只设计了前半个故事每一话的细节部分。一开始他们让我上周刊的连载时,他们说要一个长篇故事,我则回复说我手里能做长篇的只有科幻(笑)和《托马》,然后他们最终定了《托马》。我就从我以前自己画着玩的草稿里寻找需要的部分。
Q:草稿是上过线的吗?
A:一部分。大部分是铅笔草稿。还有一部分铅笔稿我后来完全没用上(大笑)真的,我以前画的漫画在比例上有点问题,所以我只会选一部分用于连载。
Q:我第一次读到《托马》的时候是在……让我想想……22岁。当我读到Juli说他是如何失去了自己的“双翅”那一幕时,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其实是在暗示他遭到了性侵。
A:对。
Q:我记得我曾经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说起过这一点,事后还就此写了一篇评论放在我的网站上。有一位日本女性,(你的/托马的)小读者,读到了它,还向我表示了愤怒:“你怎么能这样说?!” (大笑)
那么你觉得我的这番诠释如何呢?
A:我认为你是对的。
Q:大概八年前吧,我还住在曼哈顿,我把《托马》借给了一位女性日本友人。她和我同年,在此之前,从未读过任何少女漫画。把书还给我的时候,她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读这个故事让她获得了宣泄。她自己在孩提时曾被父亲性侵犯过,阅读《托马》让她找到了有相同经历的归属,也让她看清了这段童年经历是如何一直影响着她的生活,即使如今她已经是成年人了。她说感谢我推荐这部漫画给她。
A:真的?
Q:所以当我在阅读《残酷之神支配下》的时候,我想的是:“哦,这是《托马的心脏》的成人版。”
A:对。
Q:对?
A:你说的没错。当我一开始在思考《残酷之神》这个漫画的概念时,里面的角色就一直与《托马》的角色重叠着,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不得不经常有意识地寻求另一种与《托马》不同的画面。在一开始,我没办法写活Julian(《残酷》里被性侵的主角的继兄【不要问我为什么是Julian而不是Ian,我不知道,原文如此】)这个角色,在这个问题上我花了很大的力气。
Q:很有趣,你看他们的名字也很相似:Juli(德语发音为尤里)和Julian
A:我想是的
Q:词根是一样的。
A:哦!你说的对!(大笑)
Q:“七月” (July)——其实我是这样念这个名字的。
A:对
Q:我要回到之前的话题上了,我想我可以总结出你作品中的一些重复主题。其一是某个有过被性侵经历的角色找到了归属感,并战胜了这段经历。
而另一个重复的主题则是双胞胎,它也经常出现在你的作品里。你能谈谈关于双胞胎的话题吗?是因为你的姐姐生了一对双胞胎吗?(大笑)
【托马的心脏部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