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fei的日记: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
谢谢你,善良可爱的小菲菲小朋友,开心的时光,如同一把“彩色的气球”:)下次见!
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上)
http://www.douban.com/note/26952723/
关于跳格子:
最早听到她的歌,是那首基本上没有流传过的《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和更少人听过的《一天早晨醒来》。源自露水十一的诗歌与歌声的集子当时招歌,绿洲叫我也试着弄弄法语的,但是我喜欢垮掉派,不喜欢波德莱尔。他过了几天激动地跟我说真有人投垮掉派的诗歌了,但刚好这集子他想做得风格统一些,唯美些,就没有选这歌。他觉得这个女声有点特别,相比现在大把港台indie腔,她给人一种怀旧的温暖,略带鼻音和尖细的高音,中音比较柔和,黎叔说像艾敬,还真有那么一点。当时听录音时觉得《水手》那歌女声不腻歪,也不能说优美动听吧,就如我妈说的是那种不会唱歌的直嗓子,(我妈也这么评价过张潜浅,幸福大街)由于手风琴的加入,带来一点异国情调的风味。
但太多的儿歌元素又将我把她做另类女声的幻想打碎,上豆瓣听小甜草,会觉得有点犯晕,她用那大气恢宏的进行曲做拼贴,会觉得很搞笑。许多人习惯性地会把她的第一张《小甜草起床了》定义为装嫩。日记Ⅰ以四季为主题,4首写给春夏秋冬的小调,无论歌词还是旋律依旧烙着港台小清新的印子。日记Ⅱ初步有了她自己的风格,比如的《百花丛中》和《无常》,个人觉得这才是格子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歌,朴素,平实,言之有物了。摆脱了那种垫着脚尖跳芭蕾的造作感。
而令人期待的第四张《反方向的列车》,让我终于看到了这个爱读书,写诗的姑娘在歌词上的神武,不可忽略的的是我最早被她的歌吸引,两首都是从诗歌改编过来的。格子的诗,毋庸置疑,是带着翻译体味道的,是西方现代诗歌那一路下来的。但民谣这东西不也是从西方过来的吗?听民谣很多时候就像听故事一样。大概对跳格子新的认识,就是在她贴出《反方向的列车》的歌词让我稍稍有点震惊。而且贴在一个不是很明显的地方。怎么说,我觉得这姑娘不是走小清新,小可爱路线那么简单。
比如14号下午我去地铁站接她,觉得很舒服。跟港台腔,蘑菇头,小清新八竿子打不着。说话和气,不多不少,但主要问题是我太多话了,而且我说着说着就心虚了,最可怕的人莫过于我,跟别人说话不到十分钟,身家,姓名,爱好,十年内发生过什么全自爆了。而格子也只是在旁边笑,不过她问了我一句:“你算不算文艺青年啊?”这句话是她在我们离开博尔赫斯书店后,前往江南西的公车上问的。我嘴上说:“算吧,但这个词在广州是贬义词,是指那种文艺着,但又为现实苦恼的纠结青年。”“哈哈,纠结这个词用得好。”她笑道。其实,纠结也是个用滥了的词,而且可以说是描述文艺青年的性格特征最好用的一个词。我接着说:“大概我是算那类想通了的文艺青年,就是不再挣扎于现实和理想中,有什么好挣扎的,反正明摆着你只能选一样,那就彻底文艺咯。”心里我想,格子大概是算文化青年吧,这个应该是彻底文艺之后的最好结局。毕竟,我也梦想过每天只用读读书,喝喝茶,就过去一天,而身为老师的她,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两个假期。话说到这里,我要扇自己耳光了,我们家的人不就是天天这么劝我的吗?但是想到要离开广州……罢了,罢了。我又谈到:“现在的文艺青年都是港台腔文艺青年,小清新”她立刻意味深长憋着笑地重复到“小清新。”呵呵,但是,格子啊,我不觉得你小清新,即使你老把小朋友挂在嘴上,即使你唱那么多可爱讨巧的歌,我都觉得这是发自你内心的东西,认识世界,简单些好,与人为善。而另一面,当你拿起拉美那本小说时,我就知道了,你没那么简单,既然你也用后垮掉派的诗歌做歌词,并且对我写的关于A.J.ALEX那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诠释”,我想也许你只是喜欢以“小清新”的一面示人吧。(是不是我又过度诠释了呢?)
关于这次演出
A.筹备
这次演出只是格子全国唱游中的一格。豆瓣在其中发挥了致命的力量。我一直有个初衷,真的把演出做成开放式的,自由合作式的,但个人能力有限吧,在最初招手风琴手时就遇到了困难,而接着是井空间开始了装修,这个漫长的犹如哮喘病的装修几乎耗透了我们全部精力和期待。最后,我还是以暴君式的风格聚集了一群人,厚脸皮地请能想到的朋友帮我这个忙,因此最后聚集了手风琴谢泓,手鼓梵枫,口风琴老朱,嘉宾:邹广超,李丽君,刘凌,小匡。可怜的找调小魔女贩贩在这个突如其来潮湿的季节患上了咳嗽,因此只能静静地坐在那儿当观众了。并向黎叔借了DV, 请阿星调音和录音,请格拉胡斯拍DV。请昆明的好朋友Bunny画了三个底色走华丽风的海报。
B.现场
无论如何我费劲心机的准备,现场总是状况层出不穷的。之前跟六楼公寓聊起,他一定要准时开始演出,我觉得也对,再加上井空间敏感的地理位置,演出尽早开始是正经事。但是我可以早,跳格子可以早,其他每一扣就不一定能跟得上。井的问题有很多,装修末期的杂乱无章,一度让我心灰意冷。在调音伊始,就找不见线。之后是发现吉他,话筒统统漏电,估计是那装修师傅没排地线。接着是演出时间不够,老板一定要22:30分停止演出。正式演出还是被迫延到21:00开始,在将近1个半小时后,格子,嘉宾,听众都有点累,所以我建议了休息,虽然我知道这样更会走掉人,更会耗去时间。而在最后协商下,决定彻底不插电,只给人声唛。造成了刘凌老师的小小不爽。那页missing 了《永隔一江水》的和弦谱却成就了丽君&格子版的《温暖》。感谢那天所有参与演出和来观看演出的朋友,我有看到六楼公寓,六楼公寓的朋友哈里波特,还有坐在黎叔旁边的背背裤,那个听了一首歌就离开,远远从芳村过来的thethe,不好意思怠慢你了。
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下)
http://www.douban.com/note/26953221/
点将嘉宾
谢泓
不得不先说说谢泓这个争议的人物。现场风趣迷人的手风琴手。一女观众言:"让他直接上星光大道呗~”同行评论:弹得不错,中间都是我带头鼓掌的。”另一女孩说:"他看上去就是很花心的人。" 我看他拿起吉他那刻,就知道show time到了,这个炫技派。但人却是好玩的。
两年前,我去过他家吃过一次他妈妈做的饭。总之被他超优越的生存环境惊呆了!更被一些关于他的不完整传说震惊了!好吧,再让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演绎下我眼中的谢泓。现实中,他是个努力的生意人,老板的儿子小开,住在豪华的江燕花园,与隔壁寒碜的南泰仓库形成鲜明对比。每次见几乎都是穿着胸前少扣几颗扣子的白衬衫,怎么?显得风流倜吗!还有挂在脸上的从不消失的笑容。这个外表嘻嘻哈哈的少爷,自己房间却简单至极。不去读星海音乐学院,却去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野鸡学校。因喜好手风琴,而钻研到最高级,又转向古典吉他,又是攻到极致。最可爱的一点是在野鸡学校已经毕业了,却又在新学期开始,重返校园学英语。他应该是一个很现实,很踏实的人,对音乐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我们通常称之为学院派)由于对己对他人的苛刻,我觉得能请他老人家出山,的确是有难度的事,虽然他也有过乐队,现在据说也还有,但明显是很不同路子上的。
与跳格子的合作
在这位大侠没来之前,我心惴惴不安,手风琴手可是个重要角色。而且他对格子的歌还是颇有微辞的。但他一来,我就知道我的操心是多余的。时间紧张,环境恶劣,井当天下午还在打柱。格子想合《半支烟》《安达路西亚的水手》,其实我还想听《一天早晨醒来》。不过,不过,谢泓却另有打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和蔼可亲的学院派,循循善诱的把《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的吉他编得如此温馨甜美。为了配合水手这个主题,手风琴的角色被口琴所代替,都要有那么点海风的味道嘛。可惜中途的那声离港的钟声没找到合适的东西敲,装了茶的茶杯其实音质还行,钢片琴的在舞台上其实有点逊色了(原版则是绿洲用他家玻璃杯敲出来的。)他们的动作非常快,谢一直笑眯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有一些建议直接表现在吉他上传达给格子。真让我有点感动了。之后,他又迅速消失了,再让我揪心,虽然他只是去和女朋友吃饭。然后我八卦地问了一句:“哪个女朋友?我当年在你家吃饭时,你偷偷打电话那个?”他一愣“我一直只有一个女朋友。”这句话足以灭掉伊始女观众的责难。
在演出开始前,他和老朱,格子又神速合作了一首歌《初恋》,可惜吉他漏电,大侠没法展露他的吉他才华,却又随兴玩起了钢片琴。真令人啼笑皆非,更别提接下来的才艺表演。言语也是多余,就请大家尽情期待视频的上传吧。
邹广超&老朱
邹广超的内心是一座山谷,这是匡叔的原话。我们暂且肤浅地理解为这个山谷里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音乐,歌谣就是从里面飞出来的。但是这小子也不自觉地会寄居于这个山谷而不闻窗外事。在年前做宣传时,我已经请他给格子做嘉宾,都有口头上的诺。而最终确定下来,却是他跑来问我说:“厦门第六晚的人跟我说有个跳格子要来广州演出,叫我暖场哦!”广超同学也如约而至,并且带来了老朱吹口风琴。如果熟悉井空间的朋友应该记得他们曾经以“邹广超和他的朋友们”在井举行过一次小小的演出。
老朱,星海高材生,以前曾为后院弹过键盘。限于井的条件,键盘这次就没拿出来用。不过她带了口风琴。在邹广超第一首歌《雨》中她也合了音,开始也许没找到调,之后却是仙音飘渺啊。
我最对不起他们的就是,现场的器材漏电问题。广超不停地说:“我已经被电得麻木了”而老朱合音开始质量受损也跟那个该死的漏电唛脱离不了干系。是啊,你们要问我,早些干吗去了?早些,早些,我的确是没做好,对不起诸位了,还都是我朋友,憋屈死了。
梵枫
鼓手梵枫,从后来拍的照片看,梵枫一直都是看不到脸的,格子也是,她曾笑言到:“我发现乐手都是戴帽子的”当晚若不是最后怕扰民,鼓手梵枫将是呆在舞台上时间最长的人。话说,他还是我的手鼓老师,可是……应该对我这个虽有天赋却不知练功的学生很失望吧。前阵又帮我调琴来着,然后以为我兴趣转为吉他,介绍我加入弹唱群。可是……我真的是音盲。话说梵枫之前是从不戴帽子的,他留着个不错的发型,颈上戴着颗疑似象牙的装饰,在秘密后院之《诸子列传》的宣传视频中他的惊艳赢得了外省诸多粉丝。他也是我邀请嘉宾中最有责任心的,年前跟我确认一次,年后又跟我确认了2-3次,还是电话确认,并且叮嘱我跟紧谢泓,谢大侠和梵枫就完全两个类型,演出前很难联系到他。不过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很认真!!万分之万分的认真,我真忘了,该让梵枫也来炫技下的,他那段牛逼的手鼓SOLO.
李丽君
关于李丽君,我已经说了太多,我是不是该算她幕后推手(笑)。丽君有一个天生令人羡慕的好嗓音,与各种矫揉造作无关,可贵的在于她的勤奋练琴。最近是个生病的季节,找调小魔女病了,丽君也严重感冒,再加上发烧,以及担心被琴电到,当晚状态的确糟糕。还有种东西也许叫怯场,这些所有瑕疵加起来都掩不住玉璞本来的光辉。那晚唱了李志的《红气球》《钻石与陈锈》以及自己的一首原创《独木船》改编自顾城的诗。最后的结束曲是她和匡叔那曲《歌》,天然去雕饰,这大概是民谣本质吧,朴素,饱含感情。我觉得这些同精湛的技术相比,也许更难能可贵。
匡叔
匡叔那晚更多是一个观者,观看演出,观察前来的人,观察井的装修,静静聆听,默默思考。他在最后的《歌》中,自然爆发了一段情绪,仅仅只是很短,但让我看到了一如既往行者如风的匡叔。
刘凌
最后说这位前辈,至今其实我也没搞清前辈是做什么的。布鲁斯似乎是个过去式,他当晚翻唱了2首歌,其中一首可是万人迷的《Wish you were here》还有他的一首自己的歌。但年前,我们却又曾在陆街咖啡深聊过对音乐,现场的一些看法。错过他操办的“唐茄弄”,深深自愧,却更加好奇这个最擅长搞跨界的人究竟还有什么新动作。还不得不赞赏他那犀利独道的目光,卓越策划的才能,(在遇见他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策划是什么,原来自己也算是做策划),他也是目前唯一提供给我当晚演出照片的人,拍得都很精致,虽然是黑白,却符合演出的味道。说了那么多,发现最少提到的竟然是他的音乐,那么刘凌前辈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我也想知道,如不嫌弃,来井开个专场,重现江湖吧。
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后记)
http://www.douban.com/note/27051510/
后记:
格子在演出前专门为看演出的朋友准备了自己的小礼物,她自己设计的日历,每一张都不同,背面都裁自一张照片,因此如果所有拿到日历的朋友有一天能聚在一起看跳格子演出的话,就可以尝试把这个原图拼起来。另外格子还为每一个酒吧做了一个大的版本的日历,也是裁自一张照片。在结束时,她给每个留下来的人签送了这个礼物。
而这整个唱游活动,也是格子自费的,最令我不安的是,她不仅请了我吃饭,还把乐手,调音师全都请了,我抢着付钱都不行。在最后结束时,她得早早回去休息,因为第2天要赶去宁波的飞机。所以这真的不是一场图什么利图什么誉的演出,如果条件宽松些,没有扰民的压力,没有漏电的设备,我觉得大家可以玩得更轻松。这也是出于我好大喜功的缺点,我没有能力完全好分配照顾好每个表演者的情绪。我只是人为地想把午夜民谣场提前,难啊,这不是是个时间问题,而是一个火候未到的问题。喝酒,聊天也许是最好的催化剂,情绪上来,拦也拦不住地就想唱首歌。我对14号未能多抽出点时间陪格子追悔莫及,我真的不知道她有那么多好听的歌,甚至是法语歌,想知道她看过什么书,在西安那段生活是否和我有交叉点,也忘了问小甜草是何许人也。太多太多,在有限时间内,都只轻轻地眨了眨眼。
在半夜,格子给我打电话,我摸到头发上还系着她的发圈,有些失落,问:“你这次来广州时间也太短了~”但她只用了一句话就消释了我的小哀怨:“来日方长嘛。”
来日方长,来日方长,这话真是合了我的心意,我们都需善待自己,该来的总会来,来日方长。
补充一个刘凌拍的当晚图片: http://www.douban.com/note/27016997/
http://www.indiechina.com/html/c67/index.htm
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上)
http://www.douban.com/note/26952723/
关于跳格子:
最早听到她的歌,是那首基本上没有流传过的《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和更少人听过的《一天早晨醒来》。源自露水十一的诗歌与歌声的集子当时招歌,绿洲叫我也试着弄弄法语的,但是我喜欢垮掉派,不喜欢波德莱尔。他过了几天激动地跟我说真有人投垮掉派的诗歌了,但刚好这集子他想做得风格统一些,唯美些,就没有选这歌。他觉得这个女声有点特别,相比现在大把港台indie腔,她给人一种怀旧的温暖,略带鼻音和尖细的高音,中音比较柔和,黎叔说像艾敬,还真有那么一点。当时听录音时觉得《水手》那歌女声不腻歪,也不能说优美动听吧,就如我妈说的是那种不会唱歌的直嗓子,(我妈也这么评价过张潜浅,幸福大街)由于手风琴的加入,带来一点异国情调的风味。
但太多的儿歌元素又将我把她做另类女声的幻想打碎,上豆瓣听小甜草,会觉得有点犯晕,她用那大气恢宏的进行曲做拼贴,会觉得很搞笑。许多人习惯性地会把她的第一张《小甜草起床了》定义为装嫩。日记Ⅰ以四季为主题,4首写给春夏秋冬的小调,无论歌词还是旋律依旧烙着港台小清新的印子。日记Ⅱ初步有了她自己的风格,比如的《百花丛中》和《无常》,个人觉得这才是格子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歌,朴素,平实,言之有物了。摆脱了那种垫着脚尖跳芭蕾的造作感。
而令人期待的第四张《反方向的列车》,让我终于看到了这个爱读书,写诗的姑娘在歌词上的神武,不可忽略的的是我最早被她的歌吸引,两首都是从诗歌改编过来的。格子的诗,毋庸置疑,是带着翻译体味道的,是西方现代诗歌那一路下来的。但民谣这东西不也是从西方过来的吗?听民谣很多时候就像听故事一样。大概对跳格子新的认识,就是在她贴出《反方向的列车》的歌词让我稍稍有点震惊。而且贴在一个不是很明显的地方。怎么说,我觉得这姑娘不是走小清新,小可爱路线那么简单。
比如14号下午我去地铁站接她,觉得很舒服。跟港台腔,蘑菇头,小清新八竿子打不着。说话和气,不多不少,但主要问题是我太多话了,而且我说着说着就心虚了,最可怕的人莫过于我,跟别人说话不到十分钟,身家,姓名,爱好,十年内发生过什么全自爆了。而格子也只是在旁边笑,不过她问了我一句:“你算不算文艺青年啊?”这句话是她在我们离开博尔赫斯书店后,前往江南西的公车上问的。我嘴上说:“算吧,但这个词在广州是贬义词,是指那种文艺着,但又为现实苦恼的纠结青年。”“哈哈,纠结这个词用得好。”她笑道。其实,纠结也是个用滥了的词,而且可以说是描述文艺青年的性格特征最好用的一个词。我接着说:“大概我是算那类想通了的文艺青年,就是不再挣扎于现实和理想中,有什么好挣扎的,反正明摆着你只能选一样,那就彻底文艺咯。”心里我想,格子大概是算文化青年吧,这个应该是彻底文艺之后的最好结局。毕竟,我也梦想过每天只用读读书,喝喝茶,就过去一天,而身为老师的她,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两个假期。话说到这里,我要扇自己耳光了,我们家的人不就是天天这么劝我的吗?但是想到要离开广州……罢了,罢了。我又谈到:“现在的文艺青年都是港台腔文艺青年,小清新”她立刻意味深长憋着笑地重复到“小清新。”呵呵,但是,格子啊,我不觉得你小清新,即使你老把小朋友挂在嘴上,即使你唱那么多可爱讨巧的歌,我都觉得这是发自你内心的东西,认识世界,简单些好,与人为善。而另一面,当你拿起拉美那本小说时,我就知道了,你没那么简单,既然你也用后垮掉派的诗歌做歌词,并且对我写的关于A.J.ALEX那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诠释”,我想也许你只是喜欢以“小清新”的一面示人吧。(是不是我又过度诠释了呢?)
关于这次演出
A.筹备
这次演出只是格子全国唱游中的一格。豆瓣在其中发挥了致命的力量。我一直有个初衷,真的把演出做成开放式的,自由合作式的,但个人能力有限吧,在最初招手风琴手时就遇到了困难,而接着是井空间开始了装修,这个漫长的犹如哮喘病的装修几乎耗透了我们全部精力和期待。最后,我还是以暴君式的风格聚集了一群人,厚脸皮地请能想到的朋友帮我这个忙,因此最后聚集了手风琴谢泓,手鼓梵枫,口风琴老朱,嘉宾:邹广超,李丽君,刘凌,小匡。可怜的找调小魔女贩贩在这个突如其来潮湿的季节患上了咳嗽,因此只能静静地坐在那儿当观众了。并向黎叔借了DV, 请阿星调音和录音,请格拉胡斯拍DV。请昆明的好朋友Bunny画了三个底色走华丽风的海报。
B.现场
无论如何我费劲心机的准备,现场总是状况层出不穷的。之前跟六楼公寓聊起,他一定要准时开始演出,我觉得也对,再加上井空间敏感的地理位置,演出尽早开始是正经事。但是我可以早,跳格子可以早,其他每一扣就不一定能跟得上。井的问题有很多,装修末期的杂乱无章,一度让我心灰意冷。在调音伊始,就找不见线。之后是发现吉他,话筒统统漏电,估计是那装修师傅没排地线。接着是演出时间不够,老板一定要22:30分停止演出。正式演出还是被迫延到21:00开始,在将近1个半小时后,格子,嘉宾,听众都有点累,所以我建议了休息,虽然我知道这样更会走掉人,更会耗去时间。而在最后协商下,决定彻底不插电,只给人声唛。造成了刘凌老师的小小不爽。那页missing 了《永隔一江水》的和弦谱却成就了丽君&格子版的《温暖》。感谢那天所有参与演出和来观看演出的朋友,我有看到六楼公寓,六楼公寓的朋友哈里波特,还有坐在黎叔旁边的背背裤,那个听了一首歌就离开,远远从芳村过来的thethe,不好意思怠慢你了。
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下)
http://www.douban.com/note/26953221/
点将嘉宾
谢泓
不得不先说说谢泓这个争议的人物。现场风趣迷人的手风琴手。一女观众言:"让他直接上星光大道呗~”同行评论:弹得不错,中间都是我带头鼓掌的。”另一女孩说:"他看上去就是很花心的人。" 我看他拿起吉他那刻,就知道show time到了,这个炫技派。但人却是好玩的。
两年前,我去过他家吃过一次他妈妈做的饭。总之被他超优越的生存环境惊呆了!更被一些关于他的不完整传说震惊了!好吧,再让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演绎下我眼中的谢泓。现实中,他是个努力的生意人,老板的儿子小开,住在豪华的江燕花园,与隔壁寒碜的南泰仓库形成鲜明对比。每次见几乎都是穿着胸前少扣几颗扣子的白衬衫,怎么?显得风流倜吗!还有挂在脸上的从不消失的笑容。这个外表嘻嘻哈哈的少爷,自己房间却简单至极。不去读星海音乐学院,却去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野鸡学校。因喜好手风琴,而钻研到最高级,又转向古典吉他,又是攻到极致。最可爱的一点是在野鸡学校已经毕业了,却又在新学期开始,重返校园学英语。他应该是一个很现实,很踏实的人,对音乐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我们通常称之为学院派)由于对己对他人的苛刻,我觉得能请他老人家出山,的确是有难度的事,虽然他也有过乐队,现在据说也还有,但明显是很不同路子上的。
与跳格子的合作
在这位大侠没来之前,我心惴惴不安,手风琴手可是个重要角色。而且他对格子的歌还是颇有微辞的。但他一来,我就知道我的操心是多余的。时间紧张,环境恶劣,井当天下午还在打柱。格子想合《半支烟》《安达路西亚的水手》,其实我还想听《一天早晨醒来》。不过,不过,谢泓却另有打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和蔼可亲的学院派,循循善诱的把《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的吉他编得如此温馨甜美。为了配合水手这个主题,手风琴的角色被口琴所代替,都要有那么点海风的味道嘛。可惜中途的那声离港的钟声没找到合适的东西敲,装了茶的茶杯其实音质还行,钢片琴的在舞台上其实有点逊色了(原版则是绿洲用他家玻璃杯敲出来的。)他们的动作非常快,谢一直笑眯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有一些建议直接表现在吉他上传达给格子。真让我有点感动了。之后,他又迅速消失了,再让我揪心,虽然他只是去和女朋友吃饭。然后我八卦地问了一句:“哪个女朋友?我当年在你家吃饭时,你偷偷打电话那个?”他一愣“我一直只有一个女朋友。”这句话足以灭掉伊始女观众的责难。
在演出开始前,他和老朱,格子又神速合作了一首歌《初恋》,可惜吉他漏电,大侠没法展露他的吉他才华,却又随兴玩起了钢片琴。真令人啼笑皆非,更别提接下来的才艺表演。言语也是多余,就请大家尽情期待视频的上传吧。
邹广超&老朱
邹广超的内心是一座山谷,这是匡叔的原话。我们暂且肤浅地理解为这个山谷里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音乐,歌谣就是从里面飞出来的。但是这小子也不自觉地会寄居于这个山谷而不闻窗外事。在年前做宣传时,我已经请他给格子做嘉宾,都有口头上的诺。而最终确定下来,却是他跑来问我说:“厦门第六晚的人跟我说有个跳格子要来广州演出,叫我暖场哦!”广超同学也如约而至,并且带来了老朱吹口风琴。如果熟悉井空间的朋友应该记得他们曾经以“邹广超和他的朋友们”在井举行过一次小小的演出。
老朱,星海高材生,以前曾为后院弹过键盘。限于井的条件,键盘这次就没拿出来用。不过她带了口风琴。在邹广超第一首歌《雨》中她也合了音,开始也许没找到调,之后却是仙音飘渺啊。
我最对不起他们的就是,现场的器材漏电问题。广超不停地说:“我已经被电得麻木了”而老朱合音开始质量受损也跟那个该死的漏电唛脱离不了干系。是啊,你们要问我,早些干吗去了?早些,早些,我的确是没做好,对不起诸位了,还都是我朋友,憋屈死了。
梵枫
鼓手梵枫,从后来拍的照片看,梵枫一直都是看不到脸的,格子也是,她曾笑言到:“我发现乐手都是戴帽子的”当晚若不是最后怕扰民,鼓手梵枫将是呆在舞台上时间最长的人。话说,他还是我的手鼓老师,可是……应该对我这个虽有天赋却不知练功的学生很失望吧。前阵又帮我调琴来着,然后以为我兴趣转为吉他,介绍我加入弹唱群。可是……我真的是音盲。话说梵枫之前是从不戴帽子的,他留着个不错的发型,颈上戴着颗疑似象牙的装饰,在秘密后院之《诸子列传》的宣传视频中他的惊艳赢得了外省诸多粉丝。他也是我邀请嘉宾中最有责任心的,年前跟我确认一次,年后又跟我确认了2-3次,还是电话确认,并且叮嘱我跟紧谢泓,谢大侠和梵枫就完全两个类型,演出前很难联系到他。不过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很认真!!万分之万分的认真,我真忘了,该让梵枫也来炫技下的,他那段牛逼的手鼓SOLO.
李丽君
关于李丽君,我已经说了太多,我是不是该算她幕后推手(笑)。丽君有一个天生令人羡慕的好嗓音,与各种矫揉造作无关,可贵的在于她的勤奋练琴。最近是个生病的季节,找调小魔女病了,丽君也严重感冒,再加上发烧,以及担心被琴电到,当晚状态的确糟糕。还有种东西也许叫怯场,这些所有瑕疵加起来都掩不住玉璞本来的光辉。那晚唱了李志的《红气球》《钻石与陈锈》以及自己的一首原创《独木船》改编自顾城的诗。最后的结束曲是她和匡叔那曲《歌》,天然去雕饰,这大概是民谣本质吧,朴素,饱含感情。我觉得这些同精湛的技术相比,也许更难能可贵。
匡叔
匡叔那晚更多是一个观者,观看演出,观察前来的人,观察井的装修,静静聆听,默默思考。他在最后的《歌》中,自然爆发了一段情绪,仅仅只是很短,但让我看到了一如既往行者如风的匡叔。
刘凌
最后说这位前辈,至今其实我也没搞清前辈是做什么的。布鲁斯似乎是个过去式,他当晚翻唱了2首歌,其中一首可是万人迷的《Wish you were here》还有他的一首自己的歌。但年前,我们却又曾在陆街咖啡深聊过对音乐,现场的一些看法。错过他操办的“唐茄弄”,深深自愧,却更加好奇这个最擅长搞跨界的人究竟还有什么新动作。还不得不赞赏他那犀利独道的目光,卓越策划的才能,(在遇见他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策划是什么,原来自己也算是做策划),他也是目前唯一提供给我当晚演出照片的人,拍得都很精致,虽然是黑白,却符合演出的味道。说了那么多,发现最少提到的竟然是他的音乐,那么刘凌前辈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我也想知道,如不嫌弃,来井开个专场,重现江湖吧。
跳格子在广州——我也有话要说说(后记)
http://www.douban.com/note/27051510/
后记:
格子在演出前专门为看演出的朋友准备了自己的小礼物,她自己设计的日历,每一张都不同,背面都裁自一张照片,因此如果所有拿到日历的朋友有一天能聚在一起看跳格子演出的话,就可以尝试把这个原图拼起来。另外格子还为每一个酒吧做了一个大的版本的日历,也是裁自一张照片。在结束时,她给每个留下来的人签送了这个礼物。
而这整个唱游活动,也是格子自费的,最令我不安的是,她不仅请了我吃饭,还把乐手,调音师全都请了,我抢着付钱都不行。在最后结束时,她得早早回去休息,因为第2天要赶去宁波的飞机。所以这真的不是一场图什么利图什么誉的演出,如果条件宽松些,没有扰民的压力,没有漏电的设备,我觉得大家可以玩得更轻松。这也是出于我好大喜功的缺点,我没有能力完全好分配照顾好每个表演者的情绪。我只是人为地想把午夜民谣场提前,难啊,这不是是个时间问题,而是一个火候未到的问题。喝酒,聊天也许是最好的催化剂,情绪上来,拦也拦不住地就想唱首歌。我对14号未能多抽出点时间陪格子追悔莫及,我真的不知道她有那么多好听的歌,甚至是法语歌,想知道她看过什么书,在西安那段生活是否和我有交叉点,也忘了问小甜草是何许人也。太多太多,在有限时间内,都只轻轻地眨了眨眼。
在半夜,格子给我打电话,我摸到头发上还系着她的发圈,有些失落,问:“你这次来广州时间也太短了~”但她只用了一句话就消释了我的小哀怨:“来日方长嘛。”
来日方长,来日方长,这话真是合了我的心意,我们都需善待自己,该来的总会来,来日方长。
补充一个刘凌拍的当晚图片: http://www.douban.com/note/27016997/
http://www.indiechina.com/html/c67/index.htm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