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摸索的善解人意和个性
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这么多年,一直在摸索到底什么样才算善解人意。后来发现善解人意是没法用边界和定论可言的。
从前总觉得想要做一个受大家认同的,朋友多多的好孩子,就得随和。以至于别人说什么,只要不是万般无奈,就一定会说好!就这么过了很多年,也确实有好多好多的朋友,或者说,是玩伴吧。
过了中学年代,似乎大家就更多的开始各忙各的的事情了。忙着减肥,忙着找对象,忙着玩游戏,忙着考研,忙着实习...... 小学时的每天一聚,初中时的每周一聚,高中时的每放假一聚周期越来越长,甚至没有周期可言了。玩伴也逐渐散去。总记得高中那会儿,和一个很特别的像个男孩子一般的女生同桌了很久很久。她不像普通女生般看起来总是和和气气多愁善感,但她心思却十分的细腻。每天吃完晚饭之后晚自习之前,全班读书的时间,她总会拿出一本薄薄的作文书,翻开固定的一页,和我寒暄两句(多半是开玩笑的鄙视一会我),然后就开始大声的读“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还记得她擅作主张的把我的木制小镜子拿去在上面写了很多很多的字,多半是励志的。 我一直以为我这种性格能得到她这种略微挑剔刻薄的人的认同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直到有一天,她很认真的和我说了句:你太没有个性了。 我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后来我确实很认真的想过这句话。 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并不是没有个性,而是为了所谓的和气,为了所谓的随和总让自己忍气吞声。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很喜欢中庸这个词。我觉得这是个好词。但我也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错误的。借鉴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 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这才是中庸,原来不是我所谓的什么都好什么都可以。
要理解他人,更要先理解自己。因为只有把自己理解透了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才能不计较,才能做一个大气的人。而理解自己的同时就要找到自己的原则在哪里。说到原则这个词,我又想起来,过去我所理解的原则也是错的。我一直很主观的认为原则是个贬义词,代表那些刻薄不懂变通的人。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真实大错特错了一番,人怎么能没有原则呢!很多事情都要有底线才能保持平衡嘛。所以要做一个有原则但不过分强调原则的人,重点是不过分。
那善解人意就是找到自己的原则后去发现别人的原则,然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去充分的理解他人。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那肯定相处中的不愉快会大大的减少,每个人就都会是快乐的!
再来说说个性吧,有个性并不是指胡作非为,蛮横与我行我素。 个性应该是一个人该有的一些特质吧,或者说,一些能够吸引他人的性格元素。有时候错误的理解了个性这个词,就会导致为人处事的时候有些过度了,反而招来厌恶。至于怎样去把握个性这个度,我也还只是处于认识浅薄的阶段,以后慢慢摸索吧。
总之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想当一个面面俱到的人,很难。那就在各个特质之间找平衡点吧!
从前总觉得想要做一个受大家认同的,朋友多多的好孩子,就得随和。以至于别人说什么,只要不是万般无奈,就一定会说好!就这么过了很多年,也确实有好多好多的朋友,或者说,是玩伴吧。
过了中学年代,似乎大家就更多的开始各忙各的的事情了。忙着减肥,忙着找对象,忙着玩游戏,忙着考研,忙着实习...... 小学时的每天一聚,初中时的每周一聚,高中时的每放假一聚周期越来越长,甚至没有周期可言了。玩伴也逐渐散去。总记得高中那会儿,和一个很特别的像个男孩子一般的女生同桌了很久很久。她不像普通女生般看起来总是和和气气多愁善感,但她心思却十分的细腻。每天吃完晚饭之后晚自习之前,全班读书的时间,她总会拿出一本薄薄的作文书,翻开固定的一页,和我寒暄两句(多半是开玩笑的鄙视一会我),然后就开始大声的读“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还记得她擅作主张的把我的木制小镜子拿去在上面写了很多很多的字,多半是励志的。 我一直以为我这种性格能得到她这种略微挑剔刻薄的人的认同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直到有一天,她很认真的和我说了句:你太没有个性了。 我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后来我确实很认真的想过这句话。 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并不是没有个性,而是为了所谓的和气,为了所谓的随和总让自己忍气吞声。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很喜欢中庸这个词。我觉得这是个好词。但我也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错误的。借鉴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 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这才是中庸,原来不是我所谓的什么都好什么都可以。
要理解他人,更要先理解自己。因为只有把自己理解透了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才能不计较,才能做一个大气的人。而理解自己的同时就要找到自己的原则在哪里。说到原则这个词,我又想起来,过去我所理解的原则也是错的。我一直很主观的认为原则是个贬义词,代表那些刻薄不懂变通的人。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真实大错特错了一番,人怎么能没有原则呢!很多事情都要有底线才能保持平衡嘛。所以要做一个有原则但不过分强调原则的人,重点是不过分。
那善解人意就是找到自己的原则后去发现别人的原则,然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去充分的理解他人。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那肯定相处中的不愉快会大大的减少,每个人就都会是快乐的!
再来说说个性吧,有个性并不是指胡作非为,蛮横与我行我素。 个性应该是一个人该有的一些特质吧,或者说,一些能够吸引他人的性格元素。有时候错误的理解了个性这个词,就会导致为人处事的时候有些过度了,反而招来厌恶。至于怎样去把握个性这个度,我也还只是处于认识浅薄的阶段,以后慢慢摸索吧。
总之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想当一个面面俱到的人,很难。那就在各个特质之间找平衡点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