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天
早起去拜了外公
回来做了饭
给姐姐染了头发
给外婆剪了指甲
晚上继续做了菜
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用文字记录各种琐碎,不为了别人,只是觉得日子过得细碎又随意,无趣又荒凉。写很多字,在纸上,本子上,网络上,电脑上。
渐渐的,话好似越来越多,记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真心和真情绪。
流水账的只言片语,久而久之自己也觉得了无生趣。
写下的东西其实不会回头回忆。
渐渐的就真的成为一个越来越无趣的人。
早晨和姐姐,外婆,妈咪一起,穿过一个小区去买东西带给外公。
昨天晚上妈妈说没做红烧肉,奶奶说过年去过了带过东西了这次简单点,我想想还是说,不行,做吧,明天我起来做。妈妈说好,那明天起来去买新鲜肉。
我听到妈妈回来进厨房的声音,起来以后说我来做,妈妈却说已经下锅了。心里觉得小遗憾,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坐了公交车才发现,现在宜昌的公交车也开始强调无饮食车厢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点什么,我就听着笑笑觉得好简单。
公交到站以后,附近没有出租车,于是4个人上了两辆摩托车。宜昌话叫摩的是“麻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
进墓地的路有的修的不好,松软的泥土和窄窄的车道。我和姐姐这辆的司机师傅默默的换了个档爬小坡,也会在有泥水的地方慢慢的减速悠悠的过。虽然姐姐还是说啊,鞋上被蹦了泥巴说回去要洗鞋了,我想想还是觉得司机大叔人蛮好的,也就笑笑的就到了目的地。
上去给外公摆清明棍挂清明吊的时候,姐姐就动作很迅速的弄好了,我却觉得怎么摆都不大对劲。
给外公烧东西的时候,外婆碎碎念的叫外公不要舍不得花,好好玩玩,然后老人家也拿了些到了左右的墓前,然后嘴里念叨着让邻居照顾照顾外公。
我想着路上妈妈说道的,外公一直都是干干净净的,想着印象中我一直都觉得“一看就是好老头”的外公,觉得有的东西熟悉却又渐渐没那么清晰。
烧东西的时候,妈妈和外婆说,来和外公说几句,然后提到姐姐作为孙女,妈妈说当年送外公过来的时候,也是姐姐在前面和外公叮嘱叮嘱什么的时候,我张了张嘴却也讲不出什么,然后就很沮丧。
想来想去还是希望外公一切都好,顺心如意就好了,磕了3个头,按照平常的手续 上香 放鞭炮什么的。
最后弄完走下墓地,再继续麻木师傅驮着我们回来。
路上就两手空空,脑子却没那么空了。
突然觉得,好像印象中外公讲话我就那么听着,笑笑。姨妈舅舅这边我们4个小孩子里面,虽然好几个小时候都和外公外婆生活过,我大抵是他们带的最久的。外公也最爱和我讲话,因为我和他能够认真的聊天。
直到高三,能回家的周末都一定要去看外公外婆,过年过节,老人家不愿意动,也是大家都聚到东山上的外公外婆家热热闹闹的过完初七,才各自散回家。
后来大学了不能经常会去,每次假期就过去陪陪老人家,挑电视台的事儿还是我分内的事儿。
以前不用机顶盒,最开始是单位的电视信号,后来是可以有自动搜索的功能,但是总是会有些不清楚的台或者空白的台出现,一个一个的删掉排列好,按照老人家最熟悉的顺序设定好。每次干完这些事儿,外公还是会乐呵的一笑说,这事儿还是得徐晋做,别人都做不好。
我妈总说,你怎么会这些的,我都不会。我笑她说你不用心就不会呗,她就会瞄我两眼瞪瞪我,然后说那你干得好就每次都留给你干。然后两个人笑成一团相互损一会儿。
我们四个小孩也各自有着不然大家省心的时期,还好是间隔着来。
一大家子每次有点什么事儿还能商量商量。
总觉得有些内疚,小时候显得最乖最听话最不给他们找事儿的我,也执拗又固执的让大家担心了好几年。
还记得小时候,和外公一起用我爸买的压面机做面条,外公总是不让我帮忙,我就看着。看几次就学会了,厚脸皮的非要一起去搅合。
每年年三十的饺子,都是大家中饭之后,外公活好面醒着,他们就打麻将我们小的就聊天。吃完晚上的年夜饭也不着急,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皮我们的。
11点左右收拾东西饺子7788迅速大家就一起包好了,然后12点前开始煮,12点左右吃完乐乐呵呵的,就大家玩会儿在回家或者看外公外婆的意思,打打麻将还是就聊聊天过去。
我一直以为别人家过年也是这样的。
后来觉得,我们家的氛围,好像也挺奇葩的。
再后来工作了,第一年不能过年回家,就死命换休,过年前回去了11天,大年29的航班回上海上班,连续上了17天。
还好是白班,下班了就电话回去问问。
那年上海其实挺冷的。
第二年已经有了离职的念头,就申请正常放假,中间死命换休,有乐意加班拿3倍公司的上海姑娘和我换了一天班我知道现在都心存感激。过到年初五就回去提离职什么的。再后来就渐渐开始学德语什么的了。
想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在海大蹭自习室的时候,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往常都是直接每周固定时间视频的,讲了讲话和外公讲了几句,外公有老慢支,有的时候气有点上不来,讲了几句妈妈说外公要去上厕所就不讲了。
再后来是和学德语的同学在同济留学生楼旁边的长凳子上复习,那天5个人一起,大家都觉得我二逼的不行什么都记不住,固定的动介搭配,负责问我的男生都提问的记住了我永远都打错。
再后来就是考完那个什么屁初级1的测试以后再电话回家,就知道了些他们一直没和我讲的事儿。
那天还是在专家楼同学的寝室里,掉了会眼泪就回去了。
从墓地回来的路上,我印象里还是外公一直乐呵呵的脸。有次舅舅和我说,其实外公年轻的时候脾气挺不好的,而且外公也不得志,说是外公混的不如意,其实也算是第一届什么警卫队还是什么的,但是外公年轻的时候还想过做生意,在南京准备做小买卖吧,买了2坛子鸭蛋什么的,结果被骗了 除了上面的是鸭蛋,下面都是泥巴什么的。。。外公听到也就笑笑。
想到小学的时候,外公外婆还没事儿去葛水电学校的运动场打打羽毛球。我还记得球拍线绷断了外公就自己修的样子。
后来渐渐年纪大了,上下楼有点喘以后外公就不爱出门,外婆闲不住就一个人自己溜达到处跑。
每次去外公外婆家的时候,外公一个人在家,穿着棉鞋,一件大外套,带着个绒线帽子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喝喝茶的样子。
一晃,都好多年了。
外公是31年的,外婆是30年的,外公走了以后,外婆的性格其实也变了挺多,虽然也还是闲不住,但是没那么急躁了。
后来就不叫我们过去了,外婆说自己闲不住,自己跑跑来我们家吃,有次下雨,我妈和我说,外婆吃晚饭还是坚持回去,我妈说住家里好了,反正就我妈一个人在屋里,有地方睡什么的。
外婆坚持回去,我妈还说这老太太就是倔。
送外婆到屋里以后,外婆和我妈说,怕老头子一个人在家,孤单。
我记得我妈是视频里和我讲这段的,心里当时就酸了。
外公的遗照,是当年我拿积攒的零花钱给我妈我爸补拍结婚纪念照的时候,加钱让外公外婆也穿着礼服拍了一套。有一张外公笑得可温柔可乐呵了。
妈妈说,后来就拿这个照片做了外公最后的墓碑上的照片。
办事儿的时候,单位里面很多人都过来,我妈说那天外婆觉得办的还挺不错的,我妈也觉得看着外公的遗像,觉得外公还是笑笑的,也没那么难过了。
快3年了,虽然那个时候他们告诉我我赶回来也弥补不了什么。
可是,我想,我还是遗憾的。
我再也没办法听他和我聊天讲话了。
也看不到他各种含义的笑啊笑的了,有乐呵的,有不好意思的。
也看不到大家配他打麻将的时候,赢钱也不承认被揭穿的小乐呵了。
凉拌的红皮萝卜丝,再也没人能拌的那么好吃了。
也没人喊我 晋子了。
回来做了饭
给姐姐染了头发
给外婆剪了指甲
晚上继续做了菜
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用文字记录各种琐碎,不为了别人,只是觉得日子过得细碎又随意,无趣又荒凉。写很多字,在纸上,本子上,网络上,电脑上。
渐渐的,话好似越来越多,记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真心和真情绪。
流水账的只言片语,久而久之自己也觉得了无生趣。
写下的东西其实不会回头回忆。
渐渐的就真的成为一个越来越无趣的人。
早晨和姐姐,外婆,妈咪一起,穿过一个小区去买东西带给外公。
昨天晚上妈妈说没做红烧肉,奶奶说过年去过了带过东西了这次简单点,我想想还是说,不行,做吧,明天我起来做。妈妈说好,那明天起来去买新鲜肉。
我听到妈妈回来进厨房的声音,起来以后说我来做,妈妈却说已经下锅了。心里觉得小遗憾,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坐了公交车才发现,现在宜昌的公交车也开始强调无饮食车厢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点什么,我就听着笑笑觉得好简单。
公交到站以后,附近没有出租车,于是4个人上了两辆摩托车。宜昌话叫摩的是“麻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
进墓地的路有的修的不好,松软的泥土和窄窄的车道。我和姐姐这辆的司机师傅默默的换了个档爬小坡,也会在有泥水的地方慢慢的减速悠悠的过。虽然姐姐还是说啊,鞋上被蹦了泥巴说回去要洗鞋了,我想想还是觉得司机大叔人蛮好的,也就笑笑的就到了目的地。
上去给外公摆清明棍挂清明吊的时候,姐姐就动作很迅速的弄好了,我却觉得怎么摆都不大对劲。
给外公烧东西的时候,外婆碎碎念的叫外公不要舍不得花,好好玩玩,然后老人家也拿了些到了左右的墓前,然后嘴里念叨着让邻居照顾照顾外公。
我想着路上妈妈说道的,外公一直都是干干净净的,想着印象中我一直都觉得“一看就是好老头”的外公,觉得有的东西熟悉却又渐渐没那么清晰。
烧东西的时候,妈妈和外婆说,来和外公说几句,然后提到姐姐作为孙女,妈妈说当年送外公过来的时候,也是姐姐在前面和外公叮嘱叮嘱什么的时候,我张了张嘴却也讲不出什么,然后就很沮丧。
想来想去还是希望外公一切都好,顺心如意就好了,磕了3个头,按照平常的手续 上香 放鞭炮什么的。
最后弄完走下墓地,再继续麻木师傅驮着我们回来。
路上就两手空空,脑子却没那么空了。
突然觉得,好像印象中外公讲话我就那么听着,笑笑。姨妈舅舅这边我们4个小孩子里面,虽然好几个小时候都和外公外婆生活过,我大抵是他们带的最久的。外公也最爱和我讲话,因为我和他能够认真的聊天。
直到高三,能回家的周末都一定要去看外公外婆,过年过节,老人家不愿意动,也是大家都聚到东山上的外公外婆家热热闹闹的过完初七,才各自散回家。
后来大学了不能经常会去,每次假期就过去陪陪老人家,挑电视台的事儿还是我分内的事儿。
以前不用机顶盒,最开始是单位的电视信号,后来是可以有自动搜索的功能,但是总是会有些不清楚的台或者空白的台出现,一个一个的删掉排列好,按照老人家最熟悉的顺序设定好。每次干完这些事儿,外公还是会乐呵的一笑说,这事儿还是得徐晋做,别人都做不好。
我妈总说,你怎么会这些的,我都不会。我笑她说你不用心就不会呗,她就会瞄我两眼瞪瞪我,然后说那你干得好就每次都留给你干。然后两个人笑成一团相互损一会儿。
我们四个小孩也各自有着不然大家省心的时期,还好是间隔着来。
一大家子每次有点什么事儿还能商量商量。
总觉得有些内疚,小时候显得最乖最听话最不给他们找事儿的我,也执拗又固执的让大家担心了好几年。
还记得小时候,和外公一起用我爸买的压面机做面条,外公总是不让我帮忙,我就看着。看几次就学会了,厚脸皮的非要一起去搅合。
每年年三十的饺子,都是大家中饭之后,外公活好面醒着,他们就打麻将我们小的就聊天。吃完晚上的年夜饭也不着急,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皮我们的。
11点左右收拾东西饺子7788迅速大家就一起包好了,然后12点前开始煮,12点左右吃完乐乐呵呵的,就大家玩会儿在回家或者看外公外婆的意思,打打麻将还是就聊聊天过去。
我一直以为别人家过年也是这样的。
后来觉得,我们家的氛围,好像也挺奇葩的。
再后来工作了,第一年不能过年回家,就死命换休,过年前回去了11天,大年29的航班回上海上班,连续上了17天。
还好是白班,下班了就电话回去问问。
那年上海其实挺冷的。
第二年已经有了离职的念头,就申请正常放假,中间死命换休,有乐意加班拿3倍公司的上海姑娘和我换了一天班我知道现在都心存感激。过到年初五就回去提离职什么的。再后来就渐渐开始学德语什么的了。
想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在海大蹭自习室的时候,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往常都是直接每周固定时间视频的,讲了讲话和外公讲了几句,外公有老慢支,有的时候气有点上不来,讲了几句妈妈说外公要去上厕所就不讲了。
再后来是和学德语的同学在同济留学生楼旁边的长凳子上复习,那天5个人一起,大家都觉得我二逼的不行什么都记不住,固定的动介搭配,负责问我的男生都提问的记住了我永远都打错。
再后来就是考完那个什么屁初级1的测试以后再电话回家,就知道了些他们一直没和我讲的事儿。
那天还是在专家楼同学的寝室里,掉了会眼泪就回去了。
从墓地回来的路上,我印象里还是外公一直乐呵呵的脸。有次舅舅和我说,其实外公年轻的时候脾气挺不好的,而且外公也不得志,说是外公混的不如意,其实也算是第一届什么警卫队还是什么的,但是外公年轻的时候还想过做生意,在南京准备做小买卖吧,买了2坛子鸭蛋什么的,结果被骗了 除了上面的是鸭蛋,下面都是泥巴什么的。。。外公听到也就笑笑。
想到小学的时候,外公外婆还没事儿去葛水电学校的运动场打打羽毛球。我还记得球拍线绷断了外公就自己修的样子。
后来渐渐年纪大了,上下楼有点喘以后外公就不爱出门,外婆闲不住就一个人自己溜达到处跑。
每次去外公外婆家的时候,外公一个人在家,穿着棉鞋,一件大外套,带着个绒线帽子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喝喝茶的样子。
一晃,都好多年了。
外公是31年的,外婆是30年的,外公走了以后,外婆的性格其实也变了挺多,虽然也还是闲不住,但是没那么急躁了。
后来就不叫我们过去了,外婆说自己闲不住,自己跑跑来我们家吃,有次下雨,我妈和我说,外婆吃晚饭还是坚持回去,我妈说住家里好了,反正就我妈一个人在屋里,有地方睡什么的。
外婆坚持回去,我妈还说这老太太就是倔。
送外婆到屋里以后,外婆和我妈说,怕老头子一个人在家,孤单。
我记得我妈是视频里和我讲这段的,心里当时就酸了。
外公的遗照,是当年我拿积攒的零花钱给我妈我爸补拍结婚纪念照的时候,加钱让外公外婆也穿着礼服拍了一套。有一张外公笑得可温柔可乐呵了。
妈妈说,后来就拿这个照片做了外公最后的墓碑上的照片。
办事儿的时候,单位里面很多人都过来,我妈说那天外婆觉得办的还挺不错的,我妈也觉得看着外公的遗像,觉得外公还是笑笑的,也没那么难过了。
快3年了,虽然那个时候他们告诉我我赶回来也弥补不了什么。
可是,我想,我还是遗憾的。
我再也没办法听他和我聊天讲话了。
也看不到他各种含义的笑啊笑的了,有乐呵的,有不好意思的。
也看不到大家配他打麻将的时候,赢钱也不承认被揭穿的小乐呵了。
凉拌的红皮萝卜丝,再也没人能拌的那么好吃了。
也没人喊我 晋子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