馎饦 餺飥 Hōtō (ほうとう)
最完美的离婚 近期烂片海洋里很喜欢的一部。最终话的结尾出现了 Hōtō (ほうとう)这东西,到底是嘛呢?
首先,按照wiki,乌冬面。日文:うどん;英文:udon,在日文汉字中写为:饂饨。
传入日本后名字再传回来时音译为乌冬面理所当然。
那乌龙面呢?乌龙面=乌冬面。
为毛儿会叫乌龙面呢?按网上的说法,【在比较有名一点的老字号,这面经常被写成另外两个汉字:馄饨。而汉语的馄饨则是用外来语表示的“ワンタン”】。 这意思相差得,太奇葩了点。。。
看过一部制作乌冬面的纪录片,对躺在地上的那偌大的面团记忆犹新~不知怎的留下了一种"乌冬面一定是经过发酵的面条"的印象。
自家做乌冬时,可以通过揉入大米粉来达到米粉与面条中间的某种口感就,发酵也可以缩短为简短的醒面过程而不需过夜。 不知道乌冬面是不是本来就应该微酸?
"学者指出,乌冬面的起源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撰写的《齐民要术》,书里出现的“餺飥”一词。“餺”指薄面片,“飥”指用手推,所以“餺飥”是用手将面团做成薄面片的一种面食。
馎饦出现鸟。在中国这就是”汤饼的别名。中国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类似于现代的煮面片。”
”起源自奈良时代(710年-784年)传入的众多唐果子(唐朝的糕点)之一 ---馎饦(hakutaku) 。是用面粉揉制成绳状或是团状切割的糕点,演变为今日的馎饦(houtou) ,在日本也属于乌东面的一种(但就山梨县人的认知来说,馎饦就是馎饦,不是乌东面) " "古代日本将“餺飥”这个词念成“howutowu”,而平安时代的《色叶字类抄》一书中标记着“餺飥”的两种念法,一是“hakutaku”,二是“howutowu”。"
---------------------------
啧啧,那么麻烦,就是面条嘛。
再附一个考究馎饦本身的连接 太长了回头看。
"馎饦"也称疙瘩汤——偏安一隅的面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1b1d101000abq.html
以及三面三色,日本面条的故事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230184_309118.html
首先,按照wiki,乌冬面。日文:うどん;英文:udon,在日文汉字中写为:饂饨。
传入日本后名字再传回来时音译为乌冬面理所当然。
那乌龙面呢?乌龙面=乌冬面。
为毛儿会叫乌龙面呢?按网上的说法,【在比较有名一点的老字号,这面经常被写成另外两个汉字:馄饨。而汉语的馄饨则是用外来语表示的“ワンタン”】。 这意思相差得,太奇葩了点。。。
看过一部制作乌冬面的纪录片,对躺在地上的那偌大的面团记忆犹新~不知怎的留下了一种"乌冬面一定是经过发酵的面条"的印象。
自家做乌冬时,可以通过揉入大米粉来达到米粉与面条中间的某种口感就,发酵也可以缩短为简短的醒面过程而不需过夜。 不知道乌冬面是不是本来就应该微酸?
"学者指出,乌冬面的起源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撰写的《齐民要术》,书里出现的“餺飥”一词。“餺”指薄面片,“飥”指用手推,所以“餺飥”是用手将面团做成薄面片的一种面食。
馎饦出现鸟。在中国这就是”汤饼的别名。中国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类似于现代的煮面片。”
”起源自奈良时代(710年-784年)传入的众多唐果子(唐朝的糕点)之一 ---馎饦(hakutaku) 。是用面粉揉制成绳状或是团状切割的糕点,演变为今日的馎饦(houtou) ,在日本也属于乌东面的一种(但就山梨县人的认知来说,馎饦就是馎饦,不是乌东面) " "古代日本将“餺飥”这个词念成“howutowu”,而平安时代的《色叶字类抄》一书中标记着“餺飥”的两种念法,一是“hakutaku”,二是“howutowu”。"
---------------------------
啧啧,那么麻烦,就是面条嘛。
再附一个考究馎饦本身的连接 太长了回头看。
"馎饦"也称疙瘩汤——偏安一隅的面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1b1d101000abq.html
以及三面三色,日本面条的故事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230184_309118.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