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派之殇
关于岭南学派和郑祖良先生的一些零散材料。初稿还是写于13年,终究是无力更新了,权放于此。 ~~~~~~~~~~~~~~~~~~~~~~~~~~~~~~~~~~~~~~~~~~~~~~~~~~~~~~~~~~~~~~~~~~~~~~~~
此时许多经典的作品都是位于山林间、湖湾畔等优美环境之中的小体量建筑,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美国现代主义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 Wright)“让建筑从环境中长出来”的观点。传统庭园成为当时的岭南建筑师们最重要的灵感来源,设计结合庭园成为显著特色,风行一时。莫伯治、佘畯南、吴威亮、陈伟廉、林兆璋、郑祖良等建筑师的典范设计中均有意识地结合了庭园。 传统庭园的空间感受与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提倡的流动空间不谋而合,也许这正是岭南现代建筑当时能够在国际国内获得广泛认可和赞许的重要原因。
1957年,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夏昌世在其《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中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指出应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现代岭南建筑的创作就常以“工作小组”的方式进行。20世纪70年代,广州市副市长林西在其主持的一系列广州外贸工程上,均倡导“工作小组”方式的创作团队。在这个“工作小组”中,建筑师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岭南建筑作品得以面世,也大大加强了建筑学界与业界的交流,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岭南建筑思想。 广州城市建设长时间的舵手、广州市副市长林西调回担任这一系列工程的领导工作,许多曾参与重大工程项目但动乱时期被下放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被召回参与外贸工程的设计,此即该团队也被部分研究者称作“旅游设计组”等的原因。 实际上,该团队的合作背景起始于1950年代。广州当时成为中国对外接触、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有必要建设一批展馆及宾馆。新爱群大厦即为第一个团队作品,其后有当时最高的广州宾馆等随之建成。“文革”开始后,团队被迫终止了工作。 随着广州外贸工程的开展,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不计名利地团结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实践当中,完成了流花宾馆、东方宾馆、白云宾馆等一系列具有相当质量的建筑设计作品,也为当今的建筑团队创作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这一团队的合作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提出了“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的思想,广东因之提出了“八大酒店计划”,仍由该设计组佘畯南、莫伯治、林兆璋、陈伟廉、陈立言、蔡德道、黄汉炎等组成的设计组完成了白天鹅宾馆的设计实施方案,成为岭南现代建筑的顶峰作品。 1983年白天鹅宾馆建成后,随着团队主要成员年岁渐长及各种设计机构的独立发展,此类团队创作的机会不再,岭南现代建筑探索也结束了一段明亮美好的岁月。
郑祖良(1914-1994)
郑祖良是岭南近现代重要的建筑活动家、岭南现代园林设计与建设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位现代建筑理论倡导者与理论家。 1914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1930年进入广东省立专门学校的工科土木系学习。1933-1937年就读于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先后在勷勤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兵工署、重庆市工务局等任职。1941年开始,分别与夏昌世、黎抡杰、莫伯治、郑昭等在数个不同的建筑师事务所合作。1952-1978年,任广州市建设局工程师,其中于1953年联合创办广州市建筑设计院,是广州市建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78-1985年任广州市园林局工程师。 曾与夏昌世、莫伯治先生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把现代建筑艺术和岭南传统庭园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新意、多姿多彩又具有强烈地方风格的现代园林和建筑作品。其园林规划设计结合城市蓄洪排涝、公共游憩及城市绿化系统组织,通过因地制宜与灵活自然的规划布局,创造了广州园林建设的传世典范。为岭南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我国园林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赞誉。 此外,郑祖良还主持数十项园林建筑设计,创作了如文化公园园中园、双溪别墅甲座、听雨轩、德国园博会“芳华园”等一大批优秀岭南园林建筑作品。郑祖良在园林建筑小品“亭”的选址和设计上的独到功力,更令其在行内有“亭王”的美誉,设计建成各类亭子逾百座。 同时,郑祖良一生致力于现代建筑和园林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从青年时代起直至71岁高龄,先后创办或主编《新建筑》、《新市政》、《广东园林》、《南方建筑》多本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相关的学术专论和丛书,为建筑和园林的学术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热情,对岭南现代建筑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5年后移居美国,1994年在美国逝世。
主要作品一览: ●文化公园品石轩(1952)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1954) ●二沙头体育公园(1956) ●广州动物园(1958) ●流花湖公园(1958) ●东湖公园(1958) ●荔湾湖公园(1958) ●兰圃(1959) ●白云山郑仙岩(山顶公园,1964)●双溪别墅甲座(1964) ●白云山松风轩(1964) ●华南植物园水榭(1965) ●文化公园园中园(1980) ●流花湖公园音乐茶室(1981) ●芳华园(1983) ●麓湖公园与白云山风景区规划(1984)
华南植物园水榭




斜角的透视非常厉害,空间完全被打散了




这些个悬挑不用多说,今天的设计反而都缩回去了



对比一下密斯的作品年表: 图根哈特别墅(Tugendhat),捷克,(1928年-1930年) 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9年) 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伊利诺伊州(1946年-1951年) 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Crown Hall IIT) ,伊利诺伊州,(1956)
华南植物园的亭子


忘了是哪个公园的亭子,手法一致

同个公园的水榭,手法相近

兰圃 游廊

花房 这个被某老师盛赞过的

一个不知名水榭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小品,设计非常精妙,品质非常高,仿佛古典家具一样抚摸不尽的触感




芳华园 路径景点设置有“起承转合”之势,让人游园有如读诗般流畅起伏。 除了空间上的序列,时间上也加入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的设计。 定舫、梅亭、钓鱼台构成了一个“景观三角”,游者游园时从其中一个点均能同时看到另外两点,三点绕池而立,在狭小的空间中充分表现岭南现代园林空间精巧独到的造园手法。 各个小品建筑物不拘一格,既吸取了我国宫廷古典建筑中的稳重、富丽的风格,又具有岭南园林建筑中的轻巧、明朗、通透的特点。是延续民族传统基调的现代岭南造园的经典之作。




另一组很厉害的无名建筑





疏漏之处无法一一弥补。 完。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67篇内容 · 10.1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98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51篇内容 · 5.2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297篇内容 · 22.2万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26篇内容 · 9853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94.2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39.6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83篇内容 · 41.1万次浏览
比现在某些硬掰园林的不知高到哪去了
见功力
「内容不可见」https://www.douban.com/people/YeHuanTong/status/2573586798/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548364040/#image
「内容不可见」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photo_album/1863416062/&dt_dapp=1
忘了是哪个公园的亭子--广州海珠区的晓港公园,昨天刚好和爸妈去逛了一趟
园林建筑,最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精神。文化公园园中园,是1980年的名作,手法比较繁多,我在1981年参观过,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岭南建筑’已经不成气候。
啊,第一个应该是在广州的植物园,很喜欢这种设计,确实慢慢都给修没了
岭南园林建筑在游览时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感,现在想来有些遗憾本科时园林建筑这门课没有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