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使辞世诗三首之由来
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常立寺的元使冢,供奉有元朝使节杜世忠等五人。杜世忠使团于至元十二年(1275)出使日本送交国书,却被日本镰仓幕府下令全数斩决。日人轻视生命却又敬畏鬼神,专门为其建“元使五人冢”,为五座五轮塔,供养逝者亡灵。
元使被害名单列有:正使,杜世忠,34岁,“大元人”,应为北方汉人; 副使,何文著,38岁,“唐人”,当指原籍南宋地区的汉人;计议官,撤都鲁丁,畏兀儿人;书状官,杲,畏兀儿人;通译,徐赞,高丽国人。
临决之时,日方按本国惯例为元使准备了纸笔,让其留诗为念。其中汉文化较高的杜世忠、何文著、徐赞三人都留下了辞世诗,但行刑仓猝,三人作诗都袭法前人。
其中正使礼部侍郎杜世忠为:“出门妻子赠寒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该诗改自李白《别内赴徵》三首之二,原诗为“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充满了“丈夫取功名”的豪迈以及事败不就的扼腕遗憾。
副使兵部郎中何文著作诗:“四大原无主,五蕴悉皆空。两国生灵苦,今日斩秋风。”此诗源于十六国僧人僧肇。据传,后秦国主姚兴命僧肇还俗,僧肇不从,于是被处死刑。临刑时,僧肇悠然说偈:“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持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何氏应为礼佛之人,坦然自解中又藏有对两国民众即将遭受兵燹的同情。
高丽国人徐赞,是奉高丽王之命陪同元使赴日的“舌人郎将”,即任军中翻译一职。作为陪同大哥打酱油的小弟却被一同绑缚法场,徐赞心中百感交集,充满了无奈和感伤,他的临刑诗为:“朝廷宰相五更寒,寒甲将军夜过关。十六高僧申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徐氏此诗,在元明时代的文献中,也有相似内容的诗文出现【南宋末年《名贤集》、元末明初高明《琵琶记》、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所以应该也是仿自前人。但该诗可能出自平凡人手,常做民谣乡谚使用,故而未能著录大雅文编,只在民间广泛流传,甚至为高丽人所熟知。
附:耳冢亦称鼻冢,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丰国神社门前。埋葬有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战死的大约两万多人的朝鲜军和明军的耳朵和鼻子。当时根据日本的传统习惯,一般将朝鲜和明朝阵亡的将领首级献给主将请功,是为首实检;而对于阵亡的朝鲜和明朝普通士兵则将耳朵或鼻子割了下来,用盐腌制后献给主将请功。其中一些被带回日本,集中埋葬于此。
真田山甲午战俘墓地,位于日本大阪府玉造町,共葬有6名清国官兵。广岛比治山陆军墓地,葬有4名清国官兵。
元使被害名单列有:正使,杜世忠,34岁,“大元人”,应为北方汉人; 副使,何文著,38岁,“唐人”,当指原籍南宋地区的汉人;计议官,撤都鲁丁,畏兀儿人;书状官,杲,畏兀儿人;通译,徐赞,高丽国人。
临决之时,日方按本国惯例为元使准备了纸笔,让其留诗为念。其中汉文化较高的杜世忠、何文著、徐赞三人都留下了辞世诗,但行刑仓猝,三人作诗都袭法前人。
其中正使礼部侍郎杜世忠为:“出门妻子赠寒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该诗改自李白《别内赴徵》三首之二,原诗为“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充满了“丈夫取功名”的豪迈以及事败不就的扼腕遗憾。
副使兵部郎中何文著作诗:“四大原无主,五蕴悉皆空。两国生灵苦,今日斩秋风。”此诗源于十六国僧人僧肇。据传,后秦国主姚兴命僧肇还俗,僧肇不从,于是被处死刑。临刑时,僧肇悠然说偈:“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持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何氏应为礼佛之人,坦然自解中又藏有对两国民众即将遭受兵燹的同情。
高丽国人徐赞,是奉高丽王之命陪同元使赴日的“舌人郎将”,即任军中翻译一职。作为陪同大哥打酱油的小弟却被一同绑缚法场,徐赞心中百感交集,充满了无奈和感伤,他的临刑诗为:“朝廷宰相五更寒,寒甲将军夜过关。十六高僧申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徐氏此诗,在元明时代的文献中,也有相似内容的诗文出现【南宋末年《名贤集》、元末明初高明《琵琶记》、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所以应该也是仿自前人。但该诗可能出自平凡人手,常做民谣乡谚使用,故而未能著录大雅文编,只在民间广泛流传,甚至为高丽人所熟知。
![]() |
日本华人战殇墓,有元使墓、明援朝军耳冢及清军战俘墓三处。 |
附:耳冢亦称鼻冢,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丰国神社门前。埋葬有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战死的大约两万多人的朝鲜军和明军的耳朵和鼻子。当时根据日本的传统习惯,一般将朝鲜和明朝阵亡的将领首级献给主将请功,是为首实检;而对于阵亡的朝鲜和明朝普通士兵则将耳朵或鼻子割了下来,用盐腌制后献给主将请功。其中一些被带回日本,集中埋葬于此。
![]() |
耳冢,现为日本国指定的国家史迹。 |
真田山甲午战俘墓地,位于日本大阪府玉造町,共葬有6名清国官兵。广岛比治山陆军墓地,葬有4名清国官兵。
![]() |
碑上被凿去的是侮辱性的“捕虏”二字,二战后被日本管理员去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