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自己忘了这些大学的事情所以都写了下来
刚开始一听说要去山里念书特别的不情愿,我想像中的大学是在市中心三环以内的高校,出了校门就是各种购物中心,美食街,一片繁华。总之就是与良乡完全相反。大三时候一个朋友来找我,我还怕她不敢一个人坐长途车,就说坐地铁,结果下车她就说怎么看着外边越来越荒凉越来越偏僻。后来男朋友来我学校,说下了车就跟到了陕西一样。
我想那你们一定还没听到过地铁口那家理发店平时放还珠格格片头曲,老让我恍惚有种97年走在街头的感觉;还有超市发里各种山寨化妆品;夏日里夜晚满条街都是大排档,啤酒烤串烤鸡翅,有一家叫响当当的串吧在西门那边,那的烤翅相当鲜嫩,入口即化;那家老去的KTV叫什么我给忘了。 后来在这里呆久了就渐渐产生了感情,变得好像第二个家。
周一那天又坐上房山小火车。好像是大二暑假之前那个期末才开通,然后我先去体验了一把,回来还有人问我怎么样,我说车厢里就我们俩人,前面车厢里还有一家人,那个小男孩特别激动兴奋,不停地一趟一趟从车头跑到车位再从车尾跑到车头。下车还有大妈站成两排带着红袖标鼓掌欢迎我们,有摄像机拍摄,后来回家后我就看到电视上说热烈庆祝房山线正式开通。可是我永远都记得这条地铁线的与众不同,因为它夏天空调开的永远能冻死人,冬天座椅烫屁股。后来大三我就不怎么坐原来的917or 832和地铁,一直坐廊坊到房山的长途车,认识了不少朋友,各种年级各种专业,都是大兴区滴。我永远记得我第一次坐917回家的场景,大一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回家,周五,那时候各种学生组织还没有组织大家排队,大家的队伍都成梯形状挤到了马路中间,我后来听郭德纲的相声形容的“一辆车来了,人群可以把车挤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这次回去后 第一个就是见到修车部的水果大叔,我喜欢那个很好很憨厚的水果大叔,他那的水果很甜。同学们,尤其是女生,下课后路过经常去那里买水果。我经常在人家称好并且装袋后递给我那一刻发现没带钱,大叔每次都让我先拿走吧,回头回来路过再给钱。我又是一个有强迫症,不能欠别人钱不还的人,于是不一会吃饭时候就得特地跑过去送一趟钱,大叔还说我不用特地跑一趟,什么时候路过什么时候给就行,他不着急。这一点与超市里差五毛钱都不行的小气老板和食堂里2毛钱的塑料袋没刷卡走到一半都得把我叫回来刷掉两毛钱的阿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唯一一次意外是有一年春天,我在两个星期没回家没出校门没上网,不了解西瓜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花了27块钱买了半个西瓜,我当时吃的时候心里都拔凉拔凉的,叨念尼玛太贵了。
拍照片的时候,水果大叔还特地脱掉了外面有点脏的工作服和我俩拍照。还有卖热干面的年轻姑娘,我原本以为她不愿意拍照所以出去了,结果没想到是特地出来解下围裙和我拍照,虽然我极其不喜欢吃热干面,买的几次还都是帮小花带的。小花一开始是非常有素质的女孩子,所以不好意思提前预定热干面,然后在吃饭高峰期队排得超级超级超级长的时候直接去窗口拿一份热干面走人。我又忽然想起原来课很多的时候,中午没有时间吃饭,一下楼就匆忙给小吃城打电话的场景。大三上学期期末听说小吃城要被取缔了,十分的舍不得,舍不得什么糖醋排骨,土豆宫保鸡丁,土豆茄子鸡丁,黑椒牛柳,肥牛饭等各种盖饭,于是在最后拼命可劲儿吃,地沟油就地沟油吧,怕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结果发现下学期还在。还有一次我下午从图书馆骑自行车回来,帮一宿舍的人带饭,两个盒饭袋子挂在车把上,车筐里还堆了两个盒饭,然后骑到宿舍楼下就被楼下等饭的女生拦截了,问是不是她的什么什么盖饭。关于10号楼下的过桥米线,我总是吃特辣的还要再自己放很多很多麻油,那个米线分为清汤,微辣,麻辣,特辣,我嫌麻辣的不够辣,特辣的不够麻。食堂三楼西厅那个鑫玲永和的老板娘这次送了我和婧子一人一盒芒果布丁。刚开店的时候我就经常去那里买吃的东西,那的宫爆鸡丁饭里的鸡腿肉丁简直是全校宫爆鸡丁饭类里最大的,给的量最多的。还有Pasta家的肉酱意大利面和照烧鸡肉饭还有培根肉酱焗饭。
我记得大一时候,夏天晚上8点多。我们大一时候宿舍位置太好了,正对着龙月,想买什么之前都可以趴窗户先看看人多不多,然后再下楼。那天,我和小花下楼去买对面龙月的铁板。一人买了一大把,晚上太黑了,我又离小花太近,不小心把签子扎到了小花手上,于是她手上有了一个眼儿,里面还有酱 = =。小花是宿舍唯一一个能陪我吃辣的孩子,所以我和小花在一起吃的好多都是很辣很辣的。对了,还有那个能把人辣晕过去的久久鸭,说少放辣椒就很辣,放辣椒的意思就是挤两圈辣椒油。小花经常的组合是一份鸭肠粉(那个是叫这个名字么,我忘记了)和4~5块钱的久久鸭凉菜或者鸭肠。有一次是考四级的前一天下午我从图书馆学习回来买了5块钱的久久鸭,然后小花说有人吃了久久鸭一个宿舍都拉肚子了,于是我为了保证我第二天CET4不会因为拉稀而得倒数第一,忍痛把一大兜子久久鸭一口没吃扔进垃圾桶里。
我记得大三上学期时候我牙疼去医院,上午小花陪我去了医院,第一次不和父母去医院看病,和小花一起我觉得特别的温暖,小花太贤惠了什么都知道。之后我逃课去看牙,一个人骑自行车“进城”,比坐环1惬意很多。那时候大概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好几次顶风上坡骑车,发型都被吹成了风云里面的聂风,太潇洒。不过我不得不说良乡医院那看牙还不错,我断神经时候在我没有明确要求要打麻药的情况下给我打了麻药,一点都不疼,看完后我也再也没疼过,那位医生真是一位好医生。就是回学校报销时候又没成功。
还有我的化妆技术也多亏了小花和小小,谢谢你们把我带上了道儿~ 虽然现在化妆技术还不是很娴熟,但是我会努力学习的。小小和我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并且是一个班主任,不过就是比我小了一届。我想如果这样子的话,那我俩到大学一开始被分到一个宿舍真是一种缘分。
在学校上学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和婧子混在一起,因为是一个专业一个班级。前几天晚上天天和婧子二人夜话,说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刚认识时候的事情,还评论过各种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上次是嘲笑大璇说是写论文结果天天在宿舍看新笑傲江湖。我俩喜欢张智霖朱茵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等各种80年代的老电视剧。今天婧子出去了没法给我买饭了。她那有我不少视频,证明我从大一到大三胖了不少,大腿粗了不少,并且发型还在不断的变换。婧子当时偷拍的时候很多人反对,但是现在我们找婧子要都嫌弃婧子当时拍的太少了。大二有一个学期课实在是太多的而且全是专业课,上午满课的情况下,下午最困的时候上国际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还有世界经济。太痛苦了。
大一时候为了学习英语并且不断上进,我们定了一天为English Day ,这天夜话必须in English。结果一到这天晚上大家就特别安静一句话也不说,后来English Day的事情不了了之。 这几年来还和她们看了不少鬼片,每周三必看,所以有一个相册全是鬼片。我胆子一直没有提升也没有下降,婧子和小小这俩人的胆子好像互相换了一般。不过大家都是透过手指缝里看的。宿舍里看美剧永远口味奇特,各种男性化,小花看越狱,婧子看肯尼迪家族,我看迷失,大璇看冰与火之歌。大璇是大二搬宿舍才加入的,和我的床挨着,天天晚上加餐吃稻香村的抹茶酥和喝一包牛奶。期间宿舍还集体去华冠上边的新华国际影城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叫三枪拍案惊奇,一部叫越光宝盒。= =。太烂了。
还有一年有阳光冬季长跑,这次回来特别拍了当时的打卡计时的机器,那时候是刷指纹的,现在变成刷脸了,然后我和婧子就说那要是一些女生化妆了,怎么办? 因为我不会骑车带人,经常需要小花或者婧子带着。那时候特别希望在学校能有一个男朋友,有车!可以骑车带着我进行阳光长跑这项活动,我只要在每个点跳下车按个指纹就好了。不过一直没有。那天还不小心拍了一个男生竟然完整的骑车冲上了天桥,那得有多大的力气,佩服佩服,而我只能冲上第二个坡的一半。有一次晚上婧子骑车带我冲下天桥,速度实在控制不住,差点撞上三个体育老师,太惊魂了。后来我记得她们说我腿粗了是因为阳光冬季长跑从来都是她们骑车带着我,我老是坐着从来不运动。
在学校时候网络太重要了,月初去晚了可能买不到80一个月的网卡。去买网卡时候网吧那人老是不在真是闹心,得去好几趟。 还有最后一个星期我去退路由器还是猫什么的,东西都带齐了,就是找不到盒子了,人家说什么也不给退,急的我要吵一架。最逗的是原来那个水站,带着我们整个学校所有宿舍饮水机的租金跑了。
在学校时候学习一直坚持不裸考,就算再困难也不裸考,我就是传说中万人憎恨的学霸,明明看的很多但是每次考试之前都大喊要裸考要裸考。除了去年那天考财政学,之前我把人家给的资料放在科研楼桌子上占座,然后被偷了。晚上和婧子去科研楼刷夜,21点多听小道消息说考试就从我丢的那个资料“题库”里出题,去复印店再买题库,结果关门空手而归,白折腾一趟,后来又借了本题库,婧子神奇般的从70多道简答题中压中多道。那时候科研楼后面贴了一个横幅,写着“学到困再睡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当时真的觉得太幸福了。
还有我们贸经专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次的期末考试都是赶上在学校最后一科。经济班的昨天就考完回家了,我和婧子还要相依为命备考第二天的最后几门。每次看着小花大璇考完回家真是一种煎熬。而且坚持到考试最后一天的时候学校很多吃的地方都关闭了。
还有好多事情,一时间想不起来,但是终于可以有时间一个人写下这些细碎的事情。大四搬过来之后大家都变得太忙太忙,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时间不在了,各种忙出国忙实习忙考研找工作。明明只搬过来半年可是却像过去很久,半年前在良乡说说笑笑、吃喝玩乐的日子离现在太久远。我快要找不到那种感觉。
我怕自己忘了这些大学的事情,所以都写了下来。希望多年后看看还可以回忆起什么。谢谢大学一直陪伴着我的舍友们,谢谢BTBU。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高晓松写的《如丧》,所以这篇写的感觉整体感觉文风有点偏向如丧,抱歉
我想那你们一定还没听到过地铁口那家理发店平时放还珠格格片头曲,老让我恍惚有种97年走在街头的感觉;还有超市发里各种山寨化妆品;夏日里夜晚满条街都是大排档,啤酒烤串烤鸡翅,有一家叫响当当的串吧在西门那边,那的烤翅相当鲜嫩,入口即化;那家老去的KTV叫什么我给忘了。 后来在这里呆久了就渐渐产生了感情,变得好像第二个家。
周一那天又坐上房山小火车。好像是大二暑假之前那个期末才开通,然后我先去体验了一把,回来还有人问我怎么样,我说车厢里就我们俩人,前面车厢里还有一家人,那个小男孩特别激动兴奋,不停地一趟一趟从车头跑到车位再从车尾跑到车头。下车还有大妈站成两排带着红袖标鼓掌欢迎我们,有摄像机拍摄,后来回家后我就看到电视上说热烈庆祝房山线正式开通。可是我永远都记得这条地铁线的与众不同,因为它夏天空调开的永远能冻死人,冬天座椅烫屁股。后来大三我就不怎么坐原来的917or 832和地铁,一直坐廊坊到房山的长途车,认识了不少朋友,各种年级各种专业,都是大兴区滴。我永远记得我第一次坐917回家的场景,大一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回家,周五,那时候各种学生组织还没有组织大家排队,大家的队伍都成梯形状挤到了马路中间,我后来听郭德纲的相声形容的“一辆车来了,人群可以把车挤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这次回去后 第一个就是见到修车部的水果大叔,我喜欢那个很好很憨厚的水果大叔,他那的水果很甜。同学们,尤其是女生,下课后路过经常去那里买水果。我经常在人家称好并且装袋后递给我那一刻发现没带钱,大叔每次都让我先拿走吧,回头回来路过再给钱。我又是一个有强迫症,不能欠别人钱不还的人,于是不一会吃饭时候就得特地跑过去送一趟钱,大叔还说我不用特地跑一趟,什么时候路过什么时候给就行,他不着急。这一点与超市里差五毛钱都不行的小气老板和食堂里2毛钱的塑料袋没刷卡走到一半都得把我叫回来刷掉两毛钱的阿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唯一一次意外是有一年春天,我在两个星期没回家没出校门没上网,不了解西瓜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花了27块钱买了半个西瓜,我当时吃的时候心里都拔凉拔凉的,叨念尼玛太贵了。
拍照片的时候,水果大叔还特地脱掉了外面有点脏的工作服和我俩拍照。还有卖热干面的年轻姑娘,我原本以为她不愿意拍照所以出去了,结果没想到是特地出来解下围裙和我拍照,虽然我极其不喜欢吃热干面,买的几次还都是帮小花带的。小花一开始是非常有素质的女孩子,所以不好意思提前预定热干面,然后在吃饭高峰期队排得超级超级超级长的时候直接去窗口拿一份热干面走人。我又忽然想起原来课很多的时候,中午没有时间吃饭,一下楼就匆忙给小吃城打电话的场景。大三上学期期末听说小吃城要被取缔了,十分的舍不得,舍不得什么糖醋排骨,土豆宫保鸡丁,土豆茄子鸡丁,黑椒牛柳,肥牛饭等各种盖饭,于是在最后拼命可劲儿吃,地沟油就地沟油吧,怕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结果发现下学期还在。还有一次我下午从图书馆骑自行车回来,帮一宿舍的人带饭,两个盒饭袋子挂在车把上,车筐里还堆了两个盒饭,然后骑到宿舍楼下就被楼下等饭的女生拦截了,问是不是她的什么什么盖饭。关于10号楼下的过桥米线,我总是吃特辣的还要再自己放很多很多麻油,那个米线分为清汤,微辣,麻辣,特辣,我嫌麻辣的不够辣,特辣的不够麻。食堂三楼西厅那个鑫玲永和的老板娘这次送了我和婧子一人一盒芒果布丁。刚开店的时候我就经常去那里买吃的东西,那的宫爆鸡丁饭里的鸡腿肉丁简直是全校宫爆鸡丁饭类里最大的,给的量最多的。还有Pasta家的肉酱意大利面和照烧鸡肉饭还有培根肉酱焗饭。
我记得大一时候,夏天晚上8点多。我们大一时候宿舍位置太好了,正对着龙月,想买什么之前都可以趴窗户先看看人多不多,然后再下楼。那天,我和小花下楼去买对面龙月的铁板。一人买了一大把,晚上太黑了,我又离小花太近,不小心把签子扎到了小花手上,于是她手上有了一个眼儿,里面还有酱 = =。小花是宿舍唯一一个能陪我吃辣的孩子,所以我和小花在一起吃的好多都是很辣很辣的。对了,还有那个能把人辣晕过去的久久鸭,说少放辣椒就很辣,放辣椒的意思就是挤两圈辣椒油。小花经常的组合是一份鸭肠粉(那个是叫这个名字么,我忘记了)和4~5块钱的久久鸭凉菜或者鸭肠。有一次是考四级的前一天下午我从图书馆学习回来买了5块钱的久久鸭,然后小花说有人吃了久久鸭一个宿舍都拉肚子了,于是我为了保证我第二天CET4不会因为拉稀而得倒数第一,忍痛把一大兜子久久鸭一口没吃扔进垃圾桶里。
我记得大三上学期时候我牙疼去医院,上午小花陪我去了医院,第一次不和父母去医院看病,和小花一起我觉得特别的温暖,小花太贤惠了什么都知道。之后我逃课去看牙,一个人骑自行车“进城”,比坐环1惬意很多。那时候大概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好几次顶风上坡骑车,发型都被吹成了风云里面的聂风,太潇洒。不过我不得不说良乡医院那看牙还不错,我断神经时候在我没有明确要求要打麻药的情况下给我打了麻药,一点都不疼,看完后我也再也没疼过,那位医生真是一位好医生。就是回学校报销时候又没成功。
还有我的化妆技术也多亏了小花和小小,谢谢你们把我带上了道儿~ 虽然现在化妆技术还不是很娴熟,但是我会努力学习的。小小和我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并且是一个班主任,不过就是比我小了一届。我想如果这样子的话,那我俩到大学一开始被分到一个宿舍真是一种缘分。
在学校上学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和婧子混在一起,因为是一个专业一个班级。前几天晚上天天和婧子二人夜话,说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刚认识时候的事情,还评论过各种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上次是嘲笑大璇说是写论文结果天天在宿舍看新笑傲江湖。我俩喜欢张智霖朱茵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等各种80年代的老电视剧。今天婧子出去了没法给我买饭了。她那有我不少视频,证明我从大一到大三胖了不少,大腿粗了不少,并且发型还在不断的变换。婧子当时偷拍的时候很多人反对,但是现在我们找婧子要都嫌弃婧子当时拍的太少了。大二有一个学期课实在是太多的而且全是专业课,上午满课的情况下,下午最困的时候上国际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还有世界经济。太痛苦了。
大一时候为了学习英语并且不断上进,我们定了一天为English Day ,这天夜话必须in English。结果一到这天晚上大家就特别安静一句话也不说,后来English Day的事情不了了之。 这几年来还和她们看了不少鬼片,每周三必看,所以有一个相册全是鬼片。我胆子一直没有提升也没有下降,婧子和小小这俩人的胆子好像互相换了一般。不过大家都是透过手指缝里看的。宿舍里看美剧永远口味奇特,各种男性化,小花看越狱,婧子看肯尼迪家族,我看迷失,大璇看冰与火之歌。大璇是大二搬宿舍才加入的,和我的床挨着,天天晚上加餐吃稻香村的抹茶酥和喝一包牛奶。期间宿舍还集体去华冠上边的新华国际影城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叫三枪拍案惊奇,一部叫越光宝盒。= =。太烂了。
还有一年有阳光冬季长跑,这次回来特别拍了当时的打卡计时的机器,那时候是刷指纹的,现在变成刷脸了,然后我和婧子就说那要是一些女生化妆了,怎么办? 因为我不会骑车带人,经常需要小花或者婧子带着。那时候特别希望在学校能有一个男朋友,有车!可以骑车带着我进行阳光长跑这项活动,我只要在每个点跳下车按个指纹就好了。不过一直没有。那天还不小心拍了一个男生竟然完整的骑车冲上了天桥,那得有多大的力气,佩服佩服,而我只能冲上第二个坡的一半。有一次晚上婧子骑车带我冲下天桥,速度实在控制不住,差点撞上三个体育老师,太惊魂了。后来我记得她们说我腿粗了是因为阳光冬季长跑从来都是她们骑车带着我,我老是坐着从来不运动。
在学校时候网络太重要了,月初去晚了可能买不到80一个月的网卡。去买网卡时候网吧那人老是不在真是闹心,得去好几趟。 还有最后一个星期我去退路由器还是猫什么的,东西都带齐了,就是找不到盒子了,人家说什么也不给退,急的我要吵一架。最逗的是原来那个水站,带着我们整个学校所有宿舍饮水机的租金跑了。
在学校时候学习一直坚持不裸考,就算再困难也不裸考,我就是传说中万人憎恨的学霸,明明看的很多但是每次考试之前都大喊要裸考要裸考。除了去年那天考财政学,之前我把人家给的资料放在科研楼桌子上占座,然后被偷了。晚上和婧子去科研楼刷夜,21点多听小道消息说考试就从我丢的那个资料“题库”里出题,去复印店再买题库,结果关门空手而归,白折腾一趟,后来又借了本题库,婧子神奇般的从70多道简答题中压中多道。那时候科研楼后面贴了一个横幅,写着“学到困再睡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当时真的觉得太幸福了。
还有我们贸经专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次的期末考试都是赶上在学校最后一科。经济班的昨天就考完回家了,我和婧子还要相依为命备考第二天的最后几门。每次看着小花大璇考完回家真是一种煎熬。而且坚持到考试最后一天的时候学校很多吃的地方都关闭了。
还有好多事情,一时间想不起来,但是终于可以有时间一个人写下这些细碎的事情。大四搬过来之后大家都变得太忙太忙,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时间不在了,各种忙出国忙实习忙考研找工作。明明只搬过来半年可是却像过去很久,半年前在良乡说说笑笑、吃喝玩乐的日子离现在太久远。我快要找不到那种感觉。
我怕自己忘了这些大学的事情,所以都写了下来。希望多年后看看还可以回忆起什么。谢谢大学一直陪伴着我的舍友们,谢谢BTBU。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高晓松写的《如丧》,所以这篇写的感觉整体感觉文风有点偏向如丧,抱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