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还没看完的我是个年轻人
还有一点就马上看完了,说实话,这本书我真的没看懂。
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它会畅销。
老实说,这本书不是我买的,是今年生日,老同桌送给我的礼物。
他说,只是在百度找了下目前比较畅销的书籍,然后看到了这本书,就送给我了。
或许,因为这个书名,我自己也会去买吧。
《我是个年轻人。我的心情不太好》
刚好很符合我的现状,我是个年轻人,我的生活很无聊,心情也不太好。
刚刚去看了下豆瓣的书评,我觉得他们都好假。
我很质疑,到底都有没有好好看看这本书啊。
虽然,中间有大段内容我都直接略过,我都觉得是废话。
但我也还是觉得,这本书真的让人难以理解,怎么就变畅销书了。
励志吗?
看书名,顶多就是写出了一些年轻人的目前心态。
书皮是红色的,猩红猩红的那种红。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刺眼,甚至讽刺。
心情不好,还怎么鲜艳得起来。
就好像我今天看到的一句话,我现在的心情就好像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不够鲜活,但也没有腐烂。
大段都在写主人公每天无所事事,写自己的简短感受,自己的生活。
好像大部分时间都拿来思考,或者是颓废又大脑空白的活着?
唯一让我觉得他之所以可以那样的原因是,他有一个不错的家庭。
退学了,父母不会骂他。
家里不想待了,还能去哥哥的公寓。
没有工作,但衣食无忧。
可以每天发传真,思考各式各样的问题。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简单事情,可以到处去走。
甚至后来,他的哥哥还带他去纽约游览。
试想一下,在我的立场,我休学了,父母还唠叨了我好一阵子。
我工作了,父母还在唠叨。
如果我真的有天辞职了,我想我父母疯掉都不觉夸张吧。
我就连离家出走一次,舅舅都破口大骂,姐姐哭的不行,从来不懂煽情的姨夫还破天荒的发信息劝慰,老妈更是差点哭晕在站台,老爸顾着问我外面的世界精彩不精彩,钱够不够花。
这就算是我人生中做过最过格的一件事了。
我要是真的能像他一样,每天过着那种无所事事,毫无意义的生活,难想我爸妈得用什么办法把我唤醒。
(虽然我现在的生活,也很无所事事,毫无意义,还很不思进取)
但我真的没明白,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年轻人,都会迷茫,都会无奈,都会痛苦,是吗?
所以,他就把他的这段时期拿出来公布于众,让大家一起欣赏,然后分析,在安然度过吗?
如果是这样,还有情可原。
若不是,那这本连个日记都赶不上的书籍,到底算个什么呢。
我不是来批判这本书的,毕竟人家写了这本书就变成畅销书了。
我再不满意,不是还写不出个四五六来吗。
我只是借这本书,这样一个标题,甚至这样一个读后感来思考,思考我现在的状态,生活。
思索我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我这段不怎么样的时光,怎样不会变得越来越令人讨厌,让自己鄙视。
从一开始我就说了,这本书还差一点点就看完了。
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明天就可以了。
也许再幸运点的话,看到结尾,我就能恍然大悟了。
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图,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以及畅销的原因了。
也许,我看不懂的原因也可能是我知识不够渊博,我的理解能力不强,我的阅历不能让我理解一个25岁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原因也许有很多,也有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也许是我看的不够用心。
我略过的段落太多了。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中一些片段还是很好的提醒了我。
也许,我也应该给自己列个表,问问自己擅长的,喜欢的,需要的,想做的,看见的,值得思考的。
最起码,这本书,在他身上我看到一点,就是,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
而不是永远的一直在想,去不会去做。
哪怕只是打个地鼠,去墙壁掷球呢。
说回豆瓣的书评,不是摘录其中的段落,就是大肆赞扬这本书怎么好的。
到底怎么好,你真的给我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行啊。
没有,都是看上去冠冕堂皇比较官方的书评。
所以大半夜的我看了那些本以为能给我一丝灵光的书评之后,很气愤。
影评也好,书评也好,若是你不把真是感受所想写进去。
那你写个屁呢。
这是对所有想参考前人意见的阅读者的一种不尊重。
只有官方与客套,每个人都是学着另一个人去看去说,所以最后本不怎么样的一本书籍就变成了畅销。
这也是对其他读者的一种误导。
也许,有好的书评我没有看到。
也许,我连其他人写的书评都看不懂。
但不管怎样,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也许,没有那些不知所谓,胡言乱语,不负责的言论,这本书就不会畅销。
也许,我的老同桌就不会搜到,也就不会买来送我。
也就不会有了大半夜我这篇有些气愤,还很迷糊的半书评。
也许,过了今夜,我就没有这么多的废话想说了。
就算看完了这本书,也不会再来说点什么了。
但是,我还得把它看完。
看完别人送你的书,也是对送书人的一种尊重与礼貌。
所以,我决定,把从前别人送的书通通都要看完。
不管,多么难看,多么无聊。
毕竟,它成书了,我不是还没能写本书出来吗。
好了,半夜的不知所云就云到这里。
我最后的一点小心愿就是,在这本书结束的时候,我能找到一点点答案。
能够让我不觉得,这书有种白出的感觉。
也能够让我醒悟一点,为什么我这个年轻人,现在的心情也不怎么好。
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它会畅销。
老实说,这本书不是我买的,是今年生日,老同桌送给我的礼物。
他说,只是在百度找了下目前比较畅销的书籍,然后看到了这本书,就送给我了。
或许,因为这个书名,我自己也会去买吧。
《我是个年轻人。我的心情不太好》
刚好很符合我的现状,我是个年轻人,我的生活很无聊,心情也不太好。
刚刚去看了下豆瓣的书评,我觉得他们都好假。
我很质疑,到底都有没有好好看看这本书啊。
虽然,中间有大段内容我都直接略过,我都觉得是废话。
但我也还是觉得,这本书真的让人难以理解,怎么就变畅销书了。
励志吗?
看书名,顶多就是写出了一些年轻人的目前心态。
书皮是红色的,猩红猩红的那种红。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刺眼,甚至讽刺。
心情不好,还怎么鲜艳得起来。
就好像我今天看到的一句话,我现在的心情就好像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不够鲜活,但也没有腐烂。
大段都在写主人公每天无所事事,写自己的简短感受,自己的生活。
好像大部分时间都拿来思考,或者是颓废又大脑空白的活着?
唯一让我觉得他之所以可以那样的原因是,他有一个不错的家庭。
退学了,父母不会骂他。
家里不想待了,还能去哥哥的公寓。
没有工作,但衣食无忧。
可以每天发传真,思考各式各样的问题。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简单事情,可以到处去走。
甚至后来,他的哥哥还带他去纽约游览。
试想一下,在我的立场,我休学了,父母还唠叨了我好一阵子。
我工作了,父母还在唠叨。
如果我真的有天辞职了,我想我父母疯掉都不觉夸张吧。
我就连离家出走一次,舅舅都破口大骂,姐姐哭的不行,从来不懂煽情的姨夫还破天荒的发信息劝慰,老妈更是差点哭晕在站台,老爸顾着问我外面的世界精彩不精彩,钱够不够花。
这就算是我人生中做过最过格的一件事了。
我要是真的能像他一样,每天过着那种无所事事,毫无意义的生活,难想我爸妈得用什么办法把我唤醒。
(虽然我现在的生活,也很无所事事,毫无意义,还很不思进取)
但我真的没明白,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年轻人,都会迷茫,都会无奈,都会痛苦,是吗?
所以,他就把他的这段时期拿出来公布于众,让大家一起欣赏,然后分析,在安然度过吗?
如果是这样,还有情可原。
若不是,那这本连个日记都赶不上的书籍,到底算个什么呢。
我不是来批判这本书的,毕竟人家写了这本书就变成畅销书了。
我再不满意,不是还写不出个四五六来吗。
我只是借这本书,这样一个标题,甚至这样一个读后感来思考,思考我现在的状态,生活。
思索我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我这段不怎么样的时光,怎样不会变得越来越令人讨厌,让自己鄙视。
从一开始我就说了,这本书还差一点点就看完了。
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明天就可以了。
也许再幸运点的话,看到结尾,我就能恍然大悟了。
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图,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以及畅销的原因了。
也许,我看不懂的原因也可能是我知识不够渊博,我的理解能力不强,我的阅历不能让我理解一个25岁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原因也许有很多,也有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也许是我看的不够用心。
我略过的段落太多了。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中一些片段还是很好的提醒了我。
也许,我也应该给自己列个表,问问自己擅长的,喜欢的,需要的,想做的,看见的,值得思考的。
最起码,这本书,在他身上我看到一点,就是,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
而不是永远的一直在想,去不会去做。
哪怕只是打个地鼠,去墙壁掷球呢。
说回豆瓣的书评,不是摘录其中的段落,就是大肆赞扬这本书怎么好的。
到底怎么好,你真的给我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行啊。
没有,都是看上去冠冕堂皇比较官方的书评。
所以大半夜的我看了那些本以为能给我一丝灵光的书评之后,很气愤。
影评也好,书评也好,若是你不把真是感受所想写进去。
那你写个屁呢。
这是对所有想参考前人意见的阅读者的一种不尊重。
只有官方与客套,每个人都是学着另一个人去看去说,所以最后本不怎么样的一本书籍就变成了畅销。
这也是对其他读者的一种误导。
也许,有好的书评我没有看到。
也许,我连其他人写的书评都看不懂。
但不管怎样,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也许,没有那些不知所谓,胡言乱语,不负责的言论,这本书就不会畅销。
也许,我的老同桌就不会搜到,也就不会买来送我。
也就不会有了大半夜我这篇有些气愤,还很迷糊的半书评。
也许,过了今夜,我就没有这么多的废话想说了。
就算看完了这本书,也不会再来说点什么了。
但是,我还得把它看完。
看完别人送你的书,也是对送书人的一种尊重与礼貌。
所以,我决定,把从前别人送的书通通都要看完。
不管,多么难看,多么无聊。
毕竟,它成书了,我不是还没能写本书出来吗。
好了,半夜的不知所云就云到这里。
我最后的一点小心愿就是,在这本书结束的时候,我能找到一点点答案。
能够让我不觉得,这书有种白出的感觉。
也能够让我醒悟一点,为什么我这个年轻人,现在的心情也不怎么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