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阿格里科拉
法兰克—佛莱芒乐派作曲家亚历山大·阿格里科拉(Alexander Agricola,约1446—1506)是1500年前后欧洲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或许同代人中他的声望仅次于伟大的若斯坎(Josquin Desprez,约1440—1521)。他用当时所有重要的圣乐和世俗音乐风格创作作品;借助于当时刚刚兴起的音乐出版业,他的作品传遍了整个欧洲。
尽管Agricola的作品乃至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但是直到晚近以来,我们关于他的生平依然知之甚少。音乐学家Rob C. Wegman在他的一篇论文《根特的阿格里科拉、博尔东和奥布莱赫特:发现与修正》(Agricola, Bordon and Obrecht at Ghent: Discoveries and Revisions, Revue Belge de Musicologie, 1997)中提供了关于Agricola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的重要信息。Alexander Agricola来自根特的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叫Heinric Ackerman,母亲结婚之前叫Lijsbette Naps。像当时很多游历四方的音乐家一样,Alexander Ackerman后来一直使用自己的拉丁化姓氏Agricola。他有一个兄弟Jan Ackerman(也可能写作Johannes Ackerman),后者是一个歌手,曾在文献中被提及来自于根特。说句题外话,音乐史上姓Agricola的作曲家不止一位,除了Alexander Agricola以外,还有如16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Martin Agricola(1486—1556),18世纪德国管风琴家、教堂音乐和歌剧作曲家Johann Friedrich Agricola(1720—1774)等。
关于Alexander Agricola生平的资料中,当时的一位编年史家Nicaise Ladam曾记录下他的死亡:
这里长眠着,
一位根特的公民
亚历山大·阿格里科拉大师,
一位在音乐上有着伟大声誉的人。
他死于1506年8月中旬,
他的死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出版于1538年的一首经文歌Musica quid defles提到了Agricola去世时的年龄大约是60岁,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推测他大约出生在1446年。
Alexander Agricola的社会身份并不是一名神父,而是一个职业的音乐家,他靠创作音乐和演唱为生,这在当时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被授予圣职乃至在教阶制度中获得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对一个教堂音乐的“从业者”而言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立身之道。或许这也和我们对Agricola的生平资料了解太少有关。我们并不知道他在哪里学习音乐。1471—1474年间,他是米兰公爵Galeazzo Maria Sforza的著名的宫廷礼拜堂的成员,Josquin Desprez、Johannes Martini、Loyset Compère都曾是他的同事。1474年,Agricola离开米兰去佛罗伦萨试运气,Galeazzo公爵在给佛罗伦萨的Lorenzo deMedici的信中推荐了他。Agricola在佛罗伦萨逗留的时间很短,1476年他回到贡布雷,在那里,他是教堂唱诗班的领唱。此后的一长段时间内都没有关于Agricola的资料留存下来,直到1491年他访问了费拉拉,在那里他留下了不少作品。1491年时Agricola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一名歌手,但是在此之前,他可能已经是法国国王的宫廷礼拜堂的知名歌手,并且可能已认识Johannes Ockeghem。他可能突然离开法国去往意大利,因为在1492年6月法王查理七世写了一封似乎有点生气的信给佛罗伦萨的Pietro de Medici,恳求他迫使Agricola和另外一名琉特琴演奏家立刻回到法国。一个国王降低身份亲自去寻找一个对他来说不可或缺的音乐家,而且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许诺会给予音乐家他想要的待遇,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Agricola非凡的声誉。
此后Agricola短暂地造访了那不勒斯的Aragonese宫廷,之后回到了法国。我们不能确定他是否一直在那里直到1500年8月他受雇成为勃艮第公爵“美男子”菲利普(Philip the Fair)在布鲁塞尔的宫廷唱诗班领唱。作为“宫廷唱诗班的歌手”,他陪同公爵一起旅行了很多地方,最后和公爵一起死于1506年西班牙巴拉多利德(Valladolid)的一场瘟疫中。
作为歌手和作曲家,Alexander Agricola生前就颇富盛名。编年史家Jan Lemaire de Belges在1503年写到:“阿格里科拉,他使音乐发出的光芒胜过最好的银器……”。前面提到的Nicaise Ladam则写到,“亚历山大,他比任何其他音乐家都要出色”,“他是音乐的最高潮”…… 在论及Agricola的死亡时,Nicaise Ladam强烈谴责死神带走了一位如此伟大的作曲家。当时欧洲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之一的Pietro Aron(约1490—1545)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列举一批当时最优秀的音乐家的名字时,将Agricola称为“神圣的亚历山大”。Agricola也成为法王路易十二的宫廷音乐的标准——国王最好的音乐家之一的Jean Verjus被命名为“亚历山大大师第二”。……
在他的时代乃至随后的16世纪,Agricola的作品都被认为是“不同寻常的、疯狂的和陌生的”,尽管如此,Agricola的音乐作品在当时依然有很大的声誉。意大利出版商Ottaviano Petrucci出版的Agricola的弥撒曲集(1504年)是历史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属于单一作曲家的复调音乐作品集。与Josquin一样,Agrocola也是Petrucci出版作品最多的作曲家。在他现存的8首弥撒套曲中,Missa In Myne Zyn是当时规模最宏大的弥撒套曲,尽管保存至今时它尚且缺了《圣哉经》乐章。除了弥撒曲以外,Agricola也创作经文歌、宗教和世俗尚松、器乐曲。他的很多器乐曲都建立在Binchois或Ockeghem的世俗音乐的基础之上,这些作品在15世纪晚期非常流行。
Agricola是少数能用包括勃艮第和其后的法兰克—佛莱芒乐派风格在内的当时几乎所有音乐风格进行创作的尼德兰作曲家之一。如果可以对Agricola的创作分期,或许可以说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他与Ockeghem的关系较为密切,创作中运用较多的是那种非模仿的、复杂的、节奏多样的对位技术,而在他晚年则比较多地使用在1500年前后的作曲家当中运用得相当普遍的模仿风格,让人想起另一位法兰克—佛莱芒乐派大师Josquin的作品。
然而这种简化的“分期”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了解Agricola音乐的特点。首先是因为大量Agricola的作品并没有留下清晰的创作年代。更重要的是,在其创作生涯中使用的变化多样的风格当中,Agricola创造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音乐风格。与他那些在意大利生活过的同行(比如Josquin)不同,Agricola并没有让自己受到这个国家人文主义倾向的影响,这也能解释Josquin那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结构的清晰性为什么没有出现在Agricola的音乐中。在他的音乐中,惊人丰富的细节,节奏变化多样的对位技术,持续的重复——节奏和主题动机单位的重复(有时甚至是带有强迫性的)、装饰的发明……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得他的音乐具有晚期哥特风格,而不是新兴的文艺复兴音乐的风格。而即使这也仍然只是一个大致的概括。Agricola的音乐结构中连绵不断的富于幻想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元素使得他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超越时代的,有时甚至是古怪的作曲家。他独自保留着进入他那秘密的迷宫的钥匙。“迷宫”正是对一种难以理出头绪的状况的隐喻。
这张唱片由Paul Van Nevel指挥Huelgas Ensemble录制于1998年。曲目包括一组用“书本上的歌唱”风格(In the "Chant sur le livre" Style)写成的经文歌(展示出Agricola处理定旋律的即兴技巧)、从多首弥撒套曲中各自抽出一个乐章组成的一部“集成”性质的弥撒曲、以及几首尚松。Paul Van Nevel早年在SONY的一系列晚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录音曾经引起较大的争议,主要的争议恐怕就是集中在演释者处理那些作品时究竟加入了多少个人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究竟是否符合作品“原初的”精神这些问题上。这些问题需要交给专业的音乐学家和音乐史的研究者来回答。但是就聆听这张唱片给人的经验或者启迪而言,不得不说它依然很有价值。Paul Van Nevel给我们呈现出一位不同于Josquin、也不同于Ockeghem的法兰克—佛莱芒乐派作曲家,他的音乐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旋律和节奏在细节上的处理有时令作品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而和声方面有时呈现出某种“絮状”的和声、文艺复兴音乐中那种清晰的模仿复调这里是很难遇到的。唱片的标题“秘密的迷宫”确实是对这些作品很好的概括。
尽管Agricola的作品乃至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但是直到晚近以来,我们关于他的生平依然知之甚少。音乐学家Rob C. Wegman在他的一篇论文《根特的阿格里科拉、博尔东和奥布莱赫特:发现与修正》(Agricola, Bordon and Obrecht at Ghent: Discoveries and Revisions, Revue Belge de Musicologie, 1997)中提供了关于Agricola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的重要信息。Alexander Agricola来自根特的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叫Heinric Ackerman,母亲结婚之前叫Lijsbette Naps。像当时很多游历四方的音乐家一样,Alexander Ackerman后来一直使用自己的拉丁化姓氏Agricola。他有一个兄弟Jan Ackerman(也可能写作Johannes Ackerman),后者是一个歌手,曾在文献中被提及来自于根特。说句题外话,音乐史上姓Agricola的作曲家不止一位,除了Alexander Agricola以外,还有如16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Martin Agricola(1486—1556),18世纪德国管风琴家、教堂音乐和歌剧作曲家Johann Friedrich Agricola(1720—1774)等。
关于Alexander Agricola生平的资料中,当时的一位编年史家Nicaise Ladam曾记录下他的死亡:
这里长眠着,
一位根特的公民
亚历山大·阿格里科拉大师,
一位在音乐上有着伟大声誉的人。
他死于1506年8月中旬,
他的死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出版于1538年的一首经文歌Musica quid defles提到了Agricola去世时的年龄大约是60岁,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推测他大约出生在1446年。
Alexander Agricola的社会身份并不是一名神父,而是一个职业的音乐家,他靠创作音乐和演唱为生,这在当时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被授予圣职乃至在教阶制度中获得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对一个教堂音乐的“从业者”而言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立身之道。或许这也和我们对Agricola的生平资料了解太少有关。我们并不知道他在哪里学习音乐。1471—1474年间,他是米兰公爵Galeazzo Maria Sforza的著名的宫廷礼拜堂的成员,Josquin Desprez、Johannes Martini、Loyset Compère都曾是他的同事。1474年,Agricola离开米兰去佛罗伦萨试运气,Galeazzo公爵在给佛罗伦萨的Lorenzo deMedici的信中推荐了他。Agricola在佛罗伦萨逗留的时间很短,1476年他回到贡布雷,在那里,他是教堂唱诗班的领唱。此后的一长段时间内都没有关于Agricola的资料留存下来,直到1491年他访问了费拉拉,在那里他留下了不少作品。1491年时Agricola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一名歌手,但是在此之前,他可能已经是法国国王的宫廷礼拜堂的知名歌手,并且可能已认识Johannes Ockeghem。他可能突然离开法国去往意大利,因为在1492年6月法王查理七世写了一封似乎有点生气的信给佛罗伦萨的Pietro de Medici,恳求他迫使Agricola和另外一名琉特琴演奏家立刻回到法国。一个国王降低身份亲自去寻找一个对他来说不可或缺的音乐家,而且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许诺会给予音乐家他想要的待遇,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Agricola非凡的声誉。
此后Agricola短暂地造访了那不勒斯的Aragonese宫廷,之后回到了法国。我们不能确定他是否一直在那里直到1500年8月他受雇成为勃艮第公爵“美男子”菲利普(Philip the Fair)在布鲁塞尔的宫廷唱诗班领唱。作为“宫廷唱诗班的歌手”,他陪同公爵一起旅行了很多地方,最后和公爵一起死于1506年西班牙巴拉多利德(Valladolid)的一场瘟疫中。
作为歌手和作曲家,Alexander Agricola生前就颇富盛名。编年史家Jan Lemaire de Belges在1503年写到:“阿格里科拉,他使音乐发出的光芒胜过最好的银器……”。前面提到的Nicaise Ladam则写到,“亚历山大,他比任何其他音乐家都要出色”,“他是音乐的最高潮”…… 在论及Agricola的死亡时,Nicaise Ladam强烈谴责死神带走了一位如此伟大的作曲家。当时欧洲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之一的Pietro Aron(约1490—1545)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列举一批当时最优秀的音乐家的名字时,将Agricola称为“神圣的亚历山大”。Agricola也成为法王路易十二的宫廷音乐的标准——国王最好的音乐家之一的Jean Verjus被命名为“亚历山大大师第二”。……
在他的时代乃至随后的16世纪,Agricola的作品都被认为是“不同寻常的、疯狂的和陌生的”,尽管如此,Agricola的音乐作品在当时依然有很大的声誉。意大利出版商Ottaviano Petrucci出版的Agricola的弥撒曲集(1504年)是历史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属于单一作曲家的复调音乐作品集。与Josquin一样,Agrocola也是Petrucci出版作品最多的作曲家。在他现存的8首弥撒套曲中,Missa In Myne Zyn是当时规模最宏大的弥撒套曲,尽管保存至今时它尚且缺了《圣哉经》乐章。除了弥撒曲以外,Agricola也创作经文歌、宗教和世俗尚松、器乐曲。他的很多器乐曲都建立在Binchois或Ockeghem的世俗音乐的基础之上,这些作品在15世纪晚期非常流行。
Agricola是少数能用包括勃艮第和其后的法兰克—佛莱芒乐派风格在内的当时几乎所有音乐风格进行创作的尼德兰作曲家之一。如果可以对Agricola的创作分期,或许可以说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他与Ockeghem的关系较为密切,创作中运用较多的是那种非模仿的、复杂的、节奏多样的对位技术,而在他晚年则比较多地使用在1500年前后的作曲家当中运用得相当普遍的模仿风格,让人想起另一位法兰克—佛莱芒乐派大师Josquin的作品。
然而这种简化的“分期”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了解Agricola音乐的特点。首先是因为大量Agricola的作品并没有留下清晰的创作年代。更重要的是,在其创作生涯中使用的变化多样的风格当中,Agricola创造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音乐风格。与他那些在意大利生活过的同行(比如Josquin)不同,Agricola并没有让自己受到这个国家人文主义倾向的影响,这也能解释Josquin那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结构的清晰性为什么没有出现在Agricola的音乐中。在他的音乐中,惊人丰富的细节,节奏变化多样的对位技术,持续的重复——节奏和主题动机单位的重复(有时甚至是带有强迫性的)、装饰的发明……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得他的音乐具有晚期哥特风格,而不是新兴的文艺复兴音乐的风格。而即使这也仍然只是一个大致的概括。Agricola的音乐结构中连绵不断的富于幻想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元素使得他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超越时代的,有时甚至是古怪的作曲家。他独自保留着进入他那秘密的迷宫的钥匙。“迷宫”正是对一种难以理出头绪的状况的隐喻。
![]() |
Alexander Agricola- A Secret Labyrinth (Sony Classics SMK 93028) |
这张唱片由Paul Van Nevel指挥Huelgas Ensemble录制于1998年。曲目包括一组用“书本上的歌唱”风格(In the "Chant sur le livre" Style)写成的经文歌(展示出Agricola处理定旋律的即兴技巧)、从多首弥撒套曲中各自抽出一个乐章组成的一部“集成”性质的弥撒曲、以及几首尚松。Paul Van Nevel早年在SONY的一系列晚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录音曾经引起较大的争议,主要的争议恐怕就是集中在演释者处理那些作品时究竟加入了多少个人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究竟是否符合作品“原初的”精神这些问题上。这些问题需要交给专业的音乐学家和音乐史的研究者来回答。但是就聆听这张唱片给人的经验或者启迪而言,不得不说它依然很有价值。Paul Van Nevel给我们呈现出一位不同于Josquin、也不同于Ockeghem的法兰克—佛莱芒乐派作曲家,他的音乐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旋律和节奏在细节上的处理有时令作品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而和声方面有时呈现出某种“絮状”的和声、文艺复兴音乐中那种清晰的模仿复调这里是很难遇到的。唱片的标题“秘密的迷宫”确实是对这些作品很好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