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 - 认识空性与缘起 (上)
人之一生,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各种情绪缠绕 — 这其中有欢乐,有痛苦,有得意,有失落,有爱有恨,难以一言道之。欢乐时,我们浸淫其中。然而当其转瞬即逝,痛苦来临时,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大多时如蝼蚁一般,终日奔波忙碌,并不曾想,或不愿想生命的根本问题 — 我们以为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是这样吗? 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仔細审视我们平日所追寻的欢乐,再长的时间我们也觉得很短暂,如烟火般刹那消散。我们无法抓住每一个快乐瞬间,甚至不能再次创造它。所以王右军才说: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而这感慨的因由只是我们将快乐系之于某事某物,而万物流转变迁,从无恒久。佛法说诸行无常,此之谓也。是什么造成究竟无常呢? 原因仅仅是万事万物皆无恒久不变的自性。
让我们观察周围的一切,在粒子水平上,我们与花草顽石没有分别。只因不同的缘由,粒子排列不同,造成外相的不同。而这外相,随不同的缘由,亦在不停分解变化。英姿勃发的少年很快耄耋老矣,来于尘土,归于尘土。而土木沙石,亦可以随缘流转,变成美少年的一部分。即使从宏观角度,也无法找到一个恒具自性的例子。就如森林,砍掉一棵树,还叫森林吗?砍掉第二棵呢?剩最后一棵树还叫森林吗?“森林”不过是我们设的一个名相而已,或说一个标签,并不具备确定的自性。一根直的树枝在我们眼里是树枝,两根树枝并排,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就变成了筷子。
缘起与无常或许能更好解释万物无自性。一朵美丽的鲜花需要很多的缘 - 一粒健康的种子、肥沃的土壤、水分、阳光、或许还需要辛勤的园丁......,而她的绽放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说没有被淘气的孩子折走。这许许多多的缘成就了短暂的绚烂,同样是许许多多的缘,让她凋零、枯败,最后归于尘土。想一想身边的所有事物,是不是同样需要各种因缘?这就是佛法说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世间万物皆自缘起,而又互相影响作用,因此万物无常。就连日月星辰,也无时不在变化,也有归于消亡寂灭的时刻。"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这就是诸行无常。因缘起与无常故,说万物性空,即没有恒常的自性。这里我们不能望文生义的将“空”理解成没有、不存在的意思。综上,就是佛法的根本 - 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就连自我 - 我们不加思考就相信的存在,也不具有恒常的自性。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是我 - 躯干,四肢,头脑,或者心灵?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那么当肉体死亡,思维去哪里了?我们无法控制躯体的生长,甚至无法控制纷乱的思绪,我是谁?我在哪里? 如顺治帝的长问: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我是谁?有人用血统来define,尽管血统早已混乱;有人用所拥有的来define,而这拥有的可能随时失落;有人用我们的behaviours来define,其实那只是我们对外界的应激反应;有人用我们所经历的来define,弗利达说:我睡得时候,我所有的痛苦都醒着;有时,我们用肉体来define,这个肉身在匆匆老去;或许是思想define us,可哪一个思想是我的?……
仔細审视我们平日所追寻的欢乐,再长的时间我们也觉得很短暂,如烟火般刹那消散。我们无法抓住每一个快乐瞬间,甚至不能再次创造它。所以王右军才说: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而这感慨的因由只是我们将快乐系之于某事某物,而万物流转变迁,从无恒久。佛法说诸行无常,此之谓也。是什么造成究竟无常呢? 原因仅仅是万事万物皆无恒久不变的自性。
让我们观察周围的一切,在粒子水平上,我们与花草顽石没有分别。只因不同的缘由,粒子排列不同,造成外相的不同。而这外相,随不同的缘由,亦在不停分解变化。英姿勃发的少年很快耄耋老矣,来于尘土,归于尘土。而土木沙石,亦可以随缘流转,变成美少年的一部分。即使从宏观角度,也无法找到一个恒具自性的例子。就如森林,砍掉一棵树,还叫森林吗?砍掉第二棵呢?剩最后一棵树还叫森林吗?“森林”不过是我们设的一个名相而已,或说一个标签,并不具备确定的自性。一根直的树枝在我们眼里是树枝,两根树枝并排,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就变成了筷子。
缘起与无常或许能更好解释万物无自性。一朵美丽的鲜花需要很多的缘 - 一粒健康的种子、肥沃的土壤、水分、阳光、或许还需要辛勤的园丁......,而她的绽放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说没有被淘气的孩子折走。这许许多多的缘成就了短暂的绚烂,同样是许许多多的缘,让她凋零、枯败,最后归于尘土。想一想身边的所有事物,是不是同样需要各种因缘?这就是佛法说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世间万物皆自缘起,而又互相影响作用,因此万物无常。就连日月星辰,也无时不在变化,也有归于消亡寂灭的时刻。"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这就是诸行无常。因缘起与无常故,说万物性空,即没有恒常的自性。这里我们不能望文生义的将“空”理解成没有、不存在的意思。综上,就是佛法的根本 - 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就连自我 - 我们不加思考就相信的存在,也不具有恒常的自性。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是我 - 躯干,四肢,头脑,或者心灵?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那么当肉体死亡,思维去哪里了?我们无法控制躯体的生长,甚至无法控制纷乱的思绪,我是谁?我在哪里? 如顺治帝的长问: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我是谁?有人用血统来define,尽管血统早已混乱;有人用所拥有的来define,而这拥有的可能随时失落;有人用我们的behaviours来define,其实那只是我们对外界的应激反应;有人用我们所经历的来define,弗利达说:我睡得时候,我所有的痛苦都醒着;有时,我们用肉体来define,这个肉身在匆匆老去;或许是思想define us,可哪一个思想是我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