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人
前天一家人去山上拜了爷爷的爸爸妈妈(正确的称呼我不是很确定,按方言写过来的话应该是太公太婆)、外公和爷爷。爷爷的爸爸妈妈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他们的坟上曾用红字写的姓氏卒年也被雨水冲刷的惨淡,爷爷最小的弟弟,在家乡叫是阿公,去年说要重新描一下墓碑,可能他当时就是这么一提吧,也没有真描。外公的墓我来过几次,位置我也记得住。外公叫吴郎法,是95年去世的,这些都是我那天在墓碑上注意到。之前我只记得妈妈说过有一次去外公家,那时外公已经卧病在床了,他听到声音,问是xx(妈妈的名)吗?外公的样子我只在挂在舅舅家的遗像上见过,嘴巴扁扁的笑着,很慈祥和蔼的样子。
爷爷的墓是第一个去的。
爷爷走的时候是十月还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更准确的应该是十一月或者十二月的第一天的凌晨。所以,我是在那个月的第一天上午上课时接到妈妈从未在上课时间连续打来的好几个电话。那时是班主任上的综合英语,第三节,我摁断好几个妈妈的来电,小声的和同桌说,我妈妈给我打电话。其实那时我心里就有了某种猜测。下课了,我拿着手机去外面,我记得很清楚自己和室友说,我爷爷可能出事了。
打的是妈妈的号码。电话通的时候,是妈妈接的,马上就被爸爸拿过去了。
“爷爷走了,”爸爸喊了我一声,说了这句,听不出什么语气。
“爷爷是什么时候走的?”
“昨晚。”
“你要回来吗,读书走不开的话不用回来没关系的。”
“不要,我要回来的。”
“那好,和老师请好假,车票买好,到家的时候打个电话,让你妈去接你。”
“恩,好。”
电话挂断了,我进了教室,趴在桌上。室友问我怎么了,我小声回答,我爷爷去世了,眼泪流下来。其实我心里并不是那么撕心裂肺的痛,也没有流不完的泪。只是觉得有个亲人不在了。
站在学校车站等车的时候发现那天是个阴天,太阳没出来,而且寒风也开始飒飒起来。之前的那个月的月末几天。天气一直是晴朗的那种,阳光不是暴晒棉袄的猛烈,也不是浸了水的海绵一样软绵绵的,是特别适合躺在草坪上的那种阳光。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变天了。
路上爸妈打了好几个电话,问我到哪里了。因为不是节假日或者春节,动车很空,整个车厢就几个人,不需要一定按号入座,我挑了靠窗的。密闭的交通工具,总是偏好靠窗的座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也可以在转头的时候不用担心与陌生人目光接触而尴尬。
家乡的公车上靠窗的位置,我没在流泪,脸上的神情,我猜,应该是目无一处,放空一切的迷茫,如果认识我的人坐在对面,或许会那样描述吧。
奶奶坐在开着门前,看到我来了说了,你来了。我看见她眼里一片氤氲。
爷爷被整个裹在寿被里,最前面放着一束花。我给爷爷上了香。
凌晨3点醒的第二天要给爷爷入葬。
当地的风俗,爷爷被安置在一个临时搭成的简陋的帐篷里,前面没有幕帘,家里也是特别冷的。我看着那,想着,爷爷你冷吗?就算整个都在被子里了,可你还是会冷吧。爷爷肯定不想被扔在那的。
之后的,就像我一惯认为的,家乡的白事,本是件悲剧的事,却永远是一次闹剧的方式进行着。纷扰的鞭炮,呛人的炮灰,以及仪仗队所合出的各种曲调。
但一些事,我永远记得。
奶奶在二楼和阿婆们说的爷爷。
“他生病的时候,晚上总要起来上厕所。我自己也生着病,搀着他从厕所回来,结果两个人都跌在地上。我骂他,怎么这么没用。昨晚我一直哭,他说‘我这么痛都没哭,你哭什么,你这么哭我怎么走。’”
我忘了是谁说的,爷爷走的时候眼睛还是开着的,是爸爸跪在地上用手合上的。
爷爷,我来看你了。我们这样子见面,好像是第二次了。我在这过的没有很差,你在那里呢?过的好吗?想我们吗?
爷爷的墓是第一个去的。
爷爷走的时候是十月还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更准确的应该是十一月或者十二月的第一天的凌晨。所以,我是在那个月的第一天上午上课时接到妈妈从未在上课时间连续打来的好几个电话。那时是班主任上的综合英语,第三节,我摁断好几个妈妈的来电,小声的和同桌说,我妈妈给我打电话。其实那时我心里就有了某种猜测。下课了,我拿着手机去外面,我记得很清楚自己和室友说,我爷爷可能出事了。
打的是妈妈的号码。电话通的时候,是妈妈接的,马上就被爸爸拿过去了。
“爷爷走了,”爸爸喊了我一声,说了这句,听不出什么语气。
“爷爷是什么时候走的?”
“昨晚。”
“你要回来吗,读书走不开的话不用回来没关系的。”
“不要,我要回来的。”
“那好,和老师请好假,车票买好,到家的时候打个电话,让你妈去接你。”
“恩,好。”
电话挂断了,我进了教室,趴在桌上。室友问我怎么了,我小声回答,我爷爷去世了,眼泪流下来。其实我心里并不是那么撕心裂肺的痛,也没有流不完的泪。只是觉得有个亲人不在了。
站在学校车站等车的时候发现那天是个阴天,太阳没出来,而且寒风也开始飒飒起来。之前的那个月的月末几天。天气一直是晴朗的那种,阳光不是暴晒棉袄的猛烈,也不是浸了水的海绵一样软绵绵的,是特别适合躺在草坪上的那种阳光。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变天了。
路上爸妈打了好几个电话,问我到哪里了。因为不是节假日或者春节,动车很空,整个车厢就几个人,不需要一定按号入座,我挑了靠窗的。密闭的交通工具,总是偏好靠窗的座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也可以在转头的时候不用担心与陌生人目光接触而尴尬。
家乡的公车上靠窗的位置,我没在流泪,脸上的神情,我猜,应该是目无一处,放空一切的迷茫,如果认识我的人坐在对面,或许会那样描述吧。
奶奶坐在开着门前,看到我来了说了,你来了。我看见她眼里一片氤氲。
爷爷被整个裹在寿被里,最前面放着一束花。我给爷爷上了香。
凌晨3点醒的第二天要给爷爷入葬。
当地的风俗,爷爷被安置在一个临时搭成的简陋的帐篷里,前面没有幕帘,家里也是特别冷的。我看着那,想着,爷爷你冷吗?就算整个都在被子里了,可你还是会冷吧。爷爷肯定不想被扔在那的。
之后的,就像我一惯认为的,家乡的白事,本是件悲剧的事,却永远是一次闹剧的方式进行着。纷扰的鞭炮,呛人的炮灰,以及仪仗队所合出的各种曲调。
但一些事,我永远记得。
奶奶在二楼和阿婆们说的爷爷。
“他生病的时候,晚上总要起来上厕所。我自己也生着病,搀着他从厕所回来,结果两个人都跌在地上。我骂他,怎么这么没用。昨晚我一直哭,他说‘我这么痛都没哭,你哭什么,你这么哭我怎么走。’”
我忘了是谁说的,爷爷走的时候眼睛还是开着的,是爸爸跪在地上用手合上的。
爷爷,我来看你了。我们这样子见面,好像是第二次了。我在这过的没有很差,你在那里呢?过的好吗?想我们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