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出生
小虫子是我的女儿。
这是个多么不可思议的陈述句啊。虽然有点超现实,但我们的确是经过了漫长的三十九个孕周,其间包含了日瓦的整个装修,和随之产生的来回奔波。
我以为会是个儿子。
那样所有的辛苦、不安定,和潜在的危险,会不那么要紧得多。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阵痛——伴随着窗外迎新年的烟花爆竹,和丽江古城夜晚的璀璨灯光——三个小时产台上疼痛指数达到十级的努力而未果,最终被推上手术台,感觉肚子上被七划八割后,暴发出婴儿的啼哭——我的眼泪也飙出来,天,她不是我想象中的三头六臂——因为护士小姐并没有尖叫着夺门而出,而是平静地告知我,是个女儿……是个女儿,那先前的颠簸劳累、食物匮乏、睡眠不足,对一个女儿来说,太多的考验了。我的眼泪又一次飙出来,觉得心疼,觉得委屈。因为迟到而延长了我的疼痛时间的麻醉师这时体贴地扯过床单来帮我擦泪,别哭,当妈妈了。
妈妈?这个名词冠在我头上又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后来熊小可总结性地描述可以表达我一直不敢接受现状的心态,杨小啦自己都是小孩子,竟然生了个孩子。
我一直处理不好与母亲的关系。她向我覆盖了太多世俗的、朴实的关怀。毫无怨言地养大,_学年里有优秀的成绩,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婚嫁到殷实的家庭,是她能够想象的理所当然的我的人生轨迹。所以中途的乾坤大挪移是她完全无法接受的。我能作的,只是好言相劝,连晓之以理都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理,不在一条线上。我纠正不了她的,她也认为我无可救药。她的眼泪说淌就淌出来。她只是在寻求一种身份认同,她是妈妈,她甚至不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在她无法将概念强加给我时就只能哭泣。在无法安慰她时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但无法获得安慰的是,我们都老了。
小虫子出生前,她舍不得坐飞机,辗转火车和汽车来到丽江。我以为,换个环境,冬日里明媚的阳光,她可以当作一种体验。可是我错了,家对她来说,是那么根深蒂固。她和爸带了四个包,热水带,蒸锅,猪油,香肠腊肉,木耳海带,用旧布做的小孩的尿片,她差不多搬来了个家。
现实也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轻描淡写。剖腹产后举步维艰,让生产时的疼痛反而显得可以忍受。至少那是有意识的,清醒的,痛一痛就过去了;可剖腹后的伤口在一周内连咳嗽都撕心裂肺,是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的。还有月子里不可沾冷水的古老规则,别说尿布连自己的内衣都洗不了;每天还需要有人买菜做饭;小虫子没日没夜的哭闹让人害怕地猜想是不是得了育儿书上罗列的各种疾病、但其实她只是个爱哭的小孩,她需要人时刻抱着,仿佛是因为之前的不安定造成她这么强烈的不安全感。
爸妈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带大这个婴儿的决心和耐心。我估摸其程度不亚于带大襁褓中的我。而我却疑惑地问熊小可,如果她跟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并不指望养儿防老,那现在不是自找苦吃吗?熊小可的回答“人的一生这就是创造”并不足以平抚我每天被小虫子吵得头晕脑涨、晚上_没有完整睡眠、重复性的喂奶换尿布哄着她睡觉的抱怨。
在养育这个问题上,是我的私心太重。我妈心无旁鹜的无私,才是千古所谓的“妈妈”的代名词。原来,她一直都是个称职的妈妈,她尽了她的想象空间里的所有努力;而我,不是个听话的女儿。我无法说服她我现在是在自己的理想状态,正如我无法说服一心一意哭闹的小虫子能安静下来。不足四十天的她,已经显现出并不依附于我的坚毅。而她破腹而出并非儿子的意外,是又一次“母亲-女儿”的延续。
唯愿我们的关系,能在平和中获得相互满意的诠释。
这是个多么不可思议的陈述句啊。虽然有点超现实,但我们的确是经过了漫长的三十九个孕周,其间包含了日瓦的整个装修,和随之产生的来回奔波。
我以为会是个儿子。
那样所有的辛苦、不安定,和潜在的危险,会不那么要紧得多。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阵痛——伴随着窗外迎新年的烟花爆竹,和丽江古城夜晚的璀璨灯光——三个小时产台上疼痛指数达到十级的努力而未果,最终被推上手术台,感觉肚子上被七划八割后,暴发出婴儿的啼哭——我的眼泪也飙出来,天,她不是我想象中的三头六臂——因为护士小姐并没有尖叫着夺门而出,而是平静地告知我,是个女儿……是个女儿,那先前的颠簸劳累、食物匮乏、睡眠不足,对一个女儿来说,太多的考验了。我的眼泪又一次飙出来,觉得心疼,觉得委屈。因为迟到而延长了我的疼痛时间的麻醉师这时体贴地扯过床单来帮我擦泪,别哭,当妈妈了。
妈妈?这个名词冠在我头上又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后来熊小可总结性地描述可以表达我一直不敢接受现状的心态,杨小啦自己都是小孩子,竟然生了个孩子。
我一直处理不好与母亲的关系。她向我覆盖了太多世俗的、朴实的关怀。毫无怨言地养大,_学年里有优秀的成绩,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婚嫁到殷实的家庭,是她能够想象的理所当然的我的人生轨迹。所以中途的乾坤大挪移是她完全无法接受的。我能作的,只是好言相劝,连晓之以理都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理,不在一条线上。我纠正不了她的,她也认为我无可救药。她的眼泪说淌就淌出来。她只是在寻求一种身份认同,她是妈妈,她甚至不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在她无法将概念强加给我时就只能哭泣。在无法安慰她时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但无法获得安慰的是,我们都老了。
小虫子出生前,她舍不得坐飞机,辗转火车和汽车来到丽江。我以为,换个环境,冬日里明媚的阳光,她可以当作一种体验。可是我错了,家对她来说,是那么根深蒂固。她和爸带了四个包,热水带,蒸锅,猪油,香肠腊肉,木耳海带,用旧布做的小孩的尿片,她差不多搬来了个家。
现实也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轻描淡写。剖腹产后举步维艰,让生产时的疼痛反而显得可以忍受。至少那是有意识的,清醒的,痛一痛就过去了;可剖腹后的伤口在一周内连咳嗽都撕心裂肺,是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的。还有月子里不可沾冷水的古老规则,别说尿布连自己的内衣都洗不了;每天还需要有人买菜做饭;小虫子没日没夜的哭闹让人害怕地猜想是不是得了育儿书上罗列的各种疾病、但其实她只是个爱哭的小孩,她需要人时刻抱着,仿佛是因为之前的不安定造成她这么强烈的不安全感。
爸妈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带大这个婴儿的决心和耐心。我估摸其程度不亚于带大襁褓中的我。而我却疑惑地问熊小可,如果她跟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并不指望养儿防老,那现在不是自找苦吃吗?熊小可的回答“人的一生这就是创造”并不足以平抚我每天被小虫子吵得头晕脑涨、晚上_没有完整睡眠、重复性的喂奶换尿布哄着她睡觉的抱怨。
在养育这个问题上,是我的私心太重。我妈心无旁鹜的无私,才是千古所谓的“妈妈”的代名词。原来,她一直都是个称职的妈妈,她尽了她的想象空间里的所有努力;而我,不是个听话的女儿。我无法说服她我现在是在自己的理想状态,正如我无法说服一心一意哭闹的小虫子能安静下来。不足四十天的她,已经显现出并不依附于我的坚毅。而她破腹而出并非儿子的意外,是又一次“母亲-女儿”的延续。
唯愿我们的关系,能在平和中获得相互满意的诠释。
![]() |
虫子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