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大学的文字
应室友的要求写的,在学通的刊物上出现的写景的文字。
小城记忆 2008-3-21
我的家乡是长江南畔的一座小城,烟雨江南,秀丽山水,小小的城便有了特别的婉约感觉。如今身处坐落在华北平原之上偌大的天津卫,北方之城,苍茫浩瀚,全然不同之前十八年的生存感受。
偶尔之间,也会勾起一些对家乡的情愫,一幅幅记忆画面往往在不经意之间闪过脑海。
青石小巷,栀子花卖
梅雨的季节已经让这片土地足够的湿润。雨,似乎成了这小城的一景,常常驻足在我们的天空之上,也让雨中小城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多了几份情调。丝丝的细雨闯过青色的天幕,温和的降临在雨中漫步人的雨伞,发丝之上,纯净清凉的感觉在身边蔓延,然而那五颜六色的雨伞错综复杂的叠在一起,人未交汇伞已先触,然后便是四目交汇,微微一笑,也倒显得几份热闹。
依稀记得,小学的门口左侧是一条小巷,常年柔软的黑泥土上铺着青色的石板,板间是几缕破土而出的野草,在我们这些稚嫩的足迹的践踏之下倒一直保持着活力,青色常驻。路的俩侧边缘,墙角之下,也散落的布着青色的苔藓。一条小巷就这样被缀得青青绿绿,漫步在这样的路上,如同读一本岁月镌刻的书吧。我小学二三年级的那个时代,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了。巷子的俩侧冲着学校的地理优势也有了密集的小贩,叫卖出售我们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小玩意和零食。每每到放学时间,摊子前便挤满了学生,用手中那些小额的零花钱来换取让我们为之心动的商品。
花开时间,不论是什么时节,总能在各处闻到弥漫的花香。记得最浓的香气便是桂花和栀子花的香气。桂花虽香,无奈那花朵小的太不起眼了。于是栀子花,这种洁白而又芬芳的花朵成了小巷中的商品。
还记得,卖栀子花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刚采摘的栀子花骨朵。白色的花瓣,残留着青色的花枝。碰上小雨纷纷,篮内的花瓣沾上点点的水珠。老人便扛着一把黑色的布伞蹲在巷子的一角,篮子摆在面前,不时用那只布满皱纹的手捋捋篮子里的花,讲它们摆放整齐,叫卖几声。花很便宜,一毛一朵,买来后我们便把它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里,摆在自己的桌头,伴着香气,等着花骨朵慢慢绽放。
巷子,石板,青苔,栀子花。。。。。。
此时巷子不再,石板已去,再回故地,已经换了一条宽阔的小吃街。
不见旧时青苔,哪怕是雨天,也没有那么湿润的路了。也不闻旧时花香,哪怕是百花绽放的季节,也只能见绿化带的葱葱郁郁。
更遗憾的是,再也没有那栀子花的叫卖了,如今的时代,也许没有人去靠那一毛一朵的花来谋取生计了吧。那双沧桑的手与鲜嫩的花,雨中小巷拥挤漫步的人们和那老人蹲在小巷一角的情景似乎伴着这数载的岁月融入了我的记忆,也许是我们的记忆。。。。
小城记忆 2008-3-21
我的家乡是长江南畔的一座小城,烟雨江南,秀丽山水,小小的城便有了特别的婉约感觉。如今身处坐落在华北平原之上偌大的天津卫,北方之城,苍茫浩瀚,全然不同之前十八年的生存感受。
偶尔之间,也会勾起一些对家乡的情愫,一幅幅记忆画面往往在不经意之间闪过脑海。
青石小巷,栀子花卖
梅雨的季节已经让这片土地足够的湿润。雨,似乎成了这小城的一景,常常驻足在我们的天空之上,也让雨中小城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多了几份情调。丝丝的细雨闯过青色的天幕,温和的降临在雨中漫步人的雨伞,发丝之上,纯净清凉的感觉在身边蔓延,然而那五颜六色的雨伞错综复杂的叠在一起,人未交汇伞已先触,然后便是四目交汇,微微一笑,也倒显得几份热闹。
依稀记得,小学的门口左侧是一条小巷,常年柔软的黑泥土上铺着青色的石板,板间是几缕破土而出的野草,在我们这些稚嫩的足迹的践踏之下倒一直保持着活力,青色常驻。路的俩侧边缘,墙角之下,也散落的布着青色的苔藓。一条小巷就这样被缀得青青绿绿,漫步在这样的路上,如同读一本岁月镌刻的书吧。我小学二三年级的那个时代,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了。巷子的俩侧冲着学校的地理优势也有了密集的小贩,叫卖出售我们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小玩意和零食。每每到放学时间,摊子前便挤满了学生,用手中那些小额的零花钱来换取让我们为之心动的商品。
花开时间,不论是什么时节,总能在各处闻到弥漫的花香。记得最浓的香气便是桂花和栀子花的香气。桂花虽香,无奈那花朵小的太不起眼了。于是栀子花,这种洁白而又芬芳的花朵成了小巷中的商品。
还记得,卖栀子花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刚采摘的栀子花骨朵。白色的花瓣,残留着青色的花枝。碰上小雨纷纷,篮内的花瓣沾上点点的水珠。老人便扛着一把黑色的布伞蹲在巷子的一角,篮子摆在面前,不时用那只布满皱纹的手捋捋篮子里的花,讲它们摆放整齐,叫卖几声。花很便宜,一毛一朵,买来后我们便把它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里,摆在自己的桌头,伴着香气,等着花骨朵慢慢绽放。
巷子,石板,青苔,栀子花。。。。。。
此时巷子不再,石板已去,再回故地,已经换了一条宽阔的小吃街。
不见旧时青苔,哪怕是雨天,也没有那么湿润的路了。也不闻旧时花香,哪怕是百花绽放的季节,也只能见绿化带的葱葱郁郁。
更遗憾的是,再也没有那栀子花的叫卖了,如今的时代,也许没有人去靠那一毛一朵的花来谋取生计了吧。那双沧桑的手与鲜嫩的花,雨中小巷拥挤漫步的人们和那老人蹲在小巷一角的情景似乎伴着这数载的岁月融入了我的记忆,也许是我们的记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