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小传
皖国曾经有个武士,他有力拔山河之势,万夫莫挡之勇。武士的勇猛连天庭都敬佩,于是派一个战神下凡守护武士,让他有生之年都是常胜将军。武士一边供奉战神,一边戍守皖国边疆,皖国王很敬重他,全国上下都很敬重他。
皖国也有一公主,其实她不是国王的女儿,而是宰相的女儿;但是国王很器重她,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收养,王宫内外都叫她公主。
皖国还有个王子,他虽然没有皖国王打天下的气魄,但是也出落相貌表堂堂,多少有点一国之才的仪表。国王也很喜欢这个儿子,江山以后是他的,大小臣子都忙着巴结他。
皖国的江山因此很巩固,蛮族不敢入侵他们,于是绕道攻打邻近的陵国。陵国眼看快守不住了,派人来皖国求救。皖国王准备让武士去救陵国,这时王子站出来,说守卫边疆难,抄围城的蛮族那还不容易。国王同意了,让王子带着皇城的金甲兵,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皖国军气势磅礴,王子觉得此战必胜;但蛮人也不蠢,一边对陵国卫而不攻,另一边设陷阱给援军。三天三夜急行军,等来的是断崖前的伏兵;金甲虽坚固,也挡不住阵阵的箭雨。皖国兵在泥泞里摆不住阵势,只能重重的护住王子;10多个快马信使,都冲不出蛮人的围阵。
眼看就要绝望的那一刻,千钧一发之时,一队黑衣兵在蛮人的中军冲出,把蛮人的阵势冲乱了。王子和金甲兵看到前面的包围缺了个口,就一鼓作气冲出去。这峰回路转的一步棋,是武士算到王子这一出战必然凶多吉少;于是武士连夜从边疆赶回,带着城里的训练兵赶来救驾。蛮人看到王子金甲兵的围被解了,陵国也攻不下了,第二天就火速撤军。
王子得救了,陵国也得救了。皖国王很开心,陵国王很开心,武士也很开心,只有王子一个人开心不起来。国王要嘉赏武士,武士说这是王子的功劳,他只是助了王子一臂之力而已。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没有那队黑衣兵出现,故事就这里结束了。皖国王大宴庆功,陵国王在,王子在,武士在,公主也在。虽然武士去过王宫无数次,这是他第一次正眼看公主,公主就坐在他旁边——这也是他第一次跟公主说话。
天下太平了好一段时间,皖国王觉得自己老了,要退位了。国家留给王子,大家都没意见;公主就交给武士吧,王子跟陵国王的女儿结婚——原来陵国王有个亲生的女儿,真正的公主。这原本是最好的打算,王子跟王女,臣子跟臣女。但是王子不愿意,国家是他的,公主也是他的。那一夜,皖国王跟王子大吵了一架,第二天老国王就再也没起来了。有人说是气死了,也有人说是王子用佩剑杀死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这天起国家就是王子的。
带着新加冕的王冠,王子来到公主的寝宫。但是公主不在了,只有拦在门口的武士。这一次皖国王确确实实是被佩剑刺死的,武士带着公主连夜出逃,但是没有追兵。皖国的权力真空,在城里泛起了一场腥风血雨,武士和公主都不是大家关心的事情。武士骑着快马乘着公主跑过树林,跑到断崖,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找不到目的地。身后的故土,已经不是他能回望的地方了。‘去陵国吧’公主这样说的,他就带着公主去了。
到了陵国,公主说武士你对陵国有恩,若她跟陵国王说情的,陵国王会收留你的。武士不知道怎么去见国王,于是就让公主进城了。公主进了王城,陵国王收留了她却没让她说一句话,武士在城外站了一天,知道公主不会再出来,卸下盔甲离开了。再没人问起公主怎么来陵国的,也再没人知道自从那天以后皖国变得怎么样了。
武士找了一个农庄歇下,武士问农庄主这里要请务农的工人么;农庄主说请的,但是只有5钱一日,只有山药粥吃,只有草棚住。武士答应了,就留下来帮农庄主耕地。山药粥虽苦,但比当年打仗被围只能吃牛马饲料都好;草棚虽漏,也比泥地里裹一张牛皮过夜要好;锄头虽累,铁打的身子一路练过来也不怕这点了。武士就这样安顿下来,日出日落的耕作,闲时教一下小孩读书识字,卖几样武艺赚点酒钱。
有一天,连守护武士的战神也看不过去了,战神下凡跟他说:你看似走过风风火火,是一有能之人,你就安心这样过日子么?武士答: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我要做什么。陵国赋税重,总有一天这片地的人会起来,揭竿反陵国王。等到那一天,我就会回到王宫,再见到我的公主了。战神走了,没回答一句话,他决定再看一下武士,凡间的十年对他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他也不缺这点时间。
然后也就那么一瞬以后,陵王宫的人还是找到武士了,要把他带走,把农庄烧了。武士挥起锄头,打死了王宫的人。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跟随武士,锄头换成长矛,浩浩荡荡的向王城进发。片刻之间,陵王城又一次被烽火包围,只是这一次,没有金甲兵,也没有黑衣兵。
武士真的老了,在陵王城破城之际,被流箭射死在望城台上。城门破,义军怀着悲愤的心情,把城里所有贵族都杀光了。一个新的陵国成立了,但是武士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就再没被人说起。
有一天,战神再次悄悄来到人间,他找到公主的尸骨,葬在武士身边,并为武士的墓立个碑,写了碑文:
皖习武,陵务农。功,守两城,救两王。过,灭两国,弑两君。
皖国也有一公主,其实她不是国王的女儿,而是宰相的女儿;但是国王很器重她,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收养,王宫内外都叫她公主。
皖国还有个王子,他虽然没有皖国王打天下的气魄,但是也出落相貌表堂堂,多少有点一国之才的仪表。国王也很喜欢这个儿子,江山以后是他的,大小臣子都忙着巴结他。
皖国的江山因此很巩固,蛮族不敢入侵他们,于是绕道攻打邻近的陵国。陵国眼看快守不住了,派人来皖国求救。皖国王准备让武士去救陵国,这时王子站出来,说守卫边疆难,抄围城的蛮族那还不容易。国王同意了,让王子带着皇城的金甲兵,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皖国军气势磅礴,王子觉得此战必胜;但蛮人也不蠢,一边对陵国卫而不攻,另一边设陷阱给援军。三天三夜急行军,等来的是断崖前的伏兵;金甲虽坚固,也挡不住阵阵的箭雨。皖国兵在泥泞里摆不住阵势,只能重重的护住王子;10多个快马信使,都冲不出蛮人的围阵。
眼看就要绝望的那一刻,千钧一发之时,一队黑衣兵在蛮人的中军冲出,把蛮人的阵势冲乱了。王子和金甲兵看到前面的包围缺了个口,就一鼓作气冲出去。这峰回路转的一步棋,是武士算到王子这一出战必然凶多吉少;于是武士连夜从边疆赶回,带着城里的训练兵赶来救驾。蛮人看到王子金甲兵的围被解了,陵国也攻不下了,第二天就火速撤军。
王子得救了,陵国也得救了。皖国王很开心,陵国王很开心,武士也很开心,只有王子一个人开心不起来。国王要嘉赏武士,武士说这是王子的功劳,他只是助了王子一臂之力而已。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没有那队黑衣兵出现,故事就这里结束了。皖国王大宴庆功,陵国王在,王子在,武士在,公主也在。虽然武士去过王宫无数次,这是他第一次正眼看公主,公主就坐在他旁边——这也是他第一次跟公主说话。
天下太平了好一段时间,皖国王觉得自己老了,要退位了。国家留给王子,大家都没意见;公主就交给武士吧,王子跟陵国王的女儿结婚——原来陵国王有个亲生的女儿,真正的公主。这原本是最好的打算,王子跟王女,臣子跟臣女。但是王子不愿意,国家是他的,公主也是他的。那一夜,皖国王跟王子大吵了一架,第二天老国王就再也没起来了。有人说是气死了,也有人说是王子用佩剑杀死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这天起国家就是王子的。
带着新加冕的王冠,王子来到公主的寝宫。但是公主不在了,只有拦在门口的武士。这一次皖国王确确实实是被佩剑刺死的,武士带着公主连夜出逃,但是没有追兵。皖国的权力真空,在城里泛起了一场腥风血雨,武士和公主都不是大家关心的事情。武士骑着快马乘着公主跑过树林,跑到断崖,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找不到目的地。身后的故土,已经不是他能回望的地方了。‘去陵国吧’公主这样说的,他就带着公主去了。
到了陵国,公主说武士你对陵国有恩,若她跟陵国王说情的,陵国王会收留你的。武士不知道怎么去见国王,于是就让公主进城了。公主进了王城,陵国王收留了她却没让她说一句话,武士在城外站了一天,知道公主不会再出来,卸下盔甲离开了。再没人问起公主怎么来陵国的,也再没人知道自从那天以后皖国变得怎么样了。
武士找了一个农庄歇下,武士问农庄主这里要请务农的工人么;农庄主说请的,但是只有5钱一日,只有山药粥吃,只有草棚住。武士答应了,就留下来帮农庄主耕地。山药粥虽苦,但比当年打仗被围只能吃牛马饲料都好;草棚虽漏,也比泥地里裹一张牛皮过夜要好;锄头虽累,铁打的身子一路练过来也不怕这点了。武士就这样安顿下来,日出日落的耕作,闲时教一下小孩读书识字,卖几样武艺赚点酒钱。
有一天,连守护武士的战神也看不过去了,战神下凡跟他说:你看似走过风风火火,是一有能之人,你就安心这样过日子么?武士答: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我要做什么。陵国赋税重,总有一天这片地的人会起来,揭竿反陵国王。等到那一天,我就会回到王宫,再见到我的公主了。战神走了,没回答一句话,他决定再看一下武士,凡间的十年对他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他也不缺这点时间。
然后也就那么一瞬以后,陵王宫的人还是找到武士了,要把他带走,把农庄烧了。武士挥起锄头,打死了王宫的人。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跟随武士,锄头换成长矛,浩浩荡荡的向王城进发。片刻之间,陵王城又一次被烽火包围,只是这一次,没有金甲兵,也没有黑衣兵。
武士真的老了,在陵王城破城之际,被流箭射死在望城台上。城门破,义军怀着悲愤的心情,把城里所有贵族都杀光了。一个新的陵国成立了,但是武士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就再没被人说起。
有一天,战神再次悄悄来到人间,他找到公主的尸骨,葬在武士身边,并为武士的墓立个碑,写了碑文:
皖习武,陵务农。功,守两城,救两王。过,灭两国,弑两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