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文游第一弹。
之前看到的日志,叫做《尝试着一个人走遍上海的角落》,十天十条路,一个人一架相机,从来不畏惧孤单,一个人安静的走走,看陌生的人群擦肩。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故事自己写。 觉得很不错,于是今天便出发了,走了第一条路。
中山公园——愚园路——江苏路——华山路——徐家汇,这是原定计划,但由于中途计划有变,于是最后的路线是:
中山公园——愚园路——江苏路——延安西路——番禹路——平武路——华山路——徐家汇。
总时间大约1-1.5小时。
中山公园地铁站5号口出站,步行100米左右进入愚园路。在1918年的上海版图上,这里的确是一个名为“愚园”的私家花园。经历过旧上海租界的喧嚣,住过七十二家房客,历经半个多世纪煤卫合用的热闹之后,现在的它,像老克勒一样平和温婉又不失风度。
愚园路是典型的上海马路,曲曲折折从最西端一直延伸开来,弄堂的号码一直排列到1600多,每条弄堂里更有数不清的住家。
虽然很多建筑都是近年来新建的,但是隔几步就会看到充满年代感的建筑从层层叠叠的枝枝叉叉中显露出来,怀旧感涌上心头,称不上恬静但依旧让人心情放松。
充满创意和温馨的小店橱窗玻璃。
从西往东慢慢走来,两侧幽深的弄堂里,一幢幢惊艳的小楼,随时跃入视野。老房子,特别是有故事的老房子,总让人心生出许多莫名的联想。路两边,是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的梧桐,它见证了上海这些年来的发展。
隐藏在愚园路上的汪公馆(地址:愚园路1136弄31号)是60多年前王伯群为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而建,因汪精卫住过而得名。如今再看这座哥特式城堡建筑,房子依旧是那幢房子,只不过是门口挂上了长宁区少年宫的牌子。有时候白天走过,还能听见从窗户里飘出各种各样的器乐声,或悠扬,或急促。
遗憾的是今天白天没有课,少年宫的大门紧闭着,没能进入建筑之中拍摄。
愚园公馆隐藏在一群状似居民小区的建筑中,整个建筑群的入口相当开阔,但至后来,越显幽秘,相信这座鲜有人知的房屋的主人曾经也是十分的显赫和尊贵。最后几扇小门,通往熙熙攘攘的闹市,据说也是为方便逃生。乱世里的房屋,留着乱世里才有的门。
位于愚园路1015号的周作民公馆旧居,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式花园建筑,现在则为长宁区商会。历经数十年的风霜洗礼或许带给了她沧桑,却也让她更加显现出了岁月的风韵。
愚园路并不是上海市区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路,但它的文化感和年代感却能让人一踏上这片土地,就受到深深的感动。
从愚园路右转向南进入江苏路,经过繁华宽敞的江苏路,来到了江苏路和延安西路路口的人行天桥处。
按照原本计划的行程应该是从人行天桥穿过延安西路,继续沿着江苏路直到十字路口进入华山路。但由于路过延安西路就想着自家的老房子就在延安西路往西的岔路番愚路上,于是突发奇想,想去老房子看看。于是在延安西路江苏路口右转,沿着延安西路向西,在番愚路的丁字路口左转进入番愚路。
儿时的记忆已经不是很清晰,但仍旧记得自家的所在,从延安西路拐进去走一点点路就到了,旧时印象中的一砖一瓦,如今也经过了重修和粉刷,本来敞开式的弄堂,如今也围上了围墙,成了寂静的深墙大院。
街角的咖啡店如今也添了几分洋气和现代感。
在番愚路上徘徊了一会儿,在马路的对面向旧时老居告别,感谢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感谢它历久弥新的温暖感觉。
从番愚路左转进入平武路,衔接华山路和番愚路一条小马路,街边的小食摊琳琅满目,让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更显得拥挤,但由于车流不多所以漫步过这条小路,也别有一番乐趣。
沿着平武路往华山路去的途中经过一条叫做幸福路的小岔路,在路口顾盼了一会儿,沿街的梧桐,寂静的小路,若是再添上斑驳的阳光,必定路如其名,是个幸福感满满的去处。
其实也无须一味的迷恋甜爱路。
从平武路转入华山路,眼前顿时开阔了许多,本想着不知能不能途径华山美院,但由于不在一个路段上,最后也没有看到。
说着如果成绩差点说不定真就去美院了,自然是玩笑,但是华山美院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倒是真的。
漫步华山路,路过一个街心花园,跟妈妈通着电话,说起这是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玩的小花园,一草一木,曾经都是我的玩伴。
复旦中学(华山路1626号)由马相伯于1905年创建,1950年由陈毅市长题写校名。复旦中学也是我哥哥的高中母校,听他说最近学校翻修了图书馆,从大门口看,也是气派十足。
华山路上的学校不少,为大家熟知的便是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前身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
钱学森图书馆大气非凡,满足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的求知欲。
交通大学大门中国感极强,给人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之感。记得中学时候爸爸带我去徐家汇玩,路过交大,考进一个好大学是每个奋斗十余年的学生的终极梦想(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愿的呀!!)。
挥别交大,终于抵达了本次漫步之旅的终点站:徐家汇。今天的人文之旅便告一段落。
回家路上坐在741上翻着今天拍下的照片,回忆着今天的行程,慢慢地走着其实也不会很累,走走歇歇的旅程,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总有一天我的脚步是可以遍及这个我熟悉的、生我养我的城市的吧。喜欢那个广告:路再长,也长不过我35码半的脚步。上海,一个带着独特韵味的城市,足迹所达,都能给我崭新的惊喜和触动。
有梦想,就在路上。
—— 2013.2.6 by Litiney。
中山公园——愚园路——江苏路——华山路——徐家汇,这是原定计划,但由于中途计划有变,于是最后的路线是:
中山公园——愚园路——江苏路——延安西路——番禹路——平武路——华山路——徐家汇。
总时间大约1-1.5小时。
中山公园地铁站5号口出站,步行100米左右进入愚园路。在1918年的上海版图上,这里的确是一个名为“愚园”的私家花园。经历过旧上海租界的喧嚣,住过七十二家房客,历经半个多世纪煤卫合用的热闹之后,现在的它,像老克勒一样平和温婉又不失风度。
愚园路是典型的上海马路,曲曲折折从最西端一直延伸开来,弄堂的号码一直排列到1600多,每条弄堂里更有数不清的住家。
![]() |
虽然很多建筑都是近年来新建的,但是隔几步就会看到充满年代感的建筑从层层叠叠的枝枝叉叉中显露出来,怀旧感涌上心头,称不上恬静但依旧让人心情放松。
![]() |
充满创意和温馨的小店橱窗玻璃。
![]() |
从西往东慢慢走来,两侧幽深的弄堂里,一幢幢惊艳的小楼,随时跃入视野。老房子,特别是有故事的老房子,总让人心生出许多莫名的联想。路两边,是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的梧桐,它见证了上海这些年来的发展。
![]() |
![]() |
![]() |
隐藏在愚园路上的汪公馆(地址:愚园路1136弄31号)是60多年前王伯群为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而建,因汪精卫住过而得名。如今再看这座哥特式城堡建筑,房子依旧是那幢房子,只不过是门口挂上了长宁区少年宫的牌子。有时候白天走过,还能听见从窗户里飘出各种各样的器乐声,或悠扬,或急促。
遗憾的是今天白天没有课,少年宫的大门紧闭着,没能进入建筑之中拍摄。
![]() |
![]() |
![]() |
愚园公馆隐藏在一群状似居民小区的建筑中,整个建筑群的入口相当开阔,但至后来,越显幽秘,相信这座鲜有人知的房屋的主人曾经也是十分的显赫和尊贵。最后几扇小门,通往熙熙攘攘的闹市,据说也是为方便逃生。乱世里的房屋,留着乱世里才有的门。
![]() |
![]() |
位于愚园路1015号的周作民公馆旧居,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式花园建筑,现在则为长宁区商会。历经数十年的风霜洗礼或许带给了她沧桑,却也让她更加显现出了岁月的风韵。
![]() |
![]() |
![]() |
愚园路并不是上海市区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路,但它的文化感和年代感却能让人一踏上这片土地,就受到深深的感动。
![]() |
从愚园路右转向南进入江苏路,经过繁华宽敞的江苏路,来到了江苏路和延安西路路口的人行天桥处。
按照原本计划的行程应该是从人行天桥穿过延安西路,继续沿着江苏路直到十字路口进入华山路。但由于路过延安西路就想着自家的老房子就在延安西路往西的岔路番愚路上,于是突发奇想,想去老房子看看。于是在延安西路江苏路口右转,沿着延安西路向西,在番愚路的丁字路口左转进入番愚路。
![]() |
儿时的记忆已经不是很清晰,但仍旧记得自家的所在,从延安西路拐进去走一点点路就到了,旧时印象中的一砖一瓦,如今也经过了重修和粉刷,本来敞开式的弄堂,如今也围上了围墙,成了寂静的深墙大院。
街角的咖啡店如今也添了几分洋气和现代感。
![]() |
![]() |
![]() |
在番愚路上徘徊了一会儿,在马路的对面向旧时老居告别,感谢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感谢它历久弥新的温暖感觉。
![]() |
![]() |
从番愚路左转进入平武路,衔接华山路和番愚路一条小马路,街边的小食摊琳琅满目,让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更显得拥挤,但由于车流不多所以漫步过这条小路,也别有一番乐趣。
![]() |
沿着平武路往华山路去的途中经过一条叫做幸福路的小岔路,在路口顾盼了一会儿,沿街的梧桐,寂静的小路,若是再添上斑驳的阳光,必定路如其名,是个幸福感满满的去处。
其实也无须一味的迷恋甜爱路。
![]() |
![]() |
从平武路转入华山路,眼前顿时开阔了许多,本想着不知能不能途径华山美院,但由于不在一个路段上,最后也没有看到。
说着如果成绩差点说不定真就去美院了,自然是玩笑,但是华山美院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倒是真的。
![]() |
![]() |
漫步华山路,路过一个街心花园,跟妈妈通着电话,说起这是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玩的小花园,一草一木,曾经都是我的玩伴。
![]() |
![]() |
![]() |
复旦中学(华山路1626号)由马相伯于1905年创建,1950年由陈毅市长题写校名。复旦中学也是我哥哥的高中母校,听他说最近学校翻修了图书馆,从大门口看,也是气派十足。
![]() |
![]() |
华山路上的学校不少,为大家熟知的便是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前身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
![]() |
钱学森图书馆大气非凡,满足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的求知欲。
![]() |
![]() |
交通大学大门中国感极强,给人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之感。记得中学时候爸爸带我去徐家汇玩,路过交大,考进一个好大学是每个奋斗十余年的学生的终极梦想(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愿的呀!!)。
![]() |
![]() |
挥别交大,终于抵达了本次漫步之旅的终点站:徐家汇。今天的人文之旅便告一段落。
回家路上坐在741上翻着今天拍下的照片,回忆着今天的行程,慢慢地走着其实也不会很累,走走歇歇的旅程,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总有一天我的脚步是可以遍及这个我熟悉的、生我养我的城市的吧。喜欢那个广告:路再长,也长不过我35码半的脚步。上海,一个带着独特韵味的城市,足迹所达,都能给我崭新的惊喜和触动。
有梦想,就在路上。
![]() |
—— 2013.2.6 by Litiney。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