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记(2008年5月10日)
![]() |
莘和闻雨昨晚十一点回归祖国怀抱,我自然也就兴奋到了两点。
早上七点,模模糊糊中莘和我告别——她迫不及待地飞回北京;早上八点,闻雨推门喊:“小傅姝!”把我从挣扎的梦境中挽救出来,“你看看我是不是白了?”“等……我睁开眼睛的……”一看,这姑娘果真又白又嫩——越南还是很养人的嘛!等我完全睁开眼,发现桌子上多了一个桃红色的绣花笔袋——闻雨和莘给我的礼物~超级喜欢!!!和闻雨的小旗袍一个样式,美极了!!!
那那,传张图片看看(最近又发现好多赫本的图片,应该是别人制作的,相当精美)
![]() |
说是生活杂记,也还要理出个头绪,那就按时间顺序说吧。
第一,五一去了天天家。每天秉烛夜聊到两点,吃到了阳朔特色螺蛳酿、苦瓜酿、青椒酿、茄子酿…… ,重游了西街,还看了《印象刘三姐》,唯一遗憾的是天气太坏没能骑自行车到处转转。看到了直爽的叔叔阿姨,还有生病的外婆,八十多岁的外婆有她的倔强,却也有她的可爱,我尽力听她的桂柳话,却还是没听懂她夸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她,再看天天和她说话的快乐情景,想到了很多……
第二,收到了Bodo的回信。信中,他提到了我在二月时写给他的内容,关于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关于舞蹈。他说他之前没有听说过罗曼罗兰,也没有听说过邓肯,他向我提到了德国的舞蹈家——现代舞第一夫人——Pina Bausch。这一封信给我触动很大,Bodo现在已经六十多了,而且是大学教授,他竟然不知道在中国很出名罗曼罗兰!在和Katie聊天的时候,她同样不知道罗曼罗兰,也不知道她自己国家的邓肯。这让我着实的慌了一阵,为什么呢?突然联想到外国文学史,老师讲不要完全迷信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的入选作品往往是西方选偏“右”的,东方选偏“左”的。是不是,我们在引入文化的时候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呢?民众熟知的只是知识分子筛选过后的“知识”,这里有他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就无条件接受吧,那些很多前沿的东西往往在落伍时才进入我们的视野。当然,改革开放三十年,这种情况肯定会改善很多,只是,这其中还有多少蒙蔽?还有多少阻碍?
![]() |
在网上搜索Pina Bausch ,发现她果真在去年到过北京巡演!还有看了有她参演的电影《对她说》。
我很惭愧!我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一个轰动世界的人。突然发现,网络发达的今天,还是有那么多东西是我所不能触及,感觉自己像个井底之蛙……不过,这倒加强了我的某个信念,让我多了一个努力的动力!
和Bodo说我的生活,说到朗诵比赛,说到姥姥,他竟问我有没有英文版本,他想看看,也许,这将促成我的第一篇英文原创的诞生!
![]() |
第三,昨天上午去小学听课。之前说,最近有一项任务要完成,就是去小学实习了!刘亚辉老师帮我们联系到去小学实习的机会,刘浈老师问了教务处,刚好,有了这样在国内实习的机会,加上之前的一切努力,就可以拿到语文教师资格证了。应了沈家庄老师的那句:花堪摘时直须摘!其实,我是一心向往集体的高中实习的,我不怕苦,我希望自己有和大家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的经历,以后回忆起来就会觉得我的大学没有白过。现在因为要考研,加上此后的三个月泰国实习,只能放弃了,大学仿佛是不完整的。话说回小学,元旦时,小宝从资源献爱心回来说,那些孩子的眼睛像小鹿一样冲撞着她的心灵!我也希望见到这样一群孩子!我见到了!就在昨天,如我所期待,或者说给我更多惊喜的孩子们!我被分到了一年二班(我小学也是一年二班),带我的陈老师是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我跟随她进门,孩子们迎接我的眼神是那样的热情,毫无遮掩,几十双眼睛好奇地齐刷刷地注视着我!如小宝所说的“小鹿一样的眼睛”冲撞着我,我说不出来自己是怎样的激动!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孩子的眼睛》都是单个描写,此时,我见到的是几十双眼睛啊!充满神采的!神气活现的!我感受到了我很久没有见到的集体的清澈和热情带给我的震撼!当我介绍我自己时,他们的眼神是喜欢,是惊讶,惊讶我怎么从那么那么远的黑龙江跑来这里?惊讶我的专业是给外国人教汉语。当我说同学们早上好的时候,他们拖长了调子,却充满神气地回应我:老——师——早——上——好!”上课了,我坐在最后一排和一个小男孩一桌,他望着我的MICKEY笔筒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上课了,我总感觉孩子们的读书声因我的到来而更响亮了,一些孩子不时地朝我这看,调皮地笑笑,回答问题时,他们的手举得老高老高——当年我也那样!~~下课了,孩子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让他们把名字都写到我的笔记本上,他们就把我的笔筒掏了个底朝天,翻出不同颜色的笔写了签名。
SO COOL! 这些可爱的孩子在我这留下了稚嫩和生动!
又是一节课,我记下所有我会错和不知道的东西。
面对孩子,老师朗诵的声调往往要夸张十倍“小熊和小鹿”;那些笔顺,一个“鹿”字,如果你没注意过,十有八九你是写错的!我可不敢溜号,虽然老师一口一个我是大学生,不用听可以直接讲了,可是在这些基础知识面前,我是丝毫不能放松的!不然讲出来不但闹笑话,而且耽误了孩子们!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分到一年级,看到了最清澈的眼睛,学到了最基础却最该掌握的知识!
![]() |
第四,昨天下午见到了“黄老板”~
去开会之前,遇到了“黄老板”,开完会回来又遇到了“黄老板”。出门的时候,我又喊了一声老师好,他眼睛笑得弯弯的说“好”。他正好要去开车,我们就走了不到一百米的路程。他问:“你是我学生吗?”“不是。”“那你怎么认识我呢?”“我这学期去旁听过您的课。”“哦,好,我这学期讲得比较认真,要考研吗?”“考”“那得来听啊多!考什么专业?”“语言学”“哦,那不要来了,赶快多看看专业书!” 回来就给我美够呛,和天天学来着,她回应我一个字“晕”
“黄老板”是我们对黄伟林老师可爱的称呼~ 多少人都相当崇拜他!大一时,总看到他出席各种现当代文学的讲座,那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凡是重要人物到场都是他主持。第一印象只感觉这个老师很散漫,不像老师,像老板~(哈哈)。知道黄老师是黄老师,并且去除偏见应该是大二,去年的这个时候北大陈晓明教授来讲《向死而生的当代文学》,因为写新闻要材料,刘老师向我介绍黄伟林老师,我才知道原来这个看似像老板的黄老师是个大名鼎鼎的文人。
后来,去听了几次他的《当代文学》,发现他身上果真有老板的风度——潇洒,却更有文人的风度——闲适。凡事好像不紧不慢,都不知道那些成果,那些文章是怎么出来的?讲课讲得慢条斯理却分外精彩。后来我和天天常说,我们何时当老师可以做到这个境界!现在,黄老师的博客我们经常光顾,我不时地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天天同学更搞笑,在那“撒野”:老师,先锋小说不是“悦读”,是“虐读”哈哈哈哈……我们总说在师大遇到这些老师,能做他们的学生,真是太幸福了!
第六,最近买了找了很久的好书,朱大可的《记忆的红皮书》、罗曼罗兰(傅译本)《约翰克里斯朵夫》、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丹纳(傅译本)《艺术哲学》,还有几本语言学专业书。又听到了一些很震撼的西方音乐,发现了德沃夏克,更惊喜地是《她像烟花一样寂寞》中杜普雷演奏的大提琴曲就是他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浓浓乡愁的《自新大陆》也出自他手。
还有,明日很重要的两件事,完成再说。
wsp says:
2008-05-10 at 08:00 (编辑)
哈哈吼 黄老板我们也曾受教过 状元出身 又有魅力 很受女生们欢迎哩!
回复
苹果横切 says:
2008-05-11 at 08:00 (编辑)
又要多一个同行,恭喜!
回复
若 says:
2008-05-12 at 08:00 (编辑)
每次来看小傅姝的文章,总有让人平静然后燃起希望的感觉,呼~~要一起加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