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的冬天
其实我唯独不能谈论这一个季节。在这种时序的划分中,也显示着一种藏匿。被藏匿的季节只能在人的心中去寻找。它脱离外界的环境的光照,而独自发酵为一种心绪。用鲁迅的话语来说则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是的,我在此刻意地隐去了最后一句:“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因为这样它就会被归结为一种完整的叙事。但那些遵循着此一季节的话语的人,难得有如此的确信。尽管完整的叙事,其可能更常常表达的是更为彻底的绝望。
雨为义人而下,也为罪人而下。但罪人所以为罪人,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感受到雨的喜悦,而是他不相信这雨的喜悦,乃至对此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并非天生而来,在更根本上,乃是一种现代的教导。一种对于幸福的根深蒂固的敌意,现代性的敌意。人,尤其是现代的人,我怀疑他们从来就知道一种真正的幸福,这种真正的幸福能带来众多的福祉;这种真正的幸福并不植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植根于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深知这个世界的不稳固。但与之相比,他们更爱自由。
自由。在现代世界,再没有比自由更得到强调的话语了。但可能也再没有比现代世界人更缺少自由的了;或至少,跟过往的时代相比,人所具有的自由不会更多。自由,是现代世界最为普遍的意识形态话语。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人只在一种意识形态的意义上,才比过往时代的人具有更多的自由。然而在一种真正切身而实际的意义上,没有比这个时代的人更缺少自由的了。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社会的制度化超过一切时代。若说在过往的时代,人更多的是陷于一种宗教的制度化或国家的制度化中,则现代,每个人都成了社会的制度化中的一颗螺丝钉。
自人出生的医院,及稍长的幼儿园、学校,至终于长大成人的各种工厂、公司企业、机关机构,世界成了一个流水线。这是社会的制度化的后果。不劳动不得食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圣经》中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汗流满面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贴近自然,一种自然的生产。但现今是一种流水线性的生产。在汉娜•阿伦特的洞见中,是社会的兴起而非国家的兴起,才更彻底地剥夺了人的自由;在这样的一种人的境况中,与人的自由与创造性相关联的工作已经消失,而独剩下动物性的毫无自由与创造性可言的劳动;若还有工作残存,则是文学和艺术的创造性活动,但也已被这个世界判为异端。
汉娜•阿伦特的这个判断与《圣经》的教诲并不相悖。在上帝的眼中,这个世界早已是堕落的处所、罪恶的渊薮;你更爱上帝,还是更爱这个世界,乃至,你爱上帝,还是爱这个世界,是一个不能并举的抉择。社会的制度化,实质是将这个世界更为彻底的合法化。我们将对人的关注的目光收归于更近人的周围的环境,企图以人一己之力,为人重新创世。这注定亦是个徒劳无功的喜剧。我们跟随一种现代性教义,把人的自由归还于个人。以为这样便能保证人的自由。让我们来思索一个政治经济学术语: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偶像,必然导致人的自由性的工作的被剥夺,而切分为一种毫无创造性的流水线性劳动。没有工作的自由,人就不可能有真正切身而实际的自由。在“世界”的意义上,工作的自由,是人的自由的保证。否则,人的自由就只能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幻象。“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这是人堕落后,上帝对人的经济学宣判。陷于罪中的人,即便离开了地土,依然要在各种有形、无形的机器中失去自由。
除自由外,幸福或许是第二最为得到强调的现代性话语。但幸福,无疑也是现代人最为缺乏的了。你幸福吗?你问一个人,若非是心灵鸡汤或权力的迷魂汤喝多了,他若说出他的心底答案,他一定会告诉你:你所说的幸福是什么?从最真切的意义上讲,幸福不可能是一种现时存在的状态,幸福只能存在于盼望中。基督徒的喜乐,并不是出于对一己之身的满意,而是出于,上帝在这个世界中早已经得胜,这种胜利的成果他愿意认上帝的名他就有分。但在此世,对于没有根本性盼望的人,更多的不过是“无可奈何只能如此了”的自我释怀。然而,勿论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的可能性,进言之,即便得到,若是自由而没有盼望,幸福也必然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事实上,真正的幸福不可能从个人的自由中产生。而只能从个人的自我限制的选择的自由中产生。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你能做你想做的“好”事的自由,而是能不做你不想做的“坏”事的自由。这并非就法学的意义而言,乃是就人的生命的意义而言。因为这个世界若然法律健全,顶多只能给你前一种自由,但不可能给你后一种自由。知由得我,但行却由不得我,是人的普遍状况。人不可能自洁己罪,只有上帝才能洗去人的罪。我们从一开始路就走错了,我们所追求的不应当是个人的自由,而应当是追求自我限制的选择的自由。人若追求个人的自由,按照人的堕落的本性,则必然交相攻伐,也必然弃绝上帝,而奔赴无限制的生命之轻;人若追求自我限制的选择的自由,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则人必不能把自己的限制强加于人,因为人自有限制,而这种限制来自于各人的上帝。从个人看,基督徒的限制来自各人的上帝,因为各人只对他的上帝负责,虽然从基督教内看,各人的上帝都是同一个上帝。总之,凡追求个人的上帝的限制的,必反得自由;凡追求个人的自由的,则必反被人网罗。
在这个岛屿上,冬天是一个被藏匿的表示。我以一个聋子、瞎子、瘫子的身份,若能谈论冬天,那是因为我知道春天的盼望。“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这是一种最根本性的惆怅。在我们没有认识那至高者之前,在我们只是一个短暂的生命之时,即便是冬天在你的面前藏匿,但冬天却在你的心中生长。我们无法抓住任何东西,情人会分手,孩子会长大离开你,你著书立说,你建功立业;但一切的一切,都使你无法回避一个问题:人是不是有意义的存在?于是基于现代人生的教诲:你与永恒无份,好好生活,活在当下,争取人生幸福的最大化。但常常,我们离春天何其远,离冬天何其近。诗人说道:哪里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雨为义人而下,也为罪人而下。但罪人所以为罪人,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感受到雨的喜悦,而是他不相信这雨的喜悦,乃至对此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并非天生而来,在更根本上,乃是一种现代的教导。一种对于幸福的根深蒂固的敌意,现代性的敌意。人,尤其是现代的人,我怀疑他们从来就知道一种真正的幸福,这种真正的幸福能带来众多的福祉;这种真正的幸福并不植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植根于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深知这个世界的不稳固。但与之相比,他们更爱自由。
自由。在现代世界,再没有比自由更得到强调的话语了。但可能也再没有比现代世界人更缺少自由的了;或至少,跟过往的时代相比,人所具有的自由不会更多。自由,是现代世界最为普遍的意识形态话语。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人只在一种意识形态的意义上,才比过往时代的人具有更多的自由。然而在一种真正切身而实际的意义上,没有比这个时代的人更缺少自由的了。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社会的制度化超过一切时代。若说在过往的时代,人更多的是陷于一种宗教的制度化或国家的制度化中,则现代,每个人都成了社会的制度化中的一颗螺丝钉。
自人出生的医院,及稍长的幼儿园、学校,至终于长大成人的各种工厂、公司企业、机关机构,世界成了一个流水线。这是社会的制度化的后果。不劳动不得食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圣经》中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汗流满面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贴近自然,一种自然的生产。但现今是一种流水线性的生产。在汉娜•阿伦特的洞见中,是社会的兴起而非国家的兴起,才更彻底地剥夺了人的自由;在这样的一种人的境况中,与人的自由与创造性相关联的工作已经消失,而独剩下动物性的毫无自由与创造性可言的劳动;若还有工作残存,则是文学和艺术的创造性活动,但也已被这个世界判为异端。
汉娜•阿伦特的这个判断与《圣经》的教诲并不相悖。在上帝的眼中,这个世界早已是堕落的处所、罪恶的渊薮;你更爱上帝,还是更爱这个世界,乃至,你爱上帝,还是爱这个世界,是一个不能并举的抉择。社会的制度化,实质是将这个世界更为彻底的合法化。我们将对人的关注的目光收归于更近人的周围的环境,企图以人一己之力,为人重新创世。这注定亦是个徒劳无功的喜剧。我们跟随一种现代性教义,把人的自由归还于个人。以为这样便能保证人的自由。让我们来思索一个政治经济学术语: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偶像,必然导致人的自由性的工作的被剥夺,而切分为一种毫无创造性的流水线性劳动。没有工作的自由,人就不可能有真正切身而实际的自由。在“世界”的意义上,工作的自由,是人的自由的保证。否则,人的自由就只能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幻象。“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这是人堕落后,上帝对人的经济学宣判。陷于罪中的人,即便离开了地土,依然要在各种有形、无形的机器中失去自由。
除自由外,幸福或许是第二最为得到强调的现代性话语。但幸福,无疑也是现代人最为缺乏的了。你幸福吗?你问一个人,若非是心灵鸡汤或权力的迷魂汤喝多了,他若说出他的心底答案,他一定会告诉你:你所说的幸福是什么?从最真切的意义上讲,幸福不可能是一种现时存在的状态,幸福只能存在于盼望中。基督徒的喜乐,并不是出于对一己之身的满意,而是出于,上帝在这个世界中早已经得胜,这种胜利的成果他愿意认上帝的名他就有分。但在此世,对于没有根本性盼望的人,更多的不过是“无可奈何只能如此了”的自我释怀。然而,勿论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的可能性,进言之,即便得到,若是自由而没有盼望,幸福也必然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事实上,真正的幸福不可能从个人的自由中产生。而只能从个人的自我限制的选择的自由中产生。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你能做你想做的“好”事的自由,而是能不做你不想做的“坏”事的自由。这并非就法学的意义而言,乃是就人的生命的意义而言。因为这个世界若然法律健全,顶多只能给你前一种自由,但不可能给你后一种自由。知由得我,但行却由不得我,是人的普遍状况。人不可能自洁己罪,只有上帝才能洗去人的罪。我们从一开始路就走错了,我们所追求的不应当是个人的自由,而应当是追求自我限制的选择的自由。人若追求个人的自由,按照人的堕落的本性,则必然交相攻伐,也必然弃绝上帝,而奔赴无限制的生命之轻;人若追求自我限制的选择的自由,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则人必不能把自己的限制强加于人,因为人自有限制,而这种限制来自于各人的上帝。从个人看,基督徒的限制来自各人的上帝,因为各人只对他的上帝负责,虽然从基督教内看,各人的上帝都是同一个上帝。总之,凡追求个人的上帝的限制的,必反得自由;凡追求个人的自由的,则必反被人网罗。
在这个岛屿上,冬天是一个被藏匿的表示。我以一个聋子、瞎子、瘫子的身份,若能谈论冬天,那是因为我知道春天的盼望。“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这是一种最根本性的惆怅。在我们没有认识那至高者之前,在我们只是一个短暂的生命之时,即便是冬天在你的面前藏匿,但冬天却在你的心中生长。我们无法抓住任何东西,情人会分手,孩子会长大离开你,你著书立说,你建功立业;但一切的一切,都使你无法回避一个问题:人是不是有意义的存在?于是基于现代人生的教诲:你与永恒无份,好好生活,活在当下,争取人生幸福的最大化。但常常,我们离春天何其远,离冬天何其近。诗人说道:哪里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