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等你——记西宁天桥
我在哪里等你
“它的细腻不次于布拉格,它的尖锐不次于伊拉克,它的忧伤不次于法克纳帕塔法县,它的怪诞不次于哥伦比亚,它的坚硬不次于上海,它的荒凉不次于月球,它里面仅有的爱不比其他地方多,也不比他们更少;面孔低下藏着惶恐和忧郁的人群涌向窄小的公交车门;醉宿长巷的人抬起头,望着浩瀚的星空;被学校赶出门的孩子沿着墙根慢慢的走,不是向着熟悉的门;疲惫的母亲在昏暗的厨房里流下眼泪,在围裙上擦干净她的手掌;精神病人抓紧了铁栏杆,张大了嘴却不能发出一丝声响;有人在办公室的窗户后面发呆;有人在垃圾箱里寻找食物;有人在卧室里尖叫;有人悄悄的把纸条放在了别人的手心;有人小心的取下西服上多余的细毛;有人在街头睡到天亮,清扫员扬起的灰尘轻轻落在了他的身上;有人吃力地爬出四楼的窗口,飞上了苍白的天空-----------这是西宁,每周都会写出诗歌的地方,看不见草原和雪山,看不见成群的牛羊和天空的尽头,看不见江河之源的壮美,看不出一点点大西北的大气,但它暗暗的延续着它的历史,顾不得外人的闲言碎语。”——摘自张正《写给马均》
冬天,慢慢地念出——“天——桥”。
如今再念出来,已是往事。
十多年来,天桥是西宁市中心唯一可以任人发呆的地方。
“天桥”不是一个确切的地址,不指向某个明确的地理目标或者欲望,它像一个站台一样通向四面八方,但自身没有任何指向。如果有,那只能是“上”。或者“下”。
在城中心,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停顿的、困倦的、湿润的去处。
当我们说——天桥见!——我只说天桥见,我们不用说在天桥的哪里见。
可见天桥如此的小,小到不会迷路,小到令人安心,把相见的人儿放在那里,无需多余的牵挂,无需担心丢失不见。
把想见的人儿约在天桥,就像把心爱的弹珠放在木盒子里,把小猫放在柔软的篮子里,即使对世界调皮好奇,也只是在桥上张望。
等待——该是天桥最为普遍的公用。平常我们可以在酒吧里等待欢娱,在饭店里等待口福,在小树下等待冤家——这些都是目的明确的等待。而在天桥,我们独自上桥的那一刻,仿佛就不由得开始了某种莫名的等待。
我们在这里真正的等待。不为谁,只为等待。
发呆、踯躅、徘徊、专心注视在某处——这都是等待;看着一对恋人冬天倚着栏杆拥抱,夏天双双甩手离去——这也是等待;你由东边而来上桥,向西边而去下桥——这还是等待。
我们站在桥上,凝望呆视,仿佛共同守着一个秘密,我们可以在这个凭空高悬的圆圈里,如同放风的精神病人释放着自己无声无气的呆滞。
路边容不得你半刻的停留,你若停留便会招来一辆接一辆的士,就像屋中飞舞的苍蝇令人烦心;路中也容不得你停留,你若停留便会招来胳膊肘的推搡,仿佛洪水中的漂浮物,不能回头,否则会被后面汹涌而至的什物呛住;就算寻着一块稀松无碍的地界,也避不开往来穿梭的目光对你质疑探视。
我们零散地奔跑、就像强忍悲伤的人儿吞吞吐吐地奔跑、跑进陌生的楼宇、跑进街道的缝隙、跑进恋人的或者自己的胳肢窝、散落在这个城市里。
天桥没了,今后我们不得不让自己不停地移动,与过多的人搭话,进过多的商店,翻动过多的衣服,吃过多与自己不相干的食物,挡开美容壮阳如何一夜暴富的传单,历经万难,回到家中。
这个过程好比是造可乐瓶的流水线,一头扎进队伍里,嘁哩喀喳嘁哩喀喳地响,容不得回头和停顿,最后噗一声被吐出来,倒进一张沙发或者板凳里。
天桥,它曾使我们的时间变慢,曾让我们在一个空无一物的高处空虚而安详。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天桥被拆除的前一天,冬天却还没有到来。
西宁的冬天仿佛随着天桥一起被拆除了,我再难裹紧领口,口中呼出长长的气,和许多人一起踏雪而去(那种感觉仿佛——心里装满鼓鼓的爱情。)
仿佛是你童年时在校门口卖糖块的老者,某一天突然消失了,他的消失带来的悲伤并非仅仅是你不能再捏着一角的纸币换来糖块,而是别的什么。也许就是在他消失的那一天,你长大了,你告别了自己某一段的过往。
或者他还在,而你消失了。
“它的细腻不次于布拉格,它的尖锐不次于伊拉克,它的忧伤不次于法克纳帕塔法县,它的怪诞不次于哥伦比亚,它的坚硬不次于上海,它的荒凉不次于月球,它里面仅有的爱不比其他地方多,也不比他们更少;面孔低下藏着惶恐和忧郁的人群涌向窄小的公交车门;醉宿长巷的人抬起头,望着浩瀚的星空;被学校赶出门的孩子沿着墙根慢慢的走,不是向着熟悉的门;疲惫的母亲在昏暗的厨房里流下眼泪,在围裙上擦干净她的手掌;精神病人抓紧了铁栏杆,张大了嘴却不能发出一丝声响;有人在办公室的窗户后面发呆;有人在垃圾箱里寻找食物;有人在卧室里尖叫;有人悄悄的把纸条放在了别人的手心;有人小心的取下西服上多余的细毛;有人在街头睡到天亮,清扫员扬起的灰尘轻轻落在了他的身上;有人吃力地爬出四楼的窗口,飞上了苍白的天空-----------这是西宁,每周都会写出诗歌的地方,看不见草原和雪山,看不见成群的牛羊和天空的尽头,看不见江河之源的壮美,看不出一点点大西北的大气,但它暗暗的延续着它的历史,顾不得外人的闲言碎语。”——摘自张正《写给马均》
冬天,慢慢地念出——“天——桥”。
如今再念出来,已是往事。
![]() |
十多年来,天桥是西宁市中心唯一可以任人发呆的地方。
![]() |
“天桥”不是一个确切的地址,不指向某个明确的地理目标或者欲望,它像一个站台一样通向四面八方,但自身没有任何指向。如果有,那只能是“上”。或者“下”。
在城中心,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停顿的、困倦的、湿润的去处。
![]() |
![]() |
当我们说——天桥见!——我只说天桥见,我们不用说在天桥的哪里见。
可见天桥如此的小,小到不会迷路,小到令人安心,把相见的人儿放在那里,无需多余的牵挂,无需担心丢失不见。
把想见的人儿约在天桥,就像把心爱的弹珠放在木盒子里,把小猫放在柔软的篮子里,即使对世界调皮好奇,也只是在桥上张望。
等待——该是天桥最为普遍的公用。平常我们可以在酒吧里等待欢娱,在饭店里等待口福,在小树下等待冤家——这些都是目的明确的等待。而在天桥,我们独自上桥的那一刻,仿佛就不由得开始了某种莫名的等待。
我们在这里真正的等待。不为谁,只为等待。
![]() |
发呆、踯躅、徘徊、专心注视在某处——这都是等待;看着一对恋人冬天倚着栏杆拥抱,夏天双双甩手离去——这也是等待;你由东边而来上桥,向西边而去下桥——这还是等待。
我们站在桥上,凝望呆视,仿佛共同守着一个秘密,我们可以在这个凭空高悬的圆圈里,如同放风的精神病人释放着自己无声无气的呆滞。
![]() |
![]() |
路边容不得你半刻的停留,你若停留便会招来一辆接一辆的士,就像屋中飞舞的苍蝇令人烦心;路中也容不得你停留,你若停留便会招来胳膊肘的推搡,仿佛洪水中的漂浮物,不能回头,否则会被后面汹涌而至的什物呛住;就算寻着一块稀松无碍的地界,也避不开往来穿梭的目光对你质疑探视。
我们零散地奔跑、就像强忍悲伤的人儿吞吞吐吐地奔跑、跑进陌生的楼宇、跑进街道的缝隙、跑进恋人的或者自己的胳肢窝、散落在这个城市里。
![]() |
![]() |
天桥没了,今后我们不得不让自己不停地移动,与过多的人搭话,进过多的商店,翻动过多的衣服,吃过多与自己不相干的食物,挡开美容壮阳如何一夜暴富的传单,历经万难,回到家中。
这个过程好比是造可乐瓶的流水线,一头扎进队伍里,嘁哩喀喳嘁哩喀喳地响,容不得回头和停顿,最后噗一声被吐出来,倒进一张沙发或者板凳里。
天桥,它曾使我们的时间变慢,曾让我们在一个空无一物的高处空虚而安详。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天桥被拆除的前一天,冬天却还没有到来。
西宁的冬天仿佛随着天桥一起被拆除了,我再难裹紧领口,口中呼出长长的气,和许多人一起踏雪而去(那种感觉仿佛——心里装满鼓鼓的爱情。)
仿佛是你童年时在校门口卖糖块的老者,某一天突然消失了,他的消失带来的悲伤并非仅仅是你不能再捏着一角的纸币换来糖块,而是别的什么。也许就是在他消失的那一天,你长大了,你告别了自己某一段的过往。
或者他还在,而你消失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