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性恋有天生的?》的回答
附链接
首先感情是凌驾于生理之上、更高层次的需求。你把两者混为一谈,原命题就是错的。
所谓“性”和“恋”都不存在天生一说,因为生物体天然需要繁衍,但繁衍天然不需要“性”和“恋”。为数不少的海洋生物是没有“性交”和“恋爱”一说的,只不过是雄体将精子射出,雌体接受罢了。
延伸到人类这个物种上来。在孕育期的人类是缺乏意识的,所以不存在“恋”;同时第二性征没有发育完全,也不存在“性”。既然“无性”又“无恋”,又谈什么同性恋或异性恋呢?
其次,就社会属性而言,同性恋或者异性恋,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也牵涉不到“天生”这件事。
一个你口中所谓的“天生异性恋”,如果自出生就放到一个同性恋环境中培养,那么他/她终究会成为同性恋。
人类社会之所以“异性恋当道“,原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来自于种群的数量,换句话说就是来自于“繁衍”。这是一个十分原始、但行之有效的保持种群昌盛的方法——正如自然界的大多数动物,依靠数量来保证种群不被消灭——所以能够繁衍后代的异性恋更容易获得支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保持种群昌盛的方法正在逐渐趋于精神化和个体化,当数量不再是绝对优势,生物体更多的考虑提升个体质量而非整体数量的时候,同性恋的受众就会增多。
最后,本来不打算参与讨论任何和同性恋有关的话题,但今天意外的想到了一些话,觉得还是说说较好。
就像那句话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别人无法了解、无法复制的经历和背景,硬要用普遍的原理去套特殊的案例,不现实,也不正确。
首先感情是凌驾于生理之上、更高层次的需求。你把两者混为一谈,原命题就是错的。
所谓“性”和“恋”都不存在天生一说,因为生物体天然需要繁衍,但繁衍天然不需要“性”和“恋”。为数不少的海洋生物是没有“性交”和“恋爱”一说的,只不过是雄体将精子射出,雌体接受罢了。
延伸到人类这个物种上来。在孕育期的人类是缺乏意识的,所以不存在“恋”;同时第二性征没有发育完全,也不存在“性”。既然“无性”又“无恋”,又谈什么同性恋或异性恋呢?
其次,就社会属性而言,同性恋或者异性恋,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也牵涉不到“天生”这件事。
一个你口中所谓的“天生异性恋”,如果自出生就放到一个同性恋环境中培养,那么他/她终究会成为同性恋。
人类社会之所以“异性恋当道“,原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来自于种群的数量,换句话说就是来自于“繁衍”。这是一个十分原始、但行之有效的保持种群昌盛的方法——正如自然界的大多数动物,依靠数量来保证种群不被消灭——所以能够繁衍后代的异性恋更容易获得支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保持种群昌盛的方法正在逐渐趋于精神化和个体化,当数量不再是绝对优势,生物体更多的考虑提升个体质量而非整体数量的时候,同性恋的受众就会增多。
最后,本来不打算参与讨论任何和同性恋有关的话题,但今天意外的想到了一些话,觉得还是说说较好。
就像那句话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别人无法了解、无法复制的经历和背景,硬要用普遍的原理去套特殊的案例,不现实,也不正确。
-
刘小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17 14: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