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下KP M面做的苹果公司的说辞。
整理下KP M面做的苹果公司的演讲?(当时是12年10月中旬)(presentation到底怎么翻译啊。。尼玛做presentation不准备演讲稿的,今天早上从看笔记本上条条框框再手打进电脑的。。)
引入:
如您所见,我要讲的是苹果公司,我们先从一些财务数据来看一下这家公司:1.今年8月,苹果市值已经超过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四家电子公司的市值总和;2.其股价在650美元左右,股价如此之高,其却仅有15倍的市盈率,即40多美元的每股盈余;3.在它公布的财务报表上,有息债务几乎为零,而现金及其等价物却超过一千亿美元。
另外,今年5月份公布的一些数据表明,在智能手机行业,苹果独吞了73%的行业利润,26%归属三星,1%HTC。
今天,我将从苹果的历史、定价及市场策略、产品和服务、营销及品牌建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并探寻苹果获取上述极端优异表现的原因。
历史:
略,其中有强调了下03年发布itunes。
定价&市场策略:
接下来我也分析的是苹果的定价&市场策略,这里我们能看到苹果操控市场的能力及如何获取73%的行业利润的。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往往掉价迅猛,1年前才上市的产品掉价50%的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各个企业争相提升硬件、升级软件推出新的机型,再用撇脂定价的策略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我数了一下,08年至今,HTC一共发布了63款智能机。而三星也采用了同样的战略。这种做法确实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利润,但与此同时,成本费用的支出也会随之上升。
相对于它们的机海战术,苹果在07年发布的第一款手机到12年的iphone5的6年时间里仅仅发布了6款产品。苹果的6款产品和它所占的收入利润与行业环境似乎显得极不匹配。我认为,这是由于在进入智能手机行业之初,苹果就选择了差异化的细分的市场,建立自己的乐土,在这里,它不用看他人的脸色,可以轻松地控制定价。在这样的策略下,即便1年仅发布1款新品,也能使其产品的平均售价维持在650美元以上。战略管理教材上有句话说,集中化战略适用于资源较少、能力有限的企业使用,这句话恰好可以倒过来用在苹果身上。它的集中化战略使之能在消耗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就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这与之前的巨额现金及其等价物,为零的带息债务倒是相互映证。而这些也很好地支撑了苹果的内生增长。
产品:
真正能使策略有效实施的还是产品本身。
说道iphone,它的外观设计和硬件自不必多说。而iphone的操作系统ios却不可不谈,不同于当年MS把WINDOWS直接从PC向PPC移植。苹果重制ios,图标一样精美,滑动一样顺畅,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智能手机,ios如同白居易的诗词,老太太也能听懂般地轻松上手,网友将其和ipad作为馈赠父母的最佳选择。而这一点,倒也契合了苹果,带给顾客最佳用户体验的宗旨。诺基亚曾经那句科技以人为本送给今天的苹果似乎再合适不过。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构成眼前的iphone,这是许多人购买它的原因。但是,今年2月份的一份调查表明,超过50%的购买者是iphone老用户。那苹果又是如何保留自己的客户呢,这就不得不提itunes和苹果的生态圈了。
03年推出的itunes标志着苹果从一家硬件生产企业转而成为一家软件硬件和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企业。当时的itunes帮助用户更好地下载和管理音乐,促进了当店ipod的销售,自然也助推了itunes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进而颠覆了传统介质的音乐市场。
今日的itunes和以之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联系着苹果的每款产品同时也联系着苹果产业链上的每个利益相关者,运营商、应用开发者、音乐人、制作方、出版社等等等等。苹果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态系统中帮助他们获利,并借助他们帮助自己获取更长期的例利润。同时,用户每多从itunes上购买一些产品,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转换成本,使他们更难以抛弃苹果。
软件、硬件和生态系统,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今天的苹果。而看看其他手机(尼玛。我就拿起了老子的moto ME502),这个手机的牌子是摩托罗拉的,运行的系统是谷歌的安卓系统(尼玛,谷歌是啥时候收购moto的。。。我怎么觉得我这句话有问题了呢。。。),如果想要玩好这个手机,还要安装更多的其他公司做的软件,而要按上这些软件,我们可能还要用到豌豆荚啊等等(那个M用的貌似是魅族!哈哈!!你笑我也笑!!),这一系列过程中牵扯着很多品牌。而对于iphone用户而言,他们一直浸润在苹果为他们创造的世界,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品牌归属感和忠诚度无疑大有裨益。
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尤其是后两者是使苹果的成功不能复制的重要原因。随便走进一个数码广场,山寨的iphone琳琅满目,但一个漂亮的壳子并不能带给你苹果般的体验,更感受不到苹果将世界的多样性通过手机和一个平台向你展现。(讲到不可复制,有设计讲到三星,从去年指11年四季度到5月份的那个行业数据间,三星的行业利润上升10%,这大多还是得益于note吧,5寸的细分市场,但是这个是可以轻松被山寨的。------然后,面试前一天好像,LG和HTC都发布5寸产品了。。。HTC个渣渣!!)
营销&品牌建立:
在世界各大城市的繁华商圈都会有一座水晶宫,就是苹果的旗舰店。苹果的旗舰店平时自然是用户体验和购买苹果产品的场所。然而,每当新品发布的时候,旗舰店就发挥了另外个作用,排队。排队的人群自然已经或即将成为苹果的用户,如果要将这群人的数目前乘上一个系数让它等于另外一个名词,果粉,有调查称,这个系数大概是50%。这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十分可观的数字,而这也得益于他们曾经的教主,乔布斯。啊啊啊啊不想打字了,然后讲讲乔布斯就结束了。
补充
苹果就像高等动物,一直保持自己的地位和领地,再缓慢的涉足其他领域和扩张(比较封闭,定位相对高点)。安卓就像细菌之类的低等生物,靠不断地演化来强化自己,而且无孔不入,山寨和大牌通吃,各种软件也通吃,变形版本无数(开放,不能说低贱是吧。。。)。不过呢,就像11号使徒一样,凡事因何而生而繁荣,也将因何而衰败而死。
引入:
如您所见,我要讲的是苹果公司,我们先从一些财务数据来看一下这家公司:1.今年8月,苹果市值已经超过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四家电子公司的市值总和;2.其股价在650美元左右,股价如此之高,其却仅有15倍的市盈率,即40多美元的每股盈余;3.在它公布的财务报表上,有息债务几乎为零,而现金及其等价物却超过一千亿美元。
另外,今年5月份公布的一些数据表明,在智能手机行业,苹果独吞了73%的行业利润,26%归属三星,1%HTC。
今天,我将从苹果的历史、定价及市场策略、产品和服务、营销及品牌建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并探寻苹果获取上述极端优异表现的原因。
历史:
略,其中有强调了下03年发布itunes。
定价&市场策略:
接下来我也分析的是苹果的定价&市场策略,这里我们能看到苹果操控市场的能力及如何获取73%的行业利润的。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往往掉价迅猛,1年前才上市的产品掉价50%的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各个企业争相提升硬件、升级软件推出新的机型,再用撇脂定价的策略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我数了一下,08年至今,HTC一共发布了63款智能机。而三星也采用了同样的战略。这种做法确实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利润,但与此同时,成本费用的支出也会随之上升。
相对于它们的机海战术,苹果在07年发布的第一款手机到12年的iphone5的6年时间里仅仅发布了6款产品。苹果的6款产品和它所占的收入利润与行业环境似乎显得极不匹配。我认为,这是由于在进入智能手机行业之初,苹果就选择了差异化的细分的市场,建立自己的乐土,在这里,它不用看他人的脸色,可以轻松地控制定价。在这样的策略下,即便1年仅发布1款新品,也能使其产品的平均售价维持在650美元以上。战略管理教材上有句话说,集中化战略适用于资源较少、能力有限的企业使用,这句话恰好可以倒过来用在苹果身上。它的集中化战略使之能在消耗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就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这与之前的巨额现金及其等价物,为零的带息债务倒是相互映证。而这些也很好地支撑了苹果的内生增长。
产品:
真正能使策略有效实施的还是产品本身。
说道iphone,它的外观设计和硬件自不必多说。而iphone的操作系统ios却不可不谈,不同于当年MS把WINDOWS直接从PC向PPC移植。苹果重制ios,图标一样精美,滑动一样顺畅,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智能手机,ios如同白居易的诗词,老太太也能听懂般地轻松上手,网友将其和ipad作为馈赠父母的最佳选择。而这一点,倒也契合了苹果,带给顾客最佳用户体验的宗旨。诺基亚曾经那句科技以人为本送给今天的苹果似乎再合适不过。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构成眼前的iphone,这是许多人购买它的原因。但是,今年2月份的一份调查表明,超过50%的购买者是iphone老用户。那苹果又是如何保留自己的客户呢,这就不得不提itunes和苹果的生态圈了。
03年推出的itunes标志着苹果从一家硬件生产企业转而成为一家软件硬件和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企业。当时的itunes帮助用户更好地下载和管理音乐,促进了当店ipod的销售,自然也助推了itunes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进而颠覆了传统介质的音乐市场。
今日的itunes和以之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联系着苹果的每款产品同时也联系着苹果产业链上的每个利益相关者,运营商、应用开发者、音乐人、制作方、出版社等等等等。苹果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态系统中帮助他们获利,并借助他们帮助自己获取更长期的例利润。同时,用户每多从itunes上购买一些产品,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转换成本,使他们更难以抛弃苹果。
软件、硬件和生态系统,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今天的苹果。而看看其他手机(尼玛。我就拿起了老子的moto ME502),这个手机的牌子是摩托罗拉的,运行的系统是谷歌的安卓系统(尼玛,谷歌是啥时候收购moto的。。。我怎么觉得我这句话有问题了呢。。。),如果想要玩好这个手机,还要安装更多的其他公司做的软件,而要按上这些软件,我们可能还要用到豌豆荚啊等等(那个M用的貌似是魅族!哈哈!!你笑我也笑!!),这一系列过程中牵扯着很多品牌。而对于iphone用户而言,他们一直浸润在苹果为他们创造的世界,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品牌归属感和忠诚度无疑大有裨益。
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尤其是后两者是使苹果的成功不能复制的重要原因。随便走进一个数码广场,山寨的iphone琳琅满目,但一个漂亮的壳子并不能带给你苹果般的体验,更感受不到苹果将世界的多样性通过手机和一个平台向你展现。(讲到不可复制,有设计讲到三星,从去年指11年四季度到5月份的那个行业数据间,三星的行业利润上升10%,这大多还是得益于note吧,5寸的细分市场,但是这个是可以轻松被山寨的。------然后,面试前一天好像,LG和HTC都发布5寸产品了。。。HTC个渣渣!!)
营销&品牌建立:
在世界各大城市的繁华商圈都会有一座水晶宫,就是苹果的旗舰店。苹果的旗舰店平时自然是用户体验和购买苹果产品的场所。然而,每当新品发布的时候,旗舰店就发挥了另外个作用,排队。排队的人群自然已经或即将成为苹果的用户,如果要将这群人的数目前乘上一个系数让它等于另外一个名词,果粉,有调查称,这个系数大概是50%。这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十分可观的数字,而这也得益于他们曾经的教主,乔布斯。啊啊啊啊不想打字了,然后讲讲乔布斯就结束了。
补充
苹果就像高等动物,一直保持自己的地位和领地,再缓慢的涉足其他领域和扩张(比较封闭,定位相对高点)。安卓就像细菌之类的低等生物,靠不断地演化来强化自己,而且无孔不入,山寨和大牌通吃,各种软件也通吃,变形版本无数(开放,不能说低贱是吧。。。)。不过呢,就像11号使徒一样,凡事因何而生而繁荣,也将因何而衰败而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