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的叙事手法和真实到残酷的主旨
![]() |
最近一段时间恶补了一些老片子,感觉叙事手法超现实、风格化、后现代,喜欢使用象征和隐喻,喜欢描绘梦境、探讨人的精神状态、反复在真实和幻觉中切换的导演,往往表达的主旨却都是非常现实的。而风格“现实”的则大部分其实背后的内容都不怎么现实。
前者比如镜头风格非常鲜明的今敏,要表现的东西却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
《千年女优》里,一部部找寻恋人的片子只是一种梦境般的代偿,女主角无论如何都敲不开那扇门。而门后的恋人,早已死去。在她年少时留给她的钥匙,终究与“奇迹”无关,只存在于她的心结中,却改变不了世界。
《未麻的部屋》,悬疑和精神分裂从1/3持续到末尾,但真正表的确实血淋淋的现实:作为众人憧憬仰望,又是自己从小梦想的偶像歌手的未麻,这份看似光鲜职业却无法让她有一个还过得去的发展,只得转行;而在背后制造了一切的经济人留美,近乎成魔,为的却不过是这样一个一开始就被未麻抛弃的歌手身份,对她来说这却是可以拿命换的一刻美梦(近结尾处发疯留美把开过来的卡车的车灯当成了舞台的灯光,那种陶醉的神情让我一下子无法形容有多难过)
还有早在做大友克洋助理时的《回忆三部曲》,也一样,手法很梦幻,幻觉与现实交织的强烈冲击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很明显。但是表达的真实却又是现实而残酷的,一心怀着执念,以记忆体形成的投影幻觉的方式展示在两位宇航员面前的夫人,本人早已死去;当那个投影和年轻的宇航员沉浸恋爱的时候,镜头转向房间内,那具盛装而干枯的遗体。
反倒是拍的看起来最写实最接地气的《东京教父》,表达的是唯一超现实的。一系列的happy accident,烘托出的爱的故事,才是最大的不真实。这应该是他最大的幻想作品。这一点我猜今敏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吧。
还有《穆赫兰道》,很多人都说风格晦涩,但真正表达的确实非常现实的无奈,女主角Diana在现实中找不到出口,只能在梦中寻找出口。大卫林奇的更加晦涩的《内陆帝国》,根源是一个对生活不满却无着的波兰女子在精神上寻找出口的过程。
没有奇迹降临,不是努力就会有结果,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真实。我们在精神世界里游离,挣扎,却脱不开肉身的束缚。烟花绚烂,最终却灰飞烟灭。
相比而言,大部分拍摄手法“写实”,“接地气”的作品,反倒是不会去接触这种很深的现实。往往到最后,主人公等人,通过努力,或“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解决了问题,好人击败坏人,坏人被感化,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家人终消隔阂等等。这才是真正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