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的岁数犯二的状态
2013年1月14 日,我到了个尴尬的岁数,250的十分之一50的一半5的2次幂,又该死的老了一岁,不情愿的又长大了一岁,装嫩扮可爱的还没玩够就得迎着这个荷尔蒙、新陈代谢逐渐开始缓慢,皱纹开始增长、肚腩开始显现以及记忆力开始下降的阶段。这个岁数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严重导致了连吃长寿面的功夫里妈妈的唠叨也没停,也点燃了爸爸参与找对象这一话题的兴奋点,两人无不围绕岁数大了该谈恋爱了找对象了的话题为餐中议题恨不得生日需许愿也是这一主题。
25了,我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了。这个不该在犯二的岁数了,可是自己依然以二的状态为平衡。以前看过健康杂志上的文章说,女人25岁以后,身体各个机能处于下降状态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初老症状会逐渐初显而到了三十岁,皱纹黑眼圈会明显增加。害怕自己一夜变成老太婆,害怕走在大街上被人叫大姐,阿姨这类属于40岁以上妇女的专有名词。我这人打小儿就长得成熟个儿高没辙,小学时人家问我初几了,上初中问我高几了,终于熬到大学大家身高都差不多了结果还是会被问工作几年了,可到上班了想着应该不会再把我问老了吧,居然副所问我结婚几年了,当时差点没被雷晕。可不知是不是上班后开始逆生长了还是爸爸的显得年轻,跟着爸爸去过几个饭局,见到的叔叔大爷全问我在哪念书呢;去医院看病被医生问我学校名称地址;去分局开会业务处的大姐总把我当实习生介绍环境;去交大找妹妹被同学认为是大一的迷糊新生;去看话剧服务人员跟我说学生票在旁边(天,我真买的是原价票,而且座位还不错呢。)遇到这些的种种自己打心底还挺美,原来我还年轻。可是横向对比,身边的不是结婚的就是怀孕的还有一票都当孩爸孩妈的,莫名的恐惧又压在心头了。再怎么觉得年轻也抵不住时间这把杀猪刀年龄这条痕迹线,不服气不成了。
如果按人的平均寿命75左右算上去,我也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了,当然我也想获得更久一点,争取长生不老!三分之一的路程里,我还是那么二,还是那么胆怯,还是那么闷骚,总在自己与自己的较劲的自我矛盾中纠结的活着。
“二”是我们这代人经常提的词,一些不着调的或是看上去很傻很没六的行为统称为“二”。而我每日的行为中99.99%的都在重复着这些行为,脑子里也没有长记性沟回,总在面对事情时通过条件反射,反射弧直接传到大脑做了傻事没有给思考留下时间。丢三落四的毛病,马马虎虎的行为,大大咧咧的性格,总能给单位的同事,身边的朋友制造“笑果”,也尝尝被周围人总结成有我的地方就不无聊,但也被领导概括成我是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捅娄子。可自己听到别人的高度概括后心里还挺美还能傻乐一下,后面觉得一句“你又犯二呢吧”。有时自己也想改变这么二到家的状态,可“四哥”说我这是定型了得,改不了了,只能保持原状别在任其往更二发展了。我也通过经历过的种种例证接受了这一事实,不在强求自己往一或三四五六上发展了。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做出永恒或是永远什么的承诺,因为我怕一旦说出我做不到,这也使我有时很胆怯。没有足够的把握也不敢打保票,因为深知说出这话后的痛苦。记得考上警院时的暑假跟爸爸的上司一起吃饭,自己觉得上了警院板儿定就是警察了,饭局上自己端起酒杯敬酒时说“是警察的起立我这个小警察敬大家一杯!”那位上司不起立,我就说“局长也得起,都是警察职业上没区别,必须站起来!”最后大家是都起来喝了一杯。但是后来自己一直后怕,因为从我们的上一届开始都要考公务员考试参加社会统考,自己要是大学毕业公务员考不上的话当不了警察的话,当时饭桌上的话狠狠的就打了自己一嘴了,所以大学四年这个后怕一直存在折磨着我,知道分配通知及报到证拿到手了,自己的心才算安稳了。而说大话的折磨滋味不好受,后怕的感觉就如后脊梁骨总有人在敲你似的绷着劲儿不敢放松。而承诺这种事我也是一直不敢做,跟一个人说一辈子我怎样怎样,永远怎样,这些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未来一切不可预知,做出承诺后无法兑现最后的结果必定比不做还遭,人们生来对事物都存在期待可能性,这种期待一直是都是往好的一面想去盼望,而一旦说出承诺后就被大大的期待所驱使了。可我是个典型机械的单细胞体,一条路摸到黑,一件事做到底,所以惧怕承诺后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完成量及耗费无穷的精力,索性自己也不会做。现在想来自己不是怕耗费精力和时间而是惧怕去做,惧怕失败,归根结底是胆怯。面对未来的三分之二或是五分之四或是七分之六的时间我要走出龟壳了。
闷骚是性格所致,用当代文青的经典话语就是“外表很沉闷内心很狂热”。虽然有时我的表现也很狂热但仅限于熟透的铁磁儿。刚上班时,面对诸多不熟的人,自己闷得不行,在一起呆着一句话说不出来,一场饭吃下来如坐针毡手心都出汗,肠胃消化不良更是吃不消。所以有饭局能躲就躲,警区聚会、爸爸组织的常规聚餐、妈妈的单位家属聚餐我一概不去,宁愿闷在家里看电影吃泡面也不去跟一堆不熟的人吃喝,我怕自己胃承受不了莫名恐惧带来的消化不良。这也导致我平时没事也不出去约人,聚会也仅限于小圈子,吃饭喝酒聊天也就那么几个人混在一起。在熟透儿的圈子里很骚很热很蹦跶,圈子外就闷得木讷如现世尼姑。我的闷骚也多表现在工作上,但有时自己也会给同事来点小惊喜。与闷骚矛盾的是自己又很好交朋友,认识不同的人,听有趣的故事,跟人的交流的方式也不能光停留在一面之缘上,所以自己还好组织聚会,从小到大机缘巧合认识的各种朋友同学聚会以及国外的老朋友新朋友好朋友回国的小聚,都是我喜好的项目。对于吃的狂热以及喜欢听故事的兴致,也让我的不闷只骚发展到可以在饭桌上直抒胸臆表达情感,偶尔也会手舞足蹈大叫大笑。可能聊天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了解人的方式,所以自己也更喜欢倾听,更喜欢听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故事。闷骚与狂热并存,并在我的躯体里一直成长生根发芽。
面对这样性格矛盾体的存在,我一直纠结的生活着,到现在也没琢磨出来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淋淋洒洒的写了一堆的废话,码了很多字,总结,归纳,概括后,自己还是没有得出结论。在各种论据支撑下的论点,被我现实的经历一一土崩瓦解,没有能够集中的金子塔的塔尖,只有散落在地上被现实击碎的零星论点。
谨以此文悼念被我挥霍的时间逝去的岁月,25你好!
25了,我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了。这个不该在犯二的岁数了,可是自己依然以二的状态为平衡。以前看过健康杂志上的文章说,女人25岁以后,身体各个机能处于下降状态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初老症状会逐渐初显而到了三十岁,皱纹黑眼圈会明显增加。害怕自己一夜变成老太婆,害怕走在大街上被人叫大姐,阿姨这类属于40岁以上妇女的专有名词。我这人打小儿就长得成熟个儿高没辙,小学时人家问我初几了,上初中问我高几了,终于熬到大学大家身高都差不多了结果还是会被问工作几年了,可到上班了想着应该不会再把我问老了吧,居然副所问我结婚几年了,当时差点没被雷晕。可不知是不是上班后开始逆生长了还是爸爸的显得年轻,跟着爸爸去过几个饭局,见到的叔叔大爷全问我在哪念书呢;去医院看病被医生问我学校名称地址;去分局开会业务处的大姐总把我当实习生介绍环境;去交大找妹妹被同学认为是大一的迷糊新生;去看话剧服务人员跟我说学生票在旁边(天,我真买的是原价票,而且座位还不错呢。)遇到这些的种种自己打心底还挺美,原来我还年轻。可是横向对比,身边的不是结婚的就是怀孕的还有一票都当孩爸孩妈的,莫名的恐惧又压在心头了。再怎么觉得年轻也抵不住时间这把杀猪刀年龄这条痕迹线,不服气不成了。
如果按人的平均寿命75左右算上去,我也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了,当然我也想获得更久一点,争取长生不老!三分之一的路程里,我还是那么二,还是那么胆怯,还是那么闷骚,总在自己与自己的较劲的自我矛盾中纠结的活着。
“二”是我们这代人经常提的词,一些不着调的或是看上去很傻很没六的行为统称为“二”。而我每日的行为中99.99%的都在重复着这些行为,脑子里也没有长记性沟回,总在面对事情时通过条件反射,反射弧直接传到大脑做了傻事没有给思考留下时间。丢三落四的毛病,马马虎虎的行为,大大咧咧的性格,总能给单位的同事,身边的朋友制造“笑果”,也尝尝被周围人总结成有我的地方就不无聊,但也被领导概括成我是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捅娄子。可自己听到别人的高度概括后心里还挺美还能傻乐一下,后面觉得一句“你又犯二呢吧”。有时自己也想改变这么二到家的状态,可“四哥”说我这是定型了得,改不了了,只能保持原状别在任其往更二发展了。我也通过经历过的种种例证接受了这一事实,不在强求自己往一或三四五六上发展了。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做出永恒或是永远什么的承诺,因为我怕一旦说出我做不到,这也使我有时很胆怯。没有足够的把握也不敢打保票,因为深知说出这话后的痛苦。记得考上警院时的暑假跟爸爸的上司一起吃饭,自己觉得上了警院板儿定就是警察了,饭局上自己端起酒杯敬酒时说“是警察的起立我这个小警察敬大家一杯!”那位上司不起立,我就说“局长也得起,都是警察职业上没区别,必须站起来!”最后大家是都起来喝了一杯。但是后来自己一直后怕,因为从我们的上一届开始都要考公务员考试参加社会统考,自己要是大学毕业公务员考不上的话当不了警察的话,当时饭桌上的话狠狠的就打了自己一嘴了,所以大学四年这个后怕一直存在折磨着我,知道分配通知及报到证拿到手了,自己的心才算安稳了。而说大话的折磨滋味不好受,后怕的感觉就如后脊梁骨总有人在敲你似的绷着劲儿不敢放松。而承诺这种事我也是一直不敢做,跟一个人说一辈子我怎样怎样,永远怎样,这些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未来一切不可预知,做出承诺后无法兑现最后的结果必定比不做还遭,人们生来对事物都存在期待可能性,这种期待一直是都是往好的一面想去盼望,而一旦说出承诺后就被大大的期待所驱使了。可我是个典型机械的单细胞体,一条路摸到黑,一件事做到底,所以惧怕承诺后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完成量及耗费无穷的精力,索性自己也不会做。现在想来自己不是怕耗费精力和时间而是惧怕去做,惧怕失败,归根结底是胆怯。面对未来的三分之二或是五分之四或是七分之六的时间我要走出龟壳了。
闷骚是性格所致,用当代文青的经典话语就是“外表很沉闷内心很狂热”。虽然有时我的表现也很狂热但仅限于熟透的铁磁儿。刚上班时,面对诸多不熟的人,自己闷得不行,在一起呆着一句话说不出来,一场饭吃下来如坐针毡手心都出汗,肠胃消化不良更是吃不消。所以有饭局能躲就躲,警区聚会、爸爸组织的常规聚餐、妈妈的单位家属聚餐我一概不去,宁愿闷在家里看电影吃泡面也不去跟一堆不熟的人吃喝,我怕自己胃承受不了莫名恐惧带来的消化不良。这也导致我平时没事也不出去约人,聚会也仅限于小圈子,吃饭喝酒聊天也就那么几个人混在一起。在熟透儿的圈子里很骚很热很蹦跶,圈子外就闷得木讷如现世尼姑。我的闷骚也多表现在工作上,但有时自己也会给同事来点小惊喜。与闷骚矛盾的是自己又很好交朋友,认识不同的人,听有趣的故事,跟人的交流的方式也不能光停留在一面之缘上,所以自己还好组织聚会,从小到大机缘巧合认识的各种朋友同学聚会以及国外的老朋友新朋友好朋友回国的小聚,都是我喜好的项目。对于吃的狂热以及喜欢听故事的兴致,也让我的不闷只骚发展到可以在饭桌上直抒胸臆表达情感,偶尔也会手舞足蹈大叫大笑。可能聊天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了解人的方式,所以自己也更喜欢倾听,更喜欢听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故事。闷骚与狂热并存,并在我的躯体里一直成长生根发芽。
面对这样性格矛盾体的存在,我一直纠结的生活着,到现在也没琢磨出来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淋淋洒洒的写了一堆的废话,码了很多字,总结,归纳,概括后,自己还是没有得出结论。在各种论据支撑下的论点,被我现实的经历一一土崩瓦解,没有能够集中的金子塔的塔尖,只有散落在地上被现实击碎的零星论点。
谨以此文悼念被我挥霍的时间逝去的岁月,25你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